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信息 | |
| 书名: 2015年版英语奥林匹克 高一 | |
| 出版社:沈阳 出版社 | 主编:包天仁 |
| 出版时间:2006年9月第1版 | 印刷时间: 2015年9月第9次印刷 |
| 定价: 38.00元 | 开本: 230开 |
| ISBN:9787544127806 | |
这本书的“2015年版”的标识,对我来说有着特殊的意义,它让我可以对照现在流行的学习资源,来评估它在知识更新上的滞后性或永恒性。我的侧重点在于词汇和惯用法。包老师在词汇处理上的独到之处在于,他将许多看似不相关的词汇,通过一个共同的词根或历史渊源联系起来,形成了一个庞大的“词族网络”。这种记忆方法比孤立地背诵3500个核心词汇要高效得多,因为它建立的是知识间的联系,而不是零散的信息点。特别是对于那些在竞赛中经常出现的、具有多重含义的“高频核心词”,作者给出的释义和辨析非常到位,避免了许多因语义相近而导致的误选。不过,不得不承认,由于出版年代的限制,一些近些年才被广泛引入学术或媒体讨论的新词汇和新表达,在这本书中几乎找不到,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它在考察最新时事热点话题时的有效性。关于“不包含磁带”的说明,我认为是这本书最大的“时代烙印”。在那个年代,听力材料或许更多地依赖CD或磁带,而现在的学生已经习惯了在线点播或App推送。这意味着,如果我要用这本书来训练听力,我必须花费额外的时间去寻找与内容匹配、难度相当的音频材料,这无疑增加了学习的摩擦成本。总而言之,这本书的“内功”非常深厚,尤其在词汇体系的构建和语法的深度解析上,具有超越一般教材的价值,但它在“外功”(如对最新热点和多媒体教学的适应性)上的不足也显而易见,需要使用者有一定的判断力和资源整合能力,才能将其潜力最大化。
评分收到货后,我首先注意到的是封面设计——朴实无华,没有任何时下流行的花哨元素,这反而让我觉得回归了教育的本质。这是一本为“实干家”准备的书,而不是给那些只看重包装的学生。我主要研究了它的写作部分。在高中英语竞赛中,写作往往是拉开差距的关键。这本书对“论证逻辑”的强调远超“华丽辞藻”的堆砌。作者提供了一套非常清晰的“论点构建与支撑”的框架,通过多个范文的剖析,教会我们如何在中式思维和英式逻辑之间架起一座稳固的桥梁。范文的选材也非常贴合高中生的生活和认知范围,使得我们很容易代入情境进行模仿和创新。但是,我个人在学习写作技巧时,更偏爱那种“一招鲜吃遍天”的速成技巧,而这本书似乎更倾向于“内功心法”的修炼,它要求你真正理解背后的语言习惯和文化差异,而非简单地套用模板。这需要较长的时间去沉淀和内化。关于随书附件的缺失(即磁带),虽然可以理解为时代的局限性(2015年),但对于一个致力于提升听力理解和口语流利度的学习者来说,是一个明显的短板。我们只能依靠想象来还原录音中的语速和情感表达,这无疑增加了学习的难度和主观性。总而言之,这本书在培养深层次的语言应用能力方面潜力巨大,特别是对于那些愿意静下心来打磨基础逻辑和结构的学生来说,它是一份值得信赖的蓝图;但对于追求快速见效或对多媒体辅助有依赖的学生,它的“纯文本”特性可能需要你付出更多的自我驱动力去克服。
评分这本书拿到手的时候,我首先被它的“正版”标签吸引了,毕竟在如今这个盗版横行的时代,一本明确标示出“2015年版”的“包天仁高中英语奥林匹克”书籍,总能给人一种质量上的信赖感。不过,说实话,当我翻开目录和前几页的内容时,心里还是有点小小的失落,毕竟这本是冲着“奥林匹克”竞赛去的,我期待的是那种令人眼前一亮的、直击高难度思维的题目和解析。然而,初看起来,它的内容设置更像是针对一个基础扎实、准备进行系统性提升的高一学生。语法部分的讲解似乎还停留在相对基础但非常细致的层面,对于那些已经刷过大量真题、对复杂句式已经有一定把握的“尖子生”来说,可能显得略微浅显了一些。