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象棋战术中的致命打击/象棋战术解析系列
定价:20.00元
作者:傅宝胜,朱兆毅
出版社: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06-01
ISBN:9787533772383
字数:
页码:148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运用战术技巧有两大显著特征:一是巩固扩大优势,直至攻杀制胜;二是处于劣势局面时,往往能够化验为夷起死回生,有争胜谋和之功效。
《象棋战术中的致命打击/象棋战术解析系列》共分五章,精选国内外重大赛事中的经典棋例200例,皆为攻杀制胜型,书末系统介绍了施展战术要达到的十三种战术目的,以及对二十五种常用的战术名词加以解读,便于读者对战术的理解和恰当的运用。编写该书的目的旨在为棋友们学习、欣赏、研究象棋大师们的棋艺提供一个指导性的平台,对提高实战中战术运用的技巧有所帮助。
目录
章 弃子抢杀一剑封喉(共40局 )
第1局 困子战术——万春林扬象困马
第2局 闪击战术——庄玉庭闪车捉卒
第3局 记子战术——苗永鹏兑子硬拼
第4局 冷着战术——徐天红冷着制胜
第5局 牵制战术——杨德琪横牵谋炮
第6局 兑子战术——郭莉萍三兑取势
第7局 引离战术——张国凤槽马引车
第8局 牵制战术——文静妙牵成巧和
第9局 捉子战术——于幼华退马双捉
第10局 闪击战术——党斐连施闪击战
第11局 弃予战术——陈富杰贪车致败
第12局 堵塞战术——黄泗妙演“铁门栓”
第13局 封锁战术——庄宏明横卒封车
第14局 闪击战术——“雄鹰”展翅破敌营
第15局 双重威胁——伍霞进车呈双杀
第16局 兑予战术——励娴连兑构绝杀
第17局 抽将战术——梅娜争先造抽将
第18局 抽将战术——王利红烈马抽车
第19局 吸引战术——陈丽淳调敌争先
第20局 弃子战术——王小雨弃车入局
第21局 牵制战术——谢靖惨遭全牵制
第22局 吸引战术——邬正伟弃车吸引
第23局 拦截战术——陈孝堃弃马拦截
第24局 吸引战术——徐天红海底捞月
第25局 运子战术——黎德志调运取势
第26局 捉子战术——欧棋亮频捉杀入
第27局 抽将战术——郑一泓腾挪抽马
第28局 封锁战术——锁帅门一气呵成
第29局 捉子战术——谭邦捉运巧组合
第30局 腾挪战术——“牡丹王”运子腾挪
第31局 弃子战术——高维铉弃车成“癖”
第32局 困子战术——孙勇征困马有方
第33局 弃子战术——郭瑞霞弃子攻杀
第34局 兑子战术——郑熙明兑车入局
第35局 引离战术——宋国强弃车引离
第36局 抽将战术——郑一泓两抽制胜
第37局 闪击战术——万春林退炮献车
第38局 拦截战术——徐天红妙施拦截
第39局 弃子战术——高维雄两度弃车
第40局 闪击战术——谢岿妙闪衔车炮
第二章 锁帅门一气呵成(共40局 )
第1局 拦截战术——谢岿炮拦车取势
第2局 兑子战术——金松一兵兑双士
第3局 捉子战术——“拼命三郎”捉死车
第4局 双重威胁——“梁山帅哥”成“霸业”
第5局 腾挪战术——胡庆阳四面楚歌
第6局 封锁战术——靳玉砚封锁建功
第7局 腾挪战术——卓赞烽运子腾挪
第8局 双重威胁——双重威胁成胜果
第9局 弃子战术——“全民空投”弃车赢
第10局 等着战术——胡荣华妙用等着
