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基本信息 | |
| 图书名称 | 中小学生自伤问题-识别、评估和治疗(万千心理) |
| 作者 | (美)米勒(Miller,D. N.)等,唐苏勤,黄紫娟, |
| 定价 | 25.00元 |
| 出版社 |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
| ISBN | 9787501984466 |
| 出版日期 | 2012-01-01 |
| 字数 | |
| 页码 | |
| 版次 | 1 |
| 装帧 | 平装 |
| 开本 | 16开 |
| 商品重量 | 0.227Kg |
| 内容简介 | |
此套译丛特别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师和相关教育工作者撰写。基于学校教师的工作需要,提供了有关多动症、自闭症、创伤后应激障碍、品行障碍、自伤问题和早发性精神分裂症等多种常见儿童期发展性精神疾病的丰富资讯。为一线教师识别、评估那些有特殊需要的孩子提供了*、全的实用信息,并详细介绍了在学校环境中如何进行有效干预的丰富建议。 |
| 作者简介 | |
| 审校者介绍 |
| 目录 | |
| 章 导 论 |
| 编辑推荐 | |
| 学校常见心理问题译丛由加州大学“咨询、临床和学校心理学项目”副教授S. R.Jimerson等诸位业内专家联合撰写。 |
| 文摘 | |
| |
| 序言 | |
我最近读了《少年心理学入门:认识你自己》(9787513403371,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感觉这本书就像一个引子,带领读者进入一个全新的领域。它没有直接去解决具体的问题,而是更侧重于“认识”和“理解”。书中用非常浅显易懂的语言,解释了一些基本的心理学概念,比如“认知”、“情绪”、“动机”等等,并用很多生动的小实验和思维游戏来引导读者思考。我特别喜欢关于“自我认知”的部分,它提出了很多引导性的问题,让孩子去探索自己的兴趣、特长和价值观,从而更好地认识自己。这本书的优点在于它不是填鸭式的灌输,而是激发读者主动去探索和思考,感觉非常“有意思”。
评分《家庭教育智慧:让孩子健康成长》(9787514801984,人民出版社)这本书,我真的觉得是给新手父母量身定做的。它没有那些高深的理论,而是从最基础的生活细节入手,教家长如何在日常生活中与孩子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书中有很多关于“倾听”、“陪伴”和“积极回应”的指导,而且都配有具体的例子。比如,在“倾听”的部分,作者就详细讲解了如何区分“听到”和“听懂”,以及在孩子诉说时,家长应该如何回应才能让孩子感受到被尊重和理解,而不是被评判。我尝试了书中的一些方法,比如在孩子睡前,放下手机,认真地听他讲学校里发生的事情,发现效果真的非常好,孩子变得更愿意和我交流了。这本书就像一本“育儿宝典”,让我少走了很多弯路。
评分我最近翻阅的这本《青少年心理健康读本:青春期的烦恼》(9787539262576,江西人民出版社)在叙述方式上非常独特,它没有采用传统的说教模式,而是用一种非常平实、甚至有些朴素的语言,像一位循循善诱的长辈,娓娓道来。书中探讨了青春期孩子会遇到的各种困惑,从身体的变化到人际关系的挑战,再到自我认同的迷茫,几乎涵盖了方方面面。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关于“独立与依赖”的章节,作者没有简单地要求孩子“独立”,而是深入剖析了在这个过程中,孩子内心的挣扎和父母的担忧,并提出了一些非常中肯的建议,比如如何与父母进行有效的沟通,如何在寻求支持的同时,也学会承担责任。书中的案例也都非常真实,让家长和孩子都能从中找到共鸣,也更容易理解对方的想法。
评分读完这本《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系列丛书:情绪管理》(9787121169489,电子工业出版社)之后,我感觉最大的收获在于它提供了一系列非常实用且贴近孩子生活的情绪疏导方法。书中并没有直接告诉孩子“要开心”或者“不能生气”,而是通过一个个生动的故事和互动小练习,引导他们去认识自己的情绪,理解情绪产生的原因,并学会如何用积极的方式表达和管理。比如,书中关于“愤怒”的部分,没有简单地批判孩子发脾气,而是通过“小火龙”的故事,让孩子们理解愤怒就像小火龙一样,需要被小心地引导,否则会伤到自己和别人。然后,又提供了“深呼吸”、“找个安静的地方待一会儿”、“画画”等具体的降温方法。我特别喜欢书中那些“情绪小卡片”的设计,孩子们可以根据自己的感受选择不同的卡片,然后根据卡片上的提示做一些小活动,感觉非常有趣,也让情绪管理变得不那么枯燥。
评分《快乐成长:小学生心理健康指导》(9787539278478,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这本书,我拿到的时候就觉得封面设计很吸引人,色彩鲜艳,卡通形象也很可爱。读起来的感觉就像在和一个很友善的朋友聊天。它不像一本教科书,更像是一个同龄人或者一个大姐姐在分享经验。书中涵盖了小学生可能会遇到的各种“小烦恼”,比如“害怕考试”、“和小伙伴闹矛盾”、“觉得父母不理解我”等等,然后用非常温和、鼓励的方式,提供一些解决问题的思路。书中有很多鼓励孩子“尝试”和“不怕犯错”的内容,我觉得这对培养孩子的自信心非常有帮助。它没有强调“完美”,而是鼓励孩子“尽力而为”,这一点让我觉得非常贴心。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