喀納斯湖——一位山野守望者的自然筆記 9787100139410

喀納斯湖——一位山野守望者的自然筆記 9787100139410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康劍 著
圖書標籤:
  • 喀納斯湖
  • 自然
  • 生態
  • 遊記
  • 散文
  • 新疆
  • 風景
  • 旅行
  • 攝影
  • 環境保護
想要找書就要到 新城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店鋪: 廣影圖書專營店
齣版社: 商務印書館
ISBN:9787100139410
商品編碼:29624406694
包裝:平裝-膠訂
齣版時間:2017-05-01

具體描述

基本信息

書名:喀納斯湖——一位山野守望者的自然筆記

定價:68.00元

售價:49.6元,便宜18.4元,摺扣72

作者:康劍

齣版社:商務印書館

齣版日期:2017-05-01

ISBN:9787100139410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膠訂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1.作者曾獲第三屆西部文學奬散文奬,作品散見於《人民文學》《中國作傢》《十月》《鍾山》《上海文學》《作品》《湖南文學》《西部》《人民日報》《文匯報》《新疆日報》等報刊。《人民文學》雜誌主編施戰軍,散文傢劉亮程、李娟、鮑爾吉·原野均對他的作品有很高的評價。

2.作者用如詩的語言帶你領略喀納斯絕美的自然風光和獨特的風俗人情,字裏行間滿是作者對那片美麗又神秘的土地無限的熱愛。《一棵花楸》《深山五日》《鳥瞰》《麯開老人》《喇嘛廟》,一篇篇文章為我們揭開喀納斯的神秘麵紗。

內容提要


這是一本描寫喀納斯自然風光和人文風情的紀實性散文集。作者用樸實自然的文字錶達瞭對喀納斯、對自然、對山水的敬意和深情厚愛。全書收錄20餘篇風景類、人文類散文作品,每篇文章都配有精美的圖片。讀者既可通過它的圖文並茂欣賞自然之美、邊地之美,又可在作者對喀納斯深遠、幽靜的講述中思考人與自然這個永恒的話題,感喟生命。

目錄


目 錄

山水經

春天遊走在草原上

鬆樹花開

花草記

阿西麥裏

仰望友誼峰

一棵花楸

深山五日

湖岸上的樹

騎行山野

鳥瞰

雙湖初雪

冰湖

聆聽喀納斯

禾木星空

獨秀峰

麯開老人

喇嘛廟

木橋記憶

放過蟲草吧

作者介紹


康劍,護林人,1964年5月生於江蘇睢寜縣,6歲隨父母移居新疆布爾津縣。中國作傢協會會員,中國攝影傢協會會員。長期行走在喀納斯湖周邊的深山老林裏,對這方山水有著深厚的感情,強烈的眷戀。作品《禾木紀事》獲第三屆西部文學奬散文奬。

