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国际象棋基本技术 吃法
定价:60.00元
作者:郭宇 李弘
出版社:青岛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6-07-01
ISBN:9787555242550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国际象棋基础习题库”系列丛书由棋类图书出版名社青岛出版社荣誉出品,无论从图书的品质、纸张和印刷上都是精益求精的,内页采用80克环保护眼双胶纸,大豆环保油墨印刷,力求将*质的国际象棋学习丛书带给各位教练员和小朋友。吃子是国际象棋对局中运用*多的技术,技术难度不大,所以往往就被忽视了。一般情况,教练员在讲解棋子的走法同时讲解棋子的吃法,以后就不再做专门讲解了。以前没有专门讲解吃法的书籍和习题,教练员缺乏教学资料和训练习题。《国际象棋基础技术吃法》(上下册)弥补了这一方面的空白。
内容提要
《国际象棋基础技术吃法》(上下册)于2016年6月由青岛出版社和宁波市步景棋艺俱乐部郭宇大师合作出版,是“国际象棋基础习题库”系列丛书继《国际象棋基本杀法-一步杀》《国际象棋基本杀法-二步杀》《国际象棋基本杀法-三步杀》之后出版的第2个练习版块。 吃子是国际象棋重要的基本技术之一。一个对局可能没有将军、没有杀王,但是会有吃子。吃子是消灭对方棋子的方法。因此,吃子的方法对初学者来说是非常重要和实用的技术。本书上下两册,上册15章1140个例题,下册12章1056个例题,合计27章2196个例题。 部分是章到第5章,分析了我方一个棋子吃对方一个棋子的基本结构、吃之后形成新的威胁、吃子的结果、不能吃的类型和透视的吃法。 第二部分是第6章到5章,分析了我方两个棋子吃对方一个棋子的基本结构、吃之后形成新的威胁、吃之后的其他结果和对方棋子有保护时吃子的顺序。第三部分是6章到第27章,分析了我方一个棋子吃对方两个棋子的基本结构、一般情况下先吃哪个棋子和复杂情况下先吃哪个棋子。
目录
作者介绍
郭宇,宁波市步景棋艺俱乐部主教练,是教学经验、执教成绩、理论水平和实战能力都比较的高级教练员。指导的学生获得2005年世界青少年国际象棋锦标赛女子10岁组世界冠军。在国际象棋的基础领域,对国际象棋基本技术、基本技巧、突破战术、基本战术、兑子的原则和方法、进攻的基本理论和防守的基本理论做了系统的研究和总结,是中国国际象棋协会教学大纲的编委。
李弘,国际象棋国家大师,现任国际象棋常青藤教学总监,2006年获得“李成智杯”青年组冠军。2010年毕业于天津外国语大学,是理论水平和实战能力都较强的青年教练。2011年-2013年,受聘于秦皇岛棋院,任国际象棋主教练。2015年受聘于国象常青藤,负责棋馆教学工作,翻译了Shere Shevasky的国际象棋名著《残局策略》。
文摘
序言
这本《国际象棋基本技术 吃法》给我的感觉就像是一个极度内向的学者,在无人理解的情况下,把所有关于“吃”的零碎思绪和个人感悟一股脑倾倒在了纸上。全书的结构松散到了极致,章节之间的过渡全凭作者的心情和灵感驱动,根本没有一个清晰的教学逻辑框架。我尤其想吐槽的是它对“双吃”的描述。通常我们学习双吃,是为了理解如何通过一个走法同时攻击两个目标,从而获取物质优势。然而,这本书中对双吃的解读是“双重存在对单一空间点的挤压效应”,作者竟然用流体力学的概念来解释为什么两个棋子同时威胁一个格子会产生更强大的威慑力。这种故作高深的解释方式,不仅没有帮助我理解双吃的战术原理,反而让我对作者的意图产生了深深的怀疑。我翻遍全书,找不到一句能让我立刻在对弈中运用起来的实用口诀或明确的步骤指南。如果你想找一本能带你从新手变成中级选手的书,请果断避开它;它更适合那些已经厌倦了所有传统理论,渴望体验一把“后现代国际象棋解构主义”的读者,但坦白说,我不是其中之一。
