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台时刻!长笛三重奏世界名曲集》由上海音乐出版社出版。
作者:芭芭拉·吉斯勒—哈瑟 译者:薛阳
三个美梦
夜莺女士
我亲爱的
尽管夜莺失去了她的挚爱
渔夫之歌
爱的召唤
标准音a1=442赫兹
我一直对长笛三重奏的声部平衡问题感到困扰,这在业余团体中是尤其突出和难以解决的顽疾。我们小团体的三位成员,各自的音色、气流控制水平都不尽相同,导致合奏时总像是在抢戏,没有一个和谐的整体感。这本教材的出现,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绝佳的训练工具。它不仅仅是提供了一套曲目,更像是一套“合奏校准器”。我们发现,在练习书中指定的几首慢板乐章时,由于旋律线在不同声部之间频繁轮换,我们被迫必须学会“倾听”彼此的声音,而不是只顾着演奏自己的部分。CD的作用在这里得到了最大程度的发挥——我们轮流充当主奏和伴奏声部,对照CD的录音,我们能清晰地听出自己哪个音量过大、哪个气息衔接得不够平顺。这种针对性的练习,极大地提高了我们对“合作”的理解。这本书的价值已经超越了教材范畴,更像是一份室内乐合奏的实战手册,帮助我们解决了长期以来困扰业余团体的技术和艺术上的沟通难题。
评分从一个资深乐评人的角度来看,我对这类“名曲集”的改编往往持保留态度,因为改编是二次创作,稍有不慎就会“画虎不成反类犬”。然而,这本《登台时刻》在对德彪西早期小品和几部巴洛克时期协奏曲选段的处理上,展现了令人信服的音乐洞察力。编者在保持原作风格基调不变的前提下,成功地将原本可能属于独奏或大型乐队的作品,拆解重构为适合三支长笛的线性结构,这需要对对位法和声学原理有深入的把握。例如,某段改编自巴赫的作品中,原本由大提琴和低音提琴支撑的低音线条,被巧妙地分配给了第三长笛,并配以适当的力度标记(p 甚至 pp),这不仅解决了长笛三重奏缺乏低音声部支撑的通病,更让低音部的演奏者找到了发挥音乐表现力的空间,而不是仅仅吹奏简单的和声垫音。这种对声部功能性的深度思考,使得整套曲集听起来非常“饱满”,绝不是那种为了凑数而随意拼凑的产物。对于追求更高艺术水准的演奏者来说,这本书提供的不仅仅是练习曲,而是一次对经典作品进行深度解析和重塑的绝佳范例。
评分说实话,我买这本书纯粹是出于好奇,因为我家的孩子正在学长笛,但传统的练习曲让她觉得枯燥乏味,每天拉着她练习就像打仗一样。我希望找到一些能让她真正“爱上”音乐的东西。当我拿到这本附带CD的曲集时,我抱着试一试的心态让她听了其中的一首曲子。结果出乎意料!孩子竟然主动要求跟着CD练习,而不是像以前那样拖拖拉拉。这本教材的厉害之处就在于,它没有把重点放在那些枯燥的音阶和琶音上,而是聚焦于“世界名曲”的魅力。这些旋律本身就具有强大的吸引力,即便是改编成了三重奏的形式,依然保留了原曲的精髓。更妙的是,CD里的伴奏听起来非常饱满和立体,不像很多练习碟那样单薄刺耳。孩子在跟着练习的时候,会不自觉地模仿CD里专业乐手的处理方式,这比我这个外行家长说一万遍“吹得圆润一点”都要有效得多。对于低龄初学者或者想要培养孩子对长笛热情的家长来说,这本书简直是点燃兴趣的火种,实用性满分!
评分我是一名在音乐学院进修的管乐专业学生,对乐谱的严谨性和版本质量有着近乎苛刻的要求。坦白说,市面上很多声称是“世界名曲”的改编本,要么是粗制滥造的速成版,要么是对原作者意图的严重曲解。但这一本让我感到惊喜。首先,从装帧和纸张来看,它就体现了出版方对乐谱的尊重,翻页顺滑不易损坏,这对于高强度的练习至关重要。更重要的是内容本身,它对那些耳熟能详的古典小品进行了非常人性化的改编。我注意到了几个关键点:首先,高音区的处理非常得当,没有出现那种为了炫技而刻意拉高音区的生硬感;其次,对乐句的呼吸记号标注得非常清晰且富有音乐性,指导演奏者如何处理乐句的起承转合,这对于培养长笛演奏者的乐感至关重要。而最让我欣赏的是,它在部分关键和弦上,提供了指法上的微小调整建议,这显示了编者对长笛演奏实际操作的深刻理解,而不是停留在理论层面。这个教材非常适合作为我们专业课之余,提升室内乐合奏理解力的补充材料,它在技术细节与艺术表现之间找到了完美的平衡点。
评分这本乐谱集简直是为我这种业余长笛爱好者量身定做的!我本来还在为找不到真正适合自己水平的练习曲而头疼,市面上的曲集要么太简单,听起来像小孩子吹的,要么难度陡增,一上来就是各种花腔和复杂的指法,让人望而却步。然而,当我翻开这本《登台时刻长笛三重奏世界名曲集》时,简直眼前一亮。它的选曲眼光极其独到,既有耳熟能详的经典旋律,保证了欣赏性,又在编排上巧妙地平衡了技术挑战与可演奏性。比如,我尤其喜欢其中几首改编自某个著名歌剧选段的乐章,它没有直接把难度堆砌在技巧上,而是注重声部的交织与对话,让三重奏的配合变得像一场精妙的对话,而不是简单的各自为政。CD的配套也极其专业,录音质量上乘,伴奏的力度和速度都拿捏得恰到好处,给了我一个非常可靠的“陪练”。当我对着CD练习时,感觉自己就像真的站在一个小型的音乐厅里,那种沉浸式的体验是其他单纯的五线谱无法提供的。对于想要提升合奏技巧,又不想被太高难度的练习曲吓退的演奏者来说,这本书简直是福音,它给了我从“能吹响”到“能吹好听”的坚实桥梁。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