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地下排灌工程(第二版)
:10.00元
售价:6.8元,便宜3.2元,折扣68
作者:羊锦忠
出版社:水利电力出版社
出版日期:1993-06-01
ISBN:9787120000714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精装
开本: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灌区水工建筑物丛书”自1980年陆续出版以来,受到了广大读者的欢迎。大家反映,这套丛书内容比较全面、实用,既有较为系统扼要的理论分析,又有工程实例作为参考,很适合地、县水利工程技术人员学习使用。根据读者的要求,同时考虑到近几年来这方面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我们决定对这套丛书进行修订,以便更好地满足地、县广大水利工程技术人员的需要。
丛书的这次修订是按下述原则进行的:重点介绍常用的理论和方法,注意反映国内外的先进技术,认真总结近几年经过实践证明,技术上先进、经济上合理、运用时安全可靠的先进经验,删去陈旧过时和实用价值不大的内容:在扼要阐明基本原理的基础上,着重讲述工程布置、结构型式、构造、计算公式的应用、施工要点及管理注意事项,并编写一些实例,供广大读者应用参考。为了节省设计中繁琐的计算工作,有些分册将适当地编入实用性强的电算程序。
参加这套丛书修订编写工作的单位有:江苏、安徽、广西、湖南、河南、陕西、黑龙江等省(区)的水利厅(局),勘测设计、科研部门以及有关的水利院校。为保证书稿质量、统一写作风格、提高工作效率,每本书的编写人不宜过多。因此,第二版的某些分册将减少或调整了部分参编人员。
为了进一步提高第二版的质量,决定成立“丛书编审组”,负责组织全套书的审稿和归口工作。
本分册《地下排灌工程》第二版由江苏农学院羊锦忠同志编写。
目录
出版者的话
第二版前言
章 概述
节 地下排灌工程的概念
第二节 我国地下排灌工程的发展简介
第三节 地下排灌工程的优缺点
第二章 地下灌溉系统的规划布置
节 勘测调查和收料
第二节 地下灌溉系统的组成
第三节 地下灌溉系统的规划
第四节 地下浸润灌溉法
第三章 地下渠道的水力计算
节 灌溉设计流量
第二节 地下渠道水力计算的基本公式与用表
第三节 地下渠道横断面的设计
第四节 地下灌溉系统的水位推算
第五节 地下渠道中的水击
第四章 地下排水系统的组成和布置
节 地下排水系统的组成
第二节 地下吸水管间距和埋深的确定
第三节 地下吸水管的外包层材料
第四节 地下排水系统的布置
第五章 地下沟道的水力计算
节 排水设计流量
第二节 地下沟道断面的水力计算
第三节 地下排水系统出口水位的推算
第四节 沟道水力计算中的几个限值
第五节 沟段的衔接
第六章 地下沟渠的管道材料
节 灰土地下沟渠
第二节 水泥砂土管和三合土管
第三节 混凝土管及钢筋混凝土管
第四节 石棉水泥管
第五节 陶瓷压力管
第六节 玻璃管
第七节 塑料管
第八节 砖石砌沟渠
第七章 地下排灌沟渠的结构设计
节 混凝土及钢筋混凝土地下管道的结构设计
第二节 钢丝网水泥管地下渠道的结构设计
第三节 砖石拱形地下沟渠的结构与计算
第四节 灰土地下沟渠的结构设计
第五节 柔性塑料管道的结构设计
第八章 机电排灌配套
节 水泵的选型
第二节 水泵进出水管路及附件
第三节 动力机选配
第九章 地下沟渠的施工与维护
节 施工机械
第二节 测量放线
第三节 沟槽开挖
第四节 施工排水
第五节 地基处理及管座施工
第六节 下管
第七节 接口与井的施工
第八节 检查与验收
第九节 地下沟渠的维护
参考文献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对于长期在野外从事水利工程勘察和施工管理的人来说,《地下排灌工程(第二版)》这本书的实用性不言而喻。我主要负责的是一些农田水利基础设施的建设,其中地下排灌工程的质量直接关系到农业生产的效率和土地的利用。在实际工作中,我们经常会遇到各种意想不到的困难,例如地下水位的突变、土壤的渗透性差异等等。这本书中详细讲解的各种地下排灌系统的设计流程、施工工艺以及质量控制要点,对我来说简直是“救星”。我尤其看重书中关于地质勘察与工程设计的衔接、施工技术方案的制定以及施工过程中常见问题的分析和处理。希望通过对这本书的学习,能够提升我处理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确保工程的安全和经济效益。
评分作为一名高校土木工程专业的学生,我对于《地下排灌工程(第二版)》这本书抱有极大的兴趣。我的专业方向正是与水利工程相关的,而地下排灌工程又是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分支。在课堂上,老师提及过一些基础的排灌原理,但总觉得不够系统和深入,课本上的内容也相对零散。这本书的出版,恰好填补了我在这方面的知识空白。我特别关注书中关于地下水控制、导排技术以及防渗加固等章节,希望能从中学习到更严谨的理论推导和更全面的工程实践经验。我已经计划将这本书作为我撰写毕业论文的重要参考资料,特别是关于工程风险评估和应对策略的部分,我希望能从中获得一些灵感和启示。
评分我是一名在工程咨询公司工作的工程师,主要负责水利项目的可行性研究和初步设计。在为客户提供专业服务时,一套权威、全面的技术参考资料是必不可少的。《地下排灌工程(第二版)》这本书的出现,无疑为我们的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我非常看重书中关于设计标准、规范引用以及技术经济分析的内容。以往在进行项目评估时,我们往往需要查阅大量的分散的资料,而这本书将相关的知识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和归纳,大大提高了我们的工作效率。我特别关注书中关于不同气候条件、不同土质条件下排灌系统最优设计的探讨,以及对工程成本的控制策略。希望通过学习这本书,我们能够为客户提供更具前瞻性和经济性的解决方案。
评分这本书的理论深度和实践指导性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尤其欣赏书中对于各种地下排灌工程技术原理的阐述,不仅仅是停留在概念层面,而是深入剖析了其背后的力学、水力学等基本原理,并结合大量的工程实例进行说明。这对于我这种需要理解“为什么”的技术人员来说,是至关重要的。我注意到书中对几种不同类型排灌系统的优缺点进行了详细的对比分析,并且给出了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选择建议。这对我将来在项目前期咨询和方案比选阶段,提供更具说服力的技术依据非常有帮助。此外,书中对于一些新兴的排灌技术,如智能监测和自动化控制系统,也有所涉及,这让我看到了未来排灌工程的发展趋势,也为我学习新知识指明了方向。
评分刚拿到这本《地下排灌工程(第二版)》,封面上“第二版”三个字就透着一股厚重感,预感内容一定经过了市场的检验和知识的沉淀。迫不及待地翻开,一股熟悉的学术气息扑面而来,纸张的质感很好,印刷清晰,让我对即将开始的阅读之旅充满了期待。我是一名在基层水利部门工作的技术人员,日常工作中经常会接触到一些排灌项目的设计和施工,但总觉得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之间还存在一些脱节。尤其是在面对一些复杂的地质条件和特殊的工程需求时,总会感到力不从心,急需一本能够系统梳理和深化理论的好书。这本书的出版,对于我来说,无疑是及时雨。我比较关注的是其中关于地下排水系统布置原则、管材选择与连接技术以及施工监测等方面的内容,希望能从中找到更科学、更高效的解决方案,避免一些不必要的返工和损失。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