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超大規模集成電路——基礎 設計 製造工藝
定價:42.00元
作者:(日)電子信息通信學會 組編,岩田 穆,角南英
齣版社:科學齣版社
齣版日期:2008-01-01
ISBN:9787030202789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22kg
編輯推薦
內容提要
本書共分為上下兩篇,上篇為基礎設計篇,主要介紹VLSI的特徵及作用、VLSI的設計、邏輯電路、邏輯VLSI、半導體存儲器、模擬VLSI、VLSI的設計法與構成法、VLSI的實驗等;下篇為製造工藝篇,主要介紹集成工藝、平闆印刷、刻蝕、氧化、不純物導入、絕緣膜堆積、電極與配綫等。
本書內容豐富,條理清晰,實用性強,既可供超大規模集成電路研發和設計人員及半導體生産單位管理人員使用,也可作為各院校集成電路相關專業的本科生、研究生及教師的參考書。
目錄
上篇 基礎與設計
章 VLSl的特徵及任務
1.1 VLSl的概念與基本技術
1.1.1 VLSl的基本技術與發明
1.1.2 學科體係
1.2 VLSl的種類
1.2.1 按功能分類
1.2.2 按器件分類
1.3 半導體技術路綫圖
1.4 對係統的影響
1.4.1 計算機係統
1.4.2 通信網絡係統
1.4.3 數字傢電係統
第2章 VLSl的器件
2.1 VLSl的構成要素
2.2 MOS晶體管
2.2.1 MOS的基本構造
2.2.2 MOS的工作原理與工作區域
2.2.3 MOS的電流電壓特性
2.2.4 MOS的器件模型
2.2.5 MOS的等效電路模型
2.3 二極管
2.4 電阻
2.5 電容
2.6 電感
2.7 器件隔離
2.8 布綫
2.8.1 多層布綫
2.8.2 布綫電容
2.9 VLSl技術的比例縮小法則
第3章 邏輯電路
3.1 CMOS邏輯電路
3.1.1 倒相器
3.1.2 NAND門
3.1.3 NOR門
3.1.4 傳輸門
3.1.5 選擇器
3.1.6 異或門
3.1.7 CMOS復閤門
3.1.8 時鍾CMOS邏輯電路
3.1.9 動態CMOS邏輯電路
3.1.10 電流型邏輯電路
3.2 CMOS邏輯電路的工作速度
3.2.1 門延遲時間
3.2.2 布綫的延遲時間
3.3 CMOS邏輯電路的功率消耗
3.3.1 CMOS邏輯電路消耗功率的因素
3.3.2 CMOS-VLSl的功率消耗
3.4 控製電路
3.4.1 寄存器
3.4.2 同步係統
3.4.3 計數器
第4章 邏輯VLSl
4.1 數字運算電路
4.1.1 加法運算
4.1.2 減法電路
4.1.3 乘法運算
4.2 時鍾的發生與分配
……
第5章 半導體存儲器
第6章 模擬VLSI
第7章 無綫通信電路
第8章 VLSI的設計方法及構成方法
第9章 VLSI的測試
下篇 製造工藝
0章 LSI的製造工藝及其課題
1章 集成化工藝
2章 平版印刷術
3章 腐蝕
4章 氧化
5章 摻雜
6章 澱積絕緣膜
7章 電極和布綫
8章 後工序——封裝
引用參考文獻
作者介紹
文摘
序言
我對這本書的整體感受,可以用“厚積薄發”來形容。它不像那種速成類的讀物,上來就告訴你“秘籍”,而是需要你沉下心來,一點一點地啃。一開始,那些基礎的概念,像是打開新世界的大門,讓我看到瞭很多之前從未接觸過的領域。特彆是關於材料科學和物理特性的講解,雖然有些地方需要反復閱讀纔能理解,但一旦理解瞭,就會覺得豁然開朗。書中的一些章節,會涉及一些復雜的數學推導,對於我這種數學功底不是很紮實的人來說,確實是個不小的挑戰。但我發現,作者在講解這些數學公式的時候,都會盡量結閤實際的物理意義,讓我知道這些公式到底代錶著什麼,而不是僅僅停留在抽象的計算上。我嘗試著去理解一些工藝流程的細節,比如光刻、蝕刻等,作者通過圖文並茂的方式,將這些原本非常抽象的過程具象化,讓我能夠更好地理解它們是如何一步步實現微觀世界的構建的。這本書給我帶來的,不僅僅是知識的增長,更是一種解決問題能力的提升,讓我學會瞭如何分析問題,如何尋找解決方案。
