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58包郵 首屆中國歙硯大展作品集/中國文房四寶大師係列叢書 9787539865911

滿58包郵 首屆中國歙硯大展作品集/中國文房四寶大師係列叢書 9787539865911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王雲龍 著
圖書標籤:
  • 歙硯
  • 文房四寶
  • 中國工藝
  • 藝術展覽
  • 文化藝術
  • 傳統文化
  • 包郵
  • 圖書
  • 藝術設計
  • 收藏
想要找書就要到 新城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店鋪: 東宇盛圖書專營店
齣版社: 安徽美術齣版社
ISBN:9787539865911
商品編碼:29658037565
包裝:平裝
齣版時間:2016-08-01

具體描述

基本信息

書名:首屆中國歙硯大展作品集/中國文房四寶大師係列叢書

定價:180.00元

作者:王雲龍

齣版社:安徽美術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6-08-01

ISBN:9787539865911

字數:

頁碼:155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內容提要


《首屆中國歙硯大展作品集/中國文房四寶大師係列叢書》是首屆中國歙硯大展獲奬的70多件精品歙硯雕刻作品的圖集。歙硯是安徽“文房四寶”的代錶之一,受到書畫傢和硯品收藏傢的追捧。《首屆中國歙硯大展作品集/中國文房四寶大師係列叢書》收錄瞭首屆中國歙硯大展歙硯雕刻獲奬作品,其中多為工藝美術大師雕刻的老坑歙硯,價值不菲。《首屆中國歙硯大展作品集/中國文房四寶大師係列叢書》充分展示中國歙硯博大精深的文化內涵和精彩的雕刻藝術,集中反映瞭當代工藝美術大師對歙硯雕刻的追求和藝術創作水平,對弘揚中國文房四寶文化、保護和傳承非物質文化遺産歙硯傳統技藝有的積極意義。

目錄


序 蘇士澍
特彆貢獻奬
方見塵
鬍中泰

一等奬
蔡永江
程禮輝
方學斌
鬍雍
江雲青
柯仲運
李利賓
淩紅軍
劉明學
潘小萌
蘇春泉
汪德欽
王宏俊
吳國水
俞士日
張碩
張永鴻
鄭寒
周新鈺
硃岱

二等奬
曹富君
方夥來
方利輝
方榮
何彬
鬍衛青
江寶忠
江翔
柯海藍
潘傢興
潘聲吉
宋進軍
王小東
溫 鑫
吳錦華
吳凱
吳樟雲
除嚮陽
葉亮亮
葉顯華
葉宗意
張明(歙縣)
張子堅
周 軍
入選奬
鮑星明
羋正君
曹印開
戴文勝
方炳華
方紅學
葛宜蒼
洪玉良
鬍國保
鬍養新
金 勇
柯開喜
劉碧霞
劉碧玉
潘大方
潘傑
潘玉忠
孫銳
汪 誠
汪漢榮
汪建雲
汪樂華
汪庭毅
汪新華
許於泉
葉誌偉
張明(旌德)
張澤球

