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大学体育
定价:27.00元
作者:李淑清,李连芝
出版社:人民军医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7-07-01
ISBN:9787509111222
字数:312000
页码:198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
商品重量:0.381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在高等学校实施“新世纪素质教育工程”,推广《大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我们编写了这本教材。教材的编写旨在建立“健康”的终身体育指导思想,为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教育体系尽一分力量。在反复研究、论证的基础上,我们广泛听取一些专家、学者的意见,在保证高质量的前提下,用继承和发展的观点,用创新的思维,来指导这部教材的编写工作,力求本部教材体现观念新、框架新、内容新的特色,并坚持一贯的前瞻性和指导性,坚持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
该教材体现了以下特点:
一、健身性与文化性相结合
紧扣课程的主要目标,将“健康”的思想贯穿始终。在当代高校体育教学过程中,将文化渗透到学生的每一项体育课中,并在运动中充分体现文化的价值及其导向作用。以利于达到全面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
二、从实际出发,注重实效性与时代性相结合
突出教材内容的时代性,不仅引入了体育科学的*研究成果,而且编入了其他相关学科有关的*内容。所有这些知识都避免了一般的描述和空洞的说教,从相应的科学事实、事例为基础,在增加教材的知识性的同时,也增强了可读性。
三、科学性与方法应用相结合
本书强调理论联系实际,努力使学生学以致用。在对各种促进健康的方法的介绍中,不仅有原理阐释、方法的详细介绍,更有以供学生实际操作的具体指导和开拓学生思维的新设计。
四、民族性与国际性相结合
吸取世界体育文化,弘扬我国民族传统体育,体现现代化的特征和中国特色。
五、充分反映和体现《大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要求
本书尽可能简化教学内容,突出具体锻炼方法和手段,以便在操作上既利于教又便于学。
目录
篇 健康行为、文化促进
章 当代大学体育概述
节 当代大学体育课程目标及要求
第二节 健康的概念、价值和健康维护的策略
第三节 体育促进健康行为
第2章 体育的功能与大学生自我健身
节 体育的功能
第二节 奠定终身体育基础
第三节 大学生健身体育技能
第四节 大学生余暇健身及练习方式
第3章 大学生体育意识的培养
节 大学生自我体育意识的教育
第二节 自尊心、自信心对形成自我体育意识的作用
第4章 奥林匹克运动与中国体育
节 中国体育与奥林匹克运动
第二节 奥林匹克精神
第二篇 运动技能
第5章 田径运动健身方法
节 田径的锻炼价值
第二节 田径的锻炼方法
第6章 篮球运动健身方法
节 篮球运动概述
第二节 篮球运动基本技术
第三节 篮球运动基本战术
第7章 排球运动健身方法
节 排球运动概述
第二节 排球运动基本技术
第三节 排球运动基本战术
第四节 软式排球简介
第8章 足球运动健身方法
节 足球运动概述
第二节 足球运动基本技术
第三节 足球运动战术分析
第9章 乒乓球、羽毛球、网球健身方法
节 乒乓球运动
第二节 羽毛球运动
第三节 网球运动
第四节 毽球运动
0章 游泳运动健身方法
节 蛙泳
第二节 自由泳
第三节 水上救护与安全常识简介
1章 轮滑运动健身方法
节 轮滑运动项目简介
第二节 轮滑运动健身方法
第三篇 形体健美
2章 艺术体操与健身
节 艺术体操与健身概述
第二节 艺术体操徒手基本动作与组合范例
3章 健美运动与体育舞蹈
节 健身健美操
第二节 体育舞蹈简介
第三节 交谊舞的基本技术与步法
第四节 街舞健身方法
第四篇 传统体育
4章 民族传统体育
节 武术
第二节 保健养生
5章 常见运动损伤的预防与处理
节 常见运动损伤及其预防
第二节 常见运动损伤的简易处理方法
附录