文摘


序言



喀納斯湖——一位山野守望者的自然筆記 內容梗概 這本書並非是關於“喀納斯湖”這個地理名稱的百科全書式介紹,也不是旅遊攻略的集閤。它更像是一部以一位長期生活在喀納斯湖畔的山野守望者視角,通過其細膩的觀察、深刻的感悟,記錄下這片土地上一年四季、日升月落、草木枯榮、動物遷徙的生命脈絡。作者並非專業的自然科學傢,而是一位用生命去感知、用靈魂去對話的守望者。他的筆觸飽含深情,字裏行間流淌著對這片原始淨土的敬畏與熱愛,以及在與自然長久相處中,逐漸沉澱下來的哲學思考。 主題延展 本書的核心主題圍繞著“守望”展開。這不僅僅是對自然環境的物理守護,更是對一種生命哲學、一種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古老智慧的守護。守望者在喀納斯湖畔的孤獨與寂寥中,找到瞭內心深處的平靜與力量。他觀察到的不僅僅是狼群的捕獵、狐狸的狡黠、鳥兒的歌唱,更是這些生命在嚴酷環境中頑強生存的韌性,以及它們之間微妙而復雜的聯係。這種聯係,在守望者的眼中,是自然界最動人的交響麯。 結構分析 雖然無法得知本書的具體章節劃分,但可以推測其結構很可能是以時間為綫索,或是以不同的自然元素(如湖泊、森林、山脈、動物、季節變化)為載體,來展開作者的觀察與記錄。 時間綫索: 如果以時間為主綫,那麼本書可能會從春日融雪、萬物復蘇開始,描繪湖水從冰封到碧波蕩漾的過程,講述動物從鼕眠中蘇醒、開始繁衍的景象。接著是夏日蔥蘢,森林裏生機勃勃,各種生命在陽光下恣意生長。鞦日金黃,草木染上斑斕的色彩,動物們為過鼕做著最後的準備。最後是鼕季的寂靜,大雪覆蓋,萬物休眠,守望者在寒冷中體悟生命的沉寂與孕育。這種結構會給人一種循序漸進、身臨其境的閱讀體驗。 元素載體: 如果以自然元素為載體,那麼本書可能會有專門的篇章描繪喀納斯湖本身的變幻莫測,它時而是平靜如鏡,倒映著雪山藍天;時而是波濤洶湧,展現齣原始的野性。也可能有章節聚焦於湖畔的森林,講述古老的鬆柏如何見證歲月的流轉,以及森林中各種菌類、苔蘚的微觀世界。動物章節則會細緻描繪不同物種的生活習性,它們的捕食與被捕食,它們的嬉戲與求生。 無論哪種結構,作者的筆觸都會將讀者帶入一個充滿生命力與詩意的世界。他不會用生硬的科學術語去解釋自然現象,而是用充滿情感的語言,將自己的感受與觀察融閤在一起,形成一種獨特的“自然隨筆”。 細節描寫(推測) 書中可能包含大量細膩的細節描寫,例如: 聲音的捕捉: 守望者可能會記錄下風吹過鬆濤的聲音,湖水拍打岸邊的聲音,遠處狼嚎的迴響,以及野鳥清脆的鳴叫。這些聲音不僅僅是聽覺的刺激,更是構建齣喀納斯湖寂靜與生動並存的獨特氛圍。 色彩的描繪: 從春日嫩綠的芽苞,到夏日濃鬱的墨綠,再到鞦日層林盡染的橙紅金黃,以及鼕季純粹的雪白,喀納斯湖的色彩變化是作者描繪的重點。他可能會用詩意的語言,捕捉光影在不同物體上的投射,形成一幅幅流動的畫麵。 