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观察如何画

如何观察如何画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美尼斯,孙峰 著
图书标签:
  • 绘画技巧
  • 绘画入门
  • 观察力
  • 速写
  • 素描
  • 艺术指导
  • 绘画教程
  • 艺术学习
  • 绘画基础
  • 视觉艺术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智博天恒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人民邮电出版社
ISBN:9787115362674
商品编码:29511938263
包装:平装
出版时间:2014-09-01

具体描述

   图书基本信息
图书名称 如何观察如何画
作者 (美)尼斯,孙峰
定价 35.00元
出版社 人民邮电出版社
ISBN 9787115362674
出版日期 2014-09-01
字数
页码
版次 2
装帧 平装
开本 16开
商品重量 0.4Kg

   内容简介
一位杰出的写实主义风格画家,一部经典的素描绘画教程——这是一本凝聚了作者多年绘画经验的倾心之作。想象一下,如果您有将任何物体都绘制得、细致、充满强大表现力的能力在作者的帮助下,您可以做到这一点!如何观察,如何画——通过学习《如何观察如何画(修订版)》,您可以充分挖掘您的观察潜能,加强绘画时眼与手的联系,使用全新的视角和技巧绘制您身边的世界。
《如何观察如何画(修订版)》的观察与绘制技巧包括:使用各种绘画工具,摆脱固有思维的影响,观察线条、空间和形状,比例控制,修改绘画错误,通过透视画出角度与深度,构建光影效果,创造纹理与活力等。
无论您是绘画初学者,还是有基础的绘画者,《如何观察如何画(修订版)》讲解的内容都非常值得您参考学习。从今天开始,跟随克劳蒂亚的脚步,您会以全新的视角看待这个世界,并画出比以前更好的作品!

   作者简介
克劳蒂亚·尼斯(Claudia Nice)出生于太平洋西北地区,她自学成才,通过描绘自
然界而形成了现实主义的画风。她是一个多媒介画家,不过在外景绘画时偏爱钢笔、墨水和水彩画。克劳蒂亚还身兼 Koh-l-Noor/Rapidograph 和Grumbacher 公司的艺术顾问和指导职位。她是英国艺术家协会顾问小组的美国代表。
克劳蒂亚游走于不同国家,在学校、俱乐部、商店以及贸易展上开办工作室、举办研
讨会并教授示范课。她还在俄勒冈州胡德山附近美丽的卡斯卡德荒地经营着自己的教学工
作室—Brightwood工作室( href='#'>.brightwoodstudio.)。她的油画、水彩画和墨水画经常出现在美国及国际上的画展上。
克劳蒂亚创作出版过不下20本成功的美术指导用书。仅North Light 出版的就包括《用钢笔和墨水描绘您爱的主体》、《用钢笔墨水和水彩创造纹理》、《如何记录素描本日志》以及她出版于2009年的作品《带着画刷和钢笔,顺流而下》。
闲暇时,克劳蒂亚喜欢园艺、登山以及在她胡德山上住所后的荒地上骑马。

