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版世西太平洋Argo剖面浮标观测及其应用研究论文集9787502776916许建平

正版世西太平洋Argo剖面浮标观测及其应用研究论文集9787502776916许建平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许建平 著
图书标签:
  • 海洋观测
  • Argo浮标
  • 剖面观测
  • 海洋学
  • 数据分析
  • 海洋环境
  • 科研论文
  • 海洋技术
  • 海洋数据
  • 许建平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温文尔雅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海洋出版社
ISBN:9787502776916
商品编码:29594682194
包装:平装
出版时间:2010-03-01

具体描述

【拍前必读】:

本店销售的书籍品相可能因为存放时间长短关系会有成色不等,请放心选购。

付款后,不缺货的情况下,48小时内发货,如有缺货的情况下,我们会及时在聊天窗口给您留言告知。

发货地北京,一般情况下发货后同城次日可以到达,省外具体以快递公司运输为准。

望每位读者在收货的时候要验货,有什么意外可以拒签,这是对您们权益的保护。

注意:节假日全体放假,请自助下单;如需帮助请及时与我们联系。祝您购物愉快!商家热线:010-57272736

基本信息

书名:西太平洋Argo剖面浮标观测及其应用研究论文集

定价:98.00元

作者:许建平

出版社:海洋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0-03-01

ISBN:9787502776916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922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本书反映了承担国家海洋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西北太平洋Arg0剖面浮标观测及其应用研究”和国际科技合作重点项目计划“太平洋一印度洋暖池的Argo浮标观测研究”课题的科技人员撰写的部分观测研究成果。内容涉及全球Argo实时海洋观测网建设、太平洋暖池与海温、盐度、水团和环流等方面的研究成果以及Argo资料质量控制、资料数据库管理Arg0剖面浮标等应用技术方面的探索性工作。
本书可供从事海洋事业的科研、教学、技术和管理人员以及研究生们阅读和参考。

