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的足迹(改变的科学丛书) 9787542862273 许华芳,刘学礼,谢菁,艾志龙,严

医学的足迹(改变的科学丛书) 9787542862273 许华芳,刘学礼,谢菁,艾志龙,严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许华芳,刘学礼,谢菁,艾志龙,严忠浩 著
图书标签:
  • 医学史
  • 科学史
  • 医学发展
  • 医学教育
  • 科普读物
  • 改变的科学丛书
  • 许华芳
  • 刘学礼
  • 谢菁
  • 艾志龙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和生源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
ISBN:9787542862273
商品编码:29645856749
包装:平装-胶订
出版时间:2015-11-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医学的足迹(改变的科学丛书)

定价:49.80元

作者:许华芳,刘学礼,谢菁,艾志龙,严忠浩

出版社: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5-11-01

ISBN:9787542862273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胶订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改变的科学”丛书是针对青少年编著的一套大型科普图书,含数学、物理学、化学、天文学、地学、生物学、医学、农学、计算机科学等9个分册,以编年体的形式呈现,图文并茂地叙说人类历史上20000年来*重大的科学发现。本丛书为上海市“十二五”重点图书。
  丛书各分册均按照时间顺序来回顾、概括人类的科学活动,以科学发现的历史为主,兼及科学机构的兴衰、科学教育的发展、科学社团的变迁等。丛书通俗易懂,对于青少年了解科学知识、领悟科学方法、弘扬科学精神,乃至对于提高国民的整体科学文化素养,都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内容提要


目录


作者介绍


王元,数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1930年4月生于浙江兰溪,1952年毕业于浙江大学数学系。自1956年起,在哥德巴赫猜想的研究中成果卓著,1982年与陈景润、潘承洞共同获得自然科学奖一等奖。自1958年起,与华罗庚合作研究数论方法近似分析中的应用(现称“华—王方法”),成果获1990年陈嘉庚物质科学奖。此外还获得何梁何利奖(1994)、华罗庚数学奖(1999)等重大科技奖励。

王元院士对数学科普倾注了大量心血,1994年出版科普代表作《华罗庚》,此书2002年获得首届“吴大猷科普著作金签奖”。王元院士非常关心科学发展的历程,是《科学编年史》(席泽宗主编)一书的副主编。