评分这本《国际象棋基本技术 吃法》实在让人摸不着头脑,我本来是想找一本系统讲解开局、中局、残局基础理论的书籍,希望能扎实地提升自己的棋力,毕竟“基本技术”听起来就非常实用和入门友好。结果这本书的侧重点完全出乎意料。它似乎把大量的篇幅都放在了对棋子“吃”这个动作的哲学思辨上,探讨的不是如何通过战术组合或者战略布局来创造吃子的机会,而是深入剖析了吃子时棋子的运动轨迹、接触瞬间的物理学原理,甚至还引用了一些晦涩难懂的古希腊哲学观点来解释“消灭”的概念。我翻开目录,原本期待的“王车易位详解”、“兵的结构分析”完全不见踪影,取而代之的是“马腿的弧线美学”、“后吃子时的时空扭曲研究”这类让我瞠目结舌的章节标题。读完后,我感觉自己更像是一个研究抽象艺术的评论家,而不是一个想要提高棋艺的棋手。对于初学者而言,这本书简直是灾难性的误导;即便是经验丰富的棋手,恐怕也难以从中找到任何实战的指导价值。这本书更像是一部跨界的学术论文集,而不是一本面向棋类爱好者的技术手册,实在是令人非常失望。
评分阅读《国际象棋基本技术 吃法》的过程,与其说是学习,不如说是一场艰苦的智力拉锯战,而且是作者单方面对我发起的进攻。我承认我对国际象棋的理解可能还停留在初级阶段,但我至少知道,一本技术书籍的核心目标是传授可操作的知识。这本书却仿佛刻意避开了所有核心技术点。比如,关于“后”的吃子范围,我本以为会讲到如何利用后对远距离的威胁进行压制,或者如何安全地将后投入战斗。结果,作者用了大量篇幅来探讨“后”作为棋盘上最具毁灭性的棋子,其权力结构与古代母系社会的权力运作有何异同,甚至还穿插了对古代波斯统治者如何使用类似“后”的棋子的历史考据。这些历史和人类学的内容固然有趣,但它们与我在实战中如何避免“后被牵制”或者如何“调动后进行致命打击”之间,存在着无法逾越的鸿沟。这本书的深度完全跑偏了,它探讨的是棋子背后的文化符号学,而非棋盘上的数学逻辑,对于提升实战水平来说,价值几乎为零。
评分这本书的排版和图示设计,简直是挑战了读者的阅读极限。我习惯了国际象棋书籍中那种清晰的、带有坐标的棋盘图示,配上简洁的箭头指示下一步的走法。然而,在这本《国际象棋基本技术 吃法》里,棋盘的表示方式是立体的、多维度的,作者似乎认为传统的二维平面图示无法完全捕捉“吃”的精髓。每一局“示例棋局”都配上了手绘的、风格粗犷的插图,棋子的位置需要根据光影和透视关系来判断,有时候我甚至需要借助放大镜才能分辨一个兵是停在了e4还是e5。更离谱的是,关于“吃子后的局面评估”,作者没有提供任何基于物质优势或子力活力的评估体系,而是引入了一套复杂的“情绪指数”来衡量双方棋手在吃子完成后的心理状态变化。我花了极大的精力去理解这些完全不相干的概念,感觉自己更像是在学习一门小众的艺术鉴赏学科,而不是提升棋艺的实战手册。如果有人想通过这本书来学习如何走出第一步,我劝他还是赶紧换一本吧,这本书只会让你对国际象棋产生深刻的误解和挫败感。
评分我花了整整一个下午来研读这本《国际象棋基本技术 吃法》,试图从中挖掘出任何一点关于如何构建牢固防守或者如何执行有效兑子的实用信息,但最终的感受是,作者仿佛对“国际象棋”这个词汇有自己独特的、近乎偏执的解读。全书的叙事方式极其跳跃且充满隐喻。例如,在讲解“兵的吃子”时,作者用了整整五页的篇幅来描述兵的“斜向攻击性”如何象征着人类社会中隐秘的、不易察觉的权力转移,而关于如何利用兵的牵制或突破的实战案例,却只用了一句话带过,并且那句话还写得像绕口令一样。更夸张的是,关于“车”的介绍,作者似乎完全忽略了其在开放线上的强大威力,反而将重点放在了描述车在棋盘边缘移动时所产生的“孤独感”与“边界焦虑”,配图居然是多幅黑白抽象画,而非标准的棋局示意图。我期待的是技术指导,拿到手的却是一本充满个人情感色彩的、略显矫情的散文集,读起来晦涩难懂,逻辑链条经常断裂,完全无法形成一个连贯的学习体系,真不知道出版社是怎么通过审稿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