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拖延心理学-向与生俱来的行为顽疾宣战
定价:29.00元
作者:彭清清
出版社: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02-01
ISBN:9787563951222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胶订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本书从多方面讲述了拖延症的形成原因、危害,对人们的影响以及通过自我控制、制订目标、管理时间、提高执行力等方法来摆脱拖延纠缠、战胜拖延顽疾,让读者清楚地、全面地认识拖延症,从而更好地面对它、摆脱它、战胜它。
内容提要
拖延症是指自我调节失败,在能够预料后果有害的情况下,仍然把计划要做的事情往后推迟的一种行为。拖延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现象,严重的拖延症会对个体的身心健康带来消极影响,如出现强烈的自责情绪、负罪感,不断地自我否定、贬低,并伴有焦虑症、抑郁症等心理疾病。一旦出现这种状态,就需要引起重视。
目录
作者介绍
彭清清,女,自由撰稿人,图书编辑。她是一位感性的、细腻多和充满文艺气息的都市青年女撰稿人,几年间创作出了许多上乘佳作。她的文字清秀隽永、内容简练,在小处彰显着大气,让读者在字里行间找到精神的力量。
文摘
序言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非常吸引人,深邃的蓝色背景配以简洁而有力的字体,给人一种沉静而又充满力量的感觉。书名“拖延心理学”本身就直击痛点,而副标题“向与生俱来的行为顽疾宣战”更是充满了挑战意味,仿佛在对读者发出一个邀请,一个共同对抗内心懒惰的宣言。拿在手里,纸张的质感温润,印刷清晰,翻开扉页,作者彭清清的名字赫然在目,后面的ISBN码也让人觉得这是一本严肃而专业的书籍。我一直觉得拖延症是一种非常普遍但又难以启齿的问题,它像一个隐形的枷锁,束缚着我的行动,阻碍着我的进步。每一次计划赶不上变化,每一次“明天再做”的自我安慰,都在不断侵蚀着我的自信。因此,当我在书店看到这本书时,内心涌起一股强烈的冲动,想要去了解,去探索,去找到摆脱这种困境的方法。我期待着这本书能够带我深入剖析拖延症背后的心理机制,揭示那些我们习以为常却又暗藏玄机的行为模式。我想知道,究竟是什么让我们宁愿在焦虑中挣扎,也不愿迈出行动的第一步?是什么让那些曾经立下的“新年新气象”常常化为泡影?这本书会像一位循循善诱的心理导师,引导我正视自己的弱点,并给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吗?我带着这样的期许,将它带回了家。
评分这本书给我最大的启发在于,它没有把拖延症看作是一个简单的“坏习惯”,而是深入到了更深层次的心理层面。作者彭清清用非常细致的笔触,描绘了拖延者内心的挣扎和矛盾,那种想要改变却又被一种无形的力量束缚的感觉,被描绘得淋漓尽致。我尤其对其中关于“回避性拖延”的论述印象深刻。那种因为害怕做得不够好,而选择干脆不做,以此来避免潜在的失败和批评,这种心理机制我之前从未如此清晰地认识到。它解释了我为什么常常会在任务开始之前,就感到巨大的压力和焦虑,甚至会想方设法地去推迟,而不是去着手执行。书里的一些案例分析也非常精彩,让我看到了不同个体在面对拖延症时的不同表现和应对方式。这让我意识到,拖延症并非铁板一块,它有着不同的表现形式和成因,因此,解决的方法也应该因人而异。我开始重新审视自己过去那些“拖延”行为背后的真正原因,是不是我一直在用一种错误的方式来保护自己,而这种保护,反而成为了阻碍我进步的绊脚石?这本书给了我一种全新的视角,让我不再仅仅是责备自己,而是去理解,去接纳,然后去寻找更有效的策略。
评分翻开书页,扑面而来的是一种理性而又温暖的叙述风格。作者并没有上来就进行严厉的批判,而是以一种理解和共情的姿态,将拖延症比作一种“与生俱来的行为顽疾”,这让我瞬间放松了警惕,感觉自己不再是孤军奋战,而是找到了一个能够理解我、帮助我的人。在阅读的过程中,我时常会心一笑,因为书中所描述的许多情景,简直就是我自己的写照。比如,那种明明有很多事情要做,却宁愿去刷手机、看视频,或者做一些无关紧要的杂事来“安慰”自己的行为,我都太熟悉了。书里还提到了一些关于拖延症的“科学解释”,比如大脑的奖励机制、对失败的恐惧、完美主义倾向等等,这些都让我对自己的拖延行为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它不再是单纯的“懒”,而是有着复杂的心理根源。我开始反思,是不是我过去的那些“拖延策略”,其实是在逃避一些更深层的问题?这本书的语言非常生动有趣,充满了比喻和故事,读起来一点也不枯燥。它不像一本冰冷的学术著作,更像是一位经验丰富的朋友,在和我分享他的见解和经验。我感觉,这本书不仅仅是在教我如何“不拖延”,更是在帮助我理解我自己,理解那些隐藏在行为背后的心理需求。
评分这本书最让我惊叹的一点,是它提出的“向与生俱来的行为顽疾宣战”这一理念。它没有将拖延症妖魔化,而是将其视为一种人类普遍存在的、甚至可以说是一种“本能”的反应。这种将拖延视为一种“顽疾”,并鼓励读者“宣战”,本身就充满了积极的力量。它不是让你去“压制”拖延,而是让你去“战胜”它,去主动地、有意识地去改变。书中的一些方法论,比如“小步前进”、“奖励机制的巧妙运用”、“时间管理的新视角”,都让我眼前一亮。它们不是那种空泛的理论,而是非常具体、可操作的建议。我尝试了其中一些方法,比如将大任务分解成更小的、可执行的步骤,并给自己设定即时的小奖励。令我惊喜的是,这种方式真的比我之前那种“一股脑地去做”或者“等到有时间再说”的策略要有效得多。它让我更容易开始,更容易保持动力,也更容易看到 progress。这种“战胜”的感觉,让我重拾了久违的成就感。我感觉,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提供解决方案的书,更是一本激发我内在潜能、鼓励我勇敢面对挑战的书。
评分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好像获得了一张全新的地图,这张地图指引着我穿越内心的迷宫,去寻找通往行动和效率的出口。作者彭清清以一种非常细腻和人性化的方式,剥开了拖延症的层层外衣,让我们看到了隐藏在行为背后的深层心理需求和恐惧。书中的许多观点,都让我产生了深刻的共鸣,比如那种“完美主义者往往是拖延症的重灾区”的论断,我深以为然。我们常常因为害怕达不到自己设定的高标准,而选择逃避,而不是去尝试。这本书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视角,它不是在指责我们的“懒惰”,而是鼓励我们去理解自己的“不行动”,去识别那些让我们止步不前的心理障碍。它教会我,与其在自我怀疑和焦虑中度过,不如勇敢地迈出第一步,即使这一步很小,即使它并不完美。书中提出的“战胜”拖延的理念,更是给了我莫大的鼓舞。它不是让我们去消灭拖延,而是去掌握主动权,去成为自己行为的主宰者。我感觉,这本书不仅解决了我的“拖延”问题,更在某种程度上,帮助我重塑了自我认知,让我更加自信和有力量去面对生活中的各种挑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