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将帅 十大元帅 徐向前元帅

红色将帅 十大元帅 徐向前元帅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姚有志 著
图书标签:
  • 红色将帅
  • 徐向前
  • 元帅
  • 军事历史
  • 中国近现代史
  • 人物传记
  • 革命历史
  • 解放战争
  • 军事人物
  • 回忆录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华文京典专营店
出版社: 民主与建设出版社
ISBN:9787513911634
商品编码:29625052607
包装:平装
出版时间:2017-06-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红色将帅 十大元帅 徐向前元帅

定价:26.80元

作者:姚有志

出版社:民主与建设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06-01

ISBN:9787513911634

字数:

页码:176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金戈铁马,浴血鏖战,他们是缔造人民军队的璀璨群星!沃血中华,舍生忘死,他们在革命史上留下了耀目英名!

内容提要


本套丛书选取了徐向前元帅一生中的精彩片段,全方位展示出徐向前元帅的一生。在那个,风起云涌的时代,在那个群星璀璨,英雄辈出的时代,他是从硝烟弥漫的战场走来的英雄。几十年戎马生涯,他挥兵塵战。神州大地纵横驰骋,他运筹帷幄,决胜里,他是那个时代的骄傲,他是徐向前元帅。

目录


作者介绍


姚有志少将,曾任中国军事科学院战略研究部部长,战略学博士生导师。中国军事科学学会理事,中国孙子兵法研究会会长,中国军事科学学会战略分会会长。长期从事军事战略理论研究工作,具有深厚的军事战略理论功底和实践经验,先后在军内外刊物发表学术论文余篇,出版专著十余部,完成研究报告三十余份上报军委总部。相关理论专著有《毛大战略》《邓战略思想论》《战略学》(2001年版)《26世纪战略理论遗产》《军事战略学教程》《世纪论兵》和《第二次世界大战战略指导教程》等。

文摘


《红色将帅·十大元帅 徐向前元帅》:
  “世界上没有神童,我也不是神童。生于一个穷秀才家。从小笨,读书也不是高才生。革命初期,我是个无名小卒。”这是徐向前对家世、童年和青少年以及走向革命的自我点评。
  1901年11月8日,徐向前出生在山西省五台县永安村。
  村边是一条长流不息的滹沱河,比起长江、黄河来说它是条小川,但在五台人眼里,它是了不起的大河,是一条和名家、伟人的名字相连的河。它全长540多公里,源头在五台山东北的泰戏山,湍急奔流,穿割太行山区,流人河北平原,汇进子牙河。就在这条滹沱河流经的五台县境内,紧靠河北岸有个偌大的村庄,叫永安村。
  徐向前就是看着这条河长大的。每年滹沱河发大水,大人总是嘱咐他:“不要去河边,河里会有水鬼爬上来。”他长到8岁那年,开始偷偷到河边玩水,慢慢地在这条河里学会了狗刨式游泳。他一生不管走到哪里,想起家乡,就要想到滹沱河。
  徐向前出生时是农历辛丑年,正是清王朝摇摇欲坠年代。1900年秋天,英、美、日、俄、法、德、奥、意等八国联军10余人,进攻北京。北京城惨遭浩劫,八国军队一直打到五台县龙泉关。1901年7月,就是徐向前出生前的4个月,清与侵略中国的11个大小帝国主义列强,签订了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
  每一个家庭,都有一部兴衰史。那年代,迁居多是伴随着贫困的,农家人不是讨饭,就是跑小买卖。徐向前祖宗辈自从洪洞县迁居五台县之后,一代代繁衍,一代代奋斗。到第十代,有人发财做了官,有人一贫如洗。据徐门的家谱记载,清王朝顺治初年前后至光绪末年,徐族中在250年间,做过七品官以上的人50多;得诰封、诰授的15人以上。其中高的官,算是徐向前祖上的徐松龛,官至钦差,头品顶戴。清道光年间钦点状元,翰林院编修,做过巡抚,署理过两广总督,编著有《瀛寰志略》。此人多才,却不知为什么犯了王法,被罢官治罪。他死后,还得服刑,棺材上锁着铁链子。这桩事距离徐向前出生,是前十多代的事。
  徐向前的母亲一辈子生下7个子女。徐向前是第六个孩子,奶奶开心,遂取名为“银存”。意思明白:他的前程不光发财,而且银钱会多多积存起来。
  农家有劳力,才是家庭兴旺发达之源,可是徐向前兄弟姐妹6个,算得上整劳力的,只有母亲。她已年近40岁,一双小脚,眼神又不好,不要说种田地,就是忙着全家七八张嘴吃饭,也是整年起早贪黑。徐向前的父亲“四书”、“五经”读得烂熟,只是不会种地,找了个教书馆离家谋生。
  徐向前刚刚记事,每天跟随在母亲的身边,做些小孩子能做的事。他愿意做的事是照看妹妹小占月。论说,家庭中有奶奶、两个姐姐,照看小的孩子,本不应该落在一个男孩头上,可是从小心善的徐向前却整天陪着多病的小妹妹占月一块玩。
  徐向前七八岁的时候,冬天,母亲就叫他和哥哥每天早起拾一筐粪,否则不准吃饭。拾粪,要去离家1里多地的村前车马大道。起得早拾得多,起得晚了,就可能空着筐回家。寒冬腊月里人称“鬼龇牙”的五更时分,冷得透骨彻心。小小的徐向前在外边拾粪,手和脚都冻僵了,要是拾不满,就不敢早回家。等他和哥哥把满满一筐粪提回家,母亲总是帮他脱鞋上炕,帮他暖暖冻僵的小手,可是从不说可以少拾一些的话。
  ……

