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模擬電子電路
:22.00元
售價:16.1元,便宜5.9元,摺扣73
作者: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教材辦公室組織寫
齣版社:中國勞動社會保障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1-07-01
ISBN:9787504591067
字數:280000
頁碼:
版次:5
裝幀:平裝
開本:12k
商品重量:0.409kg
電子技術的應用遍及通信、廣播、計算機、自動控製、航空航天等各個領域,與人們的工作、生活有著密切的聯係。由邵展圖主編的《模擬電子電路》共六章節,主要內容為二極管及其應用,三極管及放大電路,集成運算放大器及其應用,波形發生電路,直流穩壓電源,電子電路的分析與製作。
本書為全國高級技工學校電氣自動化設備安裝與維修專業教材。主要內容包括:二極管及其應用、三極管及放大電路、集成運算放大器及其應用、波形發生電路、直流穩壓電源和電子電路的分析與製作。
本書由邵展圖主編,孫正鳳副主編,劉增元、蘇磊、何薇、魯勁柏、唐培林參加編寫;郭贇審稿。
這本書的封麵設計真是充滿瞭復古的學院派氣息,那種略帶泛黃的紙張質感和紮實的字體排版,一下子就把我拉迴瞭那個熱火朝天的電子技術學習年代。我記得我第一次捧起它的時候,是在圖書館一個角落裏翻到的,當時隻是隨便翻瞭翻,但那份沉甸甸的重量和清晰的邏輯結構就給我留下瞭深刻印象。這本書的敘事方式非常嚴謹,它沒有急於拋齣那些復雜的公式和波形圖,而是花瞭大量的篇幅去鋪墊基礎理論,像是給一個初學者搭建瞭一個堅實的地基。作者的文字功底很紮實,即便是描述那些抽象的半導體物理概念,也能用相對直觀的比喻來輔助理解。我尤其欣賞它在講解晶體管特性麯綫時的那種耐心,每條麯綫的拐點、飽和區、截止區,都分析得細緻入微,讓你真切地感受到設計者是如何一步步從理論走嚮實際應用的。讀完前幾章,我感覺自己對“放大”這個概念的理解不再停留在中學物理的簡單層麵,而是開始觸及到電子係統的核心靈魂,那種發現真理的喜悅感,是其他浮躁的教材難以給予的。可以說,它為我後續深入研究非綫性電路打下瞭不可磨滅的基石。
評分這本書的章節編排邏輯,簡直像是一位經驗豐富的老工程師在給你“手把手”地帶徒弟,那種循序漸進的節奏感把握得恰到好處。它沒有被最新的技術潮流牽著走,反而沉下心來,專注於那些最經典、最核心的模擬電路模塊。比如,在引入運算放大器(Op-Amp)之前,它會先用詳細的篇幅去剖析差分放大電路的共模抑製比和差模增益是如何通過精巧的晶體管匹配來實現的。這種“追本溯源”的教學方法,讓我明白瞭為什麼運放會有那些特定的內部結構,而不是簡單地將其視為一個“黑箱”元件。而且,書中對各種反饋機製的討論,無論是電壓串聯、電流並聯,還是電壓並聯、電流串聯,都配有清晰的框圖和數學推導,讓讀者能夠清晰地辨識齣不同反饋結構帶來的增益、帶寬和輸入輸齣阻抗的變化。這種對“為什麼是這樣”的深入探究,遠比僅僅記住反饋公式要寶貴得多,它培養的是一種係統級的思考能力。
評分這本書的配套習題部分簡直就是一份精妙的“實戰演練手冊”,而不是那種隻會讓你機械套公式的枯燥練習集。我個人對那些需要動手仿真或者搭建實際電路的題目情有獨鍾,而這本書恰恰在這方麵做得非常到位。很多題目設計得非常巧妙,它們並非簡單地考察某個知識點的記憶,而是要求你綜閤運用前麵對輸入級、輸齣級、偏置電路的理解,去分析一個完整放大器鏈條的性能指標。我記得有一次,我被一道關於多級放大器頻率響應的題目卡住瞭好幾天,那個分段計算和級聯效應的耦閤關係讓人頭疼不已。最後,我不得不拿齣示波器和麵包闆,按照書上建議的實驗步驟,一步步去驗證理論推導的結果。當那個實際測得的通頻帶寬度與書本計算結果完美契閤的那一刻,那種成就感簡直無法用言語形容。這套習題的價值在於,它強迫你從“看懂”到“會做”,再到“做好”這個質的飛躍,讓抽象的電流電壓關係,變得鮮活而具體,真正意義上實現瞭理論與實踐的閉環。
評分這本書的插圖和示意圖質量之高,是很多現代教材都難以企及的。清晰度不必說,更重要的是那些圖示的“信息密度”非常大,每一條箭頭、每一個標注的參數,都隱藏著重要的設計考量。我特彆喜歡它在描述BJT和MOSFET結構差異時的那些剖麵圖,它們不僅僅是展示瞭半導體的物理結構,更通過綫條的粗細和陰影的變化,暗示瞭載流子漂移和擴散過程的相對重要性。另外,書中對各種波形圖的展示也極為用心,比如在分析限幅電路和鉗位電路時,輸入信號和輸齣信號的疊加圖,配上關鍵節點的電壓參考綫,使得非綫性失真的過程一目瞭然。這些精美的圖形,有效地減輕瞭純文字閱讀帶來的認知負擔,讓復雜的電路行為仿佛被“可視化”瞭。對於我們這種需要大量依靠視覺來理解動態過程的學習者來說,這種高質量的圖文配閤,是提升學習效率的“加速器”。
評分這本書的語言風格,給我的感覺是帶著一種沉穩的、不容置疑的權威性,但絕不讓人感到高高在上。它采用瞭一種非常正式且精確的工程術語,但同時,作者似乎也預料到瞭讀者在特定難點處可能會産生的睏惑,因此在關鍵的轉摺點,會插入一些非常精煉的總結性評述。這種評述不是簡單的復述,而是提煉齣該部分知識在整個電路設計哲學中的定位。比如,在講解低頻和高頻補償技術時,作者並沒有堆砌一堆復雜的傳遞函數,而是用一句“這是我們在追求絕對平坦響應與可實現性之間進行的一場永恒的權衡”來概括瞭補償的本質意義。這種洞察力,讓這本書超越瞭一本普通的教科書,更像是一位經驗豐富的老教授在深夜與你進行的學術探討。它教會我的,不僅僅是電路的原理,更是一種麵對工程難題時應有的嚴謹態度和辯證思維方式。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