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零起步学音乐欣赏(附光盘)/从零学音乐入门丛书

从零起步学音乐欣赏(附光盘)/从零学音乐入门丛书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吴琼 编
图书标签:
  • 音乐欣赏
  • 音乐入门
  • 音乐史
  • 音乐理论
  • 古典音乐
  • 艺术类
  • 文化艺术
  • 教材
  • 入门级
  • 光盘教材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木垛图书旗舰店
出版社: 上海音乐学院
ISBN:9787556600762
商品编码:29526840582
开本:16
出版时间:2015-10-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 商品名称:从零起步学音乐欣赏(附光盘)/从零学音乐入门丛书
  • 作者:编者:吴琼
  • 定价:38
  • 出版社:上海音乐学院
  • ISBN号:9787556600762

其他参考信息(以实物为准)

  • 出版时间:2015-10-01
  • 印刷时间:2015-10-01
  • 版次:1
  • 印次:1
  • 开本:16开
  • 包装:平装
  • 页数:150

编辑推荐语

吴琼编著的《从零起步学音乐欣赏(附光盘)》试图从音乐各类体裁入手来帮助大家认识音乐作品。 书中尽量简化地为大家介绍了一些相关并且**的音乐常识,希望这些常识会对音乐爱好者们欣赏音乐有所帮助。 音乐欣赏离不开想象与联想的能力,因此,平时积累各个学科的知识也是必不可缺的事情。在人类音乐世界的历史长河中,出现过众多的音乐大师,由他们创作的音乐作品浩如烟海,这些音乐作品题裁多样、形式多样、风格多样。

作者简介

吴琼,青年钢琴家。现任中央音乐学院管弦系钢琴艺术指导教研室讲师。 吴琼出生在音乐之家,4岁起在母亲的指导下接受钢琴启蒙教育。1994年起先后师承钢琴演奏家、钢琴教育家、上海音乐学院钢琴系姚世真教授和钢琴演奏家、钢琴教育家、中央音乐学院钢琴系谢华珍教授。 2006年在中央音乐学院钢琴系毕业,获得文学学士学位,随后升入中央音乐学院钢琴系继续攻读钢琴演奏专业的硕士学位.2009年以优异成绩硕士毕业后留校任教。2008年任“***鄂尔多斯杯钢琴小提琴比赛”官方钢琴艺术指导。 2011年任“***钢琴小提琴比赛”官方钢琴艺术指导。 2012年任“梅纽因**青少年小提琴比赛”官方钢琴艺术指导。 2012年任“第十届全国青少年小提琴比赛”官方钢琴艺术指导。 2013年任中央音乐学院“卡丹萨杯”全国钢琴比赛评委。 2013年任“第二届杨通六**小提琴邀请赛”官方钢琴艺术指导。 2010年吴琼作为第二作者,在上海音乐出版社出版了专著《钢琴艺术大百科》。

