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商品基本信息,请以下列介绍为准 | |
| 商品名称: | 莫扎特《钢琴四手联弹曲集》 |
| 作者: | 乌尔里赫·莱辛格 等;李曦微 著 [译者]李曦微 译 |
| 译者: | 李曦微 |
| 市场价: | 68元 |
| ISBN号: | 9787544429603 |
| 出版社: | 上海教育出版社 |
| 商品类型: | 图书 |
| 其他参考信息(以实物为准) | ||
| 装帧:平装 | 开本:8开 | 语种:多语 |
| 出版时间:2010-07-01 | 版次:1 | 页数: |
| 印刷时间:2010-06-28 | 印次:1 | 字数: |
内容提要
《莫扎特:钢琴四手联弹曲集(中外文对照)》为两架键盘乐器写的作品从17世纪后期就开始盛行,而早的四手联弹钢琴曲却是18世纪下半叶才出现的。这并不令人吃惊,因为如果想两个人能自如地坐在一起弹奏一个键盘。那么它的音域就必须大于四个八度,尤其是通常演奏者之一是女士.而当时的风尚女士的服装很宽敞。联系到一封已遗失的利奥波德·莫扎特写于1765年7月9日的信,乔格·冯·尼森将这种体裁的发明归功于沃尔夫冈·阿马德乌斯·莫扎特:“年轻的沃尔夫冈在伦敦写了他的首四手联弹曲。在那以前,从未有人写过四手联弹奏鸣曲。”对这首曲子的确认一直有争议,不过小莫扎特1765年在伦敦逗留斯间以及在回萨尔茨堡的路上,他确实与姐姐那诺尔在一架和两架键盘乐器上合作公开演出过。查尔斯·伯尔尼的《德国,尼德兰联邦的音乐现状》(伦敦,1773年)中有一段有关沃尔夫冈与那诺尔于萨尔茨堡在“同一架拨弦键琴上表演重奏的”简短的记述;约翰·尼波穆克·德拉·克罗斯作于1780-1781年那幅的画中表现的是莫扎特与其姐姐坐在同一架键盘乐器前,这表明四手联弹曲目在这个家庭中的重要地位。
目录
前言
演奏评注
Vorwort
Hinweise zur Interpretation
Preface
Notes ointerpretation
Preface
Notes sur l’interpr&ation;
Quellenkurzel Sigla of the sources Sigles des sources
Facsimilia
Kritische Anmerkungen
作为一个对不同语言学习资料有要求的读者,这个版本在“中外文对照”的处理上展现了一种极高的尊重和审慎。我特别关注了翻译的质量,这往往是此类双语教材的“阿喀琉斯之踵”。庆幸的是,这里的翻译译文保持了一种优雅且准确的风格。它并非那种生硬的、逐字对应的直译,而是真正抓住了德语(或原文意图)中那些微妙的音乐术语和情感表达的精髓,并将其用流畅且符合中文表达习惯的语言呈现出来。无论是关于力度变化(piano, forte),还是关于演奏速度(allegro, andante)的描述,对照的译文都能让人迅速理解其在演奏实践中的具体含义,有效避免了因为语言障碍而对原作产生误读的风险。这种严谨的态度,使得不同文化背景的学习者都能自信地投入到对原著的探索之中。
评分这本书的排版设计简直是一场视觉盛宴,细节之处见真章。拿到手的时候,首先被它沉甸甸的分量和封面的质感所吸引。那种略带纹理的纸张触感,配合着经典的字体设计,一下子就把人带入了那个古典音乐的黄金时代。内页的纸张选择也非常考究,不是那种反光的廉价纸,而是哑光的,即便是长时间阅读或在灯光下翻阅,眼睛也不会感到疲劳。更值得称赞的是乐谱的清晰度,每一个音符、每一个表情记号都印制得精准无比,即便是对视力稍有要求的人也能轻松辨认,这对于我们演奏者来说至关重要。有些版本的乐谱,印刷模糊不清,让人在重要的技术处理上产生误判,但这本完全没有这个问题。而且,它对于分谱的标记也做得非常到位,左右手的声部划分清晰明了,即便是初次接触四手联弹的人也能迅速找到自己的位置,不会在复杂的对位中迷失方向。这种对用户体验的深度思考,让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乐谱集,更像是一件精心制作的艺术品,让人爱不释手,每次翻阅都是一种享受。
评分我得说,这本书在内容组织上的逻辑性简直是教科书级别的典范,让人佩服出版方的专业素养。它并非简单地将所有曲目堆砌在一起,而是进行了一次非常精妙的编排。初学者可能会从那些结构相对简单、和声进行相对直白的曲目入手,这有助于建立信心和熟悉四手联弹的基本配合模式。随着篇幅的推进,难度曲线呈现出一种非常平滑且合理的上升趋势,过渡自然得让人几乎察觉不到自己技术水平的提高。这种循序渐进的安排,极大地降低了学习的挫败感。更妙的是,它似乎还考虑到了不同演奏场合的需求,将一些更具节日气氛或更适合室内演奏的篇章巧妙地穿插其中,使得读者在学习的过程中总能找到适合当下心境的曲目。这种如同私人钢琴导师般周到的引导,远超出了普通教材的范畴,让人感觉作者群仿佛能洞察每一个学习者的内心需求。
评分这本书的装订工艺,说实话,让我对它的耐用性充满了信心。要知道,钢琴四手联弹的练习过程是相当“暴力”的,两双手需要频繁地翻页、在不同声部之间快速跳转,而且往往还要承受着快速翻动时的撕扯力。我用过一些其他品牌的乐谱,用几次后中间的书脊就开始松动,甚至有内页脱落的风险,极大地影响了练习的心情。但这本教材,无论我如何用力地将其平摊在琴凳上,或者在激烈的练习中快速翻页,它都表现出了惊人的韧性。装订得非常牢固,而且书页的展开角度非常人性化,几乎可以做到完全平铺,这在演奏时尤其重要,避免了手指需要费力去按住书页中央的尴尬情况。这份对实用性的极致追求,体现了出版社对音乐学习者实际操作场景的深度洞察,让人觉得这是一本可以伴随自己多年、经受住反复锤炼的“传家宝”级别的工具书。
评分关于这个版本所附带的那些辅助材料,我只能用“物超所值”来形容,它们极大地丰富了学习的维度。我尤其欣赏那些对曲目背景的细致考证和分析。你知道,光是弹奏出正确的音符是不够的,真正理解莫扎特在创作这些作品时的心境、他所处的时代背景,以及他想要通过音乐传达的情感,才能让演奏真正“活”起来。这本书在这方面做得非常深入,它不仅仅是告诉你“这里要快”,而是解释了“为什么”要快,快的同时“应该”带着什么样的情绪去表达。这些深入的音乐学解读,对于提高演奏的音乐性和表现力有着立竿见影的效果。对于那些希望将演奏提升到更高层次的爱好者或专业学生来说,这些额外的文字指导,其价值不亚于多上几堂大师课。它成功地将“技术训练”与“艺术理解”做到了完美的融合,而不是简单地将两者割裂开来。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