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大学英语 听力4(附光盘)/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规划教材 9787560055602

现代大学英语 听力4(附光盘)/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规划教材 9787560055602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陈兰芳,邓小文,王展鹏 等,金莉,梁泓 ... 著
图书标签:
  • 英语听力
  • 大学英语
  • 教材
  • 听力4
  • 现代大学英语
  • 高等教育
  • 光盘
  • 9787560055602
  • 英语学习
  • “十一五”规划教材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博学精华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ISBN:9787560055602
商品编码:29628191978
包装:平装
出版时间:2006-06-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现代大学英语 听力4(附光盘)/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规划教材

:39.90元

售价:29.1元,便宜10.8元,折扣72

作者:陈兰芳,邓小文,王展鹏 等,金莉,梁泓,宋颖

出版社: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6-06-01

ISBN:9787560055602

字数

页码:355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听力作为英语学习的基本技能之一,是学习者在基础阶段一项具有相当难度和挑战性的任务。因此,在这一阶段,重视和加强听力训练十分必要。《现代大学英语·听力4/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规划教材》的编写旨在提高学生的听力水平,帮助他们学会各种听力技巧,从而提高他们的英语综合能力,为他们真正掌握英语打下坚实的基础。供高等院校英语专业本科一至二年级学生及其他水平相当的英语学习者使用。

内容提要

《现代大学英语·听力4/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规划教材》是北京外国语大学英语系的专家们根据当代语言数学的研究成果和多年的教学经验,精心编写的供高等院校英语专业本科学生使用的“现代大学英语”系列中的听力教材。《现代大学英语·听力4/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规划教材》有以下特点:由课堂听力(精听)和自主听力(泛听)两部分组成,兼顾“质”与“量”的双重练习,“以精带泛,精泛并举”,符合英语学习的自然规律;选篇内容丰富、题材广泛,融功能性、知识性、思想性和趣味性为一体;分级设计合理,题材和体裁由易到难,语速由慢到快;听力录音由原声材料和外籍专家录制的语言材料组成,使学生在学习标准地道的英语的同时,还能接触到真实生活中的各种口语形式;紧扣大纲,无论是词汇范围、难度设置还是练习方式,都体现了新大纲的要求。使用者在完成四册学习之后能够达到通过国家英语专业四级考试中听力部分的水平。

