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毽球教程
定价:30.00元
作者:董刚,冯聪
出版社:化学工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01-01
ISBN:9787122282538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胶订
开本:32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本书通过对作者在清华大学体育部任教毽球课程十余年经验的总结,积累和整理出了有关毽球运动教学和训练的方式与方法,将教学经验及训练经验与广大的毽球爱好者们一起分享。全书共八章,章介绍了毽球的起源及发展现状。第二章讲解毽球的基本技术动作。第三章讲解毽球技、战术及人员阵容配备下的攻防技、战术部署及场上实战应用。第四章讲解毽球教学与训练方法。第五章介绍毽球的竞赛规则与裁判员法。第六章讲解毽球竞赛组织与筹划。第七章介绍花毽与竞赛规则。第八章介绍毽球的体能训练方法。
目录
章 毽球概述1
节 毽球运动的起源2
第二节 毽球运动的发展4
第二章 毽球的基本技术7
节 无球技术8
第二节 有球技术20
第三节 发球技术51
第四节 拦网技术59
第五节 进攻技术67
第三章 毽球的基本战术79
节 人员阵容配备80
第二节 防守战术84
第三节 进攻战术89
第四章 毽球教学与训练方法99
节 传球练习方法100
第二节 一传练习方法110
第三节 进攻技术练习方法122
第四节 模拟训练练习138
第五章 毽球运动竞赛规则与裁判法141
节 毽球裁判员职责142
第二节 单人赛竞赛规则145
第三节 双人赛竞赛规则152
第四节 三人赛竞赛规则160
第六章 毽球竞赛组织与筹划169
节 赛前准备170
第二节 临场指挥172
第三节 赛后总结174
第七章 花毽与竞赛规则175
节 花毽176
第二节 花毽竞赛规则177
第八章 毽球运动身体(体能)训练方法185
节 体能训练概述186
第二节 毽球项目体能构成188
第三节 毽球项目体能训练方法194
参考文献263
致谢264
作者介绍
董刚,清华大学,教师,1999级天津体育学院运动系,主修毽球、藤球;2003级中国政法大学法学院攻读法学专业;2009级北京体育大学硕士研究生,主修运动训练专业。运动员期间多次获得沈阳市、辽宁省毽球比赛冠军;第四届全国农民运动会毽球比赛第七名;2001年至2006年蝉联全国藤球锦标赛冠军;2000—2003年世界藤球锦标赛季军;2001年亚洲藤球锦标赛亚军。
文摘
序言
我花了很长时间寻找一本真正能系统提升我毽球水平的书籍,市面上很多资料要么过于侧重基础到让人觉得幼稚,要么就是零散的技巧汇编,缺乏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但这本《毽球教程》不一样,它建立了一个非常严谨的递进式学习路径。从最基础的“提、扳、磕”等基本功的肌肉记忆训练,到中级的连续对打配合,再到后期的步法与身体协调性的高阶整合,逻辑链条设计得非常流畅自然。我特别喜欢它对于“核心力量在毽球运动中的作用”这一部分的阐述,作者没有停留在口号式的强调,而是深入浅出地讲解了如何通过日常的卷腹和深蹲来间接增强击球的稳定性和爆发力,这让我对训练的理解从“练动作”升级到了“练身体素质”。如果能再增加一些针对不同年龄段(比如青少年和中老年人)的体能适应性训练模块,那就更完美了,毕竟不同人群的身体条件和恢复能力是不同的。
评分作为一名已经打了几年毽球的爱好者,我购买这本书的目的是想找到一些突破瓶颈的“秘籍”。坦白说,这本书在“心理博弈”和“战术分析”部分给我带来了很大的启发。它不再仅仅教你如何把毽子打高打稳,而是深入探讨了在比赛中如何观察对手的站位、预判其下一拍的落点,以及如何通过假动作来制造空档。比如,作者详细分析了几种常见的双人配合战术,并配上了详细的走位图解,这对于我们平时组织的业余友谊赛来说,简直是战术宝典。我上次和队友尝试运用书中的“交叉换位”战术,效果立竿见影,一下子打乱了对手的节奏。唯一的遗憾是,关于如何使用“擦边球”或“急坠球”等一些更具侵略性的得分手段的讲解略显保守,也许是出于教程的定位考虑,但对于追求竞技性的读者来说,希望能有更深入的探讨,甚至可以加入一些顶尖选手的实战录像分析作为附赠材料,那就太棒了。
评分我给这本书打一个高分,主要原因在于它对“毽球文化和历史背景”的梳理也做得相当到位。在深入学习技术动作之前,它用一章的篇幅介绍了毽球运动从古代起源到现代竞技化的演变过程,这让我对这项运动产生了更深层次的敬意和热爱。了解了这项运动的传承,学习起那些看似简单的动作时,似乎也多了一份历史的厚重感。此外,书中对于不同流派的击球风格也有所提及,虽然篇幅不长,但足以让读者开阔眼界,知道除了自己练习的风格外,还有哪些多元化的发展方向。要说不足,我个人非常期待书中能加入一些关于毽子本身的选材和保养知识,比如不同毛片的特性、球体重心的调整,或者如何自制一个符合比赛标准的毽子等“周边知识”,这能让整个教程的内容更加丰满和立体化,形成一个完整的“玩转毽球”的生态系统。
评分这本《毽球教程》的排版和装帧真的挺让人眼前一亮的。封面设计得很有动感,色彩搭配也很大胆,一下子就能抓住眼球,让人忍不住想翻开看看里面到底讲了些什么实用的技巧。内页纸张的质量摸起来挺舒服的,而且印刷字迹清晰锐利,即便是那些复杂的动作分解图,也能看得非常明白,这一点对于初学者来说简直是福音。我尤其欣赏它在图文结合方面的处理,很多关键的要点,作者都配上了非常精准的插图,甚至连脚踝和膝盖的发力角度都标注得清清楚楚,这比单纯看文字描述要高效太多了。看得出来,出版社在制作这个版本的时候是下了真功夫的,从装订的牢固程度到书本的整体触感,都体现出一种对读者的尊重。我希望作者能在后续的章节中,能再多加入一些不同场地和天气条件下的应对策略,比如在塑胶跑道和沙地上打毽球的细微差别,或者大风天如何调整击球的力度和方向,那样这本书的实用性就更上一层楼了。总之,这本书的物理呈现,已经为一次愉快的学习体验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评分这本书的作者显然是一位经验极其丰富,并且对教学充满热情的实践者。从文字的语气中,我能感受到那种娓娓道来、循循善诱的感觉,而不是那种冷冰冰的教科书式的说教。他总能预判到学习者在哪个环节最容易产生困惑,并在那个地方用生活化的比喻来解释复杂的力学原理。比如,他对“脚背绷直与放松”的解释,他将其比喻成拉紧和放松弓弦的瞬间,这个形象的比喻让我瞬间领悟了关键所在。这种教学上的智慧,是很多只有理论知识的作者所不具备的。如果能增加一个“常见错误与纠正”的问答环节,收集一些俱乐部里大家最常犯的错误并逐一击破,那这本书的实用价值会更高。我现在正尝试将书中的一些基础训练方法融入到我日常的晨练中,感觉身体的柔韧性和对毽子的控制力都有了肉眼可见的提升,这感觉真好。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