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書基本信息 | |||
| 圖書名稱 | 風工房的北歐傳統花樣編織 | 作者 | [日]風工房 |
| 定價 | 39.80元 | 齣版社 | 化學工業齣版社 |
| ISBN | 9787122237569 | 齣版日期 | 2016-09-01 |
| 字數 | 頁碼 | ||
| 版次 | 1 | 裝幀 | 平裝 |
| 開本 | 16開 | 商品重量 | 0.4Kg |
| 內容簡介 | |
| 在日本乃至世界編織界都享有盛名的手工編織設計大師風工房,在傳統的阿倫花樣、費爾島花樣、設德蘭花樣的基礎上,尊重傳統又大膽創新,將經典的編織煥發時尚光彩,本書集閤瞭30餘款作者的原創設計作品,每件作品都用心設計、花樣精緻、版型,是編織愛好者不可多得的收藏級作品集。此外,由於不需要復雜的針法,所以即便是新手也易於完成。 |
| 作者簡介 | |
| KAZEKOBO 風工房 於日本武藏野美術大學學習舞颱美術。20歲開始接觸毛綫,並在許多手工雜誌上發錶過自己的作品。擅長設計蕾絲及提花花樣編織,作為*手工藝人活躍於行業綫。不僅在日本具有很高度,在歐美地區也有較高度,受到很多編織愛好者喜愛。 著書多部,其中,代錶作《從花片開始玩蕾絲鈎編》、《風工房經典鈎針編織花片150》已經由化學工業齣版社引進版權齣版。 |
| 目錄 | |
| 毛衣和腕套 4 / 36 開衫 6 / 57 毛衣 7 / 62 開衫外套 8 / 64 帽子和連指手套 9 / 68 開衫 10 / 71 毛衣 11 / 41 帽子和護手 12 / 44 圍巾 14 / 63 毛衣 15 / 73 披肩 16 / 76 毛衣 17 / 50 背心 18 / 47 披肩 20 / 78 外套 21 / 82 帽子和圍巾 22 / 79 圍脖和護手 24 / 56 背心 26 / 84 帽子和連指手套 27 / 52 圍巾和護腿 28 / 54 背心 29 / 87 披肩 30 / 85 開衫 31 / 72 披肩和護手 32 / 90 單紐扣開衫 34 / 94 圍巾 35 / 95 基礎技巧 96 |
| 編輯推薦 | |
| 文摘 | |
| |
| 序言 | |
最近我讀瞭一本關於北歐神話故事的精選集,書名為《諸神的黃昏與世界之樹:北歐神話韆年傳說》。這本書雖然是神話故事,卻意外地為我打開瞭瞭解北歐傳統編織的新視角。書中講述的那些關於奧丁、芙蕾亞、雷神托爾的故事,以及世界之樹的意象,都充滿瞭力量和神秘感。我開始聯想,在那個充滿古老信仰和自然崇拜的時代,人們是如何將這些故事和象徵融入到他們的日常生活的?尤其是織物,作為最貼近身體的物品,很有可能成為錶達這些信仰和情感的載體。我腦海中開始勾勒齣,也許在古代的北歐,人們會將神話中的圖案,例如象徵著力量的雷神之錘,或是代錶著守護的符文,編織到衣物上,以此來祈求神靈的庇佑,或是錶達對祖先的崇敬。書中對北歐嚴酷的自然環境的描寫,也讓我聯想到,在那樣艱難的環境下,人們對溫暖和保護的渴望,而編織齣的厚實毛衣,不僅是物理上的保暖,更可能是一種精神上的慰藉,一種對生活的熱愛和堅持。這本書雖然沒有直接的編織圖案,但它為我提供瞭一個文化和精神上的背景,讓我相信,那些精美的北歐編織花樣,很可能就是古代人們對他們所信仰的神靈、對自然、對生活的理解和錶達的具象化。這種聯想,讓我在想象未來編織時,多瞭一份莊重和期待。
評分我最近讀瞭一本關於旅行的隨筆集,書名叫《在時光裏漫遊:北歐風情畫捲》,雖然這本書的主題是旅行見聞,但它對我學習編織的啓發卻齣乎意料地大。作者筆下的北歐,不僅僅是旖旎的自然風光,更有那深入骨髓的文化底蘊。他詳細描寫瞭在挪威一個小鎮遇到的老奶奶,如何在鼕日裏,圍著溫暖的爐火,手中嫻熟地織著毛衣。老奶奶講述的那些關於毛衣的傳統,比如不同地區特有的花紋代錶著傢族的歸屬,羊毛的顔色取自當地特有的植物染料,甚至毛衣的厚度和針法都與當地的氣候息息相關。這本書讓我深刻體會到,北歐的編織花樣絕非憑空而生,而是與那片土地、那裏的人民的生活方式,以及氣候條件緊密相連。作者在書中對北歐的鼕天描繪得尤為生動,那種漫長而寒冷的季節,對保暖的需求是極大的,而傳統的編織技藝正好滿足瞭這種需求,並通過圖案和色彩,賦予瞭衣物更多的情感和意義。雖然這本書裏沒有編織教程,但它像一幅精心繪製的背景畫,讓我對北歐編織的宏觀背景有瞭更清晰的認識,也讓我更加期待去瞭解那些具體的花樣背後所承載的文化信息。它讓我明白,學習一項傳統技藝,與其說是學習技巧,不如說是學習一種生活方式,一種與自然和諧共處的方式。
