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基本信息 | |||
| 图书名称 | 高尔夫球运动手册 | 作者 | 袁运平,凌奕著 |
| 定价 | 15.00元 | 出版社 | 人民体育出版社 |
| ISBN | 9787500921516 | 出版日期 | 2001-10-01 |
| 字数 | 页码 | ||
| 版次 | 1 | 装帧 | 平装 |
| 开本 | 商品重量 | 0.222Kg | |
| 内容简介 | |
| 本书介绍了高尔夫球运动的起源与发展、设施与类型、器材与服饰、热身运动与运动损伤的预防;技术、战术、心理训练、基本规则与裁判法;比赛、球手、常用英文词汇与短语等。 本书册以图文并茂的形式较为全面地介绍了高尔夫球运动的基本常识、技术、战术、竞赛基本规则及有关训练方法,书中内容集知识性、实用性和普及性于一体,适合于不同水平的高尔夫球球手、爱好者及有关从业管理人员阅读。 |
| 作者简介 | |
| 袁运平:男,1967年2月3日出生,体育副教授。 1987年毕业于湖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本科,获教育学学士学位;1989年毕业于西安体育学院研究生部,获教育学硕士学位;1999年考取北京体育大学博士研究生,攻读体育教育训练学专业。1996年开始从事高尔夫球运动的训练有关培训 |
| 目录 | |
| 编辑推荐 | |
| |
| 文摘 | |
| 序言 | |
这本书的结构组织,坦白说,有点混乱,缺乏一个清晰的逻辑主线来引导读者。它似乎是把所有关于高尔夫的知识点都硬塞进一个相对有限的篇幅里,导致章节之间的跳转非常突兀。前一章还在详细讲解如何保养球杆,后一章突然就跳到了一个非常复杂的差距离打法的图解,中间完全没有过渡。这种编排方式让初学者很难建立一个从点到面的学习路径,他们可能不知道自己应该先掌握握杆,还是应该先去理解击球路径。更让我感到困惑的是,书中对于不同水平球友的建议是混杂在一起的。它没有明确划分出“给新手的入门三步走”、“给中级球手的技术瓶颈突破”这类针对性的章节。结果就是,我这个经常下场但水平徘徊在中等级别的球手,反而很难找到专门针对我当前困境的有效建议,那些基础内容对我来说过于简单,而那些高级技巧又缺乏足够的深度去指导我实操,最终变成了一本“什么都讲了点,但什么都没讲透”的工具书。
评分阅读体验上,这本书最大的问题在于它的“时代感”太强了。我拿起它时,总有一种穿越回九十年代初的感觉,这不仅仅是印刷质量的问题,更体现在它对技术理念的介绍上。例如,在谈论驱动木的击球点和杆面倾角匹配时,它强调的似乎还是那种相对保守的、偏向于“打高不打远”的传统理念。对比现在市面上那些强调空气动力学、注重球速和后旋优化的现代教学方法,这本书的内容显得有些滞后了。我试着去理解它所倡导的那些“经典”技巧,但当我把它和我在一些现代高尔夫论坛上看到的新思路进行对比时,总觉得它少了那么一层对现代器材性能的考量。现代球杆的容错率高得多,杆面角也越来越小,这本书的教学方法似乎是为那些更早、更难驾驭的球杆设计的。因此,对于一个想用最新科技武装自己的球手来说,这本书提供的理论框架,可能需要大量的个人修正和过滤,这对非专业人士来说是一个不小的认知负担。
评分这本书,说实话,拿到手里的时候,我其实有点小小的期待落空的失落感。封面设计得还算简洁,但内页的纸张质感,嗯,感觉像是那种早期的印刷品,颜色偏暗,字体的排版也稍微有点拥挤,读起来眼睛需要时不时地眯一下。我本来指望能看到一些高清的大图,比如不同挥杆姿势的分解图,或者是一些顶级球场的美景,但很遗憾,里面插图非常少,而且质量也只能说是“能看清楚动作”的水平,远达不到那种令人赏心悦目的程度。更别提什么彩页的广告或者最新的装备介绍,这本书似乎停留在了一个更早的年代。内容上,它试图涵盖高尔夫的方方面面,从最基础的握杆、站姿讲起,一直到一些复杂的规则解读,但这种全面性带来的副作用就是,很多关键点的讲解都显得过于蜻蜓点水,像是教科书的目录,而非深入的指导。比如关于如何处理沙坑球,它给出的步骤很标准,但对于不同沙质、不同深度的沙坑,应该如何微调技巧,书中几乎没有涉及,留给读者的想象空间太大了,对于初学者来说,可能还是得去网上找更具体的视频教程来辅助理解。我尝试按照书中的建议调整我的短铁杆击球,效果并不如预期,总感觉缺少了那么一点“内行的秘诀”或者说“实战经验的提炼”。
评分从一个注重实用性的读者的角度来看,这本书在“赛场实战应用”方面的指导性极度不足。它花了很多篇幅来描述标准的训练流程,比如在练习场上如何系统地分配时间来练习驱动、铁杆和推杆,这部分内容是扎实的,但对于真正的18洞比赛来说,帮助有限。高尔夫的魅力和难度,很大程度上在于临场应变:面对不熟悉的草皮、不平的球位、突如其来的天气变化,以及面对同伴的竞争压力。这本书对于如何解读球场布局、如何根据旗杆位置选择攻击路线、如何在知道自己距离只有标准距离八成的的情况下,制定一个“保帕”而非“博鹰”的策略,这些实战智慧几乎没有提及。它更像是指导你在一个完美无瑕的练习场上如何打出一杆完美的球,而不是指导你如何在充满变数的球场上,打出低于标准杆的那个“合理的结果”。对于一个渴望提高自己在大赛中稳定性的球友来说,这本书提供的更多是基础的“技术组件”,而不是将这些组件高效组装成一套“比赛系统”的方法论。
评分这本书的叙事风格,简直像是在听一位老教练在冗长地背诵他多年前的笔记,语气非常平铺直叙,缺乏必要的生动性和吸引力。它更像是一份官方发布的标准操作流程(SOP),每一个段落都严谨得像是法律条文,让人在阅读过程中很难集中注意力。我尤其受不了它对规则部分的阐述,虽然准确无误,但那种堆砌术语的方式,对于我这种还未完全掌握所有术语的业余球友来说,简直是一场灾难。我得时不时地停下来,翻到书后面的术语表去核对,一来一回,阅读的连贯性就完全被打断了。而且,这本书似乎对“如何建立正确的心理素质”这个高尔夫运动的灵魂部分避而不谈,或者说,提得非常肤浅。它告诉你“要冷静”,告诉你“不要在乎前一杆的失误”,但真正面对关键推杆时心跳加速、手心冒汗的感觉,它是无法通过文字来传达和解决的。我希望它能多讲一些那些职业选手或资深球友在压力下的心理调适方法,比如他们会对自己说什么,或者他们是如何运用呼吸来控制紧张感的,但这些内容几乎是空白,这使得这本书在“提升球技上限”这个层面上显得力不从心。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