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灾后中小学生心理疏导研究
定价:65.00元
作者:林崇德 等
出版社:经济科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4-10-01
ISBN:9787514145526
字数:
页码:386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灾后中小学生心理疏导研究》在对灾难后个体身心反应的大量研究文献进行梳理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自然灾难后个体身心反应的影响因素以及灾难前-中-后的影响机制模型;结合国外危机后心理援助模式以及我国自然灾难后学校系统、学生群体的实际情况,提出了我国“学校心理危机干预体系的构建”设想,建议学校不仅要在危机后及时进行干预,还需要建立完备的危机干预体系,重视危机前的预防以及危机干预团队的建设。
目录
章 灾后心理疏导的理论思考与研究设计
节 创伤后应激障碍:灾难带来的消极影响
第二节 创伤后成长:灾难与进步并行
第三节 心理和谐:灾后心理干预的目标
第四节 心理疏导体系:促进心理和谐的重要途径
第五节 灾后中小学生心理疏导的研究内容
第六节 灾后中小学生心理疏导的研究设计
第二章 灾后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追踪调查
节 测量指标与研究设计
第二节 灾后中小学生创伤后应激障碍状况的追踪调查
第三节 灾后中小学生抑郁状况的追踪调查
第四节 灾后中小学生创伤后成长的追踪调查
第五节 灾后中小学生问题行为的追踪调查
第六节 灾后中小学生的学业倦怠研究
第七节 总体讨论与结论
第三章 灾后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状态的影响机制
节 变量选择与研究设计
第二节 灾后中小学生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影响机制
第三节 灾后中小学生抑郁的影响机制
第四节 灾后中小学生创伤后成长的影响机制
第五节 灾后中小学生问题行为的影响机制
第六节 灾后中小学生学业倦怠的影响机制
第七节 总体讨论与结论
第四章 灾后教师心理健康状态及其影响机制
节 测量指标与研究框架
第二节 灾后教师心理健康的总体水平与变化趋势
第三节 灾后教师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
第四节 灾后教师心理健康的影响机制
第五章 灾后心理疏导教师培训体系的建构
节 灾后心理疏导教师培训体系的提出
第二节 灾后心理疏导教师培训体系的形成
第三节 灾后心理疏导教师培训体系的实施
第四节 灾后心理疏导教师培训体系的成效
第六章 灾后心理疏导培训体系的效果评估
节 培训效果评估的理论模型与方法
第二节 灾后心理疏导培训体系的过程评估
第三节 灾后心理疏导培训体系的成果评估
第四节 对灾后心理疏导培训体系的反思
第七章 灾后中小学生心理疏导的政策与管理
节 应急期中小学生心理援助的政策与管理
第二节 重建期心理援助的组织管理与队伍建设
第三节 重建期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参考文献
作者介绍
林崇德,1941年生,浙江省宁波市象山县人,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任中国心理学会副理事长,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国家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委员兼教育学心理学学科组召集人,并兼任26所大学教授或客座教授。已发表学术论文160余篇,专著16部,主编近4000万字的工具书和学术丛书,主持10余项和省部级的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项目,获省部级以上奖励24项。先后荣获“全国劳模”“全国师德标兵”的称号。其爱好为教书育人,培养博士51位,硕士66位。他的“严在该严处,爱在细微中”被学术界所赞扬。美国的《肯特日报》把他与美国当代教育家本杰明·斯波克(Benjamin.Spock)相媲美,我国核心期刊《中小学管理》誉他为“中国基础教育的播火者”。
文摘
一、研宄范式介绍
序言
最近刚好有空,所以去书店翻阅了一些新书,看到这本《9787514145526 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灾后中小学生心理疏导研》,光看书名就觉得挺有分量的,而且还是教育部重大课题攻关项目,这说明其研究的深度和权威性应该是有保障的。我主要关注的是它对“灾后中小学生心理疏导”这个主题的切入点。我的设想是,这本书大概会从灾难发生后,孩子们心理上会经历哪些阶段性的变化,比如最初的震惊、恐惧,到后来的失落、抑郁,甚至是出现一些行为上的异常,这些都是非常值得深入探讨的。而且,对于不同年龄段的孩子,他们的心理承受能力和反应方式肯定是有差异的。这本书是否能够区分对待,提供针对性强的疏导策略,这是我比较期待的。比如,对于小学低年级的孩子,可能需要更多的是安抚、陪伴和游戏化的心理干预;而对于初高中生,可能需要更侧重于引导他们理解和接纳情绪,以及培养他们的韧性。另外,我特别想知道的是,书中是否会包含一些实际的案例分析,通过真实发生的事件,来展示心理疏导的有效方法和过程,以及可能遇到的挑战。毕竟,理论知识固然重要,但落地到实际操作,才更能体现其价值。这本书的定位是“研究”,我希望它不仅能提供理论框架,更能给出切实可行的操作指南,让一线教育工作者和家长能够有所借鉴。