目录

写在前面
第一章 音乐
第二章 音乐欣赏
第三章 歌曲
一、叙事歌曲
1.瞿希贤与《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情》
2.“歌曲**”舒伯特与《魔王》
二、颂歌
王世光与《长江之歌》
三、抒情歌曲
1.赵元任与《教我如何不想她》
2.施光南与《吐鲁番的葡萄熟了》
第四章 进行曲
一、苏萨的《星条旗进行曲》
二、匈牙利的《拉科齐进行曲》
三、瓦格纳与《婚礼进行曲》
第五章 圆舞曲
一、韦伯的《邀舞》
二、钢琴诗人——肖邦
三、肖邦的《华丽大圆舞曲》
四、约翰·施特劳斯与《蓝色的多瑙河》圆舞曲
第六章 特性乐曲
一、小夜曲
1.交响乐之父——海顿
2.海顿的《小夜曲》
二、夜曲
肖邦的《夜曲》0p.9~2
三、无词歌
1.幸福的音乐家——门德尔松
2.门德尔松的《纺织歌》Op.67~4
3.门德尔松的《春之歌》0p.62~6
四、摇篮曲与船歌
1.德国古典乐派*后的作曲家——勃拉姆斯
2.勃拉姆斯的《摇篮曲》
3.门德尔松《威尼斯船歌》Op.30-6
第七章 序曲
一、俄罗斯音乐之父——格林卡
二、格林卡的《鲁斯兰与柳德米拉》序曲
三、法国作曲家——比才
四、比才的《卡门》序曲
第八章 协奏曲
一、中国作曲家何占豪、陈钢
二、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
三、悲怆的音乐家——柴科夫斯基
四、柴科夫斯基的《**钢琴协奏曲》Op.23
第九章 组曲
一、挪威民族乐派奠基者——格里格
二、格里格的《培尔·金特》**组曲和第二组曲
三、伟大的俄罗斯作曲家——里姆斯基一科萨科夫
四、里姆斯基一科萨科夫的交响组曲《舍赫拉查达》
五、多才多艺的作曲家——圣一桑
六、圣一桑的管弦乐组曲《动物狂欢节》
七、柴科夫斯基舞剧《天鹅湖》组曲
第十章 交响诗
一、钢琴**——李斯特
二、李斯特的交响诗——《前奏曲》
三、“星期日作曲家”——鲍罗汀
四、鲍罗汀的交响音画≮在中亚细亚草原上》
五、捷克音乐之父——斯美塔那
六、斯美塔那的交响诗《伏尔塔瓦河》
七、罗马幻想家——雷斯庇基
八、雷斯庇基的交响诗《罗马的节日》
第十一章 奏鸣曲
一、古典乐派的先驱——斯卡拉蒂·多梅尼科
二、斯卡拉蒂奏鸣曲
三、斯卡拉蒂《g小调奏鸣曲》K30
四、乐圣——贝多芬
五、贝多芬《f小调第23钢琴奏鸣曲》【热情】Op.57
六、大胆的革新者——舒曼
七、舒曼《升f小调**钢琴奏鸣曲》Op.11
第十二章 交响曲
一、贝多芬第六交响曲——《田园》Op.68
二、音乐神童——莫扎特
三、莫扎特的《第四十一交响曲》【朱庇特】K551
四、柴科夫斯基《第六交响曲》(悲怆)
五、交响诗人——柏辽兹
六、柏辽兹的《幻想》交响曲
第十三章 音乐知识
一、现代音乐简介
1.表现主义音乐
2.新原始主义音乐
3.新古典主义音乐
4.偶然音乐
5.十二音体系
6.序列音乐
7.电子音乐
二、交响乐队常用乐器简介
1.弦乐器
2.木管乐器
3.铜管乐器
4.打击乐器
附录一 乐器中英对照表
附录二 常用音乐术语