第11局 抽将战术——陈富杰寡不敌众
第12局 堵绣战术——王琳娜一招制胜
第13局 诱着战术——胡明巧施诱敌计
第14局 吸引战术——赵寅妙手引黑炮
第15局 捉子战术——文静勇挫张国凤
第16局 兑子战术——王琳娜巧兑赚马
第17局 抽将战术——胡荣华智取银川
第18局 吸引战术——“电脑”勇挫陶汉明
第19局 腾挪战术——汪洋腾挪奏凯歌
第20局 引离战术——张晓平先弃后取
第21局 弃子战术——弃马抢攻搏生死
第22局 堵塞战术——宋国强阻炮成功
第23局 困子战术——黄仕清退炮困车
第24局 引离战术——弃车引离铸胜局
第25局 冷着战术——炮轰仕冷着制胜
第26局 抽将战术——刘殿中大战王斌
第27局 迂回战术——陶汉明骏马盘旋
第28局 封锁战术——运炮封锁见功力
第29局 困子战术——申鹏妙施困马术
第30局 腾挪战术——曾启泉运子腾挪
第31局 捉子战术——陈种追击谋子赢
第32局 腾挪战术——陆伟韬顾此失彼
第33局 困子战术——牛保明困子攻杀
第34局 堵塞战术——韩冰力战郭莉萍
第35局 兑子战术——“呼延灼”智取“太阳”
第36局 解杀还杀——陈丽淳解杀还杀
第37局 捉子战术——陈泓盛三捉奏功
第38局 运子战术——汪洋运马巧攻杀
第39局 吸引战术——刘君力挫尤颖钦
第40局 弃子战术——蒋凤山弃车催杀
……
第三章 封堵腾挪一招制胜(共40局 )
第四章 少牵多运蟒缠身(共40局 )
第五章 施冷着图穷匕现(共40局 )
附录 象棋战术名词术语选释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章 弃子抢杀一剑封喉(共40局 )
第1局 困子战术——万春林扬象困马
第2局 闪击战术——庄玉庭闪车捉卒
第3局 记子战术——苗永鹏兑子硬拼
第4局 冷着战术——徐天红冷着制胜
第5局 牵制战术——杨德琪横牵谋炮
第6局 兑子战术——郭莉萍三兑取势
第7局 引离战术——张国凤槽马引车
第8局 牵制战术——文静妙牵成巧和
第9局 捉子战术——于幼华退马双捉
第10局 闪击战术——党斐连施闪击战
第11局 弃予战术——陈富杰贪车致败
第12局 堵塞战术——黄泗妙演“铁门栓”
第13局 封锁战术——庄宏明横卒封车
第14局 闪击战术——“雄鹰”展翅破敌营
第15局 双重威胁——伍霞进车呈双杀
第16局 兑予战术——励娴连兑构绝杀
第17局 抽将战术——梅娜争先造抽将
第18局 抽将战术——王利红烈马抽车
第19局 吸引战术——陈丽淳调敌争先
第20局 弃子战术——王小雨弃车入局
第21局 牵制战术——谢靖惨遭全牵制
第22局 吸引战术——邬正伟弃车吸引
第23局 拦截战术——陈孝堃弃马拦截
第24局 吸引战术——徐天红海底捞月
第25局 运子战术——黎德志调运取势
第26局 捉子战术——欧棋亮频捉杀入
第27局 抽将战术——郑一泓腾挪抽马
第28局 封锁战术——锁帅门一气呵成
第29局 捉子战术——谭邦捉运巧组合
第30局 腾挪战术——“牡丹王”运子腾挪
第31局 弃子战术——高维铉弃车成“癖”
第32局 困子战术——孙勇征困马有方
第33局 弃子战术——郭瑞霞弃子攻杀
第34局 兑子战术——郑熙明兑车入局
第35局 引离战术——宋国强弃车引离
第36局 抽将战术——郑一泓两抽制胜
第37局 闪击战术——万春林退炮献车
第38局 拦截战术——徐天红妙施拦截
第39局 弃子战术——高维雄两度弃车
第40局 闪击战术——谢岿妙闪衔车炮
