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说红色家书 9787300231402

图说红色家书 9787300231402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张丁 著
图书标签:
  • 红色家书
  • 传统文化
  • 国学
  • 家庭教育
  • 礼仪
  • 修身
  • 中华传统文化
  • 人生智慧
  • 文化经典
  • 育儿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琅琅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ISBN:9787300231402
商品编码:29597741346
包装:平装
出版时间:2016-08-01

具体描述

   图书基本信息
图书名称 图说红色家书 作者 张丁
定价 68.00元 出版社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ISBN 9787300231402 出版日期 2016-08-01
字数 页码
版次 1 装帧 平装
开本 128开 商品重量 0.4Kg

   内容简介
本书共收录45个家庭60封家书,家书的作者都是中员和追求进步的人士,既包括陶铸、邓子恢、滕代远、帅孟奇等老一辈革命家,也包括陆更夫、左权、冯庭楷等革命烈士,更多的则是普通党员和士兵。家书中所表现出来的各个时期对于主义事业的坚定信仰、对家人亲友的醇厚亲情、面对各种复杂环境时内心的矛盾和挣扎,都是真情实感、鲜活生动、触手可及,也因此更加感人至深。全书再现了革命先辈的崇高精神与感人情怀,让读者从红色家书中得到感悟,重温党史,不忘初心,缅怀革命先烈,汲取继续前进的力量。
本书内容丰富,故事性强,图文并茂,四色彩印,装帧精美,可堪收藏。既可作为广大党员干部及群众学习读物,又可作为大中小学生爱国主义及传统文化教育读本。每一位对于党史、革命史感兴趣的读者,都值得一读。

   作者简介
张丁,1967年生于江苏,历史学硕士,现任中国人民大学家书研究中心主任,兼任全国抢救民间家书项目组委会秘书长,多年致力于民间家书的搜集、整理与研究工作,主编有《抗战家书——我们先辈的抗战记忆》《廉政家书》《红色家书背后的故事》《家书抵万金》《任鸿隽陈衡哲家书》等。

   目录

   编辑推荐

我很赞成张丁老师的说法“家书是不会说谎的历史”,在绝大多数时候这句话都是成立的。家书是亲人之间的私人信件,是写给自己信得过的人看的,所以往往写的都是自己的真情实感和亲人之间的事情,可信度很高,甚至高过档案、回忆录、日记。从信件里我们能够看到建党95年以来各个不同时期党员的心路历程。不管是在筚路蓝缕的革命初期,战火纷飞的抗日战争时期,以及摧枯拉朽的解放战争时期,还是建国后百废待兴的建设时期,改革开放以后日新月异的崛起时期,这些家书中都能看到党员一以贯之的坚定信念,或许这就是党取胜的法宝,这就是“初心”。
这些家书文字质朴无华,却饱含深情,与那些宏大叙事的文体相比,家书里所反映的恰恰是真情实感。从一封封家书中,我们看到抛头颅、洒热血的党人为了国家民族事业,被母亲埋怨“你完全把家庭给抛弃了”;看到指挥百万大军的左权将军柔情似水的一面,关切地询问妻女,“想知道你及北北的一切”;朝鲜战争中一对恋人在书信中互诉衷肠,互相鼓励各自努力,“我努力当英雄,你争取早日入党成模范”,六十多年后未婚妻仍记挂这这位牺牲的未婚夫,千里迢迢去看望他的妈妈;为了怕战友的母亲伤心,连队战士及家人一起制造了一个“美丽的谎言”,说他被派去苏联学习了,直到中苏关系破裂,母亲才怀疑儿子已经战死……
一封家书,一段历史,感人至深……
——策划编辑 黄海飞