   目录
章 工具和笔触 1.1 铅笔和木炭 1.1.1 石墨铅笔 1.1.2 铅笔刀 1.1.3 橡皮 1.1.4 握笔 1.1.5 木炭 1.1.6 晕染因素 1.1.7 混合工具 1.1.8 绘画表面 1.1.9 使用观察网格 1.2 钢笔和墨水 1.2.1 蘸墨钢笔 1.2.2 纤维笔尖钢笔 1.2.3 技术钢笔 1.2.4 墨水 1.2.5 墨水画画纸 1.3 素描本日志第2章 摆脱固有思维的影响 2.1 观察技巧 实践练习 2.2 绘画风格 2.2.1 外部轮廓绘画 2.2.2 盲画轮廓 2.2.3 轮廓线绘画 2.2.4 一笔画 2.2.5 姿势草图 2.2.6 快速画 2.2.7 色阶绘画 2.2.8 细节绘画 2.3 盲画轮廓 实践练习 2.4 姿势素描 2.4.1 通过姿势素描练就自由流畅的笔触 2.4.2 姿势素描绘画 2.5 正形状和负形状第3章 使用形状就像搭积木 3.1 基本几何图形 3.1.1 从何处开始 3.1.2 围绕主体 3.2 主要形体 3.3 骨头和肌肉 简略描绘马的外形 3.4 人像中的基本形状 3.4.1 描绘幼儿 3.4.2 使人物保持平衡 3.4.3 变圆柱为手指 3.4.4 缩短透视 3.5 使用椭圆形 实践练习 3.6 绘制负形状 3.7 合并形状 3.8 心里有数第4章 对比思维 4.1 示范:在较高的主体中找到中心点 实践练习 4.2 参考照片进行绘画 4.3 示范:在较长的主体中找到中心点 4.3.1 进行大小对比 4.3.2 头与身的对比 4.4 快速素描 实践练习 4.5 示范:绘制对称的物体 实践练习第5章 找到并修改绘画中的错误 5.1 瞄准主体 5.1.1 借助网格线 5.1.2 避免绘画错误 5.2 验证角度 实践练习 5.3 简化风景第6章 理解透视误差 6.1 营造深度和距离感 6.1.1 重叠的形状 6.1.2 空中透视 6.2 视平线 6.2.1 保持正确的视角 6.2.2 逐渐缩小的尺寸 6.3 理解透视 6.3.1 线性透视 6.3.2 找到照片中的视平线 6.3.3 单点透视 6.3.4 两点透视 6.3.5 实践练习 6.3.6 实践练 6.3.7 零星的透视关系 6.3.8 三点透视 6.3.9 合并不同场景中的结构 6.3.1 0 纠正透视错误第7章 通过光影表现外形 7.1 色阶 7.1.1 研究光线 7.1.2 光线、阴影和物体表面 7.2 示范:画出色阶 7.3 绘制透明物体 7.3.1 玻璃物体 7.3.2 球形物体 7.4 描绘投下的阴影 7.4.1 太阳投下的阴影 7.4.2 实践练习 7.4.3 人工光线和阴影 7.4.4 固定主体 7.4.5 水面倒影 7.4.6 创造生动的效果第8章 创造纹理和活力 8.1 光滑的纹理 8.2 粗糙不平的纹理 8.3 铅笔摩擦出的粗糙纹理 8.4 编织纹理 8.5 灰尘纹理和颗粒纹理 8.6 有图案的纹理 8.7 浓密的卷曲纹理 8.8 头发和叶片的纹理

   编辑推荐
一位杰出的写实主义风格画家,一部经典的素描绘画教程,这是一本凝聚了作者多年绘画经验的倾心之作。想象一下,如果你有将任何物体都绘制得、细致、充满强大的表现力的能力……在克劳蒂亚的帮助下,你可以做到这一点!如何观察,如何画——通过学习本书,你可以充分挖掘你的观察潜能,加强绘画时眼与手的联系,使用全新的视角和技巧绘制你身边的世界。
《世界绘画经典教程——如何观察如何画》的作者克劳蒂亚·尼斯将复杂的框架转变成一系列简单易学的图形和色阶,通过书中几十个有趣的示范及详细的步骤指导,你将学会绘制立体结构所需的所有技巧,包括基本绘画技巧和具有挑战性的绘画方法。

