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文化价值哲学三部曲(1)文化价值论
定价:45.00元
作者:司马云杰
出版社:安徽教育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1-12-01
ISBN:9787533662394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558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文化价值论》、《文化悖论》、《价值实现论》三本著作二十多年的出版,经历了从“文化价值哲学三部曲”到“大道哲学全书”,再到“文化价值哲学三部曲”的过程。这也算是否定之否定吧。但它不是原地重复,而是在更高层次上的修订再版。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主要是由笔者在哲学本体论上的追求造成的。初写这三本书的动机,是想把哲学认识论的研究对象由生物物理领域转向并扩大到整个社会文化领域,研究有价值、有意义的文化世界是怎样建构人的价值意识(包括价值思维悖谬)的。做此研究,一方面想解决存在与意识、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一系列中介变量问题;另一方面,想解决人在现实生活中,是通过怎样的文化环境、情境、情势与生活细节发展价值意识,成为意识到的存在者的。这要比德国古典哲学家从“自我”出发,解决哲学知识论或认识论问题,要现实得多,也生动具体得多。也许正是因为这样,“文化价值哲学三部曲”二十多年来才一直广受欢迎。
目录
章 文化建构价值意识的学说
一 文化建构价值意识的一般原理
二 价值意识建构的文化性格
三 价值意识建构与文化研究
第二章 人的本质与文化创造
一 从文化本体论看人的本质
二 文化创造与人的本质实现
三 文化与价值意识发生
第三章 文化积累与价值意识发展
一 原始文化与前价值观念
二 文化原型与原始价值精神
三 文化模式与价值意识定向
四 文化超积累与价值无意识状态
第四章 文化.群体与价值意识整合
一 群体参与和同类价值意识
二 群体文化与价值参照系统
三 群体期望与价值认同
四 群体整合与价值顺应
第五章 文化。个体与自我价值意识
一 人的潜能与文化的主体性
二 文化进程与自我价值发现
三 文化经验与自我价值意识
第六章 文化冲突与价值选择
一 自我实现与社会选择
二 文化价值规律与价值同轴对称原理
三 文化悖谬与价值二律背反现象
四 文化理想与自我
第七章 文化传播与价值判断
一 大众文化传播造成了人生第二现实
二 文化增殖与价值观念衍生
三 信息洪水与感觉主义
四 价值判断:迷惘的与不迷惘的
第八章 科学技术发展与价值观念更新
一 科学理论创造与价值观念发展
二 技术体系转换与价值观念更新
三 科技·社会·人生
第九章 现代化与现代价值意识
一 处在历史交叉点上的人类文明
二 结构性变化中的价值选择
三 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取向
四 中国传统文化所遇到的挑战
五 中国文化现代变迁与国民价值意识重构
第十章 现代化的挑战与大道本体论研究
一 文化本体论研究:由现象界走向形上界
二 大道本体存在并非上帝一类形上假设
三 大道本体论的重建与道德体系的修复
四 “建大中以承天心”方能安顿国家民族之灵魂
五 致至知盛知才能创化不已
六 通志定业、爽邦由哲
附录 从浅薄的文明走向深厚博大的文明
一 五四运动的真精神在于实现中国文化现代化的价值体系转换
二 现代化将被不同民族文明重新解释
三 现代精神是民族文化精神的新拓展
四 现代化的危机在于文化精神的衰微和哲学的贫困
五 从浅薄的文明走向深厚博大的文明
作者介绍
司马云杰,1939年生,河南清丰县人,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专业为中国文化哲学及文化社会学,其为学术,以张横渠“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为使命,著述大道哲学。推本于天,反诚于性,以经大经,以立大本。已出版的著作有《大道运行论》《绵延论》《盛衰论》《心性灵明论》《文化价值论》《文化悖论》《价值实现论》《中国文化精神的现代使命》《文化社会学》《文艺社会学》等。其中,《文化社会学》获1987年度中国图书奖及第二届北方十五省市自治区哲学社会科学图书一等奖,《文化价值论》《文化悖论》分别获第六届北方十五省市自治区哲学社会科学图书奖,《大道运行论》获第十届华东地区哲学社会科学二等奖等。