文摘


序言



探索生命奥秘:从远古到未来的医学史诗 在人类文明的长河中,对生命的探索从未停止。从对病痛的原始恐惧,到对疾病根源的科学追寻,再到如今对基因与人工智能的深度融合,医学的发展轨迹,本身就是一部波澜壮阔的史诗。它不仅关乎生命的延续,更映照出人类智慧的闪光,以及对未知世界的无畏探索精神。 第一章:远古的智慧与神灵的庇佑 当人类尚在蒙昧之中,面对突如其来的疾病与伤痛,最初的回应往往是敬畏与祈祷。在遥远的史前时代,当疾病降临,人们将其归结于超自然力量的惩罚或神灵的愤怒。巫医、萨满便是那个时代的“医生”,他们通过仪式、符咒、草药等方式,试图与神灵沟通,驱散病魔。骨骼化石中留下的痕迹,如早期手术的证据,暗示着即使在那个时代,人类也已开始尝试用物质的方法来干预疾病。例如,对颅骨进行钻孔(颅骨穿孔术),虽然其确切目的仍有争议,但或许是为了缓解颅内压力,又或是为了释放被认为附着在头部的邪灵。 在早期文明中,医学开始与宗教、哲学紧密结合。古埃及的医学成就令人惊叹,他们拥有详细的解剖知识(源于对法老的木乃伊制作),并发展出一套系统的疾病分类与治疗方法。莎草纸文献中记载了大量的处方,涉及各种草药、矿物质,甚至动物制品。他们的手术也颇为精湛,例如处理骨折,缝合伤口等。 古巴比伦的《汉谟拉比法典》中,首次将医疗行为纳入法律范畴,规定了医生诊疗的收费标准和医疗事故的惩罚。这标志着医学开始走向规范化,尽管这种规范更多地是基于经验和传统。 古希腊,尤其是希波克拉底,为医学带来了革命性的转折。他摆脱了神学和迷信的束缚,强调观察、经验和理性。他提出的“体液学说”,认为人体由四种体液(血液、粘液、黄胆汁、黑胆汁)组成,它们的失衡导致疾病。尽管这一学说后来被证明是错误的,但其科学思维方法——通过观察和逻辑推理来解释疾病——却奠定了西方医学的基础。希波克拉底誓词至今仍是医学伦理的基石。 第二章:中世纪的传承与东方的新生 随着罗马帝国的衰落,欧洲的医学发展一度陷入停滞,宗教的束缚再次抬头,许多古老的医学知识被遗忘或压制。然而,医学的火种在中东地区却得以延续并蓬勃发展。阿拉伯医学家们积极翻译、整理并发展了古希腊、罗马和印度的医学著作。 伊本·西那(Avicenna)被誉为“医学王子”,他的巨著《医典》不仅是伊斯兰医学的集大成者,更是欧洲中世纪医学的重要教材,影响了数个世纪。他详细描述了疾病的症状、病因和治疗方法,并对解剖学、生理学、药学等领域都有深入研究。 而在中国,传统医学也在不断发展。汉代的张仲景著《伤寒杂病论》,将辨证论治的理论推向了新的高度,其对疾病的分类、治疗原则至今仍有指导意义。历代名医如华佗、孙思邈、李时珍等,通过长期的实践,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创制了许多经典的方剂和治疗方法,为中医药学的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中国古代的针灸、推拿等疗法,也在世界医学史上留下了独特的印记。 第三章:文艺复兴的曙光与科学革命的洗礼 当欧洲迎来文艺复兴,思想的解放带来了对人体本身的重新审视。对解剖学的兴趣复苏,安德烈亚斯·维萨里(Andreas Vesalius)通过亲身解剖,纠正了古希腊医圣盖伦在解剖学上的诸多错误,他的著作《人体结构》被认为是近代解剖学的开端。 到了十七世纪,科学革命的浪潮席卷而来。显微镜的发明,打开了微观世界的大门。列文虎克(Antonie van Leeuwenhoek)首次观察到微生物,尽管当时人们尚未认识到它们与疾病的关联,但这一发现为日后的细菌学奠定了基础。 威廉·哈维(William Harvey)通过严谨的实验,提出了血液循环的理论,推翻了盖伦关于血液流动的错误观点,为后来的生理学研究开辟了新道路。 第四章:十八、十九世纪的飞跃:从经验到实证 十八世纪,医学开始逐渐摆脱哲学思辨,转向更加实证的研究。爱德华·琴纳(Edward Jenner)发现了牛痘接种术,成功预防了天花,这是疫苗学和免疫学发展的里程碑。 十九世纪,医学迎来了前所未有的飞跃。 病原体理论的建立: 路易·巴斯德(Louis Pasteur)和罗伯特·科赫(Robert Koch)的工作,彻底确立了“病原体致病”的理论。巴斯德发明了巴氏消毒法,并研发了狂犬病疫苗。科赫则分离出导致炭疽、结核病和霍乱的细菌,并提出了著名的“科赫法则”,为病原体的鉴定提供了标准。