   文摘






   序言

灵感的捕获者:不止于眼前 这是一本关于看见的书。它并非教你如何用画笔复制眼前所见,而是引导你深入事物本身,感知那些隐藏在表象之下的脉络、肌理、节奏与精神。你将学会,不仅仅是用眼睛去“看”,更是用心灵去“触碰”,用思绪去“理解”。 我们生活的世界,充斥着琳琅满目的景象,然而,有多少风景真正被我们“看见”?又有多少细节,在匆忙的生活中悄然溜走,未曾引起我们片刻的驻足?这本《灵感的捕获者:不止于眼前》,将是一把钥匙,为你打开通往深度观察的大门,让你重新审视那些习以为常的事物,发掘它们潜藏的无限魅力。 第一章:拨开迷雾,看见本质 我们常常被表面的浮光掠影所迷惑,误以为这就是事物的全部。本章将带领你踏上一次“解构”之旅,学习如何剥离那些干扰性的信息,直抵事物的核心。我们将探讨: 视觉的陷阱与洞察: 识别并克服那些常见的视觉错觉和思维定势,训练你的眼睛捕捉到常人忽略的细微之处。比如,为什么同一个物体在不同的光线和角度下会呈现出截然不同的感受?我们将通过一系列的练习,让你掌握“读懂”光影和形态的语言。 从“知其然”到“知其所以”: 学习如何探究事物的结构、构成与运作原理。一块石头,它的纹理如何形成?一朵花,它的结构如何支撑其生命?一辆车,它的线条如何服务于功能与美学?理解这些,将让你对眼前之物拥有更深层次的认识。 情绪的解码: 物品、场景乃至人物,都在无声地诉说着情感。本章将引导你感知并解读这些情感的载体,理解色彩、线条、形状如何传递喜悦、忧伤、宁静或激昂。你将学会“看见”一首诗,或者“听见”一幅画。 第二章:画布之外的语言——形的雕刻与光的叙事 形与光,是构成视觉世界最基本的元素。然而,它们并非静止的符号,而是充满生命力的语言。本章将深入探讨如何运用形与光,赋予作品以灵魂。 形态的千变万化: 从几何的严谨到有机体的律动,我们将探索各种形态的内在逻辑和表达力量。直线、曲线、点、面,它们如何相互作用,创造出和谐或冲突的美感?我们将通过对自然界、人造物乃至抽象形态的深入观察,让你掌握驾驭形态的技巧。 光的舞者: 光线,是塑造物体、营造氛围的魔法师。我们将学习如何理解不同光源的性质——是柔和的散射光,还是锐利的直射光?它们如何在物体表面投下怎样的阴影,勾勒出怎样的轮廓?你将学会如何“看见”光线,并用你的方式去“描绘”它。 质感的探索: 粗糙、光滑、细腻、蓬松……质感是事物触觉和视觉的延伸。本章将引导你用眼睛去“触摸”,用笔触去“模拟”各种材质的独特触感,让你的作品充满触觉上的真实感。 第三章:节奏与韵律的捕捉——动与静的哲学 世界并非凝固不变,而是充满了运动与变化。节奏与韵律,是赋予作品生命力与感染力的关键。 运动的痕迹: 观察风吹过树叶的摇曳,流水潺潺的动态,抑或是人物的肢体语言。本章将教你如何捕捉运动的瞬间,并将其转化为静态画面中的动感。你将学会“看见”时间的流逝,并将其定格。 重复与变化的美学: 从自然界的花瓣排列,到城市建筑的重复元素,再到音乐的旋律线条,重复与变化构成了万物的美学基石。我们将探讨如何识别并运用这些模式,创造出具有韵律感和层次感的视觉语言。 留白的力量: 在艺术创作中,留白并非空无,而是空间、时间与想象力的画布。本章将引导你理解留白的作用,它如何引导视线,营造意境,并为观者留下解读的空间。 第四章:心之所向,情之所系——情感的视觉化 艺术的最终目的,往往在于触动人心。本章将聚焦于如何将内在的情感转化为具象的视觉表达。 情绪的色彩语言: 色彩是情绪最直接的载体。我们将深入探讨不同色彩的情感含义,以及它们在不同文化和语境下的解读。你将学会如何运用色彩,来营造特定的情绪氛围,表达内心的感受。 线条的情感轨迹: 粗犷、细腻、流畅、断续……线条的性格,如同人类的情绪,丰富而多变。本章将引导你感受不同线条的情感力量,学会用笔触描绘出热情、忧郁、坚定或温柔。 构图的情感调度: 画面构图,如同舞台布置,能够引导观者的情绪走向。我们将学习如何通过元素的排布、空间的分割,来营造紧张、宁静、压抑或开阔的感受。 第五章:超越想象,创造无限 当观察的眼睛变得敏锐,内心的感受变得丰富,创作的灵感便如泉涌。本章将引导你,将所学所感,化为属于你自己的独特表达。 从模仿到创造: 并非简单的复制,而是对事物本质的理解,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再创造。我们将探讨如何从现实中汲取养分,但又不被其束缚,最终形成具有个人风格的作品。 跨界的融合与创新: 音乐、文学、哲学……不同的艺术形式和思想观念,都可能成为你创作的灵感源泉。本章将鼓励你打破界限,进行跨领域的探索与融合,激发出意想不到的创意火花。 持续的观察与进化: 创作并非一蹴而就,而是一个不断观察、学习、实践与反思的过程。我们将强调保持好奇心,持续深入地观察世界,并在实践中不断打磨和提升自己的视觉语言。 这本书,将不仅仅是一本关于“如何画”的书,它将是一场关于“看见”的修行,一次关于“感知”的探索。它将帮助你培养一种更深刻、更细致、更富于情感的观察方式,让你在日常生活中发现隐藏的美,并在创作中释放出无穷的潜力。 准备好了吗?让我们一起,拨开迷雾,看见本质,用你的眼睛和心灵,去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去描绘那不止于眼前的世界。

