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太极解秘十三篇
定价:18.00元
售价:12.2元,便宜5.8元,折扣67
作者:祝大彤
出版社:人民体育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8-01-01
ISBN:9787500932161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大32开
商品重量:0.281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本书作者祝大彤先生,早年得到近代京城三位太极宗师的传授与点拨—松柔大师杨禹廷、百岁泰斗吴图南、杨健候一脉真传汪永泉,书中结集了作者几十年来在太极哲学及太极拳上的心得与体会。作者不单描述了前人及三位太极宗师在太极拳高境界时的情境与经验,并根据其心得与教学经验,重新诠释传统太极拳理法,如书中诠释八方线、太极脚、太微拳、太极无手、空手等词或概念,一改时人之观念,发前人之所未发,近年在国内外太极界引起很大反响。同时,作者也深入浅出地从太极哲学到太极拳、养生与技击以至融入太极原生活。
目录
作者介绍
祝大彤,男,1932年生于北京,自幼爱好武术,十岁学练长拳24式。青年时期练习双杠、举重、游泳、长跑等竞技体育。五六十年代习练24式太极拳、杨式太极拳老架、吴式太极拳,边学边教。 学练研究传统太极拳40多年。从学京城吴式太极拳大师吴图南的松功、杨式太极拳大
文摘
序言
拿到这本《太极解秘十三篇》时,我原本以为会是一本枯燥的理论著作,没想到它竟然如此引人入胜,阅读体验简直像是在与一位德高望重的太极名师面对面交流。书中对“步法”的讲解,简直是教科书级别的范本。它没有简单地罗列进步、退步、上步、过步的口诀,而是细致入微地分析了足底与地面的接触点、重心的转移节奏,甚至连脚跟、脚掌、脚尖的起落顺序都描述得层次分明。我尝试着根据书中的描述调整自己的步法,发现原本僵硬的动作瞬间变得轻灵起来,如同水波般流动。更让我惊喜的是,作者穿插讲述了一些历史轶事和先贤的感悟,这些故事不仅增添了阅读的趣味性,也让我对太极拳的传承脉络有了更清晰的认识。行文风格上,作者的语言老辣而不失温和,既有学者的严谨,又不乏武者的洒脱。特别是关于“听劲”的描述,用“如风拂柳,似雾锁山”这样的比喻,极富画面感,让原本抽象的感知变得具体可触。这是一本值得反复揣摩、常读常新的佳作,每一次翻阅都会有新的体悟。
评分这本书的结构安排堪称一绝,逻辑层次分明,如同层层剥开的洋葱,每深入一层都有新的惊喜发现。初读时,我会关注那些关于基础功法的技术细节,比如如何做到“沉肩坠肘”、“含胸拔背”。但随着阅读的深入,我开始留意到作者在篇章之间的过渡和呼应。你会发现,前一篇对某个概念的解释,恰好为后一篇更深层次的论述奠定了基础,这种结构上的精妙设计,使得全书浑然一体,没有一丝赘述或跳跃感。特别是它对“用意不用力”这一核心理念的阐述,可以说是极其透彻。作者用了大量的篇幅去剖析“意”的来源和作用,并将之与人体的经络运行相结合,而非简单地停留在“想象”的层面。我感觉,这本书不仅仅是在教我如何打拳,更是在教我如何用一种更协调、更省力的方式去处理生活中的各种“阻力”。那些看似简单重复的练习方法,在作者的解读下,都焕发出了生命力,让人甘愿沉浸其中,不愿停歇。
评分这本书的价值,远超乎一本武术指导手册的范畴,它更像是一部关于生命哲学的精妙论述。作者在阐述拳理时,常常会不经意地引述古代典籍中的智慧,将太极的“圆活”与宇宙运行的规律相印证,读来让人心胸开阔。我尤其赞赏它对“虚实转换”的讲解,这部分内容写得极具启发性。它没有用生硬的术语,而是通过一系列场景的描绘,让我们理解如何在行进间做到“脚下生根”与“身体轻灵”的完美统一。对我这个常年伏案工作的人来说,这本书提供了一种重新审视身体与空间关系的方式。它教会我如何通过放松来获得真正的力量,如何通过顺应来掌控变化。整本书的文字排版疏朗有致,阅读起来毫无压力,即便是那些深奥的理论,也能被作者用清晰的逻辑梳理得井井有条。读完之后,我感觉自己的思维也变得更加圆融和富有弹性,这或许就是这本书最宝贵的馈赠。
评分说实话,市面上关于太极的书籍汗牛充栋,但大多流于表面或过于强调个人经验。然而,这本《太极解秘十三篇》却展现出一种罕见的宏大视野和扎实的内功修养。它的语言风格非常独特,夹杂着一种古典的韵味,仿佛能透过文字闻到陈年老茶的香气。其中有一段关于“发劲”的讨论,作者用了一种非常巧妙的类比——将人体的结构比作一张拉满的弓,而发劲则是释放张力的瞬间。这种描述极大地帮助我理解了身体如何从蓄劲到发劲的能量转换过程。更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作者对“引进落空”的解读,不仅仅局限于肢体的接触,而是上升到了心理博弈的层面,强调如何在对手进攻的瞬间,洞察其意图,从而提前化解,做到“不战而屈人之兵”。这使得太极拳的实战应用性得到了极大的提升,让人看到了一种更高维度的智慧。读完此书,我对于“以柔克刚”的理解,已不再是简单的力量对抗,而是一种对时机和势能的精准拿捏。
评分这本书的光影流转,仿佛将我带入了一个古老而神秘的武学殿堂。作者的笔触细腻入微,对每一个招式的分解都如同雕刻般精准。我最欣赏的是它并非仅仅停留在招式表面的描述,而是深入挖掘了每一招背后的哲学意境。比如对“缠丝劲”的阐述,不仅描绘了手臂的运动轨迹,更将这种劲力与道家的阴阳转化紧密结合,读来让人有豁然开朗之感。书中的插图极其精美,线条流畅有力,对于理解那些看似虚无缥缈的内劲运行轨迹,起到了至关重要的辅助作用。我常常在阅读时,会不自觉地模仿书中所述的站桩姿势,细心体会身体内部气血的流动。那种由内而外的松柔与坚韧并存的感觉,是许多武术书籍难以给予的深度体验。它更像是一本修炼心性的指南,教人如何摒弃浮躁,回归本源,这对于现代快节奏生活中的我来说,无疑是一剂良药。我对书中对“掤、捋、挤、按”的论述尤为着迷,作者用全新的视角解读了这四正手的微妙变化,揭示了其中蕴含的巨大力量与无穷变化。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