目录


进展篇
 全球Argo实时海洋观测网全面建成许建平,刘增宏,孙朝辉,朱伯康(3)
 Argo:成功的十年刘仁清,许建平(8)
 全球Argo实时海洋观测网建设及应用进展朱伯康,许建平(20)
 国际Argo计划执行现状剖析朱伯康,许建平(34)
 Argo数据管理及其应用技术的发展宁鹏飞,许建平(59)
综述篇
 北太平洋西边界流研究综述周慧,许建平,郭佩芳,侍茂崇(71)
 西太平洋暖池研究的新进展张立峰,许建平,何金海(83)
 热带太平洋ENSt)事件监测研究孙朝辉,许建平(93)
 热带西太平洋上层热含量的研究综述吴晓芬,许建平(101)
研究篇
 The LIpper Ocean Response to Tropical Cyclones in Northwestern Pacific Analyzed with ArgoData UU Zeng-hong,XU Jian-ping,ZHU B0一kang,SUN Chao-hui,ZHANG Ii-feng(115)
 The Application of Argo Data to Water Masses Analysis in the Northwest Pacific OceanSUN Chao-hui,LiU Zeng-hong,TONG Ming-mng,ZHU Bo-kang,XU.Jian-ping(129)
 西太平洋暖池海温异常年夏季东亚大气环流特征
 太平洋-印度洋暖池次表层水温与南海夏季风暴发
 赤道西太平洋暖池次表层水温与热带气旋的关系
 热带太平洋次表层三维海温距平场的EOF分析
 棉兰老以东反气旋涡的Argo观测研究
 一个Argo剖面浮标的观测过程及其资料应用探讨
 吕宋海峡附近海域水团分布及季节变化特征
技术篇
 全球海洋中Argo剖面浮标运行状况分析孙朝辉
 一种专门用于低纬度洋区观测的Argo剖面浮标
 Argo浮标电导率漂移误差检测及其校正方法探讨
 参考数据集对Argo剖面浮标盐度观测资料校正的影响
 Argo剖面浮标电导率传感器漂移问题探讨
 Argo剖面浮标压力测量误差问题剖析
 Argo剖面浮标观测资料的接收、处理与共享
 Argo数据的网络可视化集成平台开发及其应用
 Argo光盘数据集的研制与应用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环球海洋探索:从热带到极地的航海日志》 内容简介: 本书是一部集科学考察、人文关怀与艺术审由于一身的海洋探索史诗,以详实的航海日志、精美的影像记录以及深邃的哲学思考,带领读者穿越浩瀚的海洋,从热带的珊瑚礁触碰到极地的冰盖边缘,揭示地球水域的神秘面纱,以及人类在其中扮演的角色。全书共分为六个部分,每一部分都如同一扇窗户,展现着不同海域的独特魅力与科学价值。 第一部分:赤道阳光下的生命脉搏——热带海洋生态的奥秘 本部分聚焦于赤道附近的温暖海域,如加勒比海、印度洋的珊瑚礁带以及太平洋的低纬度岛屿周边。作者详细记录了在这些区域进行的海洋生物多样性调查、珊瑚礁健康评估以及热带鱼类行为观测的历程。通过对浮游生物、珊瑚、海草以及各种海洋哺乳动物的细致描绘,展现了热带海洋丰富而脆弱的生命网络。特别是在马尔代夫和澳大利亚大堡礁附近的海域,作者深入潜入了色彩斑斓的珊瑚世界,记录了海龟、鲨鱼、蝠鲼以及无数小型鱼类在栖息地内的互动。书中不仅包含了科学的观察数据,更融入了作者对这些生态系统面临气候变化、过度捕捞等威胁的担忧与反思。一幅幅生动的画面,描绘出热带海洋作为地球生命摇篮的壮丽景象,同时也敲响了保护这些珍贵生态系统的警钟。 第二部分:大洋深处的寂静乐章——中纬度海流与生物泵的探索 本部分将目光投向更广阔的中纬度海域,如北大西洋、北太平洋以及南大洋的部分区域。这里是地球气候系统的重要调节者,也是全球碳循环的关键场所。作者详细阐述了在这些区域进行的海洋物理观测,包括海流速度、方向、温度、盐度等数据的采集,并着重介绍了“生物泵”的运作机制——即海洋生物如何将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固定并输送到深海,对调节全球气候起到的至关重要作用。通过介绍一系列先进的观测技术,如拖网调查、水样采集、声学探测等,本书揭示了不同海域的海流模式如何影响着海洋生物的分布和迁徙,以及浮游植物群落的季节性变化对整个海洋食物网的影响。读者将了解到,即使是在看似平淡无奇的海面之下,也隐藏着一个宏大而精密的生命与物质循环系统,其中微小的浮游生物是维系地球生命的重要角色。 第三部分:温带海岸的潮起潮落——近海生态系统与人类活动的互动 本部分转向了人口密集、经济活动频繁的温带海岸地带,如东亚的黄海、东海,欧洲的北海,以及北美洲的切萨皮克湾等。这里是渔业资源的重要产区,也是海洋污染和生态破坏的重灾区。作者深入探讨了近海生态系统的特点,包括潮间带生物、底栖生物以及各种鱼类、甲壳类和软体动物的生活习性。同时,书中详细记录了针对这些区域的渔业资源评估、海洋环境监测以及生态修复项目的进展。读者将看到,在人类活动的强烈影响下,这些曾经生机勃勃的海岸生态系统正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如富营养化、赤潮频发、入侵物种的威胁等。本书不仅呈现了科学的调查结果,也呼吁人们关注海洋环境保护,采取可持续的渔业管理和海岸带开发模式,以期实现海洋生态的可持续发展。 第四部分:寒带冰封下的勃勃生机——极地海洋的独特生命奇迹 本部分将读者带入地球的两极——北冰洋和南极洲周边的海域。在严酷的低温和冰雪覆盖的环境下,这里却孕育着独特而顽强的生命。作者详细描述了在冰缘带、浮冰区以及极地深海进行的科学考察,包括对海冰动态、极地海流、以及适应低温环境的特殊生物的研究。读者将了解到,即使在极地,也存在着由藻类、磷虾、企鹅、海豹、鲸鱼以及一些耐寒鱼类组成的复杂食物链。书中特别关注了气候变化对极地生态系统的影响,如海冰融化对北极熊、海豹等动物的生存威胁,以及南大洋磷虾种群变化对整个生态系统的连锁反应。通过第一手的记录和科学的分析,本书展现了极地海洋的壮丽景色和脆弱的生命奇迹,以及保护这一片净土的紧迫性。 第五部分:风暴与巨浪的交响曲——海洋动力学与极端天气研究 本部分将视角转向海洋的动力学过程,特别是台风、飓风、巨浪等极端海洋现象的形成、发展与影响。作者结合科学的海洋学理论,详细阐述了影响这些现象的因素,如海温、气压、洋流以及地形等。书中记录了在台风登陆前后,对海浪高度、风速、海平面变化等进行观测的经历。此外,本部分还涉及了海洋波浪能的开发利用以及海上平台的抗风浪设计等议题,强调了深入理解海洋动力学对于保障海上安全、发展海洋经济的重要性。通过对这些力量的描绘,读者将能感受到海洋的无穷伟力,以及人类在其中不断求索与应对的智慧。 第六部分:海洋的未来与人类的责任——可持续发展与科学展望 在本书的最后一部分,作者将前五部分的探索与观察升华至对海洋未来发展的思考。本书回顾了人类与海洋长久以来相互依存的关系,并深刻分析了当前海洋面临的全球性挑战,包括气候变化导致的海平面上升、海洋酸化、生物多样性丧失,以及塑料污染、过度捕捞等带来的严峻后果。作者结合最新的科研进展,展望了海洋科学未来的发展方向,如深海探测、海底资源开发、海洋药物研发、蓝色经济的构建以及全球海洋治理的合作等。本书最后以充满人文关怀的笔触,呼吁每一个地球公民,关注海洋、保护海洋,并积极参与到推动海洋可持续发展的行动中来,为子孙后代留下一个健康、繁荣的蓝色家园。 《环球海洋探索:从热带到极地的航海日志》不仅仅是一部科学考察的记录,更是一次对生命、对地球、对人类自身与自然关系的深刻反思。它以丰富多元的视角,带领读者进行一次触及灵魂的海洋之旅,激发人们对这颗蓝色星球的敬畏与热爱。

