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北京交通广播解析
定价:32.00元
作者:徐泓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3-12-01
ISBN:9787301067833
字数:315000
页码:284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近年来,我国广播行业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北京人民广播电台的成就尤为突出。在其下属的七个系列台中,北京交通台更是一面旗帜。北京交通台牢牢锁定“动众”这个目标听众群,以及时性、服务性、娱乐性、互动性为核心,全面地改造了节目内容。自2000年起连续4年刷新了全国广播媒体单一频率广告年收入的纪录,并于2001年在全国广电系统中率先通过了ISO9001:2000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这一切构成了令人瞩目的“FM103.9现象”。
今年(2003年)是广播发展年,又恰好是北京交通台成立的第十个年头。北京大学财经新闻研究中心选择北京交通台作为专题研究对象,希望通过对交通台十年成功案例的研究,论证与回答当代媒体经营管理的四个前沿课题:广播媒体如何在平面媒体与电视媒体的强烈挤压中,调整功能与受众定位,从低谷中寻求突围;广播频道专业化的理念与实施;广播媒体的赢利模式及其经营管理如何实现流程化运作与制度管理的企业化、标准化。
目录
定位篇:广播的优势
几度崛起 广播曲线
解放“眼球” 听觉媒体
应运而生 广播 交通
对象专业 内容综合
内容篇:节目的魅力
服务为本 纲举目张
资讯立台 专业制作
广播优势 推出
娱乐渗透 平民风格
主持当家 明星包装
线性播出 精品意识
赢利篇:经营的智慧
广告代理 出奇制胜
行业代理 三大战役
品牌建设 多种经营
管理篇:制度的力量
广电创举 ISO9001认证
制度先行 规章
科学管理 体制创新
企业文化 凝聚人心
质量认证 国际接轨
良性循环 持续运作
人物篇:不可复制的资本
汪良 领导要贡献思想和政策
王秋 善于学习 长于管理 勇于
秦晓天 在稳步改革中实现创新
陈炳岩 多点支撑搭账篷
宋林祥 交管局与交通台是双赢合作
刘思伽 投入的说事 开心的聊天
罗兵 广播是让我高兴的事
李莉 对着话筒是快乐的
杨洋 光辉从细节中体现
高朝东 文化人中的粗人 粗人中的文化人
王为 幽默源自智慧和底蕴
王佳一 你我让城市动起来
调查篇:市场决策的基础
北京交通台听众调查分析报告(A卷·节录)
北京交通台听众调查A、B卷人群比较分析
后记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这本书带给我的震撼,更深层次地体现在它对“时间”概念的解构与重塑上。交通广播的核心,就是对“现在”的精确捕捉和对“未来”的预判。作者通过细致入微的描写,展示了在零延迟的要求下,信息从被发现、被验证、到被播报,这整个链条如何被压缩到极致。书中关于“预测模型”和“实时修正”的讨论,让我对传统意义上的线性时间感产生了怀疑。在广播的世界里,时间不是均匀流逝的刻度,而是被路况和信号强度切割、扭曲、甚至加速的动态实体。它迫使我思考,我们作为个体,如何在这种被高度压缩和优化的时间感知中,做出最有效率的选择。这本书简直是一堂关于现代社会时间管理哲学的精彩课程,虽然是关于交通广播的,但其洞察力完全可以投射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评分我原以为这会是一本晦涩难懂的学术著作,毕竟涉及到“解析”二字,心里还做好了啃大部头的准备。然而,作者的叙事手法简直是化腐朽为神奇的教科书级别展示。他没有采用那种冷冰冰的、堆砌专业术语的方式,而是用了一种极其生动、带有强烈场景感的叙述风格。仿佛我不是在阅读文字,而是正襟危坐在演播室外,透过玻璃窗看着那些交通工程师和节目制作人如何在瞬息万变的路况面前,进行着精密的“战场调度”。那些原本复杂的信号处理、频率分配、应急预案的逻辑链条,在他笔下被拆解成了易于理解的单元,甚至还穿插了一些只有资深圈内人才知道的“花絮”和轶事,让整个阅读过程充满了发现的乐趣和“原来如此”的豁然开朗。这种既有深度又不失趣味性的文风,成功地跨越了专业壁垒,让即便是对广播技术一窍不通的普通读者,也能领略到其中蕴含的智慧。
评分阅读完这本书,我最大的感受是“连接”的力量。它不再仅仅是一本关于广播的书,而是一部关于城市生命脉搏如何被感知和调度的史诗。作者通过对交通广播解析的视角,将个体通勤者的焦虑、城市规划者的远见、以及高科技的赋能,编织成了一张巨大而又精密的网络。我开始意识到,每一次电波的发出,都不是简单的信息传递,而是对数百万个体决策的微妙影响和修正。书中关于突发事件处理的章节尤其引人深思,那种对“黄金十分钟”内信息流的精准控制和分发,展现了社会系统在危机面前的反应速度和组织能力。这让我重新审视了我们与城市、与信息流之间的关系——我们以为自己是信息的接收者,但实际上,我们的一举一动,都是这个巨大解析系统正在优化的输入参数。
评分这本书的结构安排,犹如一次精心策划的城市交通高峰期疏导方案,逻辑清晰,层层递进,让人无法抗拒地想要一直读下去。它没有固守传统的线性叙事,而是巧妙地在宏观的系统构建和微观的案例分析之间进行跳跃和穿插。前一部分搭建了整个北京交通广播网络的骨架——从技术架构到法律法规的框架;紧接着,笔锋一转,深入到对某个特定时间段、特定路段的“实时数据流”进行剖析,那种感觉就像是突然被拉入了高速运转的CPU核心内部去观察每一个逻辑门是如何运作的。尤其值得称赞的是,作者对于不同历史时期的演变也有独到的见解,他让我们看到,如今我们习以为常的播报背后,是无数次技术迭代和人为失误的经验教训堆砌而成。这种全景式的扫描,让我对这个城市每天都在依赖的无形基础设施,产生了一种前所未有的敬畏感。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设计和印刷质量简直是工业美学的典范!拿在手里就能感受到那种沉甸甸的质感,封面那种略带磨砂的触感,让我想起老式收音机的旋钮,一下子就把我拉回了那个信息爆炸但又相对纯粹的年代。尤其是内页的纸张选择,既保证了文字的清晰度和对比度,又不会反光刺眼,长时间阅读下来眼睛也不会感到疲劳。装帧的侧边设计也颇具匠心,那种细密的纹理,仿佛在向我们无声地诉说着每一条广播信号背后所蕴含的复杂技术和严谨态度。我特别欣赏它在细节上的坚持,比如目录部分的字体排版,疏密有致,兼顾了实用性和视觉上的美感,绝不是那种随便拼凑出来的出版物。这本书的装帧本身,就如同它所解析的对象——交通广播——一样,是功能性与艺术性的完美结合,体现了制作者对信息载体本身的尊重。这绝不是一本可以随意丢在书架角落的“工具书”,它更像是一件值得收藏和把玩的工艺品,每一次翻阅都是一次对印刷工艺的欣赏。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