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运动生物化学实验--院校通用
定价:25.00元
作者:翁锡全,林文弢,曹建民
出版社:人民体育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1-03-01
ISBN:9787500939849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运动生物化学是一门实验科,具备一套完整的理论体系,然而实验教学内容相对单一,且实践应用环节薄弱,不利于生物学实践和创新人才的培养。基于此,根据培养实验能力的层次特点编写了这本实验教材,且与普通高等育“十一五”*规划教材《运动生物化学》配套使用。此书共分六章,前三章主要讲述运动生物化学实验概述、基本操作和20个基础性实验项目。后三章主要讲述运动生物化学综合性实验、研究性实验和研究性论文的撰写。通过这些内容的学习,为学生今后从事运动人体科学研究打下良好的基础。
目录
章 运动生物化学实验概述
节 运动生物化学实验的目的
第二节 运动生物化学实验内容与措施
一、基础性实验
二、综合性实验
三、研究性实验
第三节 运动生物化学实验环节与要求
一、预习
二、实验
三、实验记录
四、实验报告
第四节 运动生物化学实验室工作基本要求
一、运动生物化学实验室学生规则
二、运动生物化学实验室安全及防护知识
第二章 运动生物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节 常用生化仪器设备及其使用
一、常用基本器具及其使用
二、常用仪器设备及其使用
第二节 实验试剂配制与使用
一、实验试剂的配制流程
二、不同实验试剂浓度的配制
三、实验试剂配制的注意事项
四、生化试剂盒
第三节 实验样品采集与制备
一、人体实验样品的采集与制备
二、动物样品采集与制备
第四节 常用运动设备与操作
一、人体实验运动设备与使用
二、动物实验运动设备与使用。
第三章 运动生物化学基础性实验
实验一 血红蛋白的测定(氰化高铁血红蛋白法)
实验二 尿肌酐的定量测定(碱性苦味酸法)
实验三 血糖的测定(福林一马尔露斯微量法)
实验四 肌(肝)糖原的测定(蒽酮法)
实验五 血乳酸的测定(杨氏改良法)
实验六 血清甘油三酯的测定(乙酰法)
实验七 血清总胆固醇的测定(硫磷铁法)
实验八 高密度脂蛋白一一胆固醇的测定(磷钨酸镁沉淀法)
实验九 血氨的测定(试剂盒测试方法)
实验十 超微量全血尿素氮的定量测定(二乙酰一肟法)
实验十一 尿蛋白的测定(双缩脲法)
实验十二 血清肌酸激酶的测定(肌酸显色法)
实验十三 血清谷丙转氨酶活性的测定(赖氏法)
实验十四 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的测定(羟胺法)
实验十五 血清丙二醛的测定(硫代巴比妥酸法)
实验十六 血清一氧化氮的测定(α一萘胺分光光度法)
实验十七 血清碱性磷酸酶的测定(磷酸苯二钠比色法)
实验十八 尿羟脯氨酸的测定(碱水解法)
实验十九 血清睾酮的测定(酶联免疫法)
实验二十 血清皮质醇的测定(酶联免疫法)
第四章 运动生物化学综合性实验
实验二十一 磷酸原能商测试与评定
实验二十二 10秒大负荷测试与评定
实验二十三 跑台无氧功测试与评定
实验二十四 400m全力跑测试与评定
实验二十五 乳酸阈测试与评定
实验二十六 酸稳态测试与评定
实验二十七 一堂训练课运动强度的生化监控与评定
实验二十八 一堂训练课量度的生化监控与评定
实验二十九 一堂训练课运动负荷的生化监控与评定
实验三十 某一训练周期身体机能的生化监控与评定
第五章 运动生物化学研究性实验
节 运动生物化学研究性实验基本程序与要求
一、运动生物化学研究性实验的基本程序
二、运动生物化学研究性实验的基本要求
第二节 运动生物化学研究性实验的选题
一、选题的基本原则
二、研究性实验选题的方法
三、确定研究题目与建立假说
第三节 运动生物化学研究性实验方案的设计
一、实验设计的基本要素
二、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
三、运动生物化学研究中常用的实验设计方法
四、运动生物化学研究性实验方案设计的内容
五、运动生物化学研究性实验设计示例
第四节 运动生物化学研究性实验的实施
一、实验准备
二、预实验
三、正式实验
四、结果分析与结论提出
第六章 运动生物化学研究性论文的撰写
节 运动生物化学研究性论文的撰写要求
一、论文内容要求
二、论文结构要求
第二节 论文前置部分的撰写
一、论文题目拟定
二、作者署名
三、摘要的撰写
四、关键词的选取
第三节 论文主体部分的撰写
一、前言的撰写
二、材料与方法的撰写
三、结果的撰写
四、讨论的撰写
五、结论的撰写
六、致谢的撰写
七、参考文献的引用
附录一 运动生物化学实验报告格式
附录二 人体常用生化指标正常参考值及单位换算系数
附录三 相对离心力与离心机转数的换算
附录四 分析实验室试剂水的规格