这彻底改变了人们对传染病的认识,为公共卫生和疾病预防带来了革命性的变革。 麻醉与消毒的应用: 威廉·莫顿(William Morton)成功应用乙醚进行外科手术麻醉,极大地减轻了病人的痛苦,使得更为复杂的外科手术成为可能。约瑟夫·李斯特(Joseph Lister)将巴斯德的微生物理论应用于外科手术,提出了“消毒外科”的概念,使用石炭酸等消毒剂处理手术器械和伤口,显著降低了术后感染率。 生理学与病理学的深入: Claude Bernard 在生理学和实验医学领域做出了杰出贡献,他强调实验方法在医学研究中的重要性,并提出了“内环境稳态”的概念。 Rudolf Virchow 提出的“细胞病理学”认为,一切疾病的根源都源于细胞的异常,将病理学研究推向了细胞层面。 第五章:二十世纪的辉煌与挑战:抗生素、基因与新时代的曙光 二十世纪是医学取得辉煌成就的时代。 抗生素的问世: 亚历山大·弗莱明(Alexander Fleming)发现了青霉素,随后霍华德·弗洛里(Howard Florey)和恩斯特·钱恩(Ernst Chain)将其成功应用于临床,开启了抗生素时代。抗生素的广泛应用,使得曾经致命的细菌感染变得可以治愈,极大地提高了人类的平均寿命。 影像学与诊断的进步: X射线的发现,以及后来的CT、MRI等影像学技术的出现,使得医生能够无创地观察人体内部结构,极大地提高了疾病诊断的准确性。 基因的奥秘与遗传学的突破: 沃森(James Watson)和克里克(Francis Crick)发现了DNA的双螺旋结构,揭示了生命的遗传密码。基因工程、基因测序等技术的快速发展,为理解和治疗遗传性疾病开辟了新途径。 癌症研究的进展: 尽管癌症仍然是人类健康的重大威胁,但二十世纪以来,人们对癌症的发生机制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并发展出了手术、放疗、化疗等多种治疗手段。 然而,与此同时,医学也面临新的挑战。随着抗生素的滥用,耐药性细菌的出现,以及新兴传染病的威胁,疾病的防治变得更加复杂。同时,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神经退行性疾病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发病率不断上升,成为新的公共卫生焦点。 第六章:二十一世纪的展望:精准医疗、人工智能与人类健康的未来 进入二十一世纪,医学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向前发展,进入一个全新的时代。 精准医疗(Precision Medicine): 借助于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等技术,以及大数据分析,精准医疗旨在根据个体的基因、环境和生活方式等因素,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这标志着医学从“千人一方”走向“一人一方”。 人工智能(AI)在医学中的应用: 人工智能在医学影像分析、药物研发、疾病诊断、个性化治疗方案制定等方面展现出巨大的潜力。AI能够处理海量数据,发现人类医生难以察觉的模式,提高诊断效率和准确性,甚至在某些方面超越人类专家。 再生医学与组织工程: 利用干细胞技术和生物材料,再生医学致力于修复或替换受损的组织和器官,为治疗慢性疾病和创伤提供了新的希望。 免疫疗法的突破: 在癌症治疗领域,免疫疗法通过激活患者自身的免疫系统来攻击癌细胞,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为许多癌症患者带来了新的生存希望。 对脑科学的深入探索: 脑科学的研究日益深入,我们对大脑的认识也在不断深化,这有望为治疗阿尔茨海默病、帕金森病等神经退行性疾病,以及精神疾病提供新的突破口。 从远古的巫医到今天的精准医疗,医学的足迹跨越了数千年,它始终是人类智慧与勇气的结晶。每一次的突破,都意味着我们对生命奥秘的理解更进一步,也意味着我们能够更好地守护生命,提升人类的福祉。未来,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医学将继续探索未知的边界,为人类健康事业书写更加辉煌的篇章。