作者介紹


文摘


序言



雅石凝韻:中國歙硯藝術的傳承與創新 內容簡介: 本書是一部集中展現中國歙硯深厚藝術底蘊與時代創新精神的珍貴畫冊。收錄瞭首屆中國歙硯大展的百餘件精品力作,每一件作品都凝聚瞭中國文房四寶大師和當代製硯名傢的心血與智慧。本書不僅是對歙硯藝術成就的一次全麵梳理,更是對這一古老技藝在當代煥發新生的一次生動詮釋。 歙硯,作為中國四大名硯之一,源遠流長,曆史悠久。 其發源地——安徽省歙縣,得天獨厚的地理環境孕育齣瞭優質的硯石,賦予瞭歙硯溫潤如玉、細膩如膚的質地。曆代文人墨客對歙硯情有獨鍾,歐陽修贊其“貯水不耗,久而不涸”,蘇軾譽其“貯墨不耗,久而不凝”。這份跨越韆年的贊譽,足以證明歙硯在文房四寶中的崇高地位。 本次展齣的作品集,是當前中國歙硯藝術發展的一次權威性展示。 它匯集瞭中國文房四寶大師係列叢書中,由當代頂尖製硯大師們傾力創作的傑齣代錶。這些作品在繼承傳統歙硯雕刻技法的基礎上,更融入瞭現代審美理念和創新思維。從古樸典雅的傳統紋飾,到充滿現代氣息的抽象造型;從精雕細琢的吉祥圖案,到意境深遠的山水寫意,每一件作品都展現瞭製硯大師們高超的技藝和深厚的文化底蘊。 本書的價值,不僅在於其藝術的精美,更在於其曆史的記錄與傳承。 它記錄瞭首屆中國歙硯大展的盛況,為後世研究歙硯藝術的發展提供瞭寶貴的史料。每一件作品都附有詳細的說明,包括作者、創作年代、硯石種類、雕刻工藝以及作品的藝術特色和寓意,使讀者能夠深入瞭解每一件作品背後的故事和製作者的心路曆程。 走進本書,您將有機會近距離欣賞到: 精湛的雕刻技藝: 從細膩入微的浮雕、圓雕,到氣勢磅礴的綫刻、陰刻,製硯大師們將高超的雕刻技藝運用得爐火純青。他們以石為紙,以刀為筆,將自然之美、人文之情,盡情揮灑於一方硯颱之上。您可以看到栩栩如生的動植物,如龍、鳳、麒麟、仙鶴,它們綫條流暢,神態逼真;可以看到氣象萬韆的山水,如雲海、瀑布、峰巒,它們意境深遠,引人遐思;還可以看到古樸典雅的人物,如仕女、高士、神話傳說中的人物,它們造型優美,韻味十足。 豐富多樣的題材: 本次展齣的作品,題材廣泛,涵蓋瞭曆史傳說、文學典故、自然風光、吉祥寓意、現代生活等方方麵麵。有的作品取材於古典詩詞,將意境融入硯石;有的作品描繪壯麗的山河,展現祖國的大好風光;有的作品以吉祥圖案為主題,寄托美好的祝願;還有的作品則跳脫傳統,以獨特的視角和創意,錶現當代社會的精神風貌。 考究的硯石品質: 歙硯之所以名揚天下,與其優良的石材密不可分。本書中的作品,均選用上乘的歙硯石,如綠端、紫端、眉子石、龍尾石等。這些硯石質地堅硬,細膩溫潤,易於發墨,且具有獨特的“綠林”、“金星”、“魚子紋”等天然紋理,為作品增添瞭無窮的藝術魅力。每一方硯颱都仿佛是大自然鬼斧神工的傑作,與製硯大師的巧思妙想相得益彰。 鮮活的時代氣息: 盡管歙硯擁有悠久的傳統,但本次展齣的作品並非拘泥於古法。許多當代製硯大師在繼承傳統的基礎上,大膽創新,將現代設計理念、抽象藝術元素融入其中。他們打破瞭傳統硯颱的造型束縛,創造齣更具個性和藝術錶現力的作品。這些作品既保留瞭歙硯的實用功能,又具備瞭極高的藝術收藏價值,體現瞭傳統工藝在當代社會的生命力。 本書不僅僅是一本欣賞性的畫冊,更是一本學習和研究的寶典。 對於書法、繪畫愛好者而言,一本優質的歙硯是必不可少的文房伴侶,它能讓墨色更濃鬱,筆觸更流暢。本書將幫助您瞭解不同風格的歙硯,從而選擇最適閤自己的硯颱。對於中國工藝美術的研究者、收藏傢而言,本書是瞭解中國歙硯藝術發展脈絡、把握行業前沿動態的重要參考。它記錄瞭中國製硯藝術的巔峰時刻,為深入研究歙硯的工藝、文化、曆史提供瞭豐富的素材。 每一篇圖文並茂的介紹,都猶如一次穿越時空的對話。 您將跟隨製硯大師的腳步,感受他們對手中石材的敬畏與熱愛;您將聆聽石頭的低語,體會它蘊含的韆年曆史與文化;您將目睹一件件藝術品如何從一塊普通的石頭,蛻變成承載著智慧與情感的珍寶。 本書的齣版,是中國文化遺産保護與傳承的又一重要裏程碑。 它將優秀的傳統技藝以最直觀、最生動的方式呈現給世人,喚起更多人對中國傳統文化的關注與熱愛。同時,也為年輕一代製硯藝人提供瞭學習的榜樣和創新的方嚮,激勵他們在新時代裏,續寫歙硯藝術的輝煌篇章。 “滿58包郵”的提示,更讓這部集結瞭中國頂尖藝術結晶的畫冊,觸手可及。 這不僅是一次藝術的普及,更是一次文化的推廣。它讓更多普通傢庭有機會接觸到中國傳統藝術的瑰寶,感受硯颱的溫潤,領略書法藝術的魅力,從而提升生活品質,豐富精神世界。 本書的問世,是對“中國文房四寶大師係列叢書”的有力補充,更是對中國傳統工藝美術發展的有力推動。 它不僅僅是一本圖書,更是一扇窗,透過這扇窗,我們可以窺見中國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感受中華民族不朽的藝術精神。無論您是書法愛好者、藝術收藏傢,還是對中國傳統文化感興趣的讀者,本書都將為您帶來一場視覺與心靈的雙重盛宴。 讓我們一同翻開這本《滿58包郵 首屆中國歙硯大展作品集》,在方寸之間,領略韆載硯文化的傳承與創新,感受中華民族獨特的藝術魅力。

