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记得有人在等你
定价:36.00元
作者:李辉、叶匡政等
出版社:北京时代华文书局
出版日期:2016-01-01
ISBN:9787569905694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2.六位作者分别生于50年代到80年代,是学者、作家、出版人或媒体人,都和文字打交道,对个人生活和时代变化都很敏感,其笔下的文字更是具有很好的可读性。
内容提要
《记得有人在等你》是京城六位文化人的随笔集,精选了能温暖我们内心、有文化含量的文章,比如,“乡情乡愁 ”,对我们很多人来说渐行渐远的“乡村记忆”;比如,“书情书意”,对很多人来说就像梦中故乡一样,书是人生的 一部分;比如“远行”,用一句时尚的话说,身体和灵魂总有一个在路上;比如“追忆”,那些离我们远去的人们,又 何尝真正离开过我们;比如“慢生活”,我们在现实生活中急急匆匆,跌跌撞撞,到头来,才体味到,“慢,才是活着 ”本书既是文人生活状态的一种反映,也是大众生活状态的缩影。时代大背景下,每个人都需要在现实中寻找到内 心的关照,并由此使自己的生命丰富起来。
目录
六人行(代序)
故乡
家乡是一个风雨飘摇的鸟巢 6
故乡虽小,也有 10
我与合肥的精神史 14
过年回家,一个文化密码 20
县城故事
小城医院 26
给我点爱,我的护士姐姐 29
县城里的中国故事 32
“月亮和六便士” 35
往事灰暗,只挑明亮的来回忆 38
暖男
你是我的女儿 44
老男人都有一颗旧灵魂 49
幸福结局 52
这个暖男终成了孩子他爸 57
世上已无孙悟空 60
追忆
海子:渴望在夜里死去 64
路遥:农村青年的平凡世界 67
黄宗洛:小角色,大演员 76
萧红:寂寞而零乱的灵魂 79
二十七岁,那些短命的偶像们 89
那人,那书
《万历十五年》如何走进中国 94
美丽如斯:项美丽的中国故事 103
晚明,南方那些文艺大咖们 117
杜拉斯的中国情人 119
短暂的美丽,长久的毁灭 122
荣誉归乌尔比诺,爱情归阿里萨 126
老男人可以读点村上春树 129
查理,记得有人等你啊 132
塞林格:我只想当个“麦田里的守望者” 135
栖居
到三联书店夜读 146
在地铁里偷偷摸摸看书 149
在陌生情境营造诗意时空 151
孤独图书馆是场难圆的梦 153
阅读
刘慈欣比雨果奖更重要 158
这仍是一个谈诗色变的时代 161
比主编还牛的副刊编辑们 164
爱喝酒的佐高信是书评辣手 168
鸡汤占领强内容介质令人忧伤 172
淘书者自得其乐 176
日记,秘密的私人文本 183
戏里戏外
双面贾樟柯 188
当万方遇到赖声川 193
李安的文化漂流 196
《星际穿越》:保守派诺兰的情感表达 199
遇到安迪怎么办 202
《纸牌屋》为什么这么火 205
憨豆:中产阶级的灵魂 207
行走
苏州的那口老井 212
墙上的笔墨 215
周达观和苏慧廉:在历史中穿行 218
凡高兄弟在此相会 222
风笛之国,文学之乡 234
在瑞典,读拉格维斯特诗歌 247
雷马根桥,那些旧时故事 253
巴顿将军,要死就死在士兵的怀里 256
活着
当时尚把自恋塑造成一种生活态度 260
到荒原和传统中寻找生态良知 263
美好的生活方式是物我共生 268
慢才是活着 272
作者介绍
李辉:1956年生人,上海复旦大学毕业,首届鲁迅文学奖得主,第五届和第十二届“华语文学传媒大奖”之“年度散文家”。,现为人民日报文艺部副刊编辑。主要著作《绝响——八十年代亲历记》《封面中国——美国<时代>周刊讲述的故事》《雨滴在卡夫卡墓碑上》等。
叶匡政:1969年生人,诗人,专栏作家,《凤凰周刊》主笔。著作《格外谈》《可以论》等。
韩浩月:1973年生人,《新京报》《中国青年报》等专栏作家。著作《错认他乡》等。
绿茶:1974年生人,荐书人,人民网读书频道前主编,热门受追捧的图书推广人,中信出版社副总编。著作《在书中小站片刻》。
潘采夫:1974年生人,《南都周刊》主笔、《新京报》等专栏作家。著作《十字街骑士》等。
武云溥:1981年生人,《文史参考》前执行主编,《全球商业经典》主笔。著作《生如逆旅》。
文摘
序言