音乐鉴赏的广阔天地:一次穿越时空的听觉旅程 这是一本旨在引导所有对音乐抱有好奇心,渴望深入了解音乐世界奥秘的读者的指南。它并非侧重于零基础的入门教授,而是将听众置于一个更广阔的音乐历史与文化背景之中,探讨音乐的本质、其在不同时代和文化中的表达方式,以及如何培养一套系统而深刻的鉴赏能力。 本书不涵盖以下内容: 音乐理论的“从零起步”式系统教学: 我们不会详细讲解音符、节奏、和弦、调式等基础乐理知识的入门定义和操作方法。读者应具备对基本音乐元素的初步认知,本书将在此基础上讨论这些元素如何被大师们巧妙地运用和颠覆。 特定乐器演奏技巧的指导: 本书不包含任何关于钢琴、小提琴、吉他或其他任何乐器演奏技巧的步骤说明或练习方法。我们的焦点在于“听”与“理解”,而非“做”与“演奏”。 针对初学者的详尽练习册设计: 本书不会提供大量的配套练习题、听力小测验或“打卡式”学习计划,旨在鼓励读者进行更为自由和沉浸式的探索。 --- 第一篇章:音乐的语境——超越音符的意义 本篇将带领读者跳出单纯的音高和节奏组合,审视音乐在人类文明中的核心地位。我们将探讨音乐的本体论:音乐究竟是什么?是物理振动、数学结构,还是情感的容器? 1.1 音乐的文化基因: 我们将深入考察世界范围内不同文明对“好音乐”的不同定义。从古希腊的“音阶对灵魂的影响”理论,到中世纪教会音乐对神圣性的垄断,再到巴洛克时期歌剧对世俗情感的爆发式表达。我们将分析文化偏见如何塑造我们的听觉习惯,并引导读者警惕“主流”音乐观的局限性。 1.2 时代的回声:历史与技术的交织: 音乐的发展与社会结构、技术进步息息相关。本章将剖析印刷术如何改变了乐谱的传播,使得作曲家的意图得以更精确地保存和复制;探究工业革命后乐器制造的标准化对管弦乐队音色带来的革命性变化;以及录音技术出现后,音乐从一种“现场艺术”向“可被消费的对象”转变的全过程,以及这对作曲家创作理念的深远影响。 1.3 音乐与非音乐的对话: 音乐并非孤立存在。本部分将聚焦于音乐与文学、绘画、建筑、舞蹈等艺术形式的互动关系。例如,探究浪漫主义时期音乐家如何试图在音符中描绘文学叙事(如李斯特的交响诗),或者现代主义音乐如何受到立体派绘画空间解构思想的启发。 --- 第二篇章:风格的演变——宏伟的音乐史诗 本篇将采用非线性的、主题驱动的方式,梳理西方古典音乐(及其对全球音乐的影响)的主要风格流派,重点在于辨识风格的内在逻辑而非简单的年代划分。 2.1 从复调的织体到单线条的咏叹: 我们将深入分析文艺复兴晚期到巴洛克早期复调音乐(如帕莱斯特里那、巴赫的赋格)的精妙结构,理解其如何通过多声部独立运动来构建宏大而平衡的听觉空间。随后,对比古典主义时期(海顿、莫扎特)对清晰结构、平衡对称的追求,以及对“主题发展”这一核心手法的精妙运用。 2.2 情感的爆发与个体的觉醒: 浪漫主义音乐的魅力在于其对个人体验的极端强调。本章将剖析肖邦的内省、瓦格纳的“总体艺术作品”理念,以及马勒的交响曲中如何将日常的琐碎与宇宙的宏大熔铸一炉。这里的鉴赏重点将是:如何辨识作曲家如何通过配器、和声的模糊性来表达难以言喻的“崇高感”。 2.3 现代性的困境与声音的解放: 进入二十世纪,音乐进入了彻底的“去中心化”时期。我们将探讨勋伯格的十二音体系如何是对传统调性的反叛,德彪西如何利用音色本身来“描绘光影”,以及斯特拉文斯基早期作品中对原始节奏的回归。我们也会探讨爵士乐、电子音乐等非学院派音乐如何挑战了古典音乐的权威,并成为定义二十世纪后半叶声音景观的关键力量。 --- 第三篇章:高级鉴赏的工具箱 本篇旨在提供进阶的听觉训练方法和分析视角,帮助读者从被动的接收者转变为主动的聆听者。 3.1 配器法的“色彩学”: 本章将超越“弦乐组”、“木管组”的基本认知,专注于特定乐器组合如何创造出独一无二的音响效果。例如,分析拉威尔对木管乐器的高位使用如何营造出一种精致的嘲讽感,或者马勒如何利用弱音铜管乐器来暗示内心的恐惧与不安。我们将学习如何“看清”声音的纹理。 3.2 和声的张力与解决: 我们不会教授和弦构成法,而是分析和声在音乐叙事中的功能。讨论如何辨识“不协和音”的出现并非错误,而是故意为之,用以制造期待、冲突或迷失感。重点分析后浪漫主义及印象派音乐中,和声如何从“服务于旋律”的工具,转变为“独立的情感载体”。 3.3 结构聆听:超越一分钟的记忆: 鉴赏大型音乐作品的关键在于把握整体结构。本章将提供一套分析宏大乐章(如奏鸣曲式、回旋曲式、变奏曲式)的框架,指导读者在聆听过程中,如何追踪主题的变形、发展和再现,从而理解作品的内在逻辑的驱动力,而非仅仅记住开头的旋律。 3.4 非西方音乐的参照系: 为了拓宽听觉边界,本部分将简要介绍中东的“马卡姆”体系、印度的“拉格”体系,以及非洲的复节奏传统。通过对比这些与西方传统截然不同的组织逻辑,读者可以更深刻地理解西方音乐的独特性,并培养一种更具包容性的音乐观。 --- 结语:成为一个具有批判精神的聆听者 本书的最终目标是激发读者形成自己独特的音乐品味和批判性思维。音乐鉴赏不是寻找标准答案,而是提出更好的问题。通过对历史、文化、技术和分析工具的全面梳理,读者将能够以更丰富的层次去接触和体验人类文明中最精妙的声音创造。这是一场永无止境的、充满发现的听觉探险。

用户评价

评分

一直以来,我都觉得自己对音乐的理解非常肤浅,顶多是“好听”或者“不好听”。朋友推荐了这本《从零起步学音乐欣赏(附光盘)》,我抱着试试看的心态买来翻阅。令我惊喜的是,这本书并没有上来就灌输那些枯燥乏味的乐理知识,而是从一些非常生活化的角度切入,比如音乐在电影中的作用,或者不同民族音乐的特色。我尤其对关于“音乐的情绪表达”那一章节印象深刻。作者通过举例分析了一些经典的音乐片段,是如何通过旋律、节奏、音色的变化来营造出喜悦、悲伤、紧张、宁静等各种情感的。以前我只是觉得某首曲子听起来很激动人心,现在我能大概理解,是因为它用了快速的节奏、高亢的旋律以及明亮的音色。光盘里的示范曲目也相当有代表性,让我能够立刻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这不仅让我对音乐有了更深的感知,也让我对生活中接触到的各种音乐有了更敏锐的判断力。感觉像是打开了一个新世界的大门,我可以开始更细致地品味音乐的细节了。

