基本信息
书名:象棋实战升级技巧
定价:29.80元
作者:李雪明
出版社: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4-04-01
ISBN:9787530886656
字数:
页码:249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人们常说,衡量一名棋手水平的高低,主要看中局的力量。中局阶段,棋盘上子力很多,而且大都纠缠在一起,经常形成犬牙交错局面。这时,有众多的步法选择,有激烈的战斗冲突,也有复杂的棋路变化,这就需要棋手有深远又的计算能力。
目录
章 中局 攻杀技巧
节 中局 理论探究
一、先发制人
二、抓住要害
三、声东击西
四、妙用牵制
五、以攻制攻
六、将计就计
七、以逸待劳
八、仕相助攻
第二节 运子攻杀
一、兵贵神速
二、马踏王府
三、炮火连天
四、车显神威
第三节 兑子战术
一、兑子争先
二、兑子谋子
三、兑子取势
四、兑子入局
五、兑子谋和
第四节 谋子战术
一、攻击获利
二、攻势为上
三、困子谋子
第五节 牵制战术
第六节 攻守兼备
第七节 中局 实战误区
一、谨防随手棋
二、谨防缓手棋
三、谨防软手棋
四、谨防空手棋
五、谨防贪手棋
六、谨防俗手棋
第二章 流行布局 变化洋解
节 顺炮布局
局 顺炮直车过河对横车天马行空
第二局 顺炮直车正马进三兵对横车挺3卒
第三局 顺炮直车两头蛇对双横车沉底炮
第四局 顺炮直车两头蛇急进右马对双横车
第五局 顺炮直车对横车屯边马
第六局 顺炮横车巡河炮对直车进3卒飞边象
第七局 顺炮横车卒林车对直车巡河炮
第八局 顺炮横车巡河炮对直车进3卒上士
第九局 顺炮直车高左炮对缓开车
第二节 列炮布局
局 中炮两头蛇正马对左炮封车转半途列炮
第二局 中炮两头蛇边马对左炮封车转半途列炮
第三局 中炮进炮打马兑炮对左炮封车转半途列炮
第四局 中炮正马不进七兵对左炮封车转半途列炮
第五局 中炮急进右马对左炮封车转半途列炮
第六局 中炮正马对左炮封车转半途列炮起横车
第三节 中炮对屏风马布局
局 中炮急进中兵对屏风马两头蛇
第二局 中炮急进中兵对屏风马平炮兑车退肋马
第三局 中炮急进中兵高边车对屏风马平炮兑车
第四局 中炮急进中兵对屏风马平炮兑车退窝心马
第五局 中炮过河车对屏风马高车保马
第六局 五九炮过河车对屏风马平炮兑车
第七局 中炮过河车对屏风马右炮过河
第八局 五六炮过河车对屏风马退马窝心
第四节 中炮对反宫马
局 五七炮弃双兵对反官马
第二局 五七炮进三兵对反宫马进3卒
第三局 中炮横车对反宫马
第四局 五八炮进七兵对反宫马进7卒
第五局 中炮横车七路马对反宫马
第六局 五六炮直车正马对反官马补右士
第五节 仙人指路布局
一、挺兵对卒底炮转顺炮
局 马踏中兵对横车右肋
第二局 七路马对右车过河
第三局 左炮封车对横车右肋
第四局 巡河车对挺3卒
二、挺兵对卒底炮转列炮
局 直车边马对弃卒
第二局 右炮过河对横车右肋
第三局 右炮过河对巡河炮
第四局 右炮过河对左车牵制
三、挺兵对卒底炮飞象
局 五六炮对拐脚马
第二局 五九炮对右象横车
第三局 中炮边马对右象横车
第四局 中炮边马对左象边车
第六节 飞象布局
局 飞象对过宫炮
第二局 飞象对左中炮
第三局 飞相对士角炮
第四局 飞象局 对右中炮
第五局 飞象对右士角炮
第七节 谨防布局 陷阱
一、弃马陷车
局 中炮巡河车对屏风马
第二局 挺兵对卒底炮
第三局 过宫炮对起马
二、弃炮陷车
局 起马对过宫炮
第二局 挺兵对卒底炮
第三局 中炮对单提马
三、假象诱敌
局 顺炮直车对横车
第二局 中炮过河车对屏风马
第三局 五七炮对屏风马
四、弃马攻杀
局 中炮对单提马
第二局 顺炮横车对直车
第三局 起马对中炮
五、弃炮攻杀
局 中炮过河车对屏风马
第二局 中炮七路马对屏风马
第三局 五七炮对屏风马3卒
六、弃车攻杀
局 中炮对大列手炮
第二局 中炮七路马对屏风马
第三局 中炮对屏风马7卒
第三章 残局 研究和实践
……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这本书简直是为我这种半吊子棋手量身定做的!我一直觉得自己的中局处理有点散乱,眼看着优势一点点溜走,心里干着急。这本书没有上来就堆砌那些艰深的理论公式,而是用非常生动的方式,把那些看似抽象的棋理掰开了揉碎了讲,每一个案例都像是从实战里直接抠出来的,非常有代入感。特别是关于“弃子争先”的章节,以前我总怕丢子,总想保住眼前利益,看了这本书后才明白,有时候主动的让步才能换来更广阔的空间和更致命的攻击点。作者的叙述节奏把握得极好,不会让人觉得枯燥乏味,反而像是在听一位经验丰富的老棋手在茶余饭后跟你聊心得。我特别喜欢它对“局面评估”的讲解,不再是简单的“谁优谁劣”,而是教你如何判断“谁的计划更具可持续性”,这种思维层面的提升,远比死记硬背几套定式要有价值得多。读完之后,我感觉自己看棋的“厚度”一下子增加了不少,那种对全局的掌控感,久违了。唯一美中不足的是,一些后半盘的残局解析,如果能再多配几组不同难度、不同兵种组合的练习题,那就完美了,但瑕不掩瑜,对于想突破当前瓶颈的棋友来说,这绝对是一剂猛药。