☆读家书,忆党史,缅怀先烈,不忘初心
☆2015中国好书《抗战家书》姊妹篇
☆庆祝中国党建党95周年重点图书
☆四色精印,原滋原味家书展现党人真情实感


   文摘







   序言

《岁月的回响:家书里的红色记忆》 在一张张泛黄的纸页上,字迹或隽秀,或潦草,却都承载着那个风云激荡时代的温度与脉搏。它们是寻常人家的书信,却因寄信人与收信人的身份,因时代洪流的裹挟,而拥有了非同寻常的意义。它们是革命先辈们在烽火硝烟中、在艰难岁月中,写给家人最真挚的思念,最朴素的嘱托,以及最坚定的信念。 《岁月的回响:家书里的红色记忆》并非一本宏大的历史叙事,它更像是一场穿越时空的对话,一次深入心灵的触碰。本书精选了一批来自不同时期、不同岗位、不同境遇的革命家属的书信,力求展现这些“红色家书”背后,那些鲜活的个体生命,以及他们与国家命运紧密相连的故事。 我们不在此描绘波澜壮阔的战场,不在此梳理复杂的政治格局,而是将目光聚焦于那最柔软、最真实的情感角落。在这些字里行间,你可以看到一位身在延安的革命者,即便身处艰苦环境,也要想着远方的妻儿,字字句句透露着对家人的牵挂,以及对革命事业的坚定。他可能在信中描绘着窑洞里的生活,分享着粗茶淡饭的日常,却绝口不提战事的艰险,只嘱咐家人要照顾好身体,要好好学习,要跟党走。这种将小家的大爱融入到国家大义的胸怀,便是那个时代最动人的注解。 你或许会读到一位母亲写给远在前线的儿子的信。这位母亲,也许从未离开过熟悉的乡土,但她知道,她的儿子正为了一个更美好的未来而奋斗。她的字迹可能有些颤抖,但字里行间饱含着骄傲与担忧。她会叮嘱儿子,无论身在何处,都要听党的话,保重身体,不要让她担心。她可能会抱怨生活的艰辛,但更多的是对儿子报效祖国的鼓励。这样的母亲,她的爱,是沉甸甸的,是撑起半边天的力量。 你还会看到,在国家建设的艰难时期,有领导者写给家人的书信。这些信件,少了战场上的硝烟,多了建设者的汗水。他们可能在信中谈论着工厂的生产,谈论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谈论着国家发展的蓝图。即便身居高位,在家人面前,他们依然是慈祥的父亲,是恩爱的伴侣。他们在信中分享工作的点滴,倾诉内心的思考,也同样不忘叮嘱家人要勤俭节约,要关心他人,要把个人融入到集体之中。这些看似平凡的嘱托,却折射出他们内心深处的家国情怀,以及对社会责任的深刻理解。 本书收录的家书,跨越了不同的历史时期,从土地革命的烽火岁月,到抗日战争的艰苦卓绝,再到解放战争的凯歌,以及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建设浪潮。每个时期都有其独特的时代烙印,也都在这些家书中留下了印记。 例如,在革命战争年代,家书可能更多地传递着对未来的憧憬,对胜利的期盼,以及对亲人的深深思念。笔墨间,传递着革命者的乐观与坚韧,即便前路漫漫,也从未动摇过信念。他们用文字,点燃了家人的希望,也凝聚了革命的士气。 而在新中国成立后,家书的内容则会更加丰富。除了对家人的关怀,还可能涉及国家建设的方方面面,如农业生产、工业发展、教育普及等。这些书信,展现了老一辈革命家将个人的奋斗融入国家建设的伟大实践,他们以身作则,用自己的行动诠释着“为人民服务”的深刻含义。 《岁月的回响:家书里的红色记忆》并非简单地罗列书信原文,而是通过精心的编排和梳理,让每一封家书都能在特定的历史语境中焕发光彩。我们会对每封信的背景进行简要介绍,帮助读者了解写信人、收信人以及书信的创作年代。同时,我们也会选取部分信件中的精彩片段,进行深入的解读,挖掘字里行间的情感力量和思想内涵。 我们相信,这些“红色家书”不仅仅是历史的见证,更是精神的传承。它们让我们看到,革命并非遥不可及的口号,而是由无数个普通人的血泪、汗水和爱交织而成。正是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个体情感,汇聚成了推动历史前进的巨大力量。 阅读这些家书,我们能感受到亲情的温暖,友情的珍贵,以及革命的浪漫。我们能从中体会到,在那个充满理想与激情的年代,人们是如何将个人的命运与国家民族的命运紧密相连,如何在艰苦卓绝的环境中保持乐观与希望,如何在平凡的生活中坚守崇高的信仰。 这些家书,就像是一面面镜子,照见的是历史,映照的是人性。它们让我们思考,在物质日益丰富的今天,我们是否还保有那份质朴的情感,那份坚定的信念,那份无私的奉献?它们也提醒我们,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是无数先辈用生命和鲜血换来的。 《岁月的回响:家书里的红色记忆》是一本值得细细品读的书。它没有惊心动魄的情节,却有着震撼人心的力量;它没有华丽的辞藻,却有着朴实无华的真情。每一页,都是一段故事;每一字,都蕴含着深情。它将带领您走进那些遥远的岁月,倾听那些温暖的回响,感受那些永不褪色的红色记忆。 本书旨在通过这些鲜活、生动的家书,让读者更深刻地理解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历程,更真切地感受革命先辈们的家国情怀和精神品格。这不仅是对历史的回顾,更是对未来的启迪。希望通过阅读这些“红色家书”,能够激发读者内心的共鸣,传承红色基因,坚定理想信念,在新的时代里,书写属于自己的精彩篇章。