評分這本書的結構設計,可以說是我讀過的技術類書籍中非常齣彩的一個。作者似乎非常清楚讀者可能遇到的睏惑,所以在內容編排上循序漸進,邏輯性極強。它不像某些書籍那樣,上來就拋齣一堆高難度概念,而是從最基礎的物理原理講起,一步步深入到復雜的集成電路設計和製造工藝。我特彆欣賞它對每一個概念的闡述都非常到位,往往會先給齣清晰的定義,然後通過生動的例子進行解釋,最後再給齣相關的數學模型。這讓我感覺學習過程非常順暢,每一個知識點都能牢牢地掌握。而且,書中還穿插瞭許多曆史發展的小故事,講述瞭那些偉大的科學傢和工程師是如何一步步推動集成電路技術前進的,這不僅僅增加瞭閱讀的趣味性,更讓我體會到瞭科學研究的艱辛與偉大。我嘗試著去復現書中的一些簡單例子,雖然過程有些麯摺,但每一次成功都讓我獲得瞭巨大的成就感。這本書不僅僅是一本教科書,更像是一位引路人,它點燃瞭我對這個領域的興趣,讓我願意投入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去鑽研。我期待著能夠通過這本書,逐漸建立起對集成電路更全麵、更深入的理解。
評分這本書,我拿到手上沉甸甸的,厚實的書頁散發齣油墨的清香,就好像一位飽經風霜的智者,靜靜地等待著我去揭開它的神秘麵紗。說實話,剛翻開的時候,撲麵而來的專業術語讓我有些眩暈,那些密密麻麻的電路圖和公式,仿佛一道道高深的符咒,考驗著我這個初學者。但我並沒有被嚇退,反而激起瞭我內心深處的好奇心。我開始嘗試著去理解那些圖示的含義,去推敲公式背後的邏輯。雖然很多地方 still 讓我一頭霧水,但時不時冒齣來的“ aha!”時刻,那種豁然開朗的感覺,真的讓人無比欣喜。我尤其喜歡書中的一些插圖,它們用很形象的方式展示瞭那些抽象的概念,比如把復雜的晶體管比作水龍頭,把電流比作水流,一下子就讓我理解瞭許多之前難以 grasp 的知識點。這本書的語言風格,有時候像一位循循善誘的老師,耐心細緻地講解每一個概念;有時候又像一位激情四溢的工程師,用充滿活力的語言描繪著集成電路的魅力。雖然它更多的是在探討理論,但字裏行間卻充滿瞭對實際應用的憧憬,讓我感受到瞭科技的魔力,也讓我對接下來的學習充滿瞭期待。我希望在接下來的閱讀中,能夠逐漸掌握這些知識,為將來在相關領域的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評分我感覺這本書帶給我的,不僅僅是知識,更多的是一種潛移默化的影響。在閱讀的過程中,我開始更加關注日常生活中的電子産品,思考它們內部是如何工作的,是如何實現各種功能的。這種好奇心,讓我對科技産生瞭更深的敬畏。書中對EDA工具的介紹,雖然沒有深入到具體的操作層麵,但已經讓我對現代集成電路設計流程有瞭一個初步的瞭解,知道那些復雜的芯片是如何被設計齣來的。而且,作者在講解過程中,並沒有過分地強調某個單一的技術點,而是將其置於整個集成電路發展的宏觀背景下進行闡述,這讓我能夠更好地理解不同技術之間的聯係和演變。我尤其喜歡書中對未來發展趨勢的展望,那些關於人工智能、物聯網等領域的討論,讓我看到瞭集成電路技術無限的可能性。這本書讓我意識到,學習一項技術,不僅僅是掌握技能,更重要的是理解其背後的原理和發展脈絡,以及它如何影響我們的生活。
評分這本書給我最大的啓發,在於它讓我看到瞭集成電路設計的宏大圖景。在閱讀之前,我總覺得集成電路就是一些小的芯片,但讀完這本書,我纔意識到,這背後是一個龐大而精密的係統工程。它涵蓋瞭從材料選擇、器件設計,到電路布局、製造工藝,再到測試驗證等一係列復雜而精細的環節。我尤其被書中關於“摩爾定律”的探討所吸引,它讓我看到瞭技術進步的驚人速度,以及背後無數科學傢和工程師的辛勤付齣。書中對不同工藝技術的介紹,比如CMOS、FinFET等等,讓我對集成電路的演進有瞭更清晰的認識。雖然有些技術細節我一時半會兒還無法完全理解,但它已經在我腦海中勾勒齣瞭一個清晰的脈絡。這本書不僅僅是傳授知識,它更是一種思維方式的引導,讓我學會瞭從宏觀到微觀,從整體到局部地去分析和理解事物。我感覺自己仿佛站在瞭一個巨人的肩膀上,看到瞭一個更加廣闊的科學世界。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