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中国梦--昨天 今天 明天
定价:48.00元
作者:汪玉奇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05-01
ISBN:9787509745571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81kg
编辑推荐
“中国梦”,正在成为当代中国的主旋律。
2013年1月,在学习党的精神的热潮中,现任全国政协副主席、时任江西省委书记的苏荣向江西省社会科学院交办关于“中国梦”的研究任务。他深刻指出:从史与论两个方面,讲清楚“中国梦”的内涵,讲清楚“中国梦”的实现路径,对于深入学习贯彻党的精神,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在交办任务时,他详细讲述了他对“中国梦”问题的研究心得,并提出完整的研究大纲。
内容提要
《中国梦》从“一个凝心聚力的称谓”、“一个思接千载的词汇”、“一个求索百年的叩问”、“一个未来的梦想”四个方面,深刻阐述了“中国梦”的内涵。以中国近代的衰落,中华民族复兴的命题被历史性地提了出来,以及辛亥革命百年来对中国梦的追求为线索,重点阐述中国党从诞生、发展、挫折到壮大、赢得胜利并终建立新中国,中华民族的复兴由此进入新纪元。以中国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艰辛探索实现“中国梦”的正确道路为线索,重点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与“中国梦”的内在逻辑,在全球视野下展示中国发展道路之抉择、民族复兴之前景。
目录
1 绪论的梦想
一一个凝心聚力的称谓
二一个思接千载的词汇
三一个求索百年的叩问
四一个未来的梦想
篇回望王朝的盛衰
章文景之治:德化天下
一表征
(一)仓廪实
(二)赋役轻
(三)人口增
(四)天下安
二成因与启示
(一)轻徭薄赋
(二)以德化民
(三)安定天下
(四)君明臣贤
第二章贞观之治:大水载舟
一表征
(一)政治清明
(二)社会安定
(三)民族融合
二成因与启示
(一)协力同心
(二)选贤任能
(三)以民为本
(四)“华夷如一”
第三章开元盛世:大唐风韵
一表征
(一)人殷户繁
(二)公私丰稔
(三)政清人和
(四)文化大兴
(五)万国来朝
二成因与启示
(一)平治天下
(二)纲纪分明
(三)集力蓄能
第四章康乾盛世:百年之光
一表征
(一)经邦治国
(二)文化集成
(三)国家一统
二成因与启示
(一)鼓励耕垦
(二)惩贪奖廉
(三)坚持一统
(四)励精图治
第五章历史遗憾:秦、隋、宋
一秦王朝:去也匆匆
(一)历史成因
(二)历史启示
二隋朝:惊鸿一现
(一)历史成因
(二)历史启示
三赵宋王朝:积贫积弱
(一)历史成因
(二)历史启示
第二篇一个梦与一个民族的奋斗
章大国之衰大国之痛
一末世之象
(一)闭关锁国
(二)发展停滞
(三)腐败丛生
(四)起义频发
二铁蹄
(一)列强纷至
(二)割地赔款
(三)主权丧失
(四)文明劫难
(五)梦碎山河
第二章长夜难明赤县天
一孙中山的兴中梦
(一)“振兴中华”的提出
(二)发动国民革命
(三)建设三民主义国家
(四)推行实业救国
(五)壮志未酬身先死
二的幻灭
(一)走上逆潮而动的歧途
(二)从西北梦到金圆券
(三)败退孤岛
三林林总总的“中国梦”
(一)清末政团的“救亡梦”
(二)民初政党的“民主梦”
(三)二三十年代政党的“富强梦”
第三章而今迈步从头越
一中国党的早期探索
(一)1921:开天辟地的大事
(二)不同凡响的旗帜
二走出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一)“中国化”的开端
(二)抗日:血肉长城
(三)五星红旗迎风飘扬
第三篇中国梦:复兴在世界东方
章梦想空间的新轨迹
一“我们还将善于建设一个新世界”
(一)“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的提出
(二)“旧貌换新颜”
(三)追梦中的曲折
二“把贫困的中国变成小康的中国”
(一)“小康社会”:现代化的中国式表达
(二)“三步走”战略:民族复兴蓝图的科学规划
三“争取对人类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提出
(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内涵
四“发展是解决中国一切问题的总钥匙”
(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提出
(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内涵
五“我们更有信心、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
(一)“中国梦”提出的历史方位
(二)“中国梦”的本质内涵
第二章人间正道是沧桑
一艰辛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一)实现“中国梦”的“人间正道”
(二)探索适合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二奋力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一)起航:开创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二)推进: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21世纪
(三)拓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三深刻把握历史发展连续性与阶段性的统一
(一)外学术界、理论界的研究概况
(二)党的总结和评价
(三)前后两个历史时期的关系
四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一)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
(二)实现中国梦正确的道路
第三章全球视野中的“中国梦”
一“美国梦”:人人能够实现梦想的梦?
(一)美国梦的提出
(二)美国梦的内涵
(三)美国梦的影响
(四)美国梦的实质
二“欧洲梦”:21世纪人类发展的新梦想?
(一)欧洲梦的提出
(二)欧洲梦的内涵
(三)欧洲梦的实质
(四)美国梦与欧洲梦的区别
三“中国梦”:与世界分享的和平发展之梦!