目录

Abbreviations
Unit 1 People
Unit 2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Unit 3 Entertainment
Unit 4 Cultural Heritage
Unit 5 Industry
Unit 6 Political Institutions
Unit 7 Architecture
Unit 8 News (Ⅰ)
Unit 9 World Affairs
Unit 10 Literature
Unit 11 Law and Crime
Unit 12 Media
Unit 13 Business andEconomy
Unit 14 Science and Technology
Unit 15 News(Ⅱ)
Extensive Listening
Unit 1 People
Unit 2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Unit 3 Entertainment
Unit 4 Cultural Heritage
Unit 5 Industry
Unit 6 Political Institutions
Unit 7 Architecture
Unit 8 News (Ⅰ)
Unit 9 World Affairs
Unit 10 Literature
Unit 11 Law and Crime
Unit 12 Media
Unit 13 Business and Economy
Unit 14 Science and Technology
Unit 15 News (Ⅱ)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现代大学英语:听力4》 教材简介 《现代大学英语:听力4》是“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规划教材”系列中的一本,专为高等院校英语专业及需要系统提升英语听力技能的非英语专业学生设计。本书秉承现代英语教学理念,以培养学生适应国际化交流需求为目标,注重听力理解能力的全面提升,包括信息捕捉、细节识别、主旨把握、逻辑推断以及文化语境理解等多个层面。 一、 编写理念与目标 本书的编写遵循以下核心理念: 学以致用: 紧密结合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及未来职业发展需求,选材内容贴近现实,实用性强。 能力导向: 侧重于培养学生主动思考、积极运用听力技能解决问题的能力,而非单纯的机械记忆。 循序渐进: 难度设计科学合理,由浅入深,帮助学生稳步提升听力水平。 情境多元: 涵盖学术讲座、新闻报道、日常生活对话、访谈、演讲等多种真实语境,让学生熟悉不同场景下的英语表达。 文化融合: 在听力材料中融入英美国家及其他英语国家的文化元素,增进学生对英语文化背景的理解,提升跨文化交际能力。 本书的目标在于: 提高听力敏感度: 使学生能更敏锐地捕捉听力材料中的关键信息,包括语音、语调、重音、语速等。 增强信息处理能力: 训练学生在快速的信息流中识别、筛选、组织和记忆信息的能力。 培养综合听力技能: 熟练运用多种听力策略,如预测、猜测、归纳、推理等,以应对不同类型的听力挑战。 提升口语表达能力(间接): 通过大量真实语料的输入,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语音语调、词汇使用和句型结构,为口语表达打下坚实基础。 拓宽知识视野: 听力材料涉及广泛的学科领域和社会话题,帮助学生了解时事、学习新知。 二、 内容结构与特色 《现代大学英语:听力4》共包含若干单元,每个单元都围绕一个或几个主题展开,并设计了循序渐进的学习环节。 1. 单元主题设定: 单元主题的选择紧扣时代发展和社会热点,同时兼顾大学生的兴趣和学习需要。例如,可能涉及环境保护、科技创新、全球化、教育改革、文化交流、个人成长、职业规划等。主题的设置旨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将听力练习与知识学习有机结合。 2. 听力材料多样化: 讲座与演讲(Lectures & Speeches): 选取具有学术性或启发性的讲座和演讲片段,语速适中,内容丰富,有助于训练学生理解长篇、结构化信息的能力,是提升学术听力水平的关键。 新闻与访谈(News & Interviews): 包含不同类型的英语新闻报道和人物访谈,涉及时事、财经、科技、文化等领域。此类材料语速较快,信息密度高,能有效锻炼学生捕捉新闻要点、理解不同观点和分析信息的能力。 日常对话与情景模拟(Everyday Conversations & Scenarios): 设计贴近大学生日常生活的对话,如校园生活、社交活动、旅行住宿、购物消费等。这部分材料侧重于提高学生对日常交流中隐含信息、情感态度和文化习俗的理解。 专题讨论与辩论(Discussions & Debates): 呈现多人之间的讨论或观点交锋,语速和表达方式更具变化性,需要学生理解不同说话人的立场、论证过程以及讨论的结论,挑战学生的逻辑分析和辨别能力。 3. 配套练习设计: 每个单元的听力材料均配有多样化的练习题,旨在巩固和检验学生的听力理解效果: 细节点捕捉(Detail Comprehension): 针对听力材料中的具体信息,如数字、日期、人名、地点、事件细节等,设计选择题、填空题、匹配题等,以训练学生对细节的精确识别能力。 主旨与要义理解(Main Idea & Gist Comprehension): 要求学生概括听力材料的主题、核心观点或作者意图,通常以选择题或简答题的形式出现,培养学生提炼关键信息的能力。 推断与分析(Inference & Analysis): 设计需要学生根据听力材料中的已知信息进行逻辑推理、判断说话人的态度、意图或未明确表达的含义的题目,提升深层理解能力。 词汇与短语练习(Vocabulary & Phrase Practice): 引导学生关注听力材料中出现的生词、习语、固定搭配等,并通过填空、释义匹配等方式加深记忆和理解。 观点对比与总结(Comparing Views & Summarization): 在涉及讨论或辩论的材料后,设计题目要求学生梳理不同观点,或用自己的话总结听力内容,锻炼其综合概括能力。 跨文化理解练习(Cross-cultural Understanding Exercises): 针对材料中可能出现的文化差异,设计引导性问题,帮助学生思考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沟通方式和价值观念。 4. 附带光盘(CD): 本教材配有高质量的音频光盘,提供所有听力材料的真人录音,语速、语调均符合标准。光盘的使用确保学生能够接触到最真实、最地道的英语发音,是自主练习不可或缺的辅助工具。部分光盘可能还包含音频文本,方便学生对照学习,查漏补缺。 三、 学习方法建议 为了最大限度地发挥本书的学习效果,建议采取以下学习方法: 1. 预习与预测: 在听第一遍之前,快速浏览题目,了解听力内容可能涉及的主题和方向,进行初步预测。 2. 精听与泛听结合: 精听: 仔细听第一遍,尝试理解大意,完成部分题目。听第二遍,重点捕捉细节信息,核对答案。必要时,可以逐句播放,模仿语音语调,攻克难点。 泛听: 在完成所有练习后,可以不带题目,将听力材料作为背景音,熟悉语速和语感,增加接触真实语料的机会。 3. 听写练习: 对于关键的句子、生词或信息点,可以尝试进行听写,这是提高听力精度和记忆力的有效手段。 4. 关注语音现象: 学习并注意连读、弱读、爆破、失去爆破、语流音变等语音现象,这有助于克服听力障碍。 5. 积累词汇与表达: 听力材料是学习新词汇、短语和地道表达的宝贵资源。及时记录、整理并加以运用。 6. 反思与总结: 每次练习后,认真分析错题原因,是由于词汇不认识、听漏了信息、理解有误还是推理不当,有针对性地改进。 7. 运用光盘资源: 充分利用光盘中的音频,反复听,直到熟练掌握。 四、 总结 《现代大学英语:听力4》是一本系统性强、内容丰富、贴近实际的听力技能训练教材。通过科学的单元设计、多样的听力材料和配套的练习,本书旨在帮助广大高校学生全面提升英语听力理解能力,为他们顺利完成学业、更好地适应未来国内外交流与发展奠定坚实的语言基础。本书不仅是课堂教学的有力补充,也是学生自主学习、突破听力瓶颈的优秀学习伙伴。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排版设计简直是一场灾难,拿到手的第一感觉就是“沉重”和“拥挤”。封面那种老旧的、仿佛是上世纪末期印刷品的质感,就已经预示了内部内容的乏味。内页纸张的克重似乎没怎么考虑过阅读的舒适度,油墨的扩散感很强,尤其是在大段的听力文本和密集的词汇列表面前,眼睛真的很容易感到疲劳。更要命的是,那些所谓的“重点”或“难点”标记,完全没有章法可言,有的地方用粗黑体,有的地方又莫名其妙地加了下划线,完全没有统一的视觉引导系统。我花了好大力气才适应它那种混乱的字体大小和行距切换。感觉编辑团队对“美观”和“易读性”这两个概念完全是敬而远之。对于一套旨在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教材来说,这种视觉上的阻碍简直是本末倒置了。我甚至怀疑他们是不是直接套用了一个十年前的老模板,连最基本的排版优化工作都没做。如果只是想用它来做参考资料还好,但如果指望每天沉浸式地跟着它学习,那真是对眼睛的一种折磨。这本书的物理形态,实在让人提不起精神去深入探究那些据说很“专业”的内容。