当然,话不能说死,对于一个刚刚步入高中,想要打牢竞赛基础的学生而言,这种循序渐进的结构或许是恰到好处的“地基工程”。我花了些时间研究了其中关于词汇拓展的部分,不得不承认,包老师在词汇的溯源和应用场景的举例上确实下了一番功夫,他不仅仅是简单地罗列词义,而是试图将每个单词“活化”,融入到特定的语境中去,这对于我们这种死记硬背效率低下的人来说,确实提供了一种新的记忆视角。只是,包装上特别注明“不包含磁带”,这在2015年或许不算太大的遗憾,但对于习惯了听力同步训练的现代学习者来说,总觉得少了点什么,像是吃满汉全席却发现主食是冷的面饼,功能上可以理解,但体验感上总归是打了折扣的。总的来说,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提供了一个结构化的、偏重基础夯实的高一竞赛预备方案,但如果期待它能直接让你“一飞冲天”直达全国赛区决赛,可能还需要搭配其他更具挑战性的材料来协同作战。
评分说实话,我拿到这本《高中英语奥林匹克》教材时,第一印象是“沉甸甸的”,这不仅仅是物理上的重量,更像是它所承载的知识分量带来的心理压感。我本来是个对英语学习有点畏难情绪的人,尤其看到“奥林匹克”这几个字就自动联想到那些晦涩难懂的长难句和需要深挖的文化背景知识。这本书的排版设计走的是一种非常传统的、教科书式的风格,字号适中,留白不多不少,透着一股严谨的气息。然而,正是这种传统,在信息爆炸的今天,反而有种令人安心的踏实感。我主要关注的是它的阅读理解板块,2015年的版本,其选材的时代感是相当明显的。里面的一些话题,比如环保、全球化早期阶段的讨论,与现在我们热议的人工智能、元宇宙等前沿话题相比,显得有些“年代感”。这既是优点也是缺点:优点在于,它能帮助我们回溯英语学习中的经典命题,理解西方教育体系中长期被重视的议题;缺点则在于,对于急需跟上最新考纲趋势的学生,可能需要自行补充近几年的新材料来保持敏锐度。关于解析部分,我必须给个好评,它不仅仅是给出正确答案,而是对每一个选项的对错原因都做了详尽的分析,特别是对于那些容易混淆的干扰项,作者似乎能精准地揣摩到学生可能产生的思维误区,并提前给出“防雷”建议。但正如介绍里所说,没有附带磁带,这对听力训练构成了明显的障碍。阅读理解可以自我消化,但听力这种需要实时反馈和语速适应的技能,仅靠书本上的文本是远远不够的,这让我在实际使用中不得不依赖网上的其他资源来弥补这个遗憾。
评分我是一个应试型学习者,买书的目的性非常明确:找到能快速提升分数、直击考点的“秘籍”。基于这个目的,我对《包天仁高中英语奥林匹克(2015年版)》进行了严格的“筛选性”评估。这本书给我的感觉是,它更像是一份扎实的“学期考核标准”,而非“冲刺竞赛的火箭燃料”。在语法部分,它对时态、语态、从句的梳理非常到位,尤其是那些在普通高中教材中容易被一笔带过的高级虚拟语气和非谓语动词的高阶用法,作者的处理方式非常细致,几乎是把每一种结构都拆解成了最基础的单元进行重组。这种拆解能力对于理解复杂的英文句子结构大有裨益,能有效提高我“攻克”长难句的信心。然而,在考察词汇深度和语篇分析的篇章中,我发现它的难度曲线不够陡峭。比如,在对一些固定搭配和习语的考察上,它的覆盖面相对传统,缺乏那种能让阅卷老师眼前一亮的“冷门但精准”的表达。购买时已知无磁带,这已经在我预期之内,但当我尝试自己朗读那些长篇阅读材料时,那种缺乏标准发音参考的空虚感还是油然而生,特别是对于一些连读、弱读的把握,只能靠自己摸索,效率自然大打折扣。整体来看,如果你是那种需要从“合格”迈向“优秀”的学生,这本书是极好的桥梁;但如果你已经站在“优秀”的门槛上,渴望冲击“顶尖”,那么这本书的“奥赛”含量,可能需要你搭配进阶的、更注重思维发散和文化思辨的读物一同使用,否则提升速度可能会慢于你的竞争对手。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