用户评价

评分

我是一名资深的气象爱好者,对海洋的物理过程如何影响大气和天气变化有着浓厚的兴趣。听到《正版世西太平洋Argo剖面浮标观测及其应用研究论文集》这本书,我立刻被吸引住了。西太平洋的海表温度、盐度等变化,对我国乃至全球的气候模式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而Argo浮标正是获取这些关键数据的重要工具。我非常想了解这本书是如何系统地介绍Argo浮标在西太平洋的详细观测情况的。比如,浮标的布放密度、观测频率,以及它们是否能覆盖到一些传统观测手段难以触及的深海区域。作为一本论文集,我更期待它能呈现一些最新的研究成果,比如,利用Argo数据来分析西太平洋的暖池(Warm Pool)变化,以及这种变化如何驱动季风、台风等天气系统的演变。书中是否会涉及到Argo数据与卫星遥感数据、历史观测数据等的融合应用,以构建更全面、更精细的海洋环境模型?我也希望了解,在实际应用中,Argo数据是如何帮助我们提升对极端天气事件的预测能力的,例如,预测台风登陆强度,或者分析厄尔尼诺现象发生发展的海洋背景条件。

评分

这本书的封面和书名就有一种厚重感,"正版世西太平洋Argo剖面浮标观测及其应用研究论文集",光是听着就觉得信息量巨大,像是沉甸甸的知识宝库。作为一名对海洋科学,特别是海洋观测技术感兴趣的读者,我一直对Argo浮标这个项目充满了好奇。它在全球海洋观测网络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能够实时、大规模地获取海洋的温度和盐度数据,为我们理解海洋变化提供了前所未有的视角。这本书的出现,无疑是填补了我在这方面知识上的一个重要空白。我非常期待它能深入浅出地讲解Argo浮标的观测原理、数据采集流程,以及在西太平洋这个关键海域的具体应用案例。尤其感兴趣的是,这本书是否会介绍不同类型浮标的特点、它们的部署和回收过程,以及在恶劣海况下如何保证数据质量。同时,作为一本“论文集”,我希望它能包含一些前沿的研究成果,展示科学家们如何利用Argo数据来分析海洋环流、海气相互作用、气候变化等方面的问题,例如,分析El Niño-Southern Oscillation(ENSO)等重要气候现象在西太平洋的表现,或者研究台风强度与海洋热含量之间的关系。如果书中能够提供一些具体的图表和数据分析实例,那将极大地提升阅读的价值和趣味性。

