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文化认同与传承 西江流域神谱研究
定价:45.00元
作者:肖起清,张意柳
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08-01
ISBN:9787549597086
字数:
页码:292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适读人群 :西江文化的研究者、爱好者
本书考察分析了西江流域神谱的形成过程与文化作用,主要分析了地方神谱、制度宗教神谱、儒教神谱的形成与发展过程,体现了南北文化交流、融合与演变,以及对西江流域的文化所具有的影响。透过本书,读者可以领略到朝拜龙母的盛况,了解祖神崇拜、自然神崇拜、天神崇拜、制度宗教偶像崇拜的内容与特征等,同时透过本书还可以了解很多西江流域民间信仰的文化,如禁忌文化、生育文化、丧葬文化等。本书全景式地呈现了西江流域的神谱体系和信仰文化,为人们了解西江流域的文化提供了丰富的资料。
内容提要
本书主要运用文化人类学和社会学的田野考察法、文献分析法,对西江流域民居、古屋、古村、祖堂、祠、社坛等进行了大量的考察,对西江流域的广西地方志、广东地方志进行了系统的文献收集与分析。本书不仅分析了民间信仰与制度宗教中崇拜对象的形成机制及其影响,同时将西江流域的图腾崇拜、自然崇拜、鬼神崇拜、祖灵崇拜(始祖崇拜)、守护神崇拜、天神崇拜、制度宗教偶像崇拜、历史人物崇拜、文化神的崇拜所形成的神谱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和剖析,揭示出西江流域神谱的多样性、多元性、互化性与功用性特点;在研究内容上将儒与释、道并列,对其文化影响与崇拜对象进行了全面的地域性分析,总结了儒教神谱及文化的影响更具有广泛性、全面性、人格化的特征;此外,对天主教在西江流域肇庆的登陆及其影响意义进行了比较全面的分析,折射出西江流域在民间信仰与制度宗教的文化交流方面具有交汇与枢纽的作用。
本书揭示了西江流域诸神在特有的历史条件、社会背景、文化基础上,由人到神、由儒到神、由师到神、由官到神、由牺牲者到神的演变过程及其社会影响,全面反映神谱在现代社会生活与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和价值,丰富诸神信仰体系研究成果,填补现有研究空白,对宗教与民间信仰文化研究的繁荣发展也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同时又结合广东、广西宗教与民间信仰文化鲜明的岭南历史性与地域性特点,推动这一区域宗教与民间信仰文化的整合。
目录
绪论/ 1
章 研究概述/4
第二章 文化理论与西江流域信仰文化研究/14
第三章 西江流域信仰文化中的神谱/ 40
第四章 西江流域地方神谱/59
第五章 西江流域制度宗教神谱/ 102
第六章 西江流域儒教神谱/142
第七章 西江流域神谱中民间信仰的演化/187
第八章 西江流域民间信仰的文化分析/220
参考文献/254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读到“文化认同与传承”这几个字,我便立刻被吸引住了。对于任何一个民族或社群来说,文化认同都是其凝聚力的重要源泉,而神话传说,无疑是承载和传递这种认同的重要载体。肖起清和张意柳在《西江流域神谱研究》中,将这两者紧密结合,这让我对这本书充满了期待。我很好奇,在西江流域,神话传说是如何被用作建构和强化族群身份的工具的?这些神灵的故事,是否承载着他们共同的历史记忆、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神谱的传承,又是否与当地的口头传统、仪式活动、艺术表现形式(如歌谣、舞蹈、绘画等)紧密相连?我设想,书中或许会探讨,在现代化的浪潮冲击下,西江流域的神话传说面临着怎样的挑战,而当地人民又通过何种方式,努力维系着这份珍贵的文化遗产?这种传承,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一种精神的延续。作者的研究,是否能够揭示出神话在维系社群凝聚力、抵抗文化同质化方面的独特作用?