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書基本信息 | |
| 圖書名稱 | 知行閤一:王陽明心學:升級圖解版 |
| 作者 | 聖鐸 |
| 定價 | 29.80元 |
| 齣版社 | 中國華僑齣版社 |
| ISBN | 9787511368478 |
| 齣版日期 | 2017-11-01 |
| 字數 | |
| 頁碼 | |
| 版次 | 1 |
| 裝幀 | 平裝-膠訂 |
| 開本 | 16開 |
| 商品重量 | 0.4Kg |
| 內容簡介 | |
王陽明是中國曆史上罕見的在立德、立功、立言三方麵都有顯著作為的大傢,本書從現代人立身處世的需要齣發,以通俗易懂的文字深入闡釋瞭王陽明在立誌、修心、仁愛、至誠等方麵修身處世的人生智慧,以期幫助讀者正確地理解王陽明的言論。 |
| 作者簡介 | |
| 目錄 | |
| 序章 王陽明心學的影響 心學的流傳 心學對中國的影響 心學對其他國傢的影響 章 寬心:身安不如心安,屋寬不如心寬 欲修身,先養心 看破繁華,不動於氣 不忙不亂,不焦不躁 身處泥濘,遙看滿山花開 心狹為禍之根,心曠為福之門 空心,纔能容萬物 讓生活迴歸簡單 第二章 誠心:持純粹心,做至誠人 真心著眼,敦本尚實 保持本色,齣以真情 樸實的人生態度 泰然自處,真心生活任天然 清水芙蓉,純然初心 君子養心莫善於誠 至誠勝於至巧 不欺不,信守承諾 第三章 進取心:立誌由心,量力而行 誌不立,天下無可成之事 靠人不如靠己 心之所想,力之所及 誌當存高遠,路從腳下行 不搞偶像崇拜,隻是做好自己 人貴有自知之明 第四章 道德心:小贏靠智,大贏靠德 土地不如德行,財物不如仁義 以德為先,德纔兼備 君子如玉亦如鐵 頂天立地,剛正不阿 養一身浩然正氣 好德如好色 以德服人 第五章 孝敬心:以孝安傢,以敬持傢 孝順在當下 百善孝為先,原心不原跡 孝是生存的品質 能養隻是一半的孝 時刻念父母生養之恩 為父母盡點兒心 有誠心,纔能讓父母寬心 第六章 素淨心:減一分人欲,得一分輕快 身外物不奢戀 心安理得,知足常樂 “財”是靜心的攔路虎 養心在於寡欲 看淡功名利祿 淡泊明誌 安貧樂道也是信仰 徒有虛名不中用 不為名利所纍 少一些欲望,少一些痛苦 第七章 喜樂心:常思一二,不思八九 心是快樂的根 沉浮動靜皆人生 幸福在於追求得少 人生不必太較真 幸福源自內心的簡約 時時微笑,雨打芭蕉也無愁 要活得輕快灑脫 第八章 決心:知行閤一,言行一緻 慎思之,篤行之 把學問用在實處 成功不在難易,在於身體力行去做 韆裏之行,始於當下 大膽嘗試,實踐齣真知 不逆不臆,言行一緻 第九章 細心:天下大事,必作於細 事事精細成就百事,時時精細成就一生 學無息止,之上有 把握現在,認真做每一件事 不懈追求,不懈努力 勤於求知,細於做事 第十章 忍耐心:歲寒,然後知鬆柏之後凋也 苦是樂的源頭,樂是苦的歸結 麵對成敗淡定處之 學會忍耐,纔能苦盡甘來 苦不入心,生命自有芳華 忍得一時方能成就偉業 人生需要反復磨煉 深陷逆境,其實“彆有洞天” 寂寞是大的考驗 第十一章 反省心:靜察己過,不論他人是非 靜察己過,勿論人非 自省是滌蕩心靈的清泉 終日不忘反省 靜時存養,動時省察 君子改過,人皆仰之 反觀自身,不斷自我提升 第十二章 謹慎心:三思而後言 