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雍和宫画册(9国文字)
定价:98.00元
作者:旅舜
出版社:五洲传播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8-03-01
ISBN:9787508512358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2开
商品重量:0.581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雍和宫,明朝时曾为太监的官房,清康熙三十三年(1694),圣祖康熙皇帝将其赐与皇四子胤禛,即后来的清世宗雍正。在康熙驾崩之前,雍和宫一直是胤禛的府邸。1722年,胤稹登基,成为满清入关后第三位统治者——雍正皇帝,搬入紫禁城。对于这座居住了近30年的府邸,他感情颇深,将其升格为行宫,并于雍正三年(1725)赐名雍和宫。雍正十三年(1735)乾隆继位后,为给其父雍正帝停灵,并增加行宫的威严气氛,将雍和宫中路各殿宇的绿琉璃瓦换为黄琉璃瓦。乾隆九年(1744),乾隆皇帝遵奉母命及雍正生前信佛的宗旨,将雍和宫主要殿宇改建为佛殿,正式成为藏传佛教寺庙,乾隆帝赐藏语名:噶丹敬恰林。从此,雍和宫成为清管理藏传佛教事务的中心,开始了它作为连接中央与蒙古、西藏地方纽带作用的辉煌历史。
目录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阅读这本《雍和宫画册(9国文字)》,我最大的感受是沉浸式的体验。我并不是一个佛教信徒,也并非历史学家,但我被画册中的图片深深吸引。那些雄伟的殿宇,庄严的佛像,精美的壁画,都仿佛拥有生命一般,在我眼前徐徐展开。我花了很多时间去仔细品味每一张照片,感受光影在古老建筑上留下的痕迹,想象当年在这里发生的故事。画册的编排非常人性化,图片占据了主要篇幅,文字部分则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尤其让我赞赏的是,文字部分包含了9种语言,这使得这本书具有了极强的国际传播力。我曾试图研究过一些关于中国寺庙的资料,但往往因为语言不通而半途而废。而这本书,则完全消除了我的顾虑。它让我能够以一种更加轻松和愉悦的方式,去了解雍和宫的历史、建筑风格以及佛教文化。每一次翻阅,都像是一次与历史对话,一次精神的洗礼,让我对雍和宫有了更深的理解和敬意。
评分翻开这本《雍和宫画册(9国文字)》,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幅幅精美的图片,它们细腻地展现了雍和宫宏伟壮丽的建筑群,以及殿宇中庄严神秘的佛像和壁画。即使是对佛教文化不太了解的人,也能被这些艺术品深深吸引。每张照片的色彩都饱满而富有层次,光影的运用恰到好处,将古建筑的沧桑感和宗教艺术的神圣感表现得淋漓尽致。画册的设计也十分用心,文字部分的排版清晰,虽然我大部分时间都在欣赏图片,但偶尔瞥见那些外文介绍,也能感受到编纂者的严谨和国际化的视野,仿佛置身于一个跨越语言障碍的文化交流空间。我特别喜欢那些近景特写,比如佛像的面部表情,或是藻井上繁复的雕刻,都能让人感受到匠人们非凡的技艺和虔诚的心。对于我这样一个喜爱摄影和历史的人来说,这本书无疑是一次视觉的盛宴,让我能够足不出户,就能领略到这座千年古刹的独特魅力,甚至比我之前去过一次的亲身体验还要更加深刻和细致。
评分坦白说,在收到这本《雍和宫画册(9国文字)》之前,我对雍和宫的了解非常有限,只知道它是一座著名的喇嘛庙。但这本书,彻底改变了我的看法。它以一种非常直观和美学的方式,展示了雍和宫作为皇家寺院和藏传佛教圣地的双重身份。画册中的图片质量极高,色彩还原度惊人,让我感觉仿佛身临其境。我尤其对那些描绘重大历史事件场景的插图印象深刻,它们不仅展现了建筑的雄伟,更传递出一种历史的厚重感。虽然我并非学究,但画册中对于一些重要建筑和佛像的介绍,都让我对佛教艺术和建筑有了更初步的认识。让我惊喜的是,画册中包含了9种语言的介绍,这无疑极大地拓展了这本书的受众群体,也体现了中国文化日益开放和包容的态度。我曾经尝试过一些介绍中国古建筑的书籍,但往往因为语言障碍而感到沮丧,而这本画册,则完美地克服了这一难题,让不同国家和文化背景的人们都能从中受益。
评分作为一名对中国传统文化充满好奇心的外国读者,这本《雍和宫画册(9国文字)》无疑是一份宝贵的礼物。我一直对北京的古建筑和宗教文化很感兴趣,而雍和宫作为一座融合了汉、藏、蒙等多种文化元素的独特寺庙,更是让我心生向往。画册中的图片精美绝伦,从宏伟的宫殿建筑到精致的佛像雕塑,再到色彩斑斓的壁画,都展现出令人惊叹的艺术水准。每一张照片都仿佛在诉说着一段历史,传递着一种信仰。最让我感到欣慰的是,画册提供了9种语言的文字说明,这使得我可以轻松地理解画册中的内容,而不再受语言的限制。这不仅帮助我更好地了解雍和宫的历史和文化,也让我感受到了中国人民的热情好客和对文化交流的重视。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画册,更像是一座连接不同文化和民族的桥梁,让我能够以一种更深入、更全面的方式去认识和理解中国。
评分这本《雍和宫画册(9国文字)》给我带来的惊喜,远不止于视觉上的震撼。它更像是一扇窗,让我得以窥见雍和宫背后那深厚的历史积淀和文化内涵。虽然我是一名普通的读者,对历史的了解仅限于课本知识,但画册中那些经过精心挑选的图片,搭配简洁而富有洞察力的文字,却能引导我去思考。我尤其关注那些描绘雍和宫作为藏传佛教重要道场的画面,从建筑风格的演变,到不同时期历史人物的活动痕迹,都能从中感受到一种时空的对话。那些泛黄的图片,仿佛带着历史的风尘,诉说着曾经的辉煌与变迁。而9国文字的并列,更是让我意识到,雍和宫早已超越了国界,成为一个具有世界影响力的文化符号。每一次翻阅,都像是在进行一次小小的文化探险,总能在不经意间发现新的亮点,比如某一个细节的雕刻,或是某一幅壁画的寓意,都引发了我进一步探究的兴趣。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画册,更像是一本浓缩的中国宗教文化史,让我对雍和宫的认识,从一个简单的旅游景点,上升到一个更加宏观和深刻的层面。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