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中國東海海平麵變化時空分異、影響機理與風險評估
定價:78.00元
作者:王國棟,康建成
齣版社:上海科學技術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5-01-01
ISBN:9787547824108
字數:
頁碼:72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內容提要
本書以中國東海作為主要研究區域,對中國東海海平麵變化時空分異規律進行研究,探討瞭東海海平麵變化對東海黑湖主軸變異的響應,並以上海地區為例,評估瞭中國東海極限海平麵變化對沿海城市的淹沒風險。
目錄
章 緒論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義
1.3 外研究現狀
1.3.1 全球及中國海平麵變化研究進展
1.3.2 中國東海海平麵變化研究進展
1.3.3 中國東海海平麵變化風險評估研究
1.4 研究內容及結構
1.5 技術路綫圖
第2章 研究區域、數據與方法介紹
2.1 研究區域概況
2.1.1 中國東海
2.1.2 黑潮與東海黑潮
2.1.3 上海地區
2.2 所用數據介紹
2.2.1 衛星測高儀資料
2.2.2 海底地形數據
2.2.3 驗潮站資料
2.2.4 AIPOcean再分析資料介紹
2.2.5 上海地區地麵沉降數據
2.2.6 上海市地形數據庫
2.3 方法介紹
2.3.1 小波變換方法
2.3.2 時間序列Winters指數平滑法
2.3.3 經典譜估計法
2.3.4 主成分分析方法
2.3.5 經驗正交函數分解(EOF)
2.3.6 係統動力學方法
第3章 中國東海海平麵變化時空分異及趨勢預測
3.1 海平麵變化多尺度周期分析
3.1.1 周期項分析
3.1.2 趨勢項分析
3.2 海平麵變化空間分異
3.2.1 年際變化
3.2.2 季節變化
3.2.3 逐月變化
3.3 東海海平麵EOF分析
3.4 海平麵峰值變化規律
3.5 海平麵未來峰值年預測
3.6 海平麵變化未來趨勢預測
3.7 本章小結
第4章 海平麵變化對東海黑潮主軸變異的響應
4.1 東海黑潮邊界的確定及主軸提取
4.1.1 邊界確定
4.1.2 主軸提取方法
4.2 東海黑潮主軸流徑變化及垂嚮分布規律
4.2.1 主軸流徑時空變化
4.2.2 主軸垂嚮分布規律
4.3 東海黑潮主軸流速與海平麵變化的關係
4.4 本章小結
第5章 中國東海極限海平麵變化及淹沒風險評估——以上海地區2025年預測情景為例
5.1 大增水與風暴潮災害風險等級的關係
5.1.1 風暴潮災害
5.1.2 風暴潮災害形成的機理
5.1.3 風暴潮災害風險評估方法
5.1.4 大增水與風暴潮災害等級的關係
5.2 上海地區地麵沉降係統分析與模擬預測
5.2.1 地麵沉降係統分析
5.2.2 建模與測試
5.2.3 模擬與結論
5.2.4 討論
5.3 上海地區極限海平麵變化淹沒風險
5.3.1 極限海平麵(Extreme Sea Level,ESL)的計算
5.3.2 上海地區海平麵變化淹沒風險等級劃分——以2025年為例
5.3.3 相對海平麵上升對沿海城市淹沒風險的貢獻
5.4 本章小結
結語與展望
參考文獻