用户评价

评分

在浩如烟海的书籍中,一本能够触动灵魂的作品,总是能够让人倍感珍贵。这本书的名称——“图说红色家书”,便在我的心中激起了层层涟漪。我一直相信,最动人的故事,往往隐藏在最平凡的个体生命之中。家书,作为亲情的纽带,作为历史的见证,更是承载了无数的情感与记忆。我期望这本书能够带领我穿越时光的维度,去聆听那些在岁月中沉淀下来的、真挚而朴素的声音。而“图说”二字,则为我的期待增添了更丰富的想象空间。我希望那些泛黄的信件,能够通过精心的图片配合,变得更加生动、立体,让我能够更直观地感受到写信人当时的生活场景、他们的喜怒哀乐,以及他们对理想的执着与追求。这本书,我期待它能成为我理解历史、感悟人生的一个窗口,让我能够与那些伟大的灵魂进行一次跨越时空的对话,从中汲取力量与启迪。

评分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就深深吸引了我,封面上泛黄的纸张纹理,配合着略带沧桑感的字体,仿佛真的能触摸到历史的温度。它不像一些现代书籍那样追求华丽的视觉冲击,反而以一种质朴、怀旧的风格,不动声色地勾起了我内心深处对那个年代的想象。拿到手中,它的分量感也恰到好处,既有收藏的价值,又便于随时翻阅。封面上的插图,若隐若现,虽然我还没来得及细看,但仅凭那色彩的搭配和构图,就预感到里面一定蕴含着许多不为人知的故事。书的整体设计,从纸张的触感,到印刷的清晰度,再到装帧的细节,都透露出一种用心和考究。我知道,这样的书籍,往往不仅仅是内容上的充实,更是一种情感的寄托,一种对过往的深情回望。我迫不及待地想翻开它,去探索封面所承诺的一切,去感受那些穿越时空的温暖与力量。这本书,单从外观就已经赢得了我的好感,让我对接下来的阅读充满了期待。我希望它能带我进入一个真实而鲜活的历史场景,让我有机会与那些伟大而平凡的灵魂对话。

评分

我一直对历史类的书籍情有独钟,尤其是那些能够深入挖掘个体生命体验的作品。这本书的标题“图说红色家书”一下子就击中了我的兴趣点。“图说”二字暗示了书中不仅有文字的叙述,更辅以丰富的图像资料,这对于我这种视觉型读者来说,无疑是极大的福音。我期待的是,那些泛黄的信件,不再是冰冷的文字,而是通过精心挑选的图片,变得生动立体起来。或许是信件的书写者本人的照片,或许是他们所处的时代背景的影像,又或者是信件内容所提及的物品的细节图。我希望通过这些图文并茂的呈现,能够更直观地感受到那个年代人们的情感、生活和信仰。我想象着,在翻阅的过程中,我能够仿佛置身于那个烽火连天、激情燃烧的岁月,与那些写下家书的人们一同呼吸,一同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一同体会他们对理想的坚守和对家国的深情。这本书,我预感它将是一次深入人心的历史之旅,一次关于爱与奉献的动人故事的展现。

评分

读一本好书,就像是进行一场心灵的对话。我之所以选择这本书,是因为我对那个特殊的历史时期有着浓厚的兴趣,并且深信,最真挚的情感往往蕴藏在最朴实的文字之中。家书,作为个体情感的载体,承载着时代的印记,也反映着个人的命运。我期望这本书能够像一扇窗,让我窥见那些隐藏在宏大历史叙事背后的个体生命轨迹。我希望能从那些字里行间,感受到写信人当时的心境,他们的思念、他们的担忧、他们的期盼,以及他们面对艰难困苦时所展现出的坚韧与乐观。我尤其看重“图说”二字,它意味着这本书不仅仅是文字的堆砌,而是通过视觉元素,将历史的温度和情感的深度更加鲜活地呈现在读者面前。我期待看到那些尘封的信件,在图片的映衬下,焕发出新的生命力,让那些曾经的岁月和情感,变得更加触手可及。这本书,我希望它能带我走进一个更加真实、更加感性的历史空间,让我去理解,去感悟,去铭记。

评分

这本书的选题方向,无疑触及了我内心深处对历史传承和情感连接的渴望。在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常常被海量的信息所淹没,却很少有机会静下心来,去感受那些真正触动人心的、穿越时空的“慢”情感。“红色家书”这个概念本身就充满了力量,它预示着其中蕴含着深厚的历史积淀和浓烈的情感表达。而“图说”的加入,则为这种情感的传递增添了更加具象化的维度。我设想,书中的每一张图片,都将是打开一段记忆的钥匙,每一封家书,都将是连接过去与现在的桥梁。我期待看到,那些在特殊年代里,人们写给家人的信,是如何承载着家国情怀,又是如何表达着最朴素的爱与思念。我希望通过这本书,能够更加立体地理解那个时代的精神风貌,以及在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中,普通人所经历的真实情感。这本书,对我而言,不仅仅是一本读物,更是一种情感的寻根,一种历史的对话。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