第二章 锁帅门一气呵成(共40局 )
第1局 拦截战术——谢岿炮拦车取势
第2局 兑子战术——金松一兵兑双士
第3局 捉子战术——“拼命三郎”捉死车
第4局 双重威胁——“梁山帅哥”成“霸业”
第5局 腾挪战术——胡庆阳四面楚歌
第6局 封锁战术——靳玉砚封锁建功
第7局 腾挪战术——卓赞烽运子腾挪
第8局 双重威胁——双重威胁成胜果
第9局 弃子战术——“全民空投”弃车赢
第10局 等着战术——胡荣华妙用等着
第11局 抽将战术——陈富杰寡不敌众
第12局 堵绣战术——王琳娜一招制胜
第13局 诱着战术——胡明巧施诱敌计
第14局 吸引战术——赵寅妙手引黑炮
第15局 捉子战术——文静勇挫张国凤
第16局 兑子战术——王琳娜巧兑赚马
第17局 抽将战术——胡荣华智取银川
第18局 吸引战术——“电脑”勇挫陶汉明
第19局 腾挪战术——汪洋腾挪奏凯歌
第20局 引离战术——张晓平先弃后取
第21局 弃子战术——弃马抢攻搏生死
第22局 堵塞战术——宋国强阻炮成功
第23局 困子战术——黄仕清退炮困车
第24局 引离战术——弃车引离铸胜局
第25局 冷着战术——炮轰仕冷着制胜
第26局 抽将战术——刘殿中大战王斌
第27局 迂回战术——陶汉明骏马盘旋
第28局 封锁战术——运炮封锁见功力
第29局 困子战术——申鹏妙施困马术
第30局 腾挪战术——曾启泉运子腾挪
第31局 捉子战术——陈种追击谋子赢
第32局 腾挪战术——陆伟韬顾此失彼
第33局 困子战术——牛保明困子攻杀
第34局 堵塞战术——韩冰力战郭莉萍
第35局 兑子战术——“呼延灼”智取“太阳”
第36局 解杀还杀——陈丽淳解杀还杀
第37局 捉子战术——陈泓盛三捉奏功
第38局 运子战术——汪洋运马巧攻杀
第39局 吸引战术——刘君力挫尤颖钦
第40局 弃子战术——蒋凤山弃车催杀
……
第三章 封堵腾挪一招制胜(共40局 )
第四章 少牵多运蟒缠身(共40局 )
第五章 施冷着图穷匕现(共40局 )
附录 象棋战术名词术语选释
说实话,我本来对这种“战术系列”的书抱持着一种怀疑的态度,毕竟市面上同类书籍汗牛充栋,很多都是换汤不换药的重复劳动。但这本书的独到之处,在于它对“致命”这个概念的诠释极其到位。它没有罗列那种一眼就能看穿的简单组合,而是聚焦于那些需要精妙计算、稍有不慎就会满盘皆输的“陷阱”与“绝杀”。我特别喜欢其中关于“牺牲后的残局转化”那一章节,作者用近乎文学叙事的方式,描绘了棋子们如何一步步被调动、被献祭,最终达成目标的全过程。那种艺术感,真的让我差点忘了我手里拿的是一本棋书。阅读过程中,我经常会停下来,自己用棋子复盘,试着去推翻作者的结论,结果往往是我自己的思路更加僵化和保守。这本书迫使你跳出舒适区,去接受那些看似“不合理”但实际上效率最高的走法。它教会你,在特定时刻,必须拥有“破釜沉舟”的勇气和精确的计算支撑。这对于提升我的实战胜率,起到了立竿见影的效果,特别是那些曾经让我夜不能寐的残局,现在似乎都有了清晰的路线图。