这对我理解中国南方少数民族文化,以及更广泛的文化传承议题,都将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就给人一种沉静而厚重的历史感,配色上偏向于古朴的墨色与淡雅的纸白,字体也选择了具有辨识度的古风行楷,仿佛一下子就把人拉回到了遥远的过去,置身于那片充满神秘色彩的西江流域。我一直对中国南方地区的少数民族文化有着浓厚的兴趣,尤其是他们世代相传的神话传说,总觉得那里隐藏着与主流文化截然不同的精神内核。这本书的书名,直击我心,《文化认同与传承——西江流域神谱研究》,光是这几个字,就勾勒出了一幅宏大的研究图景。我特别好奇,在作者肖起清和张意柳的笔下,西江流域的神灵谱系会是怎样一番景象?是如同盘古开天、女娲造人的宏大叙事,还是更加贴近生活、与山川河流、动植物息息相关的本土信仰?他们是如何梳理和研究这些神谱的?是通过田野调查、文献比对,还是借助于人类学、民俗学的理论框架?我设想着,书中或许会描绘出许多我从未听闻过的神祇,他们或许掌管着稻谷的丰收,或许庇佑着航行的平安,又或许是部落起源的守护者。我期待着,通过这些神话的视角,能够更深入地理解西江流域人民的世界观、价值观以及他们独特的文化认同是如何形成的,又是如何一代代地传承下来的。这不仅仅是对神话的研究,更是一次对民族灵魂深处的探索。
评分对于一个对民间信仰和地域文化充满好奇心的读者而言,这本书无疑是一扇通往神秘世界的大门。我尤其对书中关于“神谱”的梳理部分感到好奇。不同于我们熟知的、具有清晰谱系的神话体系,中国不同地域的民间信仰往往更加多元和在地化。西江流域,这片被青山绿水环绕的土地,孕育了怎样独特的神灵世界?作者肖起清和张意柳是如何辨析和归类的?他们是否考察了不同民族、不同地域之间神灵信仰的异同?是否存在一些核心的神祇,其形象和职能随着地域的变迁而产生微妙的变化?我脑海中浮现出各种可能的场景:或许有掌管水利的龙神,有保佑生育的母神,有驱邪避灾的守护神,甚至可能还有一些与自然崇拜、祖先崇拜紧密相连的、更加古老的原始神灵。作者的论述,是否会涉及到这些神灵的起源、演变,以及它们与当地人民日常生活、祭祀活动之间的互动关系?我期待着,通过他们的研究,能够窥见一个活态的、充满生命力的西江流域神话世界。
评分这本书的书名《文化认同与传承——西江流域神谱研究》,给我一种深深的学术探究感,仿佛预示着一场深入当地文化肌理的旅程。我尤其对“神谱”这个概念在西江流域的特殊性感到好奇。与其他地区可能较为清晰的神系不同,中国南方的很多民间信仰,往往呈现出一种混合性和地域性的特点。肖起清和张意柳是如何在这种复杂性中,梳理出一条逻辑清晰的研究线索的?他们是否关注了神灵之间的相互关系、相互影响,以及它们如何构成一个反映当地社会结构和世界观的整体?更令我感兴趣的是,“传承”这个词所包含的动态过程。神话的传承,并非一成不变,而是会在代际传递中,不断地被解释、被改造、被适应。我期待书中能够展现出,西江流域的神话传说,如何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的社会背景下,被赋予新的意义,又如何与当地人民的现实生活产生新的连接。这本书,或许不仅仅是对过去神话的记录,更是一份对当下文化活力的洞察。
评分翻开这本书,最让我惊艳的是其严谨的学术态度和扎实的田野调查基础。两位作者,肖起清和张意柳,显然是深耕于这片土地多年的学者,他们的文字中透露出对西江流域文化那份由衷的热爱与敬畏。从书籍的引言部分,我便能感受到作者在学术研究上的细致与耐心。他们是如何从浩如烟海的民间传说、口头史诗中,剥离出具有系统性和内在逻辑的神谱脉络,这本身就是一项极其艰巨的任务。我猜想,书中必定引用了大量的口述资料、地方志、碑刻文献,甚至是早期人类学家的田野笔记。作者对这些原始材料的爬梳整理,想必倾注了无数心血。更令我期待的是,他们如何将这些零散的神话片段,整合成一套相对完整的神灵体系?这个体系又与当地的社会结构、宗教习俗、节日庆典有着怎样的关联?神谱的研究,不仅仅是梳理神祇的名字和职能,更重要的是要揭示这些神话背后所承载的文化意义,以及它们在塑造和维系当地社群文化认同中所扮演的角色。我仿佛能看到作者们穿梭于西江流域的村寨之间,与老人们促膝长谈,聆听那些被岁月尘封的故事,然后将这些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以科学严谨的方式呈现给读者。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