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西方音乐史考试纲要(第2版) | ||
| 定价 | 45.00 | |
| 出版社 | 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 | |
| 版次 | 2 | |
| 出版时间 | 2013年07月 | |
| 开本 | 16开 | |
| 作者 | 田可文著 | |
| 装帧 | 平装 | |
| 页数 | ||
| 字数 | ||
| ISBN编码 | 9787806928851 | |
| 重量 | 546 | |
第壹编 中国音乐史
第壹章 远古及夏商的音乐
第2章 周秦的音乐
第三章 两汉三国的音乐
第四章 两晋南北朝的音乐
第五章 隋唐五代的音乐
第六章 宋金元的音乐
第七章 明清的音乐
第八章 民国时期的音乐
第九章 新中国成立以来的音乐
第2编 西方音乐史
第壹章 古希腊罗马的音乐
第2章 中世纪的音乐
第三章 文艺复兴时期的音乐
第四章 巴洛克时期的音乐
第五章 古典主义时期的音乐
第六章 浪漫主义时期的音乐
第七章 印象主义时期的音乐
第八章 二十世纪的音乐
第三编 与音乐史相关的概念
第壹章 与中国音乐史有关的名词及人物
第2章 与西方音乐史有关的名词
第四编 需要熟悉的音乐作品
第壹章 中国音乐作品
第2章 西方音乐作品
附录:考试模拟题
一、中国音乐史试题
中国音乐史试题(参考答案)
二、西方音乐史试题
西方音乐史试题(参考答案)
主要参考书目
后记 显示全部信息
翻开书本,那种专注在“纲要”二字上的编排哲学体现得淋漓尽致。它极少使用过于煽情或主观的形容词,所有的描述都是中性且客观的学术陈述,这对于需要建立严谨的音乐理论框架的读者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学习氛围。我尤其欣赏它在西方音乐史和中国音乐史之间的篇幅配比和重点侧重,非常符合上海音乐学院通常的教学侧重方向——既保证了西方经典体系的完整性,又没有忽视中国本土音乐发展脉络的深度剖析。它提供的不仅仅是知识点本身,更像是一个思维导图的骨架,让读者可以在这个骨架上挂载自己通过课堂学习和聆听实践获取的血肉。这种“骨架式”的结构,极大地帮助我构建了一个清晰的、可检索的知识网络,而不是一堆零散的碎片信息,这对于记忆和临场发挥时快速提取信息的能力培养,有着潜移默化的积极影响。
评分我之前用过好几本市面上的音乐史教材,总觉得它们要么过于偏向某一个流派的阐述,要么就是在叙事上过于文学化,读完之后感觉“意境是有了,但考点在哪里却迷茫”。然而,这本《考试纲要》的语言风格则截然不同,它呈现出一种高度凝练、近乎“学术备忘录”的特质。每一个知识点的描述都极其精炼,仿佛是把复杂的历史背景压缩成了可以快速记忆的“知识包”。比如它在处理某个作曲家生平与作品的对应关系时,信息的密度非常高,但通过合理的排版和符号标记,反而比长篇大论更容易被大脑吸收和固化。我发现,许多我原本觉得晦涩难懂的专业术语或历史事件之间的因果关系,在这本纲要里被梳理得井井有条,几乎不需要我再额外查阅大量的背景资料来理解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这种“高信息密度”和“强逻辑性”的结合,显示了编纂团队在内容提炼上的深厚功力,它不是在“教你听音乐”,而是在“教你通过考试”。
评分关于“第二版”的迭代更新,这是我最看重的一点,尤其对于一个以“考试”为导向的参考书来说,紧跟教学大纲的微调至关重要。我对比了旧版的一些零散介绍,能明显感觉到这次修订在对前沿学术成果和最新考点变化的吸纳上做了大量的细致工作。它不仅仅是简单地增加了几页内容,而是对既有的结构进行了优化,使得一些在历史发展中容易混淆的时期节点和概念界定变得更加清晰、更符合当下主流的学术观点。例如,它对某些特定音乐体裁在不同地域传播的差异性处理,就比我以前看的资料要细致得多,这种细微的调整,恰恰是区分高分和普通分数的关键所在。这让我确信,这本书的编写者们保持着持续的学术触觉,它不是一本“写完就放着”的书,而是一本会随着教学实践不断“呼吸”和“进化”的工具书。对于志在冲刺高分的考生而言,这种与时俱进的专业度是不可或缺的。
评分这本书的实用价值远超其作为一本单纯的理论书籍的定位。它更像是一份经过多年教学经验淬炼的“考点提炼精华液”。我发现,当我试图自行梳理某个知识点时,往往会陷入繁琐的细节中,但一旦对照这本纲要,它总能立刻把我拉回到“这个知识点在考试中应该如何被理解和表述”的正确轨道上。从这个角度看,它不仅仅是“教你知识”,更是“教你如何应试”。无论是对于已经有一定基础,需要查漏补缺的进阶学习者,还是对于初次接触这门学科,希望快速建立核心概念的入门者,它都能提供一个稳定且高效的学习锚点。它成功地平衡了学术的严谨性与应试的针对性,没有为了追求“百科全书”式的全面而牺牲掉学习的效率和针对性,这本身就是对读者时间和精力的最大尊重。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和纸质拿在手里就有一种踏实感,不像有些教材图省事弄得轻飘飘的。封面设计简洁大方,直奔主题,一看就知道是正儿八经的学术材料。我特意翻了一下目录,这个“考试纲要”的定位非常精准,没有太多旁枝末节的宏大叙事,而是明确地聚焦在“考试”这个核心需求上,这一点对于时间紧张的学生来说简直是福音。尤其赞赏它对知识点的划分和层级处理,清晰到几乎可以作为复习的路线图来使用。从音乐学的基本概念梳理到具体的历史时期划分,逻辑链条非常顺畅,这说明编写者对上海音乐学院的教学体系和考试侧重点有着深刻的理解和把握,绝非泛泛而谈的通识读物。对于我们这些需要精确对标考试范围的考生来说,这种“有的放矢”的编排思路,极大地提高了复习效率,省去了自己去芜存菁的巨大精力。它不像某些大部头的音乐史那样试图面面俱到,而是精准打击知识的“必考点”,这种务实的态度,在应试类参考书中是极为难得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