氣味的感知: 泥土的芬芳,鬆脂的清香,雨後空氣中濕潤的味道,以及動物身上散發齣的獨特氣息,這些氣味會通過文字傳遞給讀者,喚醒讀者多層次的感官體驗。 形態的刻畫: 無論是高聳入雲的雪峰,蜿蜒盤鏇的河流,還是形態各異的動植物,守望者都會用充滿觀察力的眼睛去捕捉它們的姿態。他可能會描繪一棵古樹飽經風霜的年輪,一隻岩羊矯健的身影,或者一朵小野花在石縫中頑強綻放的倔強。 哲學思考 這位山野守望者在與自然的長期對話中,必然會産生深刻的哲學思考。本書可能探討的主題包括: 人與自然的關係: 在現代文明的喧囂中,人類逐漸疏遠瞭自然。守望者用他的經曆,嚮讀者展示瞭一種不同於徵服與占有的親近與敬畏。他可能反思人類活動的痕跡,以及我們應該如何與這片土地和諧共處。 生命的意義: 在喀納斯湖這片純粹的土地上,生命的循環無時無刻不在上演。守望者可能通過觀察弱肉強食的自然法則,以及生生不息的繁衍景象,對生命的本質、存在的價值産生更深的理解。 孤獨與自由: 守望者的生活必然伴隨著孤獨,但他從中獲得的卻是心靈的自由。他可能會分享如何在孤獨中尋找慰藉,如何在寂靜中聽見內心的聲音,以及如何在這種極端的環境中實現自我價值。 時間的流逝與永恒: 喀納斯湖的自然景象,經曆瞭億萬年的變遷。守望者在其中感受到時間的宏大與渺小,在短暫的生命中體悟到自然的永恒。 閱讀價值 本書的閱讀價值體現在多個層麵: 心靈的淨化: 在快節奏、充滿壓力的現代生活中,閱讀本書如同一次心靈的洗禮。守望者的文字能夠帶領讀者暫時逃離塵囂,在寜靜的自然圖景中找到片刻的安寜。 自然知識的啓迪: 盡管非科普讀物,但通過守望者細緻的觀察,讀者也能瞭解到喀納斯湖獨特的自然生態,以及其中各種生命的習性。 人文關懷的體現: 作者對這片土地的深情,對生命的敬畏,以及他在孤獨中對自我和自然的探索,都展現瞭一種深厚的人文關懷。 生活態度的啓發: 守望者的生活方式,雖然極端,但卻能啓發讀者思考,如何在自己的生活中尋找更本真的價值,如何與周圍的環境建立更緊密的聯係。 潛在讀者 這本書適閤所有對自然懷有好奇心和熱愛的人。包括: 熱愛自然、徒步、攝影的讀者: 他們能從書中獲得靈感,更深入地理解自然之美。 尋求內心平靜、緩解壓力的讀者: 書中描繪的靜謐環境和深刻思考,能帶來心靈的慰藉。 對人文、哲學、生命探索感興趣的讀者: 守望者的思考能引發他們對自身與世界關係的深入探討。 對中國西部風光、地理人文有興趣的讀者: 盡管不側重地理介紹,但書中所描繪的喀納斯湖風情,能勾起他們的探索欲。 總而言之,《喀納斯湖——一位山野守望者的自然筆記》是一部充滿詩意、哲思與人文關懷的作品。它不以獵奇或信息量取勝,而是以一個真誠的靈魂,在原始的自然環境中,與生命進行最深沉的對話,並將其轉化為文字,與讀者分享一份珍貴的精神財富。閱讀本書,就像推開瞭一扇通往內心深處和廣闊自然的窗戶,在那裏,你會聽到來自山野的低語,感受到生命的脈搏,並最終找到屬於自己的守望。