文摘
序言
这本书的书名挺吸引人的,《文化价值哲学三部曲(1)文化价值论》,尤其是“三部曲”这个词,总让人联想到波澜壮阔的叙事和深刻的思想积淀。我一直对文化这个概念充满好奇,它究竟是如何形成的?它又如何塑造了我们的认知和行为?这本书的副标题“文化价值论”直接点明了主题,让我对接下来的内容充满了期待。我希望作者能够带领我深入探究文化价值的本质,理解不同文化之间价值体系的差异,以及这些差异是如何影响人类社会的。尤其是在当今全球化日益加深的时代,文化间的碰撞与融合是不可避免的,理解并尊重彼此的文化价值,对于构建和谐的国际关系至关重要。这本书能否为我提供一个清晰的理论框架,帮助我更好地理解这些复杂的现象?我渴望看到作者如何从哲学的高度,解析文化价值的起源、演变以及其在现代社会中的意义。这不仅仅是对一本书的期待,更是对自身认知的一次提升。
评分读这本书之前,我最大的困惑在于,我们口中的“文化”究竟是什么?它仅仅是服饰、饮食、语言这些表面的东西吗?还是更深层次的精神内核?这本书的书名《文化价值哲学三部曲(1)文化价值论》让我看到了一个深入探究的可能。我设想作者会从哲学最基本的问题出发,比如“什么是价值?”、“什么是文化?”,然后将两者联系起来,构建一套关于文化价值的理论体系。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帮助我理清这些概念,看到文化价值背后的逻辑和动因。例如,为什么在一些文化中,集体主义被高度推崇,而在另一些文化中,个人主义则占据主导?这种差异是否源于不同的价值取向?这本书能否提供一些经典的哲学思想作为支撑,比如马克思主义的价值理论,或者韦伯的理性化理论,来解释这些文化现象?我期待的是一场思维的盛宴,一场关于文化本质的深度对话,能够让我对“文化”这个概念有一个更深刻、更系统的理解。
评分作为一名对哲学和文化都有着浓厚兴趣的读者,这本书的书名《文化价值哲学三部曲(1)文化价值论》仿佛一声召唤。我一直对“文化”的内涵和外延感到好奇,特别是它与“价值”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在我看来,文化并非只是表象的展示,而是一种深植于集体意识中的价值导向,它塑造着个体的行为方式、思维模式乃至情感体验。因此,我迫切地想知道,本书的作者司马云杰先生,将如何从哲学的视角,为我们构建一个关于“文化价值”的宏大理论体系?我期待他能够深入浅出地解析文化价值的生成机制、演变规律以及其在不同社会情境下的具体体现。尤其是在当今多元文化交融的时代,理解不同文化价值的差异性与共容性,对于促进跨文化交流与理解,构建一个更加和谐的世界,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我渴望在这本书中找到指引,去更深刻地洞察文化背后的力量,理解人类文明的多样性。
评分读到这本书的书名《文化价值哲学三部曲(1)文化价值论》,我的脑海中立刻浮现出许多关于文化与价值的疑问。我一直觉得,我们所处的文化环境,在很大程度上塑造了我们对于“好”与“坏”、“对”与“错”的判断,这背后一定蕴含着某种价值体系。但是,这个体系是如何形成的?它又是如何被代代相传,并在不同人群中产生影响的?这本书的“文化价值论”这个副标题,直接点明了我关注的核心。我希望作者能够为我揭示文化价值的本质,它与人类理性、情感,甚至生存本能之间究竟存在怎样的联系。我更期待的是,作者能否提供一些鲜活的案例,来佐证他的理论,让我们看到这些抽象的哲学概念如何在现实生活中落地生根,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和重大决策。这本书能否让我跳出个人经验的局限,以更宏观、更具批判性的视角,去审视我们所身处的文化土壤?
评分一直以来,我总觉得“价值”这个词,似乎有些缥缈,难以捉摸。我们常常说“这很有价值”、“那没有价值”,但究竟是什么标准在衡量?而当“文化”遇上“价值”,这种复杂性又翻倍了。这本书的书名《文化价值哲学三部曲(1)文化价值论》一下子就抓住了我的兴趣点。我期待这本书能够给我一个明确的答案:文化价值到底是什么?它如何产生?又如何在我们日常的生活中发挥作用?我希望作者能像一位循循善诱的老师,一点一点地剖析,从最基础的哲学原理出发,逐步构建起关于文化价值的理论框架。我好奇的是,作者会如何区分不同层面的文化价值,是精神层面的、物质层面的,还是社会层面的?又或者,会有更精妙的分类方式?我希望这本书不仅仅停留在理论的层面,更能触及实际,例如,在文化交流的过程中,如何去理解和尊重对方的文化价值,避免不必要的误解和冲突。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