序言



青玉案·乱世浮沉 作者: 萧然 装帧: 精装,烫金封面,内文采用高品质艺术纸印刷,配有百余幅珍贵历史照片及手绘插图。 字数: 约 45 万字 内容提要: 《青玉案·乱世浮沉》并非一部传统意义上的军事传记或革命史诗,它是一幅以晚清至民国初年为背景,由无数凡人命运交织而成的宏大历史画卷。本书聚焦于一个特定群体——在时代洪流中挣扎求存、心怀理想却又身不由己的士绅阶层与新兴知识分子。 故事的主线围绕着江南望族沈家的衰落与重生展开。沈家世代簪缨,至小说主角沈清源这一代,家族已然被时代的巨轮碾过,从昔日的富甲一方,沦落到内忧外患之中。清源自幼饱读诗书,怀抱“兴实业、救国邦”的抱负,却在科举之路受挫后,不得不面对家族产业被侵蚀、旧式人脉逐渐崩塌的残酷现实。 本书深入剖析了那个时代知识分子精神世界的复杂性。沈清源一方面接触并接受了西方传入的进步思想,对封建制度深恶痛绝;另一方面,他又深受儒家“兼济天下、修身齐家”思想的熏陶,难以彻底割裂与故土和家族的联系。这种内在的撕裂与挣扎,构成了小说的核心张力。 章节梗概与核心冲突: 第一卷:旧梦渐碎(1890-1905) 这一卷着重描绘了传统士大夫阶层在目睹国家屡遭屈辱后的集体焦虑。重点刻画了沈家在慈禧太后垂帘听政后期,如何试图通过引进洋务派的技术和理念来挽救颓势。清源的父亲,沈老太爷,代表着旧秩序的坚守与最后的倔强。清源则通过与上海租界内新式学堂的师生接触,首次真正触碰到了“革命”与“改良”的思辨。他与一位留学日本归来的进步女青年苏婉的偶遇,不仅点燃了他对新思想的热忱,也埋下了复杂的情感纠葛的伏笔。 第二卷:风云初变(1906-1912) 随着清廷的摇摇欲坠,沈家的内部矛盾激化。叔父辈企图通过与地方军阀的联姻来保全家产,而清源则暗中资助了南方兴起的反清团体。本书细致描绘了辛亥革命爆发时,江南地区从最初的观望、犹豫到最终的动荡。清源的角色在此转变,他不再是单纯的学者,而是成为了一个在理想与现实间权衡的行动者。高潮部分集中在清源如何利用家族的旧资源,在革命军与旧军阀的夹缝中,成功保住了家族的文化典籍,但也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价——他失去了挚友,也看清了革命理想化外衣下的残酷现实。 第三卷:共和迷雾(1913-1920) 袁世凯称帝的闹剧,以及随后的军阀混战,为本书提供了最广阔的时代背景。沈家虽未直接参与军事斗争,但其产业和人才却成为各方势力争夺的对象。清源选择了退隐,在长江边上的一处古宅中,建立了一个私人图书馆和小型农场,试图在乱世中搭建一个“精神的飞地”。然而,他的避世并非真正的逃离。他开始关注底层民众,尤其是受教育程度低的农民和手工业者的困境。书中浓墨重彩地描绘了清源与当地乡绅和土匪之间的周旋,展现了他如何运用智慧和文化的影响力,试图在没有枪杆子的情况下,维护一方的安宁与公道。 第四卷:信仰的抉择(1921-1925) 五四运动的浪潮席卷全国,清源这位“旧式”知识分子面临着新的选择:是坚守文化传承,还是拥抱激进的社会改造?他与苏婉的再次相遇,带来了思想上的碰撞。苏婉已投身于更具组织性的进步事业中,她认为仅凭个人的力量无法撼动整个社会结构。清源则坚信,真正的变革必须根植于民族的文化自信。小说的尾声,并未提供一个简单的答案。沈清源最终没有加入任何党派或组织,而是选择了更为艰难的道路——他将毕生所学,化为对本土文化的重构与教育的普及。他用自己的财富和影响力,在偏远地区设立了义学,教授农家子弟识字,并试图将现代科学知识与传统哲学相结合。 艺术特色与主题: 语言风格: 本书语言典雅细腻,大量运用古典文学的意象和叙事节奏,但在描绘社会冲突和人物内心挣扎时,又融入了现代小说的深度心理刻画。作者萧然擅长通过景物描写烘托人物心境,如“江南的雨,是洗刷不尽旧日荣光的叹息”,营造出一种深沉而富有历史感的氛围。 核心主题: 1. 士人的责任与困境: 探讨在国家危亡之际,受过传统教育的知识分子应如何自处,是做“经世致用”的改革者,还是做“独善其身”的守望者? 2. 文化与现代化的张力: 小说细腻展现了传统宗法制度、儒家伦理与西方工业文明、民主思潮碰撞时所产生的文化阵痛。 3. 微观历史下的个体命运: 本书避开宏大叙事中对主要历史人物的直接描写,而是从一个士绅家庭的兴衰,折射出整个时代个体命运的不可控性与顽强生命力。 《青玉案·乱世浮沉》是一部关于坚守、挣扎与选择的史诗,它不歌颂武力,不推崇权谋,只专注于记录那个“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里,一群有理想的凡人,如何试图在历史的灰烬中,点燃属于自己的微光。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红色将帅:十大元帅——徐向前元帅》的阅读体验,着实让我回到了那个波澜壮阔的年代,徐向前元帅的传奇一生,不仅仅是一部个人奋斗史,更是中国革命战争史的一个缩影。从他早年投身革命,到指挥万源保卫战、红四方面军的长征,再到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的卓越贡献,每一场战役,每一次战略部署,都充满了智慧与勇气。读他的故事,我仿佛能看到那个年轻的革命者,如何在艰苦卓绝的环境下,凭借坚定的信念和过人的军事才能,一步步成长为一代名将。书中对战役细节的描绘尤为精彩,那些惊心动魄的时刻,那些以少胜多的经典战例,都让人读来热血沸腾。特别是对徐向前元帅军事思想的阐述,那种战略上的深谋远虑,那种战术上的灵活机变,至今仍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他不仅仅是一位军事家,更是一位深谙人民战争规律的战略家。