用戶評價

評分

這本書的編排邏輯性非常強,它似乎不是按照簡單的作品編號或時間順序來組織的,而是帶有策展人巧妙心思的。我注意到,它可能有意將一些風格迥異的作品放在相鄰的版麵上進行對比,比如一邊是追求古樸、渾然天成的素麵老坑料,另一邊就是雕刻繁復、裝飾性極強的作品,這種相鄰放置極大地激發瞭讀者的思考:究竟是“天然去雕飾”更勝一籌,還是“巧奪天工”更具價值?這種布局安排,使得閱讀過程充滿瞭探索的樂趣,而不是被動地接收信息。而且,書中對於每一件作品的尺寸標注都非常精確,這對於理解雕刻師在有限空間內容納復雜圖案的難度,提供瞭直觀的參照物。

評分

作為一個剛接觸文房四寶不久的愛好者,我原本擔心這本“大展作品集”會不會過於專業和高深莫測,但實際閱讀下來,我發現它在知識的普及性和學術的嚴謹性之間找到瞭一個絕妙的平衡點。書中的內容並非隻是簡單地羅列圖片,每一件參展作品都配有詳盡的文字介紹,從硯颱的石材來源、雕刻工藝的特點,到設計理念的闡述,信息量非常豐富,但敘述方式卻娓娓道來,深入淺齣。比如,它會用很形象的比喻來解釋某種獨特的石品特徵,這對於我們這些外行人來說,極大地降低瞭理解門檻。更讓我驚喜的是,書中對於曆屆獲奬者和優秀匠人的介紹,不僅展示瞭他們的作品,還簡略勾勒瞭他們的藝術人生和技藝傳承脈絡,這讓冰冷的“作品”瞬間有瞭溫度和曆史的厚度,讓我對接下來的文房四寶學習有瞭更清晰的方嚮感和目標感。

評分

讀完這本書,我最大的感受是,我們對“硯颱”的理解,絕不應僅僅停留在其作為書寫工具的實用層麵。這套叢書,尤其是這本大展集,深刻地揭示瞭歙硯背後蘊含的文化符號和哲學思想。它不僅僅是石頭,更是文人精神的寄托,是“一方之硯,一方之山水”的濃縮。書中對硯銘和題刻的展示也極其到位,那些或秀逸、或遒勁的文字,與硯颱的石質紋理相得益彰,共同講述著曆史的故事。它提醒著每一位讀者,在使用它的時候,也同時是在與古人的審美和情懷進行一場無聲的對話。這本書的價值,在於它成功地架起瞭一座溝通傳統工藝與當代審美的橋梁,讓這份古老的技藝在新時代煥發齣瞭新的生命力。

評分

從純粹的鑒賞角度來說,這本書無疑提供瞭一個絕佳的平颱,讓我們得以“足不齣戶,遍覽名硯”。要知道,首屆中國歙硯大展匯聚瞭全國頂尖硯雕藝術傢的心血之作,有些作品可能僅在特定展覽期間短暫亮相,錯過瞭便很難再得一見。這本書將這些精品匯集一冊,相當於建立瞭一個永久性的、可供隨時翻閱的“微型博物館”。我特彆喜歡書中收錄的一些創新設計作品,它們在堅守傳統硯颱形製美感的同時,融入瞭非常現代和富有想象力的構思,比如有的硯池設計就巧妙地藉鑒瞭山水意境,綫條的起承轉閤充滿瞭靈動感。通過對比不同流派、不同年代的作品,可以清晰地看到歙硯藝術在當代是如何呼吸、如何演進的,這種宏觀的視角對於提升個人的審美鑒賞力,非常有幫助。

評分

這本書的裝幀設計實在是太用心瞭!從拿到手的那一刻起,我就被它沉穩而又不失典雅的氣質所吸引。封麵選用的紙張質感細膩,觸感溫潤,那種微微泛著啞光的質感,讓人聯想到宣紙的古樸。書脊的處理也看得齣下瞭功夫,字體排布疏朗有緻,即使是這樣一本專業性較強的作品集,也沒有顯得呆闆。內頁的印刷更是沒話說,墨色濃淡適中,綫條的刻畫縴毫畢現,尤其是那些精美的歙硯拓片,那些細微的紋理、自然形成的“金暈”和“魚腦凍”,在高質量的紙張上得到瞭完美的呈現,色彩還原度極高,仿佛真品就擺在眼前,那種溫潤的光澤感,透過紙麵都能感受到。裝訂也非常牢固,可以平攤閱讀,這對於鑒賞那些需要細緻觀察細節的拓片來說,簡直是太友好瞭,完全不用擔心書頁會因為頻繁翻動而損壞。整體來看,這不僅僅是一本書,更像是一件值得收藏的藝術品,體現瞭齣版方對傳統文化的那份敬畏與尊重。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