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信息
書名:影視動畫造型基礎(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規劃教材)
定價:21.60元
作者:丁海祥, 姚桂萍
齣版社:高等教育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1-05-01
ISBN:9787040317008
字數:130000
頁碼:
版次:5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241kg
編輯推薦
本書係統地講解瞭動畫角色設計過程中可能遇到的方方麵麵的問題和可以采用的工作方法,讀者可以通過它瞭解角色設計的全貌——雖然我們在屏幕上看到的動畫片非常有趣,但動畫角色設計工作本身紛繁復雜,需要將藝術與技術相結閤,需要具備信心與耐心。本書是一本動畫角色設計的入門讀物,它不僅適閤動畫前期創作人員閱讀,更是一本介紹動畫設計常識的普及讀物。
內容提要
本書是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規劃教材。本書詳述影視動畫角色設計過程,介紹動畫角色設計人員應該具備的能力和素養,通過典型實例解析設計過程中角色、場景、劇本、策劃方麵的基本常識和方法。主要內容包括:角色設計的常識和基本理論、角色設計的各種風格和這些風格各自的特徵、角色設計的流程、人物形象設計的要素、基礎造型、角色設計的標準格式和繪製方法。本書結閤瞭大量實例,能幫助讀者形象地瞭解影視動畫角色設計過程,對實際操作具有很強的指導意義。《影視動畫造型基礎》可作為應用性、技能型人纔培養的各類教育“影視動畫造型”課程的教學用書,也可供影視動畫造型設計從業人員和愛好者參考使用。
目錄
章 概論 1.1 動畫的人物與人物的動畫 1.2 角色定位與産業運作 1.3 設計依據 1.4 角色構成 思考與練習第2章 藝術風格 2.1 各類動畫片的藝術風格 2.2 擬人化造型 2.3 寫意類造型 思考與練習第3章 角色設計流程 3.1 收集素材 3.2 角色頭部設計 3.3 角色身體設計 3.4 角色手腳設計 3.5 動植物角色設計 思考與練習第4章 角色設定 4.1 服裝 4.2 色彩 4.3 性格 4.4 道具 4.5 角色互動 4.6 角色與環境的搭配 思考與練習第5章 基礎造型 5.1 剪影 5.2 以綫條為主 5.3 誇張變形 思考與練習第6章 標準圖紙 6.1 三視圖 6.2 轉麵 6.3 錶情 6.4 動作 6.5 道具 6.6 比例圖 6.7 氣氛圖 思考與練習參考文獻後記
作者介紹
文摘
序言
作為一名對傳統雕塑和現代數字藝術都有涉獵的愛好者,我關注的重點在於基礎的“形體思維”。很多現代動畫造型師過於依賴軟件強大的修改能力而忽略瞭手繪階段對造型的精確把握。我非常好奇這本教材是如何處理“從二維到三維”的思維轉換過程的。我希望它能提供一套嚴謹的、可遵循的訓練體係,幫助讀者建立起在三維空間中進行推敲和調整的能力,而不是僅僅依賴於建模軟件的視圖切換。特彆是關於“動態造型”的部分,如果能結閤運動學原理,解釋在高速運動中造型的“形變”規律,那絕對是加分項。我期待看到一些關於如何通過調整角色的重心、比例和姿態,來錶現齣力量感、脆弱感或漂浮感的深入剖析。如果這本書能像一位經驗豐富的導師那樣,在關鍵的技術點上給齣清晰的指導和反麵案例的警示,那麼它就稱得上是一本優秀的入門與進階兼備的寶典瞭。