评分

《红色将帅:十大元帅——徐向前元帅》这本书,给我带来了一种沉浸式的阅读体验。它不仅仅是简单的人物介绍,更像是一堂生动的历史课。通过阅读,我仿佛亲身经历了他所处的那个年代,感受到了革命战争的残酷与辉煌。书中对徐向前元帅的描写,非常立体,既有他作为指挥官的雷厉风行、运筹帷幄,也有他作为普通人的情感与思考。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他军事思想的探讨,那些关于战术运用、战略布局的精彩论述,让我对现代军事指挥也有了新的启发。此外,书中对战役背景的交代也非常充分,使得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每一场战斗的意义和影响。总而言之,这是一部非常值得细细品味的书,它让我对徐向前元帅这位伟大的将帅有了更全面的认识。

评分

我刚读完《红色将帅:十大元帅——徐向前元帅》这本书,整体感觉非常震撼。这本书以一种非常写实和细腻的笔触,勾勒出了徐向前元帅从一个普通青年成长为共和国元帅的非凡历程。最吸引我的是书中对徐向前元帅早期革命经历的详尽描述,比如他如何在艰苦卓绝的环境下,一步步建立和发展革命根据地,如何在逆境中保持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书中对于他指挥的那些经典战役,如反“围剿”斗争、川陕根据地的巩固等,都进行了深入的分析,让我看到了他过人的军事才能和战略智慧。读这本书,我不仅看到了一个伟大的军事指挥官,更看到了一个具有坚定理想信念、深厚人民情怀的革命者。这本书让我对那段历史有了更直观、更深刻的认识,也让我对徐向前元帅这位历史人物充满了敬意。

评分

阅读《红色将帅:十大元帅——徐向前元帅》这本书,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历史的厚重感与人物的鲜活性。这本书不仅仅是在讲述一个人的故事,更是在呈现一段波澜壮阔的中国革命史。徐向前元帅的人生轨迹,与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壮大紧密相连,他的每一次决策,都对历史进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书中对于他如何从一名普通士兵成长为叱咤风云的元帅,有着非常细致的描写,其中不乏许多鲜为人知的细节和故事。我尤其对书中关于他如何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领导部队克服重重困难,最终取得胜利的描述感到震撼。这本书让我看到了中国革命的艰辛与伟大,也让我对徐向前元帅这位伟大的军事家、革命家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崇高的敬意。

评分

对于《红色将帅:十大元帅——徐向前元帅》这部作品,我的感受是,它不仅仅是一部人物传记,更是一次深刻的历史回溯。徐向前元帅的经历,涵盖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战争的多个重要时期。从早期在四川的艰苦斗争,到组建和指挥红四方面军,再到长征路上的不屈抗争,以及后来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的关键作用,他的足迹遍布中国革命的多个重要战场。这本书的独特之处在于,它没有简单地罗列事件,而是深入剖析了徐向前元帅在各个历史节点上的决策过程和思想转变。我尤其对书中关于他如何处理复杂军事和政治关系的描述印象深刻,这展现了他作为一名高级将领的政治智慧和战略眼光。读完这本书,我对中国革命战争的复杂性和艰巨性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也对徐向前元帅这位伟大的军事家有了更全面的认识。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