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国际关系与国家安全—中浦院书系(大讲堂系列)
定价:26.00元
作者:余建军,缪开金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2-08-01
ISBN:9787010111520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81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余建军等编著的《国际关系与国家安全》收入2009年为主的7篇有关中国对外开放中的国际关系问题。分别是王逸舟“全球危机背景下中国面对的三大挑战”、吴建民“中国对外开放30年回顾与展望”、吴心伯“ 国际关系理论前沿与中国外交理论的*发展”、徐焰“新中国国防建设60年”、杨洁勉“当前国际形势特点和中国外交战略调整”、俞新天“我国周边安全环境与若干地区热点问题分析”、张召忠“信息化时代的战争与经济”。分别论述了当前金融危机环境下国际冲突的新动向、新根源,并阐述了当前中国外交所面临的经济高速发展、国家主权安全和国际责任三个方面的挑战。强调中国在未来的发展道路上能够战胜三大挑战,实现和平崛起,为世界带来福音。显示更多显示更少
目录
全球危机背景下中国面对的三大挑战中国对外开放30年回顾与展望国际关系理论前沿与中国外交理论的新发展新中国国防建设60年訾前国际形势特点和中国外交战略调整我国周边安全环境与若干地区热点问题分析信息化时代的战争与经济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这本书的结构编排体现了作者高超的组织能力和对学科脉络的深刻理解。它并不是简单地将各个主题堆砌在一起,而是遵循了一条清晰的、层层递进的逻辑主线。从基础的概念界定开始,逐步过渡到历史演变,再深入到当前的实践困境,最后是对未来趋势的展望。这种布局的好处在于,它能帮助读者建立一个稳固的知识框架。尤其是在处理那些相互交织的议题时,作者通过清晰的章节划分和精准的内部引用,确保读者不会在庞大的信息量中迷失方向。每次我读完一个大的单元,都会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仿佛脑海中原本零散的碎片被精准地镶嵌到了正确的位置上。对于希望系统性学习和梳理国际关系知识体系的人来说,这本书提供的知识骨架是极其宝贵的,它指导你如何思考,比单纯记忆知识点重要得多。
评分从内容深度来看,这本书在构建宏大叙事的同时,对微观层面的案例分析也毫不含糊,展现了一种非常成熟的学术视野。作者显然花费了大量心血去梳理和整合那些原本散落在不同学科壁垒中的知识点,成功地搭建起了一座跨学科交流的桥梁。我特别欣赏其中关于地缘政治变迁与技术迭代之间相互作用的探讨,那几章的论述逻辑缜密,引用了大量一手资料和最新的研究成果,论据充分且极具说服力。更难得的是,它没有陷入纯粹的理论空谈,而是紧密结合当前复杂的国际局势,对未来可能出现的风险点进行了审慎的预判。阅读过程中,我时常需要停下来,对照着地图和时间线进行思考和核对,这种深度参与感是很多流于表面的读物所无法比拟的。它不仅告诉我“是什么”,更重要的是引导我去思考“为什么”和“怎么办”,极大地拓宽了我的思维边界。
评分让我印象最为深刻的是,这本书在处理敏感议题时所展现出的那种超越立场的冷静与客观。在涉及诸多存在争议的国际冲突和外交博弈时,作者几乎没有流露出明显的偏向性,而是致力于呈现不同利益攸关方的视角和逻辑。这种平衡的叙事策略,使得读者在吸收信息的同时,也能培养起一种多维度的批判性思维。我注意到,即便是引用一些带有明显倾向性的理论时,作者也会在脚注或其他部分提供对立方的观点进行交叉印证。这种学术上的“求真务实”,在充斥着观点输出的当下显得尤为难能可贵。它教育我们,真正的理解并非是选择站队,而是要深入理解每种立场背后的历史根源和现实考量。这本书提供的分析工具和思维框架,是应对日益复杂多变的全球格局时,最需要的“软实力”装备。
评分这本书的语言风格非常独特,它巧妙地在严谨的学术腔调与流畅的叙事之间找到了一个完美的平衡点。不像某些专业书籍那样,充斥着晦涩难懂的术语和拗口的句式,读起来如同啃石头一般困难。相反,作者似乎非常擅长“翻译”复杂的概念,用一种既保持了专业性又不失可读性的方式娓娓道来。比如,在解释某些国际法原则时,作者会不自觉地采用类比的手法,将抽象的条文变得生动形象,这对于我这样需要快速理解核心要义的读者来说,简直是福音。整个阅读过程下来,感觉就像是听一位学识渊博、表达能力极强的教授在进行一场深度讲座,既有知识的冲击力,又不乏循循善诱的耐心。这种恰到好处的文风,极大地降低了知识的门槛,让更多对国际事务抱有热情的普通读者也能从中获益良多。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着实让人眼前一亮,那种沉稳中带着一丝现代感的色彩搭配,放在书架上就像一件艺术品。我一拿到手,首先被它封面上那种富有层次感的纹理吸引了。翻开内页,纸张的质感也处理得非常到位,阅读时手感舒适,长时间捧读也不会感到疲惫。尤其值得称赞的是,排版布局简直是教科书级别的示范——字号大小适中,行距和段落间距拿捏得恰到好处,使得长篇大论的理论陈述也显得井井有条,逻辑清晰可见。即便是初次接触这个领域的新手,也能很顺畅地跟上作者的思路,不会被密密麻麻的文字压得喘不过气来。这种对阅读体验的极致追求,充分体现了出版方对学术著作的尊重与用心,让人在知识的汲取之外,也获得了一种视觉和触觉上的享受。这种对细节的关注,无疑提升了整本书的价值感,让人觉得这不仅仅是一本工具书,更是一件值得珍藏的作品。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