评分这本书的语言风格,是我认为它能脱颖而出的关键因素之一。它不像教科书那样冷冰冰的,也没有那种过度煽情的口水话,而是保持了一种近乎严谨的学术探讨,同时又充满了强烈的个人色彩和洞察力。作者在阐述复杂战术时,往往会穿插一些历史典故或者哲学思考,让人在学习棋艺的同时,也能感受到一种跨界的乐趣。比如,在讨论如何调动子力进行长线攻击时,作者居然引用了古代军事家的兵法,这种结合让人耳目一新,瞬间打通了抽象概念与实际应用之间的壁垒。我常常在工作间隙拿出来翻阅,不是为了学习新的招法,而是去品味那些精炼的文字。它的行文节奏把握得很好,该快则快,一气呵成,直击要害;该慢则慢,层层铺垫,保证读者完全理解每一步的逻辑起点。对于我这种业余爱好者来说,这本书提供了一个非常友好且深入的学习路径,它没有把我们当成只会按部就班的机器,而是当作一个有潜力去理解棋局深意的思考者来对待。
评分整体而言,这本书给我的感觉是一种“精炼的爆炸力”。它不像那种动辄几百页的鸿篇巨制,但每一页的密度都极高,信息量饱和,没有任何“注水”的痕迹。装帧的品质,内容的深度,逻辑的严密性,三者结合得非常完美。对于那些希望在象棋战术层面实现质的飞跃的棋友来说,这本书无疑是一个极佳的选择。它不是那种读完一遍就能掌握的“速成手册”,更像是一本需要反复研读、时常回顾的案头宝典。每次重温,我都会发现一些之前因为棋力不足而忽略掉的细节,这些细节往往是决定胜负的关键。它的价值在于能够持续地滋养读者的棋力,而不是一次性的知识灌输。从排版到内容组织,都体现出出版社和作者对象棋艺术的尊重,以及对读者学习体验的重视。我非常期待该系列的其他册数,希望能够继续领略这种既有深度又不失美感的战术解析风格。
评分从内容深度上讲,这套书(虽然我只评价了其中一本)显然是经过了长期的实战检验和细致整理的。很多我以前认为的“妙手”,在作者的分析下,竟然暴露出微小的瑕疵,或者说,存在着更优的替代方案。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书中关于“弃子取位”的讨论,它不仅仅停留在物质上的得失平衡,而是深入到了时间维度和空间控制的权衡上。很多高手常常挂在嘴边的“感觉”和“直觉”,这本书试图用清晰的逻辑将其解构、量化。它提供了一套强大的工具箱,让你不再依赖运气或模糊的直觉。我尤其欣赏作者在处理那些“非典型”战术时的勇气,很多局面是教科书不会收录的,因为它们太罕见或者太复杂。但这本书敢于直面这些“疑难杂症”,并给出独到的解决方案,这显示了作者在棋艺研究上的深度和广度。读完后,我感觉自己的棋盘视野被极大地拓宽了,面对突发状况时,不再手足无措,而是能够迅速在已知的战术库中找到对应的分析模型。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非常吸引人,那种深邃的蓝色调,配上烫金的标题,瞬间就让人感觉这不是一本普通的棋谱,而是一部充满智慧和力量的武林秘籍。我拿到手的时候,首先是被它的装帧工艺所折服,厚实的纸张,清晰的印刷,一看就知道是精心制作的作品。翻开内页,排版布局相当专业,棋盘的还原度极高,每一个变化都标注得清清楚楚,即便是初学者也能很快找到自己的位置。我个人对那种晦涩难懂的理论书籍敬而远之,但这本却完全没有给我这种压力感。它更像是一位经验丰富的老棋手,耐心地坐在你对面,手把手地教你如何从看似平淡的局面中,嗅出杀机的味道。尤其是一些关键的局面分析,作者仿佛能洞察对手的心理活动,把每一步棋背后的意图都剖析得入木三分。读完第一章,我就感觉自己对中局的理解上了一个台阶,不再是单纯地计算深度,而是开始尝试理解“为什么”要走这一步,这种认知上的提升,比死记硬背几条开局变化要宝贵得多。这本书的价值,不只是提供招法,更是提供了一种思考的框架和逻辑。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