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照照这面镜子--岩松夏丹说伦敦奥运
定价:39.80元
作者: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
出版社:光明日报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2-10-01
ISBN:9787511231130
字数:300000
页码:305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1.303kg
编辑推荐
奥运已经过去,但是思考依然还在。
面对外界对叶诗文的质疑,我们可以从容吗?
面对羽毛球的消极比赛,拿起道德大棒狂扁运动员合适吗?
北京奥运51块拿过,我们的焦虑症已经缓解,并且接近治愈,但道德焦虑症是不是更加严重?
为什么我们对道德要求极高,而冲破道德底线的事又屡屡发生?
解决道德问题靠什么?靠口号,还是靠良善的规则与保障,让人做不成不好的事呢?
这份冲撞不仅对体育有利,更与中国未来的前行紧密相关,这或许是这届奥运留给我们的重要遗产。
内容提要
《照照这面镜子:岩松夏丹说伦敦奥运》是伦敦奥运期间由白岩松、欧阳夏丹主持的20期《奥运1 1》特别节目的内容合集,原汁原味用图文并茂的方式再现了《奥运1 1》栏目对伦敦奥运的精彩报道。
经过了北京奥运,我们已经可以更从容地面对奥运。但面对外界对叶诗文的质疑,我们可以从容吗?接下来,哪些质疑来自于不适应?哪些质疑又来自于偏见?而哪些质疑又来自于固有的傲慢?……
目录
作者介绍
《奥运1 1》是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新闻1 1》为2012伦敦奥运开办的一档特别节目。自2012年7月25日开始,由欧阳夏丹在北京演播厅主持,白岩松于伦敦实地采访,共同解读、评论奥运,解密运动员背后的故事,为观众提供伦敦奥运更多视角,把每天的所感、所闻、所思传达给观众。
2008年,由白岩松、欧阳夏丹一起主持的《全景奥运》是北京奥运会期间收视和反响好的专题节目。2012年的伦敦奥运会,二人再度合作,全新的《奥运1 1》中的精彩点评受到网友热捧。
文摘
序言
阅读体验上,这本书无疑是流畅且引人入胜的。作者的语言习惯,有一种强烈的个人烙印,那种不加修饰的直率,让人感觉仿佛是作者正坐在你的对面,用一种非常私密、近乎耳语的方式向你讲述这些故事。我欣赏它在结构上的大胆尝试,时而穿插一些历史的对照,时而又跳跃到未来的展望,使得伦敦奥运的叙事不再是孤立的事件,而是被放置在了更广阔的时空背景之下。关于那些赛场上的戏剧性瞬间,作者的描述不是高呼胜利的口号,而是更侧重于那种转瞬即逝的情绪波动——比如,失误后迅速调整的呼吸,或者最后冲线时眼中瞬间闪过的释然。这种对“过程”的尊重,让这本书的基调显得格外厚重。它没有过度美化竞技体育的残酷性,而是坦诚地展现了光荣背后的汗水与挣扎,非常真实,也因此更具力量。
评分这本书的文字风格,如同夏日午后突如其来的阵雨,带着一股清冽而有力的冲击感。它不走华丽辞藻堆砌的路线,而是用极其精准、甚至带着点冷峻的观察,直击事物的本质。对我这样一个并非狂热体育迷的读者来说,这本书的吸引力恰恰在于它的“非专业性”——它没有陷入过多的技术分析和术语解释中,而是将重点放在了“人”的体验上。每一章仿佛都是一扇小小的窗户,透过它,我们能看到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运动员如何应对压力、如何面对失败,以及如何品味胜利的短暂与永恒。尤其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作者对“等待”这一主题的处理,奥运的周期性,运动员生涯的短暂,都被赋予了一种近乎哲学的重量。这种对时间流逝和个体命运的关注,使得这本书的内涵远超出了体育报道的范畴,更像是一部关于坚持与梦想的当代寓言,读完后让人对自己的生活也多了一层反思。
评分坦率地说,初翻开这书时,我还有些疑虑,怕是又一本流水账式的奥运回顾录,但很快,我的担忧就被打消了。作者的叙事节奏掌握得极为老练,时而快速推进,捕捉关键赛事的高潮迭起,时而又放缓速度,深入挖掘那些隐藏在光环之下的幕后故事。这种张弛有度的叙事策略,极大地增强了阅读的愉悦性。我特别喜欢其中对于伦敦这座城市本身的描绘,它与奥运的结合,不再是生硬的背景板,而是活生生地参与到事件之中。街道的喧嚣、历史建筑的沉静,与现代体育的激情碰撞出了奇妙的火花。更难能可贵的是,作者在描述复杂的人际关系和团队协作时,展现出的洞察力令人赞叹。那些关于教练与运动员之间微妙的信任博弈,那些围绕胜利展开的复杂情感纠葛,都被作者剖析得入木三分,使得这本书的文学价值也得到了极大的提升。这绝非仅仅是记录,更是一种对人性在极限挑战下复杂性的深刻探讨。
评分这是一本充满了韧劲和温度的书。它成功地摆脱了传统体育新闻的刻板印象,将笔墨更多地投向了那些在镁光灯之外默默努力的人们。我尤其欣赏作者对于赛后“消散”的描绘,当万众瞩目的焦点散去,当主场观众渐渐离场,那些留下的空旷感和运动员们随之而来的失重感,被作者捕捉得极为精准和动人。这种对“盛宴落幕”的细腻刻画,赋予了整部作品一种独特的忧郁美感,让人思考所有辉煌的终将归于平静。书中对一些非西方文化背景运动员的描述,也展现了作者广阔的视野和对多元文化的尊重,避免了单向度的审视。总而言之,这本书不仅仅是关于一场赛事的记录,更像是一部关于人类意志力、集体记忆以及个体在历史洪流中如何定位的深度观察报告,值得反复品味,每次都有新的感悟。
评分这本关于伦敦奥运的记述,读来仿佛身临其境,文字间的跳跃感和那份对赛场内外细微之处的捕捉,真是让人拍案叫绝。作者的笔触极为细腻,那种对细节的执着,使得即便是那些在电视转播中一闪而过的瞬间,也被赋予了厚重的质感。我特别欣赏作者对于不同国家代表团的观察角度,没有那种宏大叙事的套路,反倒是用一种近乎散文诗的笔调,勾勒出运动员们在赛前赛后的真实心境。尤其是描绘那些非热门项目选手的故事时,那种近乎于纪录片的真实感扑面而来,让人不禁为之动容。书中对赛场气氛的渲染也十分到位,无论是主场观众的狂热,还是客场支持者的沉着,都通过作者的描述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展现。整本书读下来,给我的感觉不是在看一篇篇报道的堆砌,而是一次精心策划的、充满人文关怀的伦敦之旅,那种对体育精神的深刻理解和赞美,让人在合上书页时,心中久久不能平静。它提供了一种超越奖牌榜的视角,去重新审视奥林匹克这场盛会的真正价值与意义。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