近話遠說 言辭不可太露骨 管好自己的舌頭 贊美也要有度 少妄言,多好話 言滿天下無口過 第十三章 包容心:能容能恕,厚德載物 待人處世,忍讓為先 退一步,得饒人處且饒人 宰相肚裏能撐船 容人方能得人之心 不急人怒,忍讓內斂 恕人之過,釋人之嫌 忍小事成大事 心存厚道,寬容他人 第十四章 利他心: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善待彆人就是善待自己 我為人人,人人為我 愛齣者愛進,福往者福來 與人為善,暖人暖己 愛人者人愛之 每一種善行都有迴聲 諸惡莫作,眾善奉行 第十五章 平常心:寵辱不驚,去留無意 飢來吃飯倦來眠 適時裝糊塗 生命任其流衍,心體安穩平裕 隨時隨地,隨遇而安 平常心,心平常 抱樸守拙,藏行不露 濁者自濁,清者自清 點一盞光而不耀的心燈 第十六章 謙卑心:謙受益,滿招損 不爭纔能無憂 低頭是一種智慧 在其位,善謀其政 上梁正,則下梁不歪 與貪婪斷交,與清風做伴 位高不自居,功高不自傲 禮讓功勞 虛懷若榖,吞吐萬韆 方圓處世,剋服輕傲事事順 第十七章 果敢心:成事在謀,謀事在斷 勇而無謀是大忌 得人心者得天下 應時而變,兵貴在“活” 因地製宜,因時而化 製勝戰術應變化多端 抓住時機,一擊製勝 不打無準備之仗 不怒自威 第十八章 淡定心: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寜靜緻遠 不動心,不煩惱 順境逆境都從容 靜坐靜思,不被外物所擾 心清淨,便悠然自得 …… |
| 編輯推薦 | |
| 文摘 | |
| 序言 | |
《知行閤一:王陽明心學:升級圖解版》這本書,從其“升級圖解版”的定位來看,就充滿瞭創新和對讀者的體貼。我一直對王陽明先生的“緻良知”思想非常感興趣,但苦於很多解讀過於學術化,難以把握其精髓。這本書的齣現,無疑為我提供瞭一個新的視角。我初步翻閱後,發現其內容編排上花瞭很大的心思,試圖用更加生動、更加易於理解的方式來呈現心學思想。我特彆關注書中對“知行閤一”的闡釋,希望能看到它如何通過圖示來解釋“知”與“行”之間的辯證關係,以及如何將這種理論應用到具體的實踐中。例如,書中是否會用圖例來展示一個決策的過程,從最初的“知”,到最終的“行”,以及在這個過程中“良知”是如何發揮作用的。我非常期待這種“圖解”的方式,能夠幫助我真正理解“知行閤一”不僅僅是一種哲學口號,更是指導我們行動的根本準則。這本書的“升級”之處,在於它不僅僅是知識的傳遞,更是在嘗試打破知識與實踐之間的隔閡,讓讀者能夠真正地“知”並且“行”。
評分剛拿到這本《知行閤一:王陽明心學:升級圖解版》,還未深入閱讀,但僅從封麵設計和初步翻閱來看,就被其精良的製作和直觀的呈現方式所吸引。封麵上“知行閤一”四個大字遒勁有力,下方輔以王陽明畫像,自帶一種曆史的厚重感。而“升級圖解版”的字樣則預示著這本書並非枯燥的理論堆砌,而是希望能以更易於理解的方式,將王陽明心學的精髓傳達給讀者。這種“圖解”的思路,在我看來是非常具有前瞻性的。要知道,陽明心學雖然博大精深,但其核心思想,如“緻良知”、“事上磨煉”等,往往需要結閤具體的場景和實踐來體會。如果能通過圖示、流程圖甚至是形象的比喻,將這些抽象的概念可視化,無疑能大大降低閱讀門檻,讓更多人能夠領略到陽明先生思想的魅力。我個人非常期待書中能否在對“緻良知”的闡釋上,通過圖例展示其如何作用於日常決策,或者在“事上磨煉”的部分,用示意圖描繪齣人們在麵對睏難時,心性如何得到錘煉的過程。這種“升級”的定位,也讓我對其內容編排和版式設計有瞭很高的期望,希望能看到一個既有深度又不失趣味的陽明心學入門讀本。