評分這本書的封麵設計確實很吸引人,那種略帶復古又充滿現代感的排版,一下子就抓住瞭我的眼球。我一直對電影和動畫的幕後製作過程充滿好奇,尤其是角色和場景的“塑形”環節。拿到手裏沉甸甸的感覺,讓我對裏麵的內容充滿瞭期待。我原以為會是一本枯燥的理論堆砌,但翻開目錄後,我發現它似乎更側重於實操和案例分析。特彆是其中關於“光影在三維空間中對物體形體塑造的影響”這一章節的標題,讓我感到非常驚喜,因為它觸及到瞭我一直睏惑的核心問題——如何讓二維的草圖最終在三維空間中顯得“有重量感”。我希望這本書能夠深入淺齣地剖析那些大師們是如何將抽象的概念轉化為具體可感的視覺形象的,而不是僅僅停留在工具的使用介紹上。如果它能提供一些關於如何從生活觀察中提煉齣獨特造型語言的方法論,那這本書的價值就不僅僅是教科書的範疇瞭,簡直是創作靈感的源泉。我特彆留意瞭一下作者的背景信息,感覺他/她應該是在行業內摸爬滾打多年的人物,所以對理論的闡述應該會更接地氣,更貼近實際的生産流程。
評分我對藝術設計類的教材通常抱有一種既期待又警惕的心態。期待是因為它們理論上能係統地構建知識體係,警惕則是因為很多教材為瞭追求“全麵”而變得麵麵俱到,結果是關鍵信息被稀釋瞭。這本《影視動畫造型基礎》給我的第一印象是內容組織非常緊湊。我翻閱瞭一下關於“解剖學在卡通角色設計中的應用”那幾頁,感覺作者沒有像某些教材那樣生硬地堆砌骨骼肌肉圖譜,而是巧妙地將結構簡化,強調瞭“可塑性”和“誇張度”的平衡點。這非常重要,因為動畫造型最忌諱的就是過於寫實而失去瞭錶現力。我更欣賞的是它對於“設計感”的強調,比如如何通過綫條的粗細、麯率來暗示角色的性格和情緒。如果這本書能提供一些不同風格(比如皮剋斯式的圓潤、日式動畫的銳利)的造型語言對比分析,那就太棒瞭。我更傾嚮於那種能夠啓發我“為什麼這麼設計”而不是“怎麼畫齣來”的書籍,希望它能在這方麵給我帶來實質性的啓發和新的視角。
評分說實話,我購買這本書是抱著“死馬當活馬醫”的心態。我之前學過幾本關於CG建模的教材,那些書往往上來就講軟件操作流程,學完後感覺自己像個熟練的“打字員”,而不是一個有思考的造型師。造型的靈魂在於對形態的理解和駕馭,而這恰恰是軟件教不齣來的。我翻閱瞭這本教材的章節標題,注意到有關於“材質錶現與角色情感的內在聯係”的探討,這正是我最感興趣的部分。因為在動畫製作中,角色的皮膚、服裝的褶皺,乃至道具的磨損,都是在無聲地講述故事。我非常期待書中能有詳細的案例分析,展示如何通過材質的視覺語言來深化人物的背景和心理狀態。如果書中能有一章專門探討如何處理“虛實”——即哪些部分需要精細雕琢,哪些部分可以大膽概括——那麼這本書的實戰價值將大大提升。我關注的重點始終是如何將抽象的情緒轉化為具體的、可被觀眾感知的視覺符號。
評分我關注的重點是這本書的“前瞻性”和“兼容性”。在影視動畫領域,技術迭代速度非常快,如果一本教材的內容過於依賴某一種特定的軟件版本或單一的製作流程,很快就會過時。我希望這本《影視動畫造型基礎》更多地聚焦於那些跨越技術代溝的、永恒的設計原則——比如造型的“韻律感”和“節奏感”,以及如何構建一個自洽且具有辨識度的視覺世界。我特彆希望看到作者如何探討“風格化”與“普適性”之間的關係。一個成功的造型,既要符閤其特定的藝術風格,又要能被全球的觀眾群體所理解和接受。如果書中能包含一些關於文化符號在造型轉換中的處理策略,或者對未來VR/AR等新載體對角色造型可能帶來的衝擊的探討,那就更好瞭。這本書的價值,在我看來,不應該隻停留在教人“如何做”,更應該在於啓發我們“為什麼要這麼做”,並引導我們思考未來的創作方嚮。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