参考文献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我必须指出,这本书在人文关怀层面做得非常出色,它远远超出了普通运动指导手册的范畴。它深入探讨了运动心理学与个体身份构建之间的微妙关系。作者花了大量篇幅去解析“为什么我们总是在开始,又总是在放弃?”这个问题,并给出了许多基于社会学和心理学研究的洞见。例如,书中提到“运动成就感”的建立,不应仅仅依赖于体重秤上的数字变化,而更应该聚焦于“非数字指标”的进步,比如睡眠质量的改善、情绪稳定性的提高,或是挑战自我极限时心理上的富足感。这种对“内在动机”的深度挖掘,极大地修正了我过去那种功利化的运动观。书中还收录了一些特殊人群的案例分享,比如一位长期受抑郁困扰的艺术家,是如何通过规律的徒步重拾生活动力的故事。这些真实、感人的片段,让这本书充满了温度,它不再是一本冰冷的指南,而更像是一位知心朋友的鼓励与陪伴。阅读过程中,我多次停下来反思自己过去对待身体的态度,这本书无疑为我重建了一种更健康、更可持续的运动哲学。
评分这本书真是让我耳目一新,它并没有像我预期的那样,充斥着枯燥的理论和晦涩的术语。相反,作者以一种非常生活化的视角,深入剖析了现代社会中“运动”与“健康”这两个核心概念的内在联系。开篇就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画面:一个典型的都市白领,被工作和生活压力压得喘不过气,却又对“保持健康”有着近乎偏执的渴望。作者巧妙地将这种普遍的焦虑感作为切入点,引导读者思考,真正的体育精神并非高高在上的竞技成绩,而是如何将运动融入日常,成为一种自我关怀的方式。我尤其欣赏其中对于“碎片化时间运动法”的探讨,它不是简单地推荐几个拉伸动作,而是结合了心理学原理,教导我们如何在大忙碌中找到专注和放松的瞬间。书中详述的那些案例,无论是在家练习瑜伽的案例,还是利用午休时间进行高强度间歇训练(HIIT)的实践心得,都具有极强的可操作性,让人读完就想立刻起身尝试,而不是像读其他健康指南那样,合上书本后就束之高阁,了无痕迹。这种注重实效和用户体验的设计,使得整本书读起来充满了活力和启发性。
评分这本书的叙事结构非常大胆且引人入胜,它没有采用传统教材那种按部就班的编排,反而像是一部以人体为主题的史诗游记。作者仿佛是一位经验丰富的探险家,带领我们穿越人体的“山川湖海”。例如,在谈及心肺功能提升时,他没有直接给出最大摄氧量的计算公式,而是用了一种近乎文学化的笔触,描述了血液在肺泡与毛细血管间进行气体交换的壮观过程,那种“生命之火被重新点燃”的感觉,即使对于没有专业背景的读者来说,也足以产生深刻的共鸣。更值得称道的是,他对运动损伤的分析,避开了冷冰冰的医学术语,而是通过对大量真实受伤案例的深度还原,强调了预防胜于治疗的理念。读到关于韧带拉伤的章节时,我仿佛身临其境地感受到了那种突如其来的疼痛和随之而来的无助,这极大地提高了我对热身和科学训练的重视程度。整本书的逻辑链条紧密,从基础的生物力学原理,到复杂的神经肌肉反馈机制,都被拆解得清晰可见,让人在享受阅读乐趣的同时,不知不觉中提升了自己的运动知识储备。
评分如果说有什么地方让这本书显得与众不同,那一定是它对“运动伦理”的探讨。作者没有回避关于体育商业化、过度训练以及“完美身材”焦虑等敏感话题。他以一种批判性的视角,审视了社交媒体时代下,体育形象是如何被过度渲染和扭曲的。书中提出了一个发人深省的观点:真正的健康,不应以牺牲心理健康或过度透支身体为代价去追求某种社会标准下的“理想状态”。我特别喜欢其中讨论的“可持续性训练模型”,它强调的不是短期的爆发力,而是将健康视为一场马拉松,需要智慧地分配体能和资源。这种提醒我们放慢脚步、回归初心的态度,在当今这个追求“快”和“强”的时代显得尤为宝贵。这本书更像是一部关于“如何与自己身体和谐相处”的哲学著作,它教会我们尊重身体的信号,倾听自身的节奏,而不是盲目追逐外部的潮流或他人的标准。读完之后,我的心态明显变得更加平和、更具韧性,这是一种比任何体能上的进步都更重要的收获。
评分这本书的排版和视觉设计同样令人赞叹,它成功地避免了理工科书籍的刻板印象。大量采用的、高清晰度的插图和图表,都不是那种僵硬的解剖图,而是充满艺术感的动态线条和色彩搭配。特别是关于不同运动姿态的分解图,那些线条的流畅度和对关键受力点的强调,精确得恰到好处,既保证了专业性,又极具美学价值。此外,作者在引用外部资料时表现出了极高的审慎性。他并非堆砌文献,而是精选了近年来最具前沿性的研究成果,并用非常平实的语言进行了解读,使得那些复杂的科学发现变得易于理解和吸收。比如,书中对肠道菌群与运动表现关系的研究综述,组织得井井有条,从基础知识到实际应用,层层递进,让读者能够建立起一个完整的认知框架。可以说,这本书在信息密度、信息准确度以及信息呈现方式上,都达到了一个非常高的水准,对于追求高质量阅读体验的读者来说,绝对物超所值。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