评分我是一名基层心理健康工作者,平时接触到的案例很多,尤其是在一些突发的自然灾害或者社会事件之后,如何有效地帮助孩子们恢复心理健康,一直是我们面临的重大课题。这本书《9787514145526 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灾后中小学生心理疏导研》,单看它的名字,就让我觉得很有研究价值。我猜想,这本书可能会对“灾后”这一特定情境下的中小学生心理疏导进行深入的研究。它或许会首先对各类灾害(如地震、洪水、疫情等)对儿童可能造成的心理创伤进行分类梳理,然后针对不同类型的创伤,提出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我特别关注的是,书中是否会详细介绍一些具体的心理疏导技术和方法,比如沙盘治疗、绘画疗法、故事疗法等,并提供操作流程和注意事项。毕竟,对于我们一线工作者来说,掌握实用、有效的技术至关重要。同时,我也希望这本书能够探讨如何建立一个长效的心理支持体系,不仅仅是事后补救,更包括事前预防和事中干预。例如,如何通过学校的心理健康课程,提升孩子们的心理韧性,如何培训教师和家长掌握基本的心理危机识别和干预能力。如果书中能够提供这样的系统性指导,那将是对我们工作的巨大帮助。
评分我一直对儿童心理发展特别感兴趣,尤其是在经历重大变故后的孩子,他们的内心世界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如何才能帮助他们走出阴影,重新找回成长的力量,这是我一直思考的问题。所以,当我在书架上看到这本《9787514145526 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灾后中小学生心理疏导研》时,立刻被吸引了。我推测,这本书大概会从儿童心理学的角度出发,去分析灾难对中小学生心理造成的深层影响,例如安全感的丧失、信任危机、对未来的恐惧等等。它可能会详细阐述一些经典的心理学理论,比如依恋理论、认知行为疗法等,并探讨如何将这些理论运用到灾后心理疏导的实践中。我很好奇,书中是否会提出一些创新的、符合中国国情和文化背景的心理疏导模式。毕竟,东方文化和西方文化在处理情感和表达方式上存在差异,针对中小学生,这种差异可能更加明显。我希望作者能够考虑到这一点,设计出既科学又具有人文关怀的疏导方案。另外,我还会关注书中关于“教育”部分的具体内容,因为它点出了“教育”这个词,这说明它可能不仅仅是提供心理支持,更包含了如何在教育体系内,通过学校、老师、家长三方联动,共同为孩子构建一个稳定、安全、支持性的成长环境。这部分内容,对我这样关心孩子教育的家长来说,非常有价值。
评分最近我一直在关注社会新闻,尤其是关于儿童心理健康方面的内容,这让我意识到,在突发事件面前,孩子们脆弱的心灵需要更多的关注和专业的支持。因此,当我在书店的显眼位置看到《9787514145526 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灾后中小学生心理疏导研》时,我毫不犹豫地拿起来翻看。我猜测,这本书很可能是一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学术专著,它会深入探讨灾难性事件对中小学生心理造成的复杂影响,可能涉及到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焦虑、抑郁等一系列心理问题。我非常期待这本书能够提供一些关于评估儿童心理健康状况的工具和方法,帮助家长和教育者更准确地识别出需要帮助的孩子。更重要的是,我希望能从书中学习到如何与孩子们进行有效沟通,如何倾听他们的心声,如何在他们感到无助和恐惧时给予他们力量。这本书的“重大课题攻关项目”的背景,让我觉得它应该会提供一些前沿的研究成果和创新的解决方案,可能还会涉及到一些国际上先进的心理疏导理念和技术,并结合中国实际情况进行本土化解读。我希望它能为我们提供一套完整、系统、可操作的灾后心理疏导指南。
评分我一直在思考,在当下这个信息爆炸、变化快速的时代,孩子们所承受的心理压力其实比我们想象的要大,而一旦经历诸如自然灾害这样的重大变故,他们的心理健康问题就更加不容忽视。所以,看到《9787514145526 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灾后中小学生心理疏导研》这本书,我立刻被它的主题所吸引。我推测,这本书的论述会相当严谨和深入,它可能会从宏观层面分析灾难对整个社会环境以及儿童成长生态的影响,然后逐步聚焦到个体儿童的心理反应和行为变化。我尤其关注的是,书中是否会探讨如何构建一种全方位的心理支持网络,包括家庭、学校、社区乃至社会层面的协同合作。比如,在家庭层面,如何让家长更好地理解和应对孩子在灾后的情绪变化;在学校层面,如何通过课程设置、教师培训等方式,为学生提供心理支持;在社区层面,又有哪些资源可以整合起来,为受灾儿童提供帮助。我希望这本书能够不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更要提供切实可行的建议和方法,让各个层面的参与者都能找到自己的定位,并有效地履行自己的职责。这本书的“攻关项目”定位,让我觉得它可能会提出一些创新性的、具有前瞻性的研究方法和实践模式,为解决这一复杂问题提供新的思路。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