评分

课程内容的编排逻辑,尤其是不同单元之间的衔接,显得非常生硬和突兀。它似乎是把一些零散的、各自独立的听力材料硬塞进了一个统一的框架里,缺乏一个清晰、循序渐进的难度爬升曲线。比如,一个单元还在着重训练对长篇学术讲座的理解能力,紧接着的下一个单元可能就突然跳跃到一些非常生活化的、语速极快的日常对话,中间完全没有缓冲和过渡。这让学习者很难建立起系统性的知识结构。我感觉自己像是在一个巨大的、没有索引的图书馆里乱闯,手里拿着一堆碎片化的信息,却找不到将它们串联起来的那条主线。更别提主题设置了,很多选材非常老套,脱离了当代大学生的实际生活和学术需求,读起来让人感到非常疏离和无聊。如果教材不能有效地激发学习的内在动力,再好的知识点也只能是过眼云烟。

评分

这本书在练习题的设计和反馈机制上存在着严重的不足。选择题的干扰项设置得过于简单粗暴,很多时候凭借排除法就能轻松锁定答案,根本无法真正考察学生对听力材料深层含义的把握能力。而到了需要开放式回答或者笔记记录的环节,教材后面提供的参考答案又过于简略,仅仅是给出了几个关键词,完全没有提供详细的解题思路、容易出错的陷阱分析,或者不同表达方式的备选方案。对于自学者来说,这就意味着一旦做错,我根本无从得知自己错在哪里,是没听懂核心信息,还是理解了但表达方式不对。这种“只给鱼,不给渔”的设置,极大地限制了教材作为独立学习工具的价值。我更像是在和一个不爱说话的、只知道对错的监考老师打交道,而不是一个耐心的指导者。

评分

我尝试着用配套的光盘来辅助学习,但体验比翻阅纸质书更令人沮丧。首先,光盘的兼容性问题就让我折腾了好久。我的电脑系统是比较新的版本,结果光盘里的播放器软件提示需要安装一些非常陈旧的驱动包,折腾了快一个小时才勉强能运行。更别提音频内容的质量了。某些对话片段的音质听起来像是从老式磁带上直接转录过来的,背景噪音和电流声非常明显,人声部分也有些模糊不清,尤其是一些语速稍快的句子,关键的弱读或连读部分根本听不清楚,这对于练习听力细节捕捉来说简直是致命的缺陷。我不得不反复倒带,甚至需要借助专业的音频软件去降噪处理,才能勉强听清原有的内容。一套“现代”的教材,在多媒体辅助方面居然如此掉链子,实在让人费解。这让我对教材内容的权威性和时效性都产生了深深的怀疑,毕竟,听力材料的清晰度是基础中的基础啊。

评分

关于这本书的“实用性”和“前沿性”,我必须要持保留态度。很多听力场景和对话中使用的词汇和表达方式,都带有明显的时代烙印,感觉像是停留在多年前的英语教学标准上。比如,对于一些新兴科技领域或当代社会热点话题的涉及非常少,取而代之的是一些已经被现代社会淘汰的场景描述。这使得我在学习过程中,虽然词汇量可能有所增加,但实际应用于当前国际交流或学术讨论中的“活性”却很低。学习语言的最终目的是沟通和理解当代世界,而这本教材给人的感觉更像是一份珍贵的历史文献,而不是一张通往未来的门票。如果不是学校强制要求使用,我肯定会选择市面上那些更贴近当前国际交流前沿的材料来辅助我的学习。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