附錄 彩版插圖
作者介紹
康建成,1957年生,二級教授,博士生導師,現任上海師範大學城市生態與環境研究中心副主任,城市生態與環境修復重點實驗室主任。主要社會有上海市地理學會副理事長,中國冰川凍土學會理事,上海市學位委員會第四屆學科評議組成員。主要研究領域為海洋水文氣候環境、海平麵變化,城市土壤環境、水環境研究、氣候變化的影響與碳排放的環境效應評估等。
承擔過國傢攻關、專項、國傢基金、國際閤作、省部級項目等40餘項。
王國棟,1977年生,講師,博士。現任上海師範大學旅遊學院、上海旅遊高等專科學校教務處副處長。主要從事全球變化與海洋環境研究。主持或參與瞭國傢及省部級項目10餘項,在外期刊上發錶論文20餘篇。
文摘
序言
讀到這本書的名字《中國東海海平麵變化時空分異、影響機理與風險評估》,我腦海中立刻浮現齣無數的問號。我對海平麵變化這一宏大的環境議題一直充滿好奇,尤其是涉及到我們身邊的海域——中國東海。從標題來看,這本書似乎提供瞭一個非常全麵的視角,不僅僅是簡單地描述海平麵在上升或下降,更重要的是它揭示瞭這種變化並非均勻同步,而是存在著“時空分異”。這讓我很好奇,這種分異具體體現在哪些方麵?是南方沿海和北方沿海存在差異,還是不同時間段的變化速率不同?我希望書中能夠通過詳實的案例和數據,將這種復雜的時空分布圖景呈現齣來。而“影響機理”更是讓我看到瞭這本書的深度所在,它承諾要解釋“為什麼”海平麵會發生變化。我期待書中能夠深入探討那些驅動海平麵變化的科學原理,比如,它是否會細緻地剖析全球氣候變暖對東海海水熱膨脹和冰川融水補給的具體影響?同時,它是否也會關注區域性的因素,例如,地質構造的活動、河流攜帶泥沙的變化、甚至人類活動(如圍墾、抽水)對區域海平麵産生的影響?最後一個部分,“風險評估”,則讓我看到瞭這本書的實踐意義。我希望它能超越理論層麵,為我們描繪齣海平麵變化可能帶來的潛在風險,例如,海岸綫的侵蝕、洪水災害的頻發、鹹水入侵對淡水資源的威脅,以及對海洋生態係統和漁業資源的影響,甚至是對沿海經濟和社會發展帶來的挑戰。
評分作為一名對海洋科學抱有濃厚興趣的業餘愛好者,我一直渴望能有一本兼具深度和可讀性的著作,來係統地瞭解中國東海的海平麵變化。這本書的標題,尤其是“影響機理與風險評估”這幾個字,讓我感覺它不僅僅是陳述一個事實,更是在探索背後的原因和未來的潛在後果。我想象書中可能包含大量的觀測數據分析,比如利用衛星遙感、潮汐站數據,來量化東海不同區域的海平麵變化速率,並可能呈現齣詳細的空間分布圖,讓讀者直觀地感受到哪裏是變化最顯著的區域。更讓我期待的是“影響機理”的部分,這部分很可能深入剖析導緻海平麵變化的關鍵驅動因素,例如,它是否會詳細解釋全球溫室氣體排放如何通過海水溫度升高和冰蓋融化間接影響東海?同時,它是否也會探討區域性的地質活動,如構造沉降、地下水抽取等對海平麵變化産生的疊加效應?我希望能從書中瞭解到這些復雜的相互作用,而不僅僅是停留在錶麵現象。而“風險評估”更是點睛之筆,它預示著本書會進一步探討這些變化對我們生存環境可能帶來的長期影響,比如海岸侵蝕、鹹潮入侵、海洋生態係統改變,乃至對沿海經濟活動的潛在威脅。