评分

作为一名对海洋物理学有浓厚兴趣的在校学生,我一直在寻找能够拓展我学术视野的优质读物。这本书的题目,"正版世西太平洋Argo剖面浮标观测及其应用研究论文集",直击了我的学习重点。Argo项目是当前全球海洋观测的基石,而西太平洋又是研究的热点区域,这让我对这本书的内容充满了期待。我希望它能深入讲解Argo剖面浮标的设计原理、工作机制,以及它所搭载的传感器的精度和性能。更重要的是,作为一本“论文集”,我期望它能汇集一批高质量的研究成果,涵盖从基础的温盐深剖面数据采集,到复杂的海流、溶解氧等参数的测量,以及这些数据如何被科学家们用来解析西太平洋的海洋动力过程,例如,如何利用Argo数据来研究黑潮(Kuroshio Current)的变异性及其对区域气候的影响,或者分析中国南海的层化结构和对流模式。书中是否能提供一些关于数据质量控制和不确定性分析的探讨,这将对我的科研学习非常有帮助。如果书中能够提供一些数据可视化方面的实例,展示如何将枯燥的数字转化为直观的图形,那就更棒了,这对于我理解和展示研究成果会有很大的启示。

评分

我是一名对海洋学领域抱有极大热情,希望深入了解前沿研究的普通读者。这本书的题目,"正版世西太平洋Argo剖面浮标观测及其应用研究论文集",听上去就蕴含着丰富的信息和前沿的知识。Argo浮标作为海洋观测的一项革命性技术,其在西太平洋区域的观测成果,对于理解这一全球气候热点区域的海洋动态至关重要。我非常希望这本书能够详细阐述Argo浮标的具体技术细节,例如,它们如何潜入深海,又如何周期性地浮出水面传输数据。我特别好奇在“应用研究”部分,书中会涉及哪些具体的科研方向。是关于海洋环流的研究,例如追踪西太平洋的洋流路径和强度变化?还是关于海洋生态环境的监测,比如Argo数据在评估海洋酸化、缺氧区变化中的作用?我渴望在这本书中看到一些真实的研究案例,展示科学家们如何将Argo收集到的海量温盐深数据,转化为对海洋物理过程、海洋气候变化规律的深刻洞察。如果书中能够穿插一些精美的海洋图像和示意图,辅以清晰易懂的文字解释,那就更完美了,这将极大地提升我阅读的体验和学习的效率,让我对这个庞大的海洋观测体系及其研究成果有一个更直观、更深刻的认识。

评分

我平时关注海洋的动态,尤其是近些年气候变化对海洋生态的影响,这让我对这类专业性书籍格外关注。这本书的书名“正版世西太平洋Argo剖面浮标观测及其应用研究论文集”听起来就非常权威和严谨,9787502776916这个ISBN号也表明它经过了正规的出版流程。西太平洋是全球气候变化最显著的区域之一,Argo浮标在这里的观测数据对于理解和预测区域乃至全球气候变化至关重要。我特别希望能在这本书中看到关于Argo浮标如何克服西太平洋复杂多变的海况进行观测的详细描述,比如浮标在强洋流、台风频发区域的生存能力,以及它们如何克服信号衰减、数据传输延迟等技术难题。另外,关于“应用研究”这部分,我非常好奇它会涵盖哪些具体的应用场景。是海洋资源开发,还是海洋灾害预警?例如,Argo数据能否用于预测赤潮的发生,或者为渔业提供更精准的捕捞区域建议?书中是否会分享一些实际的案例,展示科研人员如何将海量的Argo数据转化为具有实际意义的科学发现和应用方案?如果能有一些关于数据处理和建模的介绍,那就更好了,这样我也能对整个研究链条有一个更清晰的认识。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