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真的太吸引人了,拿到手就爱不释手。封面采用了一种沉静而富有质感的蓝色,上面点缀着几笔细腻的水墨写意,仿佛暗喻着某种深邃的情感和悠远的思绪。字体设计也非常考究,书名“记得有人在等你”几个字,笔画间流露出一种温润的力量,既有力量感又不失柔情。翻开内页,纸张的触感温润细腻,散发着淡淡的油墨香,阅读体验一下子提升了好几个档次。设计团队在这本书的包装上显然花了不少心思,每一个细节都透露出对品质的追求,这对于我这样对书籍外观有一定要求的人来说,简直是视觉和触觉的双重享受。这种用心的设计,让这本书在众多同类书籍中脱颖而出,成为我书架上一个亮丽的风景线,也让我对书中内容充满了期待,仿佛这本书本身就是一个等待被发现的宝藏,等待着我去细细品味其中的故事。
评分这本书的语言风格别具一格,有一种返璞归真的纯粹感。作者在遣词造句上似乎没有过多的雕琢,但每一个字、每一句话都恰到好处,仿佛是从心底流淌出来的一般,带着真挚的情感。我特别欣赏它在描写景物时那种写意的手法,寥寥数笔,就能勾勒出一幅生动的画面,让我身临其境。同时,书中对于人物心理的刻画也十分细腻,没有大张旗鼓的宣泄,而是通过一些细微的动作、眼神,甚至是沉默,来传递人物内心的波澜。这种含蓄而深沉的表达方式,反而更能打动人心,让人回味无穷。这种“润物细无声”的叙事技巧,使得整本书读起来非常流畅,没有丝毫的生涩感,仿佛在和一位老友聊天,倾诉着那些关于生命、关于情感、关于成长的故事,让我沉浸其中,久久不能自拔。
评分这本书所营造的氛围感非常强烈,读的时候,仿佛置身于一个宁静的角落,四周没有喧嚣,只有内心深处的回响。作者通过对细节的精准捕捉,将那种淡淡的忧伤、温暖的希望,以及岁月中沉淀下来的智慧,一点点地铺展开来。我能感觉到,作者在写这本书时,一定投入了非常多的情感和思考,这种真诚是能够穿越纸张传递给读者的。它不是那种会让你兴奋得手舞足蹈的作品,也不是那种让你悲痛欲绝的书籍,它更像是一缕阳光,温暖地照进你的心里,让你感受到生活的美好,也让你看到生活中的不易。这种治愈系的力量,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显得尤为珍贵,它让我放慢脚步,去感受生活本身的意义,去体会那些被我们常常忽略的,却又无比重要的东西。
评分我对于文学作品的理解,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它能否唤起我内心深处的共鸣,而这本书做到了这一点。它没有刻意去制造戏剧性的冲突,也没有堆砌华丽的辞藻,而是用一种舒缓的节奏,讲述着关于人生中那些看似平凡却极其重要的情感羁绊。我尤其喜欢作者对一些人生哲理的探讨,它们不像说教,而是融入在故事的脉络之中,随着人物的经历和感悟自然而然地展现出来,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思考空间。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仿佛进行了一次内心的对话,那些曾经模糊不清的感受,在此刻变得清晰起来。它让我更加珍视生命中的每一个遇见,更加懂得如何去爱,如何去等待,以及如何在这个充满不确定性的世界里,找到属于自己的那份安宁和力量。
评分我一直对那些能够触动人内心深处的故事情有独钟,而这本书恰恰给了我这种感觉。它不像那种情节跌宕起伏、节奏飞快的作品,而是像一杯陈年的老酒,需要慢慢品味,才能体会到其中的醇厚和韵味。作者的文字有一种独特的魔力,能够不动声色地勾勒出人物的内心世界,将那些细腻的情感、微小的失落、隐秘的喜悦,都描绘得淋漓尽致。读着读着,我仿佛看到了自己曾经经历过的某些时刻,那些被遗忘在角落的记忆被重新唤醒,心中涌起一股莫名的感动。这本书让我重新审视了“等待”这个词的含义,它不仅仅是一种被动的期盼,更是一种积极的生活态度,一种对美好未来的坚持。这种带有哲学思考的文学作品,往往能给人带来更深远的启迪,让我对生活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感悟,也让我在纷繁的世界中找到一份内心的平静。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