附录五 常用缓冲溶液的配制方法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这本书的装帧质量和印刷清晰度都达到了专业教材的标准,这一点无可挑剔,让人在长时间阅读和查阅时感到舒适。在实验方案的描述上,它秉持了一种严谨且务实的风格,每一步的试剂用量、反应时间、温度控制都标注得清清楚楚,这对于初次接触实验的学生来说是极大的福音。然而,从一个资深实验者的角度来看,这本书在涉及“数据可视化与报告撰写”这一收尾环节的处理上,显得略为仓促。实验的最终目的不仅是得到数据,更是要有效地传达信息。书中对图表制作规范(如误差棒的含义、回归线的选择)的指导非常简略,而这恰恰是影响实验报告质量的关键因素。一个完美的实验,如果不能用规范的图表和清晰的文字表达出来,其价值就会大打折扣。因此,如果这本书能在最后增加一个专门的章节,详细讲解如何使用统计软件处理数据、如何根据APA或相关学科规范撰写实验结果与讨论部分,那么它将不再仅仅是一本实验指南,而会升级成为一套完整的科研入门教材,对我们未来从事运动科学研究的帮助将是无可估量的。
评分这本书的视角明显更偏向于应用层面,这一点从它的实验项目设置中就能看出来。它没有过多纠缠于细胞结构这些宏观的生物学知识,而是直接切入了运动状态下机体如何应对能量需求和代谢压力。我印象特别深刻的是关于“糖原超补偿”实验的设计,整个流程环环相扣,从采集样本到数据分析,每一步都紧密围绕着运动生理学的核心问题展开。不过,我发现在某些高级检测技术,比如质谱分析在运动代谢物分析中的应用这一块,介绍得相对保守,可能更多地聚焦于传统的光度法和酶法。这或许是为了保证教材的通用性和易操作性,但在追求尖端研究的读者眼中,可能会觉得深度有所欠缺。此外,实验数据解读部分的处理方式也值得称赞,它不是简单地给出标准答案,而是引导读者思考不同运动强度下,生物标志物变化背后的生理学意义,这种“反思性学习”的设计,远比死记硬背来得有效。总而言之,它更像是一个实战手册,而不是一本纯粹的理论百科全书,这正是它的一大亮点。
评分这本书的整体结构安排非常符合学习规律,从基础的酶学反应和能量代谢开始,逐步过渡到特定功能指标的测定,逻辑递进清晰流畅。特别是它在实验设计中对对照组和实验组选择的标准描述得非常到位,强调了统计学意义的重要性。这对于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至关重要,让他们明白实验结果不是孤立的数字,而是需要严谨对比和验证的。然而,我注意到,针对特定运动人群(比如老年人、青少年或残障运动员)的生理特点所做的实验方案调整,几乎没有涉及。运动生物化学的实验设计往往需要高度个体化,一个适用于精英运动员的方案,直接套用到一个久坐的初学者身上,结果很可能毫无意义。因此,这本书提供的标准模板虽然优秀,但在面对实际复杂情况时,缺乏足够的“变通指南”。如果能加入一些案例分析,展示如何根据受试者的具体情况修改缓冲液浓度、样本稀释比例等细节,那这本书的实用价值将大大提升,真正成为一本“院校通用”的万能宝典。
评分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发现它在理论与实践的衔接上确实下了不少功夫,但同时我也感到了一些遗憾。例如,在探讨激素调节(如皮质醇和睾酮)对运动适应性的影响时,虽然提到了相关的酶免疫分析方法(ELISA),但对于如何确保样本采集过程中的稳定性以及如何排除操作误差对最终结果的干扰,讲解得不够深入。在我的实际操作经验中,这些“软性”环节往往是实验成败的关键。这本书更像是一位经验丰富的导师在为你讲解“该做什么”,而不是一位细致入微的师兄在教你“如何避免犯错”。当然,这或许是受限于篇幅或者教材定位所致。另一个值得商榷的地方是,对于运动恢复阶段的生物化学指标变化,比如炎症因子的动态监测,内容略显单薄,这在当前的运动康复和损伤恢复研究中是热点。希望未来的版本能增加更多关于分子信号通路在慢性适应性改变中作用的实验模块,让内容更加与时俱进,满足更高阶读者的需求。
评分拿到这本《运动生物化学实验》,我本来是抱着一种既期待又有点忐忑的心情的。期待的是希望能从中找到一些前沿的、实用的实验指导,毕竟在运动科学领域,生物化学的知识是基石。忐忑则是因为市面上很多教材往往理论多于实践,或者实验设计过于陈旧,无法跟上行业发展的步伐。然而,当我翻开这本书时,我首先注意到的是它排版上的清晰和专业感。它不像有些教材那样充斥着晦涩难懂的公式和图表,而是将复杂的概念用相对直观的方式呈现出来。比如,在讲解乳酸代谢途径时,配图非常精妙,能让人很快抓住关键环节。不过,我必须指出,对于一些基础概念的引入,个人感觉还是略显单薄了一些,可能对于完全没有接触过生物化学的新手来说,还需要配合其他参考书进行预习。整体来看,这本书在实验操作的规范性上做得相当到位,步骤描述细致入微,特别是对实验安全注意事项的强调,体现了编写者丰富的教学经验。对于我们这些希望将理论转化为实践的师生来说,这本书无疑提供了一个非常扎实的起点。我尤其欣赏它在设备要求和试剂准备部分的详尽清单,这极大地减少了实验前的准备时间,提高了效率。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