评分说实话,我对那些市面上充斥的“速成秘籍”一向是持怀疑态度的,但这本书的出现,让我对“系统学习”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它最出彩的地方在于对“心理博弈”的探讨,这部分内容常常被其他教材所忽略。作者深刻地分析了棋手在不同阶段的心态变化:从开局的自信满满,到中盘陷入胶着时的焦躁,再到残局时对胜利的渴望与对失误的恐惧。这些描写极其细腻,让我忍不住在对照自己下棋录像时,找到了许多共鸣点——原来我很多失误并非技术层面的,而是心态崩塌的产物。书中提供了许多“反制对手心理”的战术设计,比如如何在优势时故意制造一些貌似“危险”的局面,诱使对手过度谨慎或急于求成。这种高层次的博弈技巧,绝对是书本上学不来的“软实力”。虽然关于具体的“厚薄转换”分析相对传统,但结合了心理学视角的讲解,让这些原本平淡的技巧焕发出了新的生命力。我强烈推荐那些经常在优势局面下“手软”的棋友们阅读此书,它教你的不仅是如何赢棋,更是如何“赢人心”,包括自己的心。
评分这本书的排版和用语风格,简直是一股清流。我一直觉得很多棋谱类的书籍,要么是密密麻麻的符号,要么是过于口语化的叙述,让人难以集中注意力。但这本《XX》的排版非常清爽,留白得当,棋盘图清晰,每一步的注解都点到为止,不多余的废话。作者的语言风格非常严谨而富有逻辑性,他善于使用类比的手法来解释那些复杂的战术概念。比如,他将某个特定的阵型比喻成“一张收紧的渔网”,瞬间就抓住了这个阵型的核心目的——限制对手的活动空间。这种形象化的表达,极大地加速了我的理解进程。我尤其欣赏它对“异型残局”的专题分析,很多残局书籍往往只关注最常见的“车兵对车”或“双象对双马”,但这本书却深入挖掘了一些非常规的组合,比如“车象对车马”在特定条件下的胜负手。这些内容在比赛中不常出现,但正是考验棋手对规则理解深度的试金石。如果你是那种对细节有强迫症,追求完美阅读体验的读者,这本书的制作工艺绝对能让你感到满意。它不仅仅是一本技术教材,更像是一件工艺品。
评分我花了很长时间才找到一本真正能让我静下心来研读的围棋书籍,但很遗憾,这本书虽然装帧精美,内容却显得有些华而不实。它似乎过于追求术语的华丽和理论的宏大,对于初学者或者中级棋手来说,门槛设置得太高了。我翻阅了关于“布局开张”的那几章,里面提到了大量我从未听过的概念,感觉作者的知识面很广,但却没有顾及到读者的接受能力。很多时候,我需要反复阅读同一段话,甚至需要对照其他资料才能理解作者的本意,这大大降低了学习的效率。举个例子,它在讲解如何应对对手的“奇袭”时,提供的应对策略往往是建立在一系列复杂的计算之上的,而不是提供一个容易上手的“通用原则”。这使得我在实战中遇到类似情况时,大脑一片空白,根本来不及进行如此细致的运算。这本书更像是写给那些已经功力深厚、追求精益求精的顶尖棋手看的“学术论文”,而不是一本面向广大爱好者、注重实操指导的“训练手册”。如果作者能在讲解复杂理论时,多穿插一些具体的、细节化的步骤解析,或者增加一些“如果你的等级分在XXXX以下,可以忽略本段”的提示,可能对读者的帮助会更大一些。整体而言,信息量很大,但转化成棋力的效率有待提高。
评分我购买这本书是抱着极大的期望的,因为广告宣传说它包含最新的AI引擎分析成果。然而,实际阅读体验下来,我感觉它的内容更新速度明显滞后于当前的棋坛前沿。在讲解关于“现代防御体系”的应对策略时,作者引用的对局案例大多是十几年前的经典对局,虽然这些对局本身具有历史价值,但现代AI引擎通过深度学习,已经发现了许多过去人类认为的“稳健”走法中隐藏的微小缺陷,并给出了更具侵略性的变化。比如,书中对于某种常见的开局变化推荐了一个非常保守的应手,但我在实战中用最新的分析软件复盘时发现,AI给出的另一个分支,虽然开局看起来更冒险,但却能提前确立起超过0.5子的优势。这让我对这本书的“实战前沿性”产生了怀疑。它更像是一本非常优秀的、总结了上一个时代的顶尖智慧的参考书,对于渴望站在技术最前沿、希望将最新引擎发现的“先手妙招”融入自己体系的进取型棋手来说,这本书的指导意义会大打折扣。它能帮你打下坚实的基础,但想攀登更高的山峰,你还需要更多的现代资料作为补充。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