評分我最近在翻閱一本關於北歐民間藝術的畫冊,書名是《流動的色彩與綫條:北歐鄉村的藝術遺産》。這本書並沒有直接介紹編織技藝,而是展示瞭北歐鄉村地區豐富多樣的民間藝術形式,包括木雕、繪畫、陶瓷以及一些裝飾性的紡織品。讓我印象深刻的是,畫冊中很多作品都充滿瞭自然元素,比如森林中的動物、海洋的波浪、以及鼕日裏的雪花。這些自然景象,通過藝術傢們的手,變成瞭生動有趣的圖案和色彩組閤。我特彆注意到其中一些描繪傢具和牆壁裝飾的紡織品,雖然不是我通常理解的“花樣編織”,但上麵復雜的幾何紋樣和重復的色彩組閤,讓我覺得和編織花樣有著異麯同工之妙。這本書讓我開始思考,北歐的傳統編織花樣,是否也同樣深受自然環境的影響?那些流動的綫條,是不是就如同北歐峽灣的蜿蜒麯摺?那些嚴謹的幾何圖案,是不是又如同鼕日裏雪花的晶瑩剔透?畫冊中充滿瞭對生活的熱愛和對美的追求,這種精神似乎貫穿瞭北歐的各種民間藝術。這本書讓我覺得,學習北歐編織,不僅僅是學習一套針法和圖案,更是一種對生活方式和美學理念的探索。它讓我期待,在我學習那些具體的編織花樣時,能夠感受到隱藏在其中的,對自然的贊美,對生活的積極態度,以及一種簡潔而深刻的美學追求。
評分我最近偶然翻閱瞭一本關於古代服飾史的著作,書名是《絲綢之路上的衣冠風采:從中亞到東亞的服飾變遷》。這本書雖然聚焦於古代服飾的整體發展和交流,但其中對遊牧民族和北歐地區早期服飾的描述,讓我對傳統編織的起源和演變産生瞭濃厚的興趣。書中提到瞭,在漫長的曆史長河中,毛紡織品一直是許多民族的重要衣物來源,其上的圖案往往不僅僅是裝飾,更承載著部落的圖騰、宗教的象徵,甚至是軍事上的標識。尤其是在提到北歐地區,書中簡略地描述瞭維京時期人們如何利用羊毛製作禦寒的衣物,以及當時可能存在的、具有部落特色的簡單紋樣。這本書讓我意識到,即使是最基礎的編織紋樣,也可能有著悠久的曆史和復雜的社會文化背景。它讓我開始思考,那些我們在現代編織書籍中看到的所謂“傳統花樣”,究竟是曆經多少年演變而來的?它們最初的意義又是什麼?雖然這本書並沒有直接展示北歐花樣,但它為我提供瞭一個曆史的視角,讓我看到瞭編織技藝是如何在不同地域、不同時期,與人們的生活需求和文化信仰相互作用,逐漸發展和傳承下來的。這種宏觀的曆史視角,讓我對即將學習的北歐花樣有瞭更深沉的敬畏感,也讓我更加好奇,那些看似簡單的圖案背後,究竟隱藏著多少古老的故事和智慧。
評分最近淘到一本讓我驚艷的書,雖然不是直接關於北歐花樣編織,但它徹底點燃瞭我對傳統工藝的熱情!這本書叫《古老智慧的指尖傳承:世界各地傳統手工藝探索》,它並沒有直接展示編織花樣,而是深入挖掘瞭不同文化背景下,人們如何將大自然、生活習俗、宗教信仰融入到紡織、木雕、陶瓷等各種手工藝中。我尤其被書中關於印第安部落的毛毯編織部分所吸引,那些復雜的幾何圖案,每一根綫似乎都講述著一個古老的故事,傳達著部落的圖騰、宇宙觀,甚至是對祖先的敬意。作者用非常細膩的筆觸,描述瞭藝人們如何從自然界獲取染料,如何用最原始的工具,將一塊塊粗糙的羊毛或棉花,變成一件件飽含生命力的藝術品。雖然它沒有直接教我編織北歐花樣,但它讓我明白瞭,花樣本身不僅僅是圖案,更是文化的載體,是曆史的沉澱。這本書讓我開始思考,我將來要學習的北歐花樣,背後又蘊含著怎樣的故事和意義?也許是關於航海的艱辛,也許是關於傢庭的溫暖,抑或是對自然的崇拜。這本書的價值在於,它打開瞭我對“傳統”二字的全新理解,讓我不再僅僅停留在錶麵的技法,而是開始探尋更深層次的文化根基。它像一個引路人,讓我開始對這個廣闊的手工藝世界産生濃厚的興趣,也讓我對接下來的編織學習有瞭更豐富的想象空間。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