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我国农村灌溉管理的制度分析
定价:20.00元
作者:蒋俊杰
出版社: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2-05-01
ISBN:9787552000719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大32开
商品重量:0.259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本书以安徽省淠史杭灌区为例进行了实证分析。淠史杭灌区是我国“”时期开始修建的,是典型的集权化供给模式的产物。随着我国农村制度环境的急剧变化,我国传统的农村灌区管理体制受到了极大的挑战。1997年,淠史杭灌区管理总局以淠河总干渠上段水源条件较好的大巷分支渠作为试点,进行参与式灌溉管理改革试点,并取得了初步成功。与此不同的是,2003年淠史杭管理总局在淠河直灌区城南镇成立的四个用水户协会却失败了。研究表明,在社会资本相对稀缺,农民的民主参与意识不高,合作意识淡薄的情况下,参与式灌溉管理如果没有外部力量的支持是无法普遍推开并获得持续发展的。即使参与式灌溉管理通过行政力量强制性推行,在新制度创立早期行政力量也不宜过早退出,否则,参与式灌溉管理将会由于缺乏地方非正式制度与外部力量的支撑而失败。
目录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作为一个长期关注中国农村发展的人,我一直觉得灌溉管理是农业现代化进程中的一个“老大难”问题,也是一个“必答题”。这本书的书名直击要害,让我迫不及待地想了解书中究竟是如何“分析”这些制度的。我猜想,作者一定对现有的灌溉管理体制进行了细致的梳理,可能涉及到中央到地方的各级管理部门的职责划分,以及它们之间是否存在权责不清、效率低下的情况。更重要的是,书中是否能深入到基层,看看这些制度在实际执行中是如何遭遇现实的?例如,农民对于水费的缴纳是否公平?用水的优先级是如何确定的?在用水紧张的时候,是否存在“跑冒滴漏”或者“关系水”的现象?这些都是影响农民切身利益的关键点。我希望这本书能揭示制度背后的利益博弈,以及这些制度在多大程度上能够真正赋权于农民,让他们在灌溉管理中拥有更大的话语权。
评分这本《我国农村灌溉管理的制度分析》的书名,一下子就点燃了我对中国农村最基础、也最关键的制度问题的探索欲。灌溉,对于中国的农业来说,其重要性不言而喻,而与之配套的管理制度,更是决定了水资源能否被高效、公平地利用。我非常好奇,作者是如何构建分析框架的?是通过宏观的政策解读,还是通过微观的案例研究?我期待书中能够探讨现行灌溉管理制度在激励农民节约用水、提高用水效率方面的作用,以及是否存在一些制度性障碍。同时,对于水价形成机制、水权分配原则、以及水旱灾害风险管理等核心问题,书中是否有独到的见解和深入的分析?我希望这本书能够超越对表面现象的描述,去挖掘制度背后的深层逻辑,比如,它与农村产权制度、集体经济组织管理、以及基层民主治理等是否有关联?这本书的分析,相信能够帮助我们更清晰地认识中国农村灌溉管理的现状,并为未来的改革提供重要的理论参考。
评分翻开这本书,我立刻被作者严谨的学术态度和清晰的论证思路所吸引。对于“我国农村灌溉管理的制度分析”这个主题,作者并非泛泛而谈,而是从多个维度进行了深入剖析。他/她可能首先梳理了我国灌溉制度的演变历程,从历史的视角理解当下制度的形成原因和发展脉络,这一点对于理解制度的合理性与局限性至关重要。接着,书中应该会对现行的各项灌溉管理制度进行逐一的审视,比如,是否涵盖了从水源地的保护、输水渠的建设和维护、用水户的组织管理、水费的征收和使用,到纠纷的调解等各个环节。我特别期待看到作者对不同区域、不同类型农村(例如,平原地区、山区、半干旱地区)灌溉制度差异的比较分析,因为不同地理条件和经济发展水平下的灌溉需求和管理模式必然存在显著区别。此外,书中是否也提到了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理念在制度设计中的体现?例如,对地下水超采的限制、对农业面源污染的防治等,这些都与灌溉管理紧密相关,也是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
评分当我看到《我国农村灌溉管理的制度分析》这个书名时,脑海中立刻浮现出一幅幅画面:广袤的田野、忙碌的农人,以及他们与水打交道的点点滴滴。我一直认为,灌溉不仅仅是农业生产的技术环节,更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经济系统,其中蕴含着大量的制度安排。这本书的出现,正是我期待已久的。我希望它能深入到制度的“毛细血管”,去考察那些看起来不起眼但却至关重要的细节。比如,关于水利工程的维修养护经费是如何筹集和分配的?现有的用水合作组织是否能有效发挥作用?在水资源短缺的情况下,如何通过制度设计来调控用水需求,防止恶性竞争?另外,我个人也非常关注制度与技术之间的互动关系,比如,节水灌溉技术的推广是否受到了现有制度的阻碍,或者说,制度的革新是否能为技术的应用提供更好的土壤?这本书的分析,应该能为我们理解中国农村水利管理提供一个更全面、更深入的视角。
评分这本书的名字听起来就很有分量,让我对我国农村灌溉管理这个看似宏大但又与民生息息相关的话题充满了好奇。我一直觉得,农业生产的根本离不开水,而水资源的有效分配和管理,尤其是对于广袤的农村地区,是确保粮食安全、农民收入甚至社会稳定的重要基石。这本书能够深入分析现有的制度,这本身就非常有价值。我希望它不仅仅是停留在理论层面,而是能够触及到制度设计背后的逻辑、实施过程中遇到的具体困难,以及这些制度如何切实地影响到一线农民的实际耕作和生活。比如,关于水权的确权、分配、使用和流转的制度,是否真正做到了公平合理?现有的管理机构是如何运作的?它们之间的权责是否清晰?是否存在部门之间的协调难题?另外,我也很关注技术在灌溉管理中的应用,比如智能化灌溉系统、节水技术的推广等,这些在制度层面是如何被鼓励和规范的?这本书的分析,我相信能为我们理解中国农村的水利现状提供一个清晰的视角,也许还能从中找到未来改革的方向和优化措施。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