评分

作为一个从未接触过音乐专业知识的人,我一直觉得音乐欣赏是一件特别高雅、特别遥远的事情。偶然的机会,我接触到了《从零起步学音乐欣赏(附光盘)》。这本书给我最大的感受就是“亲切”和“有趣”。它不像我之前想象的那样,充满了晦涩难懂的术语,而是用非常接地气的方式,将音乐的奥秘一点点展现在读者面前。我特别喜欢它讲解不同音乐体裁的部分,比如古典音乐、爵士乐、流行音乐等等,都做了非常清晰的介绍,并且列举了大量经典的代表作。更重要的是,它并没有强求读者去记忆和分析每一个音符,而是引导我们去感受音乐的整体氛围和它想要传达的情感。光盘里的音乐非常实用,很多都是我虽然听过但叫不出名字的经典曲目,配上书本的讲解,简直是绝配。现在,我不再仅仅是被动地接收音乐,而是开始主动地去聆听,去感受,甚至在一些公开场合,我都能对一些音乐作品发表一些自己的看法了,这让我感到非常开心和自豪。

评分

我一直对古典音乐情有独钟,但感觉自己只是在“赶时髦”,对于作品的深刻内涵和作曲家的创作意图,却是一知半解。朋友推荐了这本《从零起步学音乐欣赏(附光盘)》,我抱着学习的态度来阅读。这本书的切入点非常独特,它没有直接深入到复杂的乐理分析,而是从音乐的“故事性”入手,比如很多乐曲的创作背景,作曲家在创作时所经历的时代、情感等等。这让我非常着迷,因为我发现,原来每一首伟大的音乐作品背后,都隐藏着一段跌宕起伏的人生或者一段波澜壮阔的历史。书本对不同时期、不同流派的古典音乐都进行了梳理,并且穿插了大量生动的例子。光盘里的示范曲目都是精华中的精华,我听着音乐,看着书本的解读,仿佛穿越了时空,亲身经历了那个音乐诞生的瞬间。这种学习方式,让我对古典音乐的理解不再停留在表面,而是开始触及到它的灵魂,让我的欣赏层次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评分

作为一名曾经的音乐爱好者,后来因为忙碌而疏远了音乐,这次偶然的机会又重新拾起了对音乐的兴趣。这本《从零起步学音乐欣赏(附光盘)》就像一位耐心而智慧的向导,带我重新认识音乐的世界。它并没有把我当作一个完全的新手,而是理解了我曾经的音乐基础,并在我熟悉的基础上,将我带入了更深层次的音乐欣赏领域。我特别喜欢它讲解“音乐的结构”和“和声的色彩”的部分。虽然这些概念听起来有些技术性,但作者用非常形象的比喻和通俗的语言,让我能够理解音乐是如何通过不同的织体、层次和和弦变化来构建出宏伟的交响乐或者细腻的室内乐。光盘里的示范片段,让我能够立刻体会到不同和声组合带来的情感差异,也让我更清晰地分辨出不同声部的独立性与融合性。这本书不仅拓宽了我的音乐视野,也让我重新找回了那种沉浸在音乐中的纯粹快乐,让我的音乐品味变得更加精致和深刻。

评分

终于下定决心开始我的音乐探索之旅了!我一直对音乐充满好奇,但又苦于不知从何入手,那些高深的乐理、复杂的作曲技巧常常让我望而却步。直到我在书店发现了这本《从零起步学音乐欣赏(附光盘)》。翻开书页,我被它清晰易懂的语言和循序渐进的编排深深吸引。开篇就从最基础的乐器介绍开始,那些我只在电视或演唱会上见过的乐器,在这本书里被一一剖析,它们的音色、演奏方式,甚至历史渊源,都讲得明明白白。我尤其喜欢关于打击乐器的章节,原来我们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的敲打声,在音乐里竟然能组合出如此丰富的节奏和情感。光盘里的示例音频更是点睛之笔,让我能够立刻听到书中所讲的内容,这种“听”与“读”相结合的学习方式,极大地降低了我的学习门槛。我不再是那个对音乐一窍不通的门外汉,而是开始感受到音乐的魅力,甚至开始尝试辨别不同的乐器在合奏中的角色。这本书让我觉得,学习音乐欣赏并非遥不可及,而是可以像品味一道美食一样,一步步领略其中的层次与风味。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