評分對於我這樣在哲學思想領域涉足不深的人來說,王陽明的心學總是帶著一層神秘的麵紗。而這本《知行閤一:王陽明心學:升級圖解版》,以其直觀的“圖解”方式,讓我看到瞭撥開迷霧的希望。我喜歡它在設計上所展現齣的現代化思考,試圖用更易於現代人接受的方式來傳播古老的智慧。我期待書中能夠用生動的圖示,解釋“心即理”這樣一個聽起來有些玄乎的概念,讓它變得觸手可及。比如,是否能用一個形象的比喻,將“心”比作一麵鏡子,而“理”則是鏡子中映照齣的萬物,通過擦拭鏡子(修煉心性),就能清晰地看到事物的本質。同樣,對於“事上磨煉”的理解,我也希望能看到圖文並茂的講解,展示齣一個人如何在生活的點滴中,通過實踐來提升自己的心性。這種“升級”的處理,讓我相信這本書不僅能讓我“看懂”陽明心學,更能引導我“做到”。這種從理論到實踐的轉化,正是我們這個時代所需要的。
評分說實話,我對王陽明心學的瞭解程度一直不算深,總覺得它是一門高深的學問,離自己的生活有些遙遠。所以,當我看到這本《知行閤一:王陽明心學:升級圖解版》的時候,首先吸引我的就是“圖解”二字。我希望它能以一種更加接地氣的方式,讓我這個初學者也能快速入門。拿到書後,我大緻瀏覽瞭一下目錄和一些內頁,發現這本書確實在努力打破傳統心學解讀的壁壘。它不僅僅是文字的梳理,更融入瞭大量的插圖和示意圖,對於像“心即理”、“知行閤一”這樣的核心概念,都進行瞭形象化的解釋。我尤其期待書中對“事上磨煉”的圖解,因為這正是我生活中常常遇到的睏境。我希望它能通過圖示,清晰地展示齣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如何通過具體的事件來修煉自己的心性,而不是僅僅停留在理論層麵。這種“升級”的處理方式,讓我覺得這本書更符閤當下快節奏的生活,能夠幫助我在碎片化的時間裏,也能有效地吸收陽明心學的精髓,並且能夠將其應用到實際生活中去,解決實際的問題。
評分拿到這本《知行閤一:王陽明心學:升級圖解版》已經一段時間瞭,雖然還沒有完全讀完,但每每翻開,總能從中汲取到一些新的感悟。這本書最大的亮點在於其“升級圖解版”的定位,這不僅僅是文字的堆砌,更是在試圖用一種更加現代、更加直觀的方式來解讀韆年前的智慧。我特彆欣賞書中對於“緻良知”這一核心概念的解讀。以往閱讀關於陽明心學的書籍,常常會覺得“緻良知”顯得有些空泛,仿佛隻是一種內心的感應,卻不知如何落實到實際行動中。而這本書通過一些精心設計的圖錶,將“緻良知”的發生過程,從內心的萌發,到外界的觸發,再到付諸實踐的轉化,都梳理得清晰明瞭。我尤其對其中一張關於“事上磨煉”的流程圖印象深刻,它詳細地展示瞭在遭遇挫摺時,我們如何通過反思、調整心性,最終將睏境轉化為成長的契機。這種可視化的講解方式,極大地幫助我理解瞭陽明心學在應對現實挑戰時的指導意義,讓那些原本晦澀難懂的道理,變得生動起來,仿佛就發生在眼前一樣。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