評分作為一名環境科學專業的學生,我一直在尋找能夠深化我對海洋變化理解的學術著作。當看到《中國東海海平麵變化時空分異、影響機理與風險評估》這個書名時,我立刻被其嚴謹的學術框架所吸引。標題中的“時空分異”預示著本書將采用地理學和時間序列分析的方法,對東海海平麵變化進行精細化的刻畫。我期望書中能包含多尺度的時空分析,例如,不同年代海平麵變化速率的趨勢分析,以及沿海不同岸段、不同河口地帶海平麵變化的差異性研究。同時,“影響機理”更是我關注的重點,我相信本書將深入探討導緻海平麵變化的多種驅動力,並可能涉及氣候模型、水文模型以及地質模型等多學科的交叉應用。我期待書中能夠詳細闡述大氣環流變化、海洋環流異常、冰川融水輸入、以及區域地殼均衡運動等復雜過程是如何耦閤作用,進而影響東海海平麵的。特彆是,對於區域性的因素,如抽取地下水、河流徑流變化、以及沉積物供應等對海平麵變化疊加效應的討論,將極大地豐富我的認知。而“風險評估”則錶明本書將目光投嚮未來,通過建立科學的評估模型,來預測海平麵變化可能帶來的多方麵影響。我希望書中能涉及對海岸侵蝕、洪水風險、鹹潮入侵、海洋生物多樣性變化,以及對沿海基礎設施和經濟社會發展潛在風險的量化分析。
評分一本偶然翻到的書,封麵上“中國東海海平麵變化”幾個字瞬間抓住瞭我的眼球。雖然我對這個領域算不上是專業人士,但對於海平麵上升這個全球性議題,我一直保持著高度的關注。尤其是在經曆瞭前幾年幾次強度不小的颱風,以及沿海城市頻繁齣現的潮汐內澇後,對傢園的擔憂愈發強烈。我很好奇,中國東海這片我們熟悉的近海,究竟在經曆著怎樣的變化?是不是真的像一些新聞報道裏那樣,正在加速“沉降”?這本書的標題暗示著它會深入探討海平麵變化的“時空分異”,這讓我對接下來的內容充滿瞭期待。我想象著,書中可能會通過圖錶、數據,細緻地描繪齣東海沿岸不同地區,在不同時間尺度上的海平麵升降趨勢,比如某個漁港可能比另一個更顯而易見,某個時段的變化比另一時段更劇烈。而“影響機理”更是吸引我的地方,是什麼導緻瞭這些變化?是全球氣候變暖導緻的海水熱膨脹和冰川融化,還是區域性的地質沉降、水文循環變化?我希望這本書能夠像一位經驗豐富的嚮導,為我層層剝開這些復雜因素的運作方式,讓我從一個模糊的概念,走到對具體原因的清晰認知。
評分我是一名長期居住在沿海地區,對傢園的未來發展充滿關切的普通居民。看到這本書的標題,我的第一反應就是:“這正是我一直想瞭解的!”海平麵上升這個詞,聽起來就帶著一種不容忽視的緊迫感,尤其是在新聞裏看到其他國傢沿海城市麵臨的睏境時,總會忍不住擔心我們美麗的東海海岸綫是否也會麵臨同樣的命運。這本書的標題清晰地指齣瞭其研究對象——中國東海,這讓我覺得內容會非常貼近我們所處的現實環境。我特彆好奇“時空分異”這一部分,這意味著它不僅僅是泛泛而談,而是會深入到具體時間和空間上的差異。比如,它是否會告訴我,在過去幾十年裏,上海、寜波、廈門等不同城市的海岸綫變化情況有何不同?是哪個地方的海平麵變化得更快,哪個地方又相對穩定?更讓我感到安心的是,“影響機理”的錶述,這錶明作者並非隻羅列數據,而是會去探究“為什麼”會發生這些變化。我希望能從書中瞭解,除瞭大傢常說的全球變暖,還有沒有其他我們不曾注意到的因素在影響著東海的海平麵?比如,是不是因為地下水的過度抽取,或者是沿海過度開發導緻瞭地麵下沉?最後,“風險評估”這個詞,讓我覺得這本書不僅僅是在描述問題,還在為我們指明方嚮。我迫切地想知道,這些海平麵變化會對我們的生活造成哪些具體的風險?會不會影響到我們的飲用水源?會不會讓颱風的破壞力更強?這本書能不能為我們提供一些應對這些風險的思路?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