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产妇及新生儿护理服务手册
定价:12.00元
作者: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写
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0-11-01
ISBN:9787040309126
字数:106000
页码:88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141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产妇及新生儿护理服务手册》是写给家政服务员的一本参考书。书中对产后妇女及新生儿的护理等内容进行了比较详尽的描述,希望这本书对读者的日常工作有所帮助。本书分为两篇(共9章),分别介绍了“产妇护理”及“新生儿护理”两方面的内容。“产妇护理”篇对正常产褥期的产妇生理和心理的特征进行了简要的介绍,对产后家庭环境的布置、产后妇女的护理以及母乳喂养的方法等进行了详细的介绍。“新生儿护理”篇着重介绍了新生儿的生理特点、新生儿的喂养、新生儿的护理以及预防接种和疾病筛查等内容。本书由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编写。
目录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如果说前面谈论的都是技术层面的考量,那么这本手册在我看来,更像是一套完整的服务标准手册,而不仅仅是技术指南。我关注的是其在构建“服务流程”上的建树。从产前宣教小组的设置,到分娩过程中的无痛分娩方案推广,再到产后恶露观察的频率和记录标准,它构建了一个环环相扣的服务闭环。我特别想知道,它对于不同文化背景或教育水平的家庭,在母乳喂养指导上是否有灵活变通的策略建议。毕竟,实际工作场景中,面对的是千差万别的个体。我希望看到它在强调流程标准化的同时,也留有足够的空间给一线人员去进行基于证据的个体化决策。比如,对于那些坚持传统习俗,但可能与现代护理理念冲突的家属,这本书是否提供了有效的、有理有据的沟通脚本和应对策略?这种对“服务场景”的预设和对“沟通艺术”的强调,决定了一本手册能否真正落地生根,而不是束之高阁。这本书的厚度暗示了其内容的广度和深度,我期待它能教会我如何用最专业的方式,提供最贴心的服务体验。
评分初次翻阅这本手册时,我立刻被它那种近乎教科书式的排版风格所吸引,但这并非枯燥的文字堆砌,而是字里行间流淌出的,那种对生命个体化关怀的深切考量。我发现它不仅仅停留在“做什么”的层面,而是深入探讨了“为什么这么做”以及“如何与家属沟通”的软技能部分。例如,在处理产妇的情绪波动和产后抑郁的早期识别方面,手册给出的建议就显得非常人性化,它强调了倾听和共情的重要性,这对于提升患者的满意度和依从性至关重要。我惊喜地发现,其中穿插了大量基于最新指南和研究证据的论述,而不是沿用一些陈旧的、缺乏科学依据的操作方法。这种与时俱进的态度,让这本书的参考价值大大提升。我特别留意了关于高危妊娠产妇出院后的居家护理指导部分,这部分内容往往是医院和家庭衔接的关键点,需要清晰易懂,既要体现专业性,又不能让非医疗背景的家属感到压力过大。好的手册应该是一座桥梁,连接医院的专业支持和家庭的日常照护,从排版上来看,这本书似乎成功地做到了这一点,它在严谨中保持了一种温暖的引导性。
评分这本厚重的工具书摆在我的案头,光是它的名字——《产妇及新生儿护理服务手册》,就透着一股沉甸甸的专业气息。作为一名即将踏入这个领域的护理新人,我拿到它的时候,心头涌起的是一种既敬畏又期待的复杂情绪。我期望它能像一位经验丰富、不苟言笑的资深导师,用最严谨、最不容置喙的语言,为我勾勒出每一个临床操作的精确步骤和背后的科学原理。我尤其关注那些关于紧急情况处理的章节,比如新生儿窒息复苏的标准流程、产后大出血的快速响应机制,这些都是战场上的急救知识,不能有丝毫含糊。我希望它能提供大量详实的图示和流程图,清晰地展示体位摆放、导尿管的放置、以及母乳喂养初期可能遇到的各种生理障碍的应对策略。这本书的价值,我认为就在于它能否成为我值夜班时,可以随时翻阅、快速定位关键信息的“活字典”。它必须足够细致,细致到连记录生命体征的表格样式都应该具有权威性,这样才能真正构建起一个标准化、高质量的护理服务体系。仅仅是翻阅目录,就能感受到那种源自首都顶级医疗机构的严谨和规范,这种对细节的执着,恰恰是保证母婴安全的核心基石。我期待它能填补我目前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间的鸿沟,让我能以最自信的姿态面对产房里的每一个挑战。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和印刷质量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从侧面反映了出版方对内容的重视程度。纸张的质地和内文的清晰度,对于需要频繁翻阅和可能在潮湿环境下使用的护理手册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实用性指标。我注意到,许多关键的药物剂量表和对照参数被放置在了易于检索的附录位置,这对于争分夺秒的临床工作来说,是极其人性化的设计。我个人尤其看重它在新生儿黄疸监测和处理流程上的描述。黄疸是新生儿科最常见的问题之一,如何准确判断高危与低危、何时启动光疗,以及光疗过程中的密切监测,都需要极其细致的指导。我期望这本书能够提供最新的儿科学会推荐标准,而不是仅仅罗列一些模糊的观察指标。如果它能清晰地区分出“常规观察”和“紧急干预”的触发点,并配以明确的时间轴,那么它将成为我工作中处理新生儿常见问题的信心来源。这种对细节的精确把控,体现了编写团队的专业素养和对临床实践的深刻理解。
评分对我来说,一本优秀的护理手册,还必须承担起教学和质量控制的双重使命。我非常好奇,这本书是如何平衡“操作规范”和“新技术应用”之间的关系的。医学知识更新迭代的速度极快,一个好的手册不能是静止的。我期望它在介绍完基础的消毒隔离原则后,能紧接着讨论如何在快速变化的传染病环境中(例如未来可能出现的新型呼吸道病毒),迅速调整产科和新生儿科的防护级别和护理路径。此外,对于电子病历和信息化的要求,手册是否有所涉猎?现代护理早已离不开信息系统的支持,如何确保我们在记录和传递信息时,既能满足规范化的要求,又能保证数据安全和隐私,也是我们必须学习的“新技能”。如果这本书能提供一些关于质量改进(QI)项目的思路,引导我们思考如何通过流程优化来降低并发症发生率,那就更具前瞻性了。总而言之,我希望它不只是一本记录过去经验的典籍,更是一本指导我们面向未来、持续改进护理质量的行动指南。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