用户评价

评分

坦白说,我拿到《如何观察如何画》这本书时,并没有抱有多大的期望。我是一名初学者,之前断断续续学过一些基础的绘画课程,但总觉得进展缓慢,瓶颈期总是来得猝不及防。我以为这本书也会是那种“画个鼻子像鼻子,画个眼睛像眼睛”的技巧教学,可能对我这种零基础的人来说,会更加困难。但这本书完全颠覆了我的想法。它以一种非常巧妙的方式,将“观察”这个看似简单却至关重要的概念,拆解得淋漓尽致。作者并没有一开始就抛出复杂的绘画术语,而是从我们日常生活中最熟悉的景物入手,引导我们如何去“看”。比如,书中提到如何观察云的形态,如何感受树木的生长纹理,如何捕捉人物的瞬间表情。我之前画人物,总是觉得他们的脸像一张张面具,缺乏生气,但读了这本书后,我开始尝试去观察眼睛周围细微的肌肉走向,嘴角上扬或下垂时对整个面部轮廓的影响,这些之前被我忽略的细节,竟然能让人物瞬间鲜活起来。作者的叙述方式非常接地气,语言也生动有趣,读起来一点都不枯燥。他就像一位慈祥的长辈,耐心地教你如何打开一扇通往艺术世界的大门。这本书最让我受益匪浅的一点是,它让我明白,绘画并非是少数人的天赋,而是每个人都可以通过“学会观察”来掌握的一种能力。它鼓励我去探索,去感受,去用自己的方式去理解和表达。

评分

我一直都对绘画有着浓厚的兴趣,虽然在工作之余也会尝试临摹一些画作,但总感觉缺少了点什么,画面总显得呆板,没有灵魂。当我无意中翻到《如何观察如何画》这本书时,我内心是既期待又有些忐忑的。期待的是它或许能为我点亮绘画的迷津,忐忑的是,万一它只是泛泛而谈,那就太令人失望了。读完之后,我可以说,这本书给我带来的惊喜远远超过了我的预期。它并没有直接教你如何握笔、如何调色,而是从最根本、最核心的“观察”入手。书中反复强调,绘画的本质不是技巧的堆砌,而是对世界的理解和再现。作者用非常生动形象的语言,带领我重新审视身边的事物——一片落叶的纹理,一缕光线投下的阴影,一张熟悉的面孔上的细微表情。我开始意识到,我过去所谓的“画”,更多的是基于记忆和经验的“画”,而不是真实“看到”的画。比如,书里提到观察光影对塑造体积的重要性,我过去只是模糊地知道,但这本书让我明白了光线是如何与物体表面互动,产生微妙的明暗变化,从而赋予画面空间感和立体感的。它就像一把钥匙,打开了我观察世界的新视角,让我看到了之前从未注意过的细节和美感。我现在出门都会下意识地去观察,去感受,去思考,这种潜移默化的改变,让我觉得学习绘画不再是一件枯燥的事情,而是一场与世界对话的奇妙旅程。

