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高波/中国当代摄影图录
定价:128.00元
作者:刘铮
出版社:浙江摄影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8-01-01
ISBN:9787551420525
字数:
页码:94
版次:1
装帧:精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高波,独立艺术家,祖籍黑龙江省巴彦,1964年出生于四川德阳。1983年毕业于四川美术学院附中。1987年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现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毕业后选择从事独立艺术创作,住在圆明园,这段“北漂”生活被记录在纪录片《流浪北京》中。这期间他完成了具有代表性的西藏系列摄影作品。高波于1990年旅居法国,签约巴黎VU视觉图片社和vu画廊。2002年暂别个人创作,成立BoARCHI建筑设计事务所。2009年关闭BoARCHI事务所回到重建的北京上苑工作室。之后他提出并自造了“裸思主义Laostism”来标注他的思想理念,并贯穿在他的整体艺术创作中。
目录
不断游移的体裁……
《献曼达》作品
部分:1000个鹅卵石上的西藏人肖像
第二部分:“玛尼石”堆
第三部分:逝去的双重性肖像
一次告别
俊佗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这本书,名为《高波/中国当代摄影图录》,拿到手的时候,就被它厚重的质感和沉甸甸的重量所吸引。我知道高波是一位在国内摄影界颇有声望的艺术家,一直以来他的作品都以其独特的视觉语言和深刻的思考打动人心。虽然我还没有来得及逐一细致地翻阅每一页,但仅从封面设计和目录的初步浏览,就已经感受到一种扑面而来的视觉冲击力和艺术气息。封面上的那幅摄影作品,光影的处理,构图的考究,人物眼神的捕捉,都透露出高超的技艺和不凡的艺术品味。我迫不及待地想深入探索书中的内容,去感受高波镜头下的中国,去理解他如何用影像讲述故事,如何捕捉时代变迁的痕迹,又如何表达他对生命、对社会、对人性的洞察。我相信,这不仅仅是一本摄影作品集,更是一扇窗,透过它,我能够窥见中国当代艺术的另一番风景。我期待着在其中发现那些我未曾见过的、充满力量的瞬间,那些能够引发我内心深处共鸣的画面。
评分《高波/中国当代摄影图录》这本书,就像一位沉默而富有哲思的老师,正在与我进行一场无声的交流。高波的作品,我总觉得不仅仅停留在“好看”的层面,它总能引发我更深层次的思考。他对于光影的运用,对于空间的处理,对于细节的捕捉,都充满了匠心。我总能在他的画面中发现一些意想不到的元素,一些看似平常却又意味深长的细节,这些细节往往是构成作品核心意义的关键。我猜想,他是一位极其敏感和细致的观察者,能够洞察到生活中那些容易被忽略的美好与悲伤。我相信,这本书将会带给我不仅仅是视觉上的享受,更重要的是,它会启发我去重新审视自己与世界的关系,去发现生活中那些被我们遗忘的、却又无比重要的东西。
评分老实说,在拿到《高波/中国当代摄影图录》之前,我对高波的了解还停留在一些零散的片段中。但这本书,无疑为我提供了一个系统而全面的认识他的机会。从这本图录的体量和装帧来看,它绝非一般的摄影集,而是一部凝聚了艺术家多年心血的艺术结晶。我好奇地翻阅着,发现他的作品风格似乎是多样的,有写实到极致的,也有充满想象力的。这让我看到了一个艺术家不断探索和突破自我的过程。他似乎并不拘泥于一种固定的风格,而是随着思想的深入和观察角度的变化,不断地尝试新的表现手法。这种勇于创新的精神,正是当代艺术最宝贵的品质之一。我期待着在书中,不仅看到他成熟的作品,更能感受到他创作背后的思考和探索的轨迹。
评分当我翻开《高波/中国当代摄影图录》时,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那些经过精心编排的、充满张力的画面。高波的作品,总有一种能够瞬间抓住人眼球的力量,他的构图总是那么大胆而又巧妙,色彩运用也极具感染力,时而浓烈如火,时而沉静如水,却总能恰到好处地烘托出作品的情绪和主题。我特别喜欢其中一些人物肖像,那些眼神,那些表情,仿佛都蕴藏着无数的故事,有岁月的沧桑,有生活的智慧,也有对未来的迷茫与憧憬。他捕捉的不仅仅是外在的形象,更是人物内在的精神世界。我能够想象到,为了定格这些珍贵的瞬间,高波付出了多少耐心和努力,他一定是与被拍摄者建立了深厚的信任,才能如此自由地捕捉他们最真实的一面。这本书不仅仅是视觉的盛宴,更是一次心灵的对话。我希望能够从这些作品中汲取灵感,去思考我自己的生活,去审视我身边的世界。
评分《高波/中国当代摄影图录》这本书,就像一本厚重的史书,但它讲述的却是用影像书写的历史。高波作为一位中国当代摄影的代表人物,他的作品必然承载着时代的印记。我一直对中国近几十年的社会变迁非常感兴趣,而摄影,恰恰是记录和反映这些变迁最直观、最有力的媒介之一。我猜想,在这本书中,我能看到改革开放后中国社会的巨大转型,从城乡面貌的变化,到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再到精神世界的演进,高波的镜头一定捕捉到了许多鲜活的、具有代表性的画面。他或许用纪实的手法,真实地记录下那些被时代浪潮裹挟着前行的人们;或许用艺术化的表现,去象征和隐喻那些深刻而复杂的社会议题。我非常期待能够通过他的作品,更深入地理解中国当代社会的脉络和肌理,感受那个时代独有的温度和气息。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