用户评价

评分

对于我这样一名对医学充满好奇但又非专业背景的读者来说,找到一本既能深入浅出又能激发思考的书实属不易。《医学的足迹》在这方面做得非常出色。它没有使用过于晦涩的专业术语,而是通过生动形象的比喻和富有逻辑性的论述,将复杂的医学概念和历史进程娓娓道来。我尤其欣赏书中对于不同医学流派和思想碰撞的描绘,这让我看到了科学发展并非是单线性的,而是充满了各种可能性和争议。例如,书中对不同时代关于疾病起源的猜想,从神鬼论到细菌致病论的转变,简直是一场思想的革命。它让我意识到,每一次重大的科学突破,都离不开前人知识的积累,也离不开对旧有观念的挑战。这本书让我重新审视了“科学”这个词的含义,它不仅仅是知识的集合,更是一种精神,一种不断探索、求证、质疑和创新的过程。在阅读的过程中,我常常会联想到当下的一些医学热点问题,并尝试用书中的历史视角去理解它们是如何演变而来,这极大地拓展了我的视野,也让我对未来的医学发展充满了期待。

评分

这部书真的打开了我对医学发展历程的全新认知,完全颠覆了我以往对某些医学概念的固有印象。它没有简单地罗列事实和年代,而是像一位资深向导,带领我深入探索了那些塑造了我们今天所见医学面貌的重大转折点。书中对科学方法的演进,从早期基于经验的观察到后来严谨的实验设计,都进行了鞭辟入里的分析。尤其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作者如何将那些看似枯燥的科学理论,通过生动的故事和清晰的逻辑链条呈现出来,让我能够理解为什么某个理论的提出或被推翻,会对后续的医学研究产生如此深远的影响。它不仅仅是关于医学知识的堆砌,更是一部关于人类如何不断挑战未知、修正认知、追求真理的史诗。阅读过程中,我常常会停下来思考,那些伟大的医学发现背后,隐藏着多少不为人知的艰辛探索和无数次的失败尝试。这本书让我意识到,科学的进步从来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在不断的质疑和反思中,一步一个脚印地向前迈进。这种对科学精神的深刻阐释,比单纯的医学知识传播更具价值,也更能激发我进一步学习和思考的兴趣。

评分

我一直觉得,医学的进步就像是一条蜿蜒曲折的河流,时而波涛汹涌,时而平静舒缓,但最终都汇入了人类健康福祉的海洋。这本书正是这样一条河流的忠实记录者,它不仅仅描绘了这条河流的壮阔景象,更深入地剖析了河流形成的地理环境、水文特征以及沿途的地理变迁。从古代朴素的草药疗法,到中世纪炼金术的神秘探索,再到近代解剖学的曙光,直至现代分子生物学和基因工程的飞速发展,作者以宏大的视角,梳理了医学思想和实践的脉络。让我特别惊喜的是,书中对于那些“被颠覆”的医学理论的探讨,比如曾经被奉为圭臬的放血疗法,是如何在新的证据面前逐渐被淘汰的。这种对“错误”科学的审视,反而更加凸显了科学的自我修正能力,以及理性精神的可贵。它让我明白,科学的伟大之处,不仅在于能够发现真理,更在于它能够承认并纠正自身的不足。这本书的叙事风格非常流畅,充满了人文关怀,让我在阅读历史的同时,也感受到了科学家们为了人类健康事业所付出的不懈努力和崇高情怀。

评分

这本书的视角非常独特,它将医学的发展置于更广阔的社会、文化和哲学背景下进行考察,这使得阅读体验远超一般的科普读物。作者并没有将医学孤立地看待,而是深入探讨了社会环境、宗教信仰、哲学思想以及技术革新对医学发展产生的多重影响。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医学范式”转变的论述,它让我明白了为什么某些医学理论曾经如此盛行,又为何最终被新的理论所取代。这种宏观的分析,让我能够更清晰地理解医学发展的内在逻辑和外部驱动力。书中的案例选择也非常有代表性,无论是关于麻醉术的引入,还是抗生素的发现,作者都从多个维度进行了深入剖析,展示了科学发现的复杂性和多面性。它不是简单地讲述“谁发明了什么”,而是探讨了这些发明是如何诞生、如何被接受、又如何改变了人类社会。这种深度和广度,让我觉得非常有启发性,也让我更加珍视今天所享受到的医疗进步。

评分

我一直对那些推动历史进程的关键人物和事件充满兴趣,这本书恰恰满足了我的这种求知欲。它并没有将医学史描绘成一连串枯燥乏味的事件列表,而是通过鲜活的人物故事和戏剧性的转折,将医学的足迹变得引人入胜。我特别喜欢书中对那些“不被理解”的先行者的描绘,他们的坚持和创新,最终为医学的进步铺平了道路。例如,关于早期解剖学研究的艰辛,以及在保守观念下的艰难探索,都让我深感敬佩。这本书让我认识到,科学的进步往往伴随着巨大的勇气和牺牲。它不仅仅是一本关于医学历史的书,更是一部关于人类智慧、勇气和对生命尊重的颂歌。我从中看到了科学的魅力,也看到了人类不断超越自我的精神。阅读这本书,就像是在与历史对话,与那些伟大的灵魂交流,这是一种非常独特且令人难忘的体验,它不仅丰富了我的知识,更触动了我内心深处对科学和人性的思考。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