评分

我一直对艺术怀有敬畏之心,但绘画这门技艺对我而言,总蒙着一层神秘的面纱。我曾尝试过一些基础教程,学习素描、色彩,但总感觉像是机械地模仿,无法真正触碰到绘画的精髓。直到我读了《如何观察如何画》,我才仿佛醍醐灌顶,找到了困扰我许久的症结所在。这本书并非是一本传统的绘画技法手册,它更像是一位经验丰富的导师,循循善诱地引导你如何用“画家的眼睛”去看待世界。作者的文字充满了智慧和哲思,他没有急于传授技巧,而是让我们回归到观察的本源。我尤其欣赏书中关于“形”与“意”的论述,让我明白了绘画不仅仅是对客观物体的忠实还原,更是作者内心感受和理解的表达。书中大量的案例分析,将抽象的理论具象化,让我清晰地看到,那些伟大作品之所以能够打动人心,正是因为艺术家深刻的观察和独特的理解。我开始尝试放慢速度,去仔细地“阅读”眼前的对象,去感受它的质感、它的情绪,它的生命力。以前画一个苹果,我可能只是画出它的圆形和颜色,但现在,我能看到它表面的细微凹凸,感受到它在光线下的微妙变化,甚至能想象出它被采摘时的饱满与新鲜。这种观察的深化,让我觉得每一笔的落笔都充满了意义,每一次色彩的运用都更加得心应手。这本书让我明白,真正的绘画,源于对世界的深刻洞察和真挚情感的表达。

评分

我是一名对艺术充满好奇心但缺乏实践经验的普通读者,一直以来,我都认为绘画是一门需要极高天赋的艺术,望而却步。偶然间,我接触到了《如何观察如何画》这本书,一开始被它简洁却富有哲理的书名所吸引。我本以为这是一本讲述绘画技法的书籍,但真正阅读后,我发现它远远超出了我的想象。这本书给我带来的最大震撼,在于它将“观察”提升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将其视为一切艺术创作的根基。作者以一种非常独特且深刻的视角,引导读者去重新认识我们所处的这个世界。书中并没有充斥着晦涩难懂的专业术语,而是用极其生动、形象的语言,阐述了“如何用眼睛去‘看见’,用心去‘感受’”的道理。我尤其喜欢书中关于“节奏”、“韵律”在自然景物中的体现,以及如何将这些感受转化为绘画语言的解读。这让我意识到,我之前对绘画的理解过于片面,仅仅停留在“形似”层面,而忽略了更深层次的情感和意境的表达。书中穿插的大量插画和案例,更是让我大开眼界,它们并非是简单的示范,而是对作者理论的有力佐证。通过阅读这本书,我仿佛被点醒了一般,开始尝试用一种全新的方式去观察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去感受光影的流动,去体会物体的质感。这种观察的改变,不仅影响了我对绘画的看法,也深刻地影响了我对生活的感知。

评分

作为一名长期与文字打交道的人,我对图像的理解能力相对较弱,绘画对我来说一直是个遥不可及的领域。我曾尝试过一些网络上的绘画教程,但往往因为看不懂图示,或者无法理解其中的逻辑而半途而废。这次翻阅《如何观察如何画》,着实让我眼前一亮。这本书并没有直接抛给我一堆需要记忆的绘画技巧,而是从“观察”这个最基础,也最容易被忽视的环节入手。我之前画东西,总是凭着自己的想象和记忆去“脑补”,所以画出来的东西总是显得不真实,缺乏生命力。这本书就像一位睿智的向导,教我如何才能真正“看见”物体。它不是让你去模仿,而是让你去理解。比如,在描述如何观察植物时,作者会详细地讲解叶脉的生长方向,茎干的粗细变化,甚至是花瓣的卷曲程度,这些细节看似微不足道,但在作者的引导下,我才明白它们是如何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的生命体。书中的语言充满了诗意和哲理,读起来一点都不费力,反而能让人沉浸其中,仿佛置身于一个充满发现的世界。我特别欣赏作者对于“负空间”的强调,这对我来说是一个全新的概念,它让我意识到,画面中空白的部分同样重要,同样承载着信息和情绪。这本书让我明白,绘画并非是高不可攀的技能,而是一种可以通过训练和感悟来获得的观察能力和表达方式。它为我打开了一扇窗,让我看到了艺术的另一种可能性。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