(一)从“中国崛起”到“和平发展”
(二)追求“和谐世界”中诞生的新话语
(三)“中国梦”:民族意志与心声的共同表达
第四章长风破浪会有时
一宏伟目标:两个一百年
(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与中国梦
(二)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与中国梦
(三)实现中华民族复兴与中国梦
二:踏上新的征程
(一)改革不能停顿,开放不能止步
(二)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
(三)坚持五位一体,把握总体布局
三空谈误国,实干兴邦
(一)以咬定青山的精神坚定信念
(二)以敢为人先的精神开拓创新
(三)以艰苦奋斗的精神真抓实干
链接长风破浪会有时
一语录:五代领导人关于中国梦的论述
(一)毛论民族复兴
(二)邓论民族复兴
(三)江论民族复兴
(四)胡论中华民族复兴
(五)论民族复兴
二诗解:三句诗的解释
(一)雄关漫道真如铁
(二)人间正道是沧桑
(三)长风破浪会有时
三名词解释
四资料
(一)不平等条约的相关资料
(二)关于“中国梦”与“美国梦”、“欧洲梦”的相关资料
后记
作者介绍
汪玉奇,江西省政协常委,江西省社会科学院党组书记、院长,二级研究员,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江西省“赣鄱英才555工程”专家。
文摘
序言
坦白说,我是一个对理论性强的内容容易感到枯燥的人,但这本书成功地扭转了我的这种固有印象。它的语言风格非常具有感染力,丝毫没有那种高高在上的学院腔调,而是充满了对话感和现场感。作者似乎一直在用一种非常真诚的态度与读者交流,许多复杂的社会现象和历史进程,经过他的笔触,都变得鲜活立体起来,仿佛那些人物和事件就发生在昨天。我特别欣赏其中穿插的一些生动的案例,它们不是那种刻意为之的“小故事”,而是紧密服务于核心观点的佐证,使得原本抽象的理论立刻落到了实处,让人能够切身体会到其中的重量。这种将宏大叙事与微观观察完美融合的写作技巧,确实不是一般人能够驾驭的,它极大地降低了理解门槛,让更多不同背景的读者都能从中汲取养分。
评分这本书的章节划分逻辑简直是教科书级别的典范,层层递进,脉络清晰得令人称奇。作者似乎对如何引导读者的思维有着超乎寻常的把握力。我常常发现自己还没来得及思考下一个可能出现的论点,作者就已经用一种极其自然、水到渠成的方式,将那个论点抛了出来,并且用扎实的论据支撑着,让人感觉豁然开朗。特别是其中几处转折点,处理得极为巧妙,没有丝毫的生硬感,反而是如同溪流汇入江海,自然而然地拓展了视野。这种行文的流畅性,对于我这种喜欢追溯事物本源的读者来说,简直是福音。读起来完全不用担心会迷失在复杂的概念堆砌中,它更像是一位经验丰富的向导,牵着你的手,一步步走过历史的长廊,让你既能看到全貌,也能不错过每一个重要的细节。这种结构上的精妙,体现了作者深厚的学术功底和卓越的叙事能力。
评分阅读这本书的过程,对我个人世界观的梳理起到了一个意想不到的梳理作用。它不是直接告诉你“应该怎么想”,而是提供了一整套观察世界的全新视角和分析工具。在某些关键议题上,它挑战了我过去一些根深蒂固的看法,迫使我去重新审视那些我以为已经定论的事物。这种“被挑战”的感觉,其实是阅读最大的乐趣所在——它意味着你在成长。特别是当作者提出一些极具前瞻性的观点时,我常常会合上书本,走到窗边,看着外面的世界,尝试用书中所学的框架去套用和观察现实中的点滴变化。这种理论与实践的交织互动,让这本书的价值远远超出了“一本读物”的范畴,更像是一份长期有效的思维指南。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真是让人眼前一亮,封面那种沉稳又不失厚重的质感,一下子就抓住了我的注意力。拿到手里的时候,那种纸张的触感,以及油墨散发出的淡淡清香,都让人感觉这是一本值得细细品味的力作。我本来就对宏大叙事类的书籍情有独钟,这本书的排版布局也处理得非常考究,字体大小适中,行距把握得恰到好处,即便是长时间阅读也不会感到视觉疲劳。这种对细节的关注,从侧面也反映出出版社在编辑和制作上的用心程度。我记得上次读到一本如此注重阅读体验的书,还是好几年前的事情了。光是翻阅它,就仿佛进行了一次心灵的预热,让人对接下来的内容充满了美好的期待。封面上的那几个大字,遒劲有力,像是某种精神的图腾,让人在合上书本后,依然能在脑海中留下深刻的印象。这种视觉和触觉上的双重享受,无疑为阅读过程增添了许多仪式感,也让我更加珍视这次与知识的深度对话。
评分这本书的学术底蕴是毋庸置疑的,但更让我感到佩服的是其广博的知识涉猎范围。在论述核心问题的同时,它巧妙地串联起了不同学科的知识体系,从历史演进到社会结构,再到文化心理的变迁,无不有所涉猎,并且能够做到融会贯通,彼此印证,形成一个坚不可摧的论证网络。很多地方引用了非常专业且冷门的资料,但作者的解读却让人感觉丝毫没有阅读压力,他仿佛是一位知识渊博的向导,为你精准地指明了知识点背后的深层联系。这种跨学科的视野,极大地拓宽了我的知识边界,让我意识到很多看似孤立的现象,实际上都是同一宏大系统下的不同侧面。读完后,我感觉自己的知识地图被极大地扩展了,对世界的理解也变得更加立体和丰富。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