用戶評價

評分

這本書的敘事風格,帶著一種渾然天成的詩意和疏離感,讀起來頗有一種“清冷的美”。它沒有刻意煽情,也沒有使用太多華麗的辭藻堆砌,而是用極其剋製和精準的語言,構建齣一個個冷峻而又生動的自然場景。例如,描繪鼕日山巒的寂靜時,那種“萬物皆隱,唯風聲如刀”的意境,寥寥數語便勾勒齣瞭北國山野的肅殺與壯美。這種美學傾嚮,非常對我的胃口,它不討好讀者,隻是忠實地呈現它所見、所感。我甚至覺得,作者本身也成為瞭這片山野的一部分,他的感官被大自然重新校準過,不再受城市噪音的乾擾。這種內斂的力量,反而比那些熱情洋溢的贊美更能打動人。它像一塊未經雕琢的璞玉,粗礪中透露著一種堅韌的生命力,讓人在閱讀過程中,不斷地與內心的某種原始衝動進行對話。

評分

這本關於自然觀察的劄記,簡直是為每一個渴望逃離都市喧囂的心靈準備的解藥。我嚮來對那種慢下來、去細緻捕捉生命瞬間的文字情有獨鍾,而這本書恰好滿足瞭這種期待。作者的筆觸,沒有那種宏大敘事的架子,而是像一個老朋友,拉著你的衣角,輕聲細語地講述他如何在山野間度過的每一個清晨與黃昏。我尤其欣賞他對環境變遷的敏感度,那種不動聲色的記錄,比任何激烈的控訴都更有力量。比如他描述一次暴雨過後,苔蘚如何以肉眼可見的速度恢復生機,那種對生命韌性的贊嘆,讀來令人心頭一震。文字中透露齣的那種對土地深深的敬畏與愛戀,是現代生活中極其稀缺的品質。它不隻是記錄瞭自然現象,更像是在描繪一種與自然共存的哲學,讓人讀完後,會不自覺地放慢自己的呼吸節奏,開始留意窗外那棵樹的葉子在風中搖曳的姿態。如果你期待的是一本充滿科學術語的工具書,那或許會失望;但如果你想找迴與大地連接的感覺,這本書絕對是絕佳的選擇。

評分

坦白講,我原本以為這是一本非常“硬核”的自然地理讀物,但拿到手後纔發現,它更像是一部夾雜著深刻哲思的個人成長史。作者記錄的並非僅僅是動植物名錄,而是他與環境互動後産生的內心震顫和認知升級。每一次對自然規律的洞察,都對應著他人生觀的某一個側麵的調整或修正。這種將“外部世界”的觀察與“內部世界”的思考緊密結閤的處理方式,使得全書的閱讀體驗非常立體。我尤其喜歡其中關於“等待”的章節,描述瞭他在一個特定地點,麵對天氣變化,那種近乎禪定的耐心。這種耐心,在如今這個追求即時反饋的社會中,幾乎已經絕跡瞭。這本書提醒我,有些真理的顯現,需要時間的釀造,需要你先放下急躁,纔能真正地“看見”。它提供瞭一種與時間相處的全新範式。

評分

這本書最讓我感到驚喜的地方,在於它處理“孤獨”的方式。作者無疑是長期處於一種被現代社會視為“孤立”的狀態,但他的文字裏,完全沒有那種被遺棄的哀怨或無病呻吟。相反,他將這種獨處升華為一種與自然進行最高效溝通的必要條件。山野的寂靜,在他筆下不是空虛,而是充滿瞭無數細微聲音的迴響——流水擊石的韻律、鳥類的應答、鬆針落地無聲的質感。通過這種方式,他成功地將“獨處”轉化為一種精神上的豐饒。讀著讀著,你會覺得,作者從未真正孤單,因為他擁有瞭一個無比遼闊、充滿生機的世界作為陪伴。這種將個體置於宏大背景下,同時又不失其獨特視角的敘事技巧,高明之處在於,它讓讀者在為作者的這份“清貧”生活感到一絲敬佩的同時,也開始重新審視自己所處的“熱鬧”是否真的帶來瞭滿足。

評分

讀完這本筆記,我最大的感受是,作者活成瞭一種讓人羨慕的“在場”狀態。他似乎擁有瞭一種近乎古老的專注力,能夠穿透日常的錶象,直達事物的核心。這絕非易事,要知道,如今我們的大腦大多被各種碎片信息切割得七零八落。然而,在他的敘述裏,時間仿佛被拉伸瞭,一朵野花的開放、一隻昆蟲的蛻變,都被賦予瞭史詩般的重量。特彆是他記錄那些不易察覺的微小生態互動時,那種精細入微的觀察,簡直讓人懷疑他是否與那些生物建立瞭某種無聲的默契。我甚至能想象齣他蹲伏在灌木叢中,屏住呼吸,等待最佳觀察角度的畫麵。這種深入骨髓的沉浸感,讓這本書超越瞭單純的遊記範疇,更像是一部獻給“慢哲學”的頌歌。它教會我,真正的豐富,往往藏在最平凡的角落,隻要你願意給予足夠的時間和尊重去發現。這種對“細微”的極緻書寫,使得這本書具有極高的迴味價值。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