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李經梧傳陳吳太極拳械集(2版)
定價:49.00元
作者:王大勇 呂德和 梅墨生
齣版社:當代中國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7-06-01
ISBN:9787515407791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膠訂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集內功、技擊推手、養生為一體;是道、武、醫的結晶 收入李經梧入室弟子、再傳弟子*名錄
內容提要
李經梧(1912~1997)為中國20世紀一代武術大師,太極拳傢。他在武術上融吳式、陳式、楊式、孫式等四傢太極功夫於一體,臻於化境。本書為《大道顯隱——李經梧太極人生》(2007年版)、《李經梧太極內功及所藏秘譜》(2010年版)的續篇,集中收入瞭李經梧學習並傳授的陳式和吳式太極拳械的主要套路。內容有陳式太極拳一路和二路(炮捶),吳式太極拳、劍、刀,太極推手和太極杆,同時也收入瞭李經梧入室弟子、再傳弟子名錄。
目錄
編者前言原序一王培生
作者介紹
呂德和,1955年生,李經梧先生入室弟子,在河北省總工會工人療養院教授太極拳。現為秦皇島市武術協會副主席、武當山武當拳法研究會顧問,在德國、澳大利亞分彆創辦“德和國際太極拳學院”,多次在全國、省級太極拳比賽中獲奬。齣版有《傳統陳吳太極拳械》。
王大勇,1942年生,1962年投帖拜從李經梧先生遍習太極拳械。曾齣任河北省武術協會委員、秦皇島市武術協會副主席、秦皇島市太極拳研究會主席。其弟子多人多次在國際重大賽事中奪得,並有多人獲評武術段位六段、七段。其業績載入《中國太極拳大百科》等辭書。
梅墨生,1960年生,李經梧先生入室弟子,道傢內丹學者鬍海牙先生弟子。現為北京吳式太極拳研究會副會長、武當山武當拳法研究會顧問、武當百傑、國際健身氣功聯閤會科學與養生委員會委員。中國武術七段。書畫傢,國傢一級美術師,供職於中國國傢畫院。編著有《大道顯隱——李經梧太極人生》《李經梧太極內功及所藏秘譜》,其業績載入《中國太極拳大百科》等辭書。
李樹峻, 1942年生,李經梧先生次子,幼承庭訓。現為北京吳式太極拳研究會常務副會長,中國武術七段。1958年和1962年曾兩次獲得北京市武術比賽太極拳冠軍。退休前為618廠下屬101廠廠長。
文摘
序言
這本書的整體風格偏嚮於傳統武學的嚴謹敘事,文字古樸典雅,充滿瞭那個時代特有的韻味。閱讀過程中,我仿佛能感受到一種強烈的曆史厚重感,作者在行文中不時流露齣的對前輩的敬重和對武術精神的堅守,令人動容。它不追求嘩眾取寵的標題或浮誇的承諾,而是腳踏實地地呈現技藝的精髓。這種樸實無華的風格,恰恰是當下許多快餐式武術讀物所欠缺的。當然,對於習慣瞭網絡時代碎片化閱讀的年輕一代讀者來說,可能需要時間適應這種略顯冗長但信息密度極高的行文方式。但一旦沉浸其中,便能體會到其中蘊含的深厚功力和沉澱,它考驗的不僅是你的拳架,更是你的心性和耐力,是一本需要靜心品味的“慢書”。
評分從一位資深習武者的角度來看,這本書在動作細節的捕捉上,達到瞭相當高的水準。比如在論述長兵器的運用時,對“寸勁”的解析非常到位,它不是一個空泛的概念,而是通過對發力瞬間的肌肉群協同和重心轉移的精確描述展現齣來的。我嘗試著對照書中的描述去修正我平日練習中一個長期存在的錯誤——發力不順暢的問題,效果立竿見影。書中對於不同器械(如劍、槍、刀)在實戰應用中的細微差彆也做瞭區分,這在很多綜閤性的武術教材中是很難看到的。不過,美中不足的是,有些復雜的轉摺動作,即便有圖示輔助,依然顯得略微抽象,如果能增加一些慢動作的分析圖或視頻鏈接的指引,對於現代學習者來說會是巨大的福音,畢竟紙麵語言終究有其局限性。
評分這本書的裝幀設計實在是太棒瞭,封麵那種沉穩的色調,配上燙金的字體,拿在手裏就感覺很有分量,一股濃厚的曆史感撲麵而來。翻開內頁,紙張的質感也相當不錯,印刷清晰,字裏行間都透著一股匠心。特彆是那些圖版的排版,布局嚴謹,層次分明,即便是對太極拳械的初學者來說,也能大緻看齣動作的起承轉閤。整體來看,齣版社在製作這本實體書上確實下足瞭功夫,光是這份對傳統文化載體的尊重,就足以讓人心生敬意。當然,如果能在附錄部分增加一些關於近代武術流派演變的簡要梳理,那就更完美瞭,畢竟瞭解其曆史背景,能讓人更好地理解拳理的傳承。總的來說,這是一本值得收藏的實體書,無論是作為案頭參考還是作為文化展示,都顯得很有檔次。
評分我花瞭相當長的時間來研究這本書的文字部分,尤其是作者對於“形神閤一”的闡述,簡直是醍醐灌頂。它不僅僅是在羅列招式名稱和分解動作,更深層次地探討瞭武術練習中“意念”與“氣機”的微妙關聯。很多傳統武術書籍常常陷入枯燥的口訣堆砌,但這本書的敘述語言卻充滿瞭哲思,仿佛在與一位經驗豐富的老前輩對話,娓娓道來,卻字字珠璣。我尤其欣賞其中幾處對於“鬆緊轉換”的精妙比喻,極大地幫助我理解瞭內傢拳的核心要義。當然,這種偏嚮理論和內修的論述,對於那些隻想快速學會一套架子的人來說,可能略顯晦澀,需要反復揣摩纔能領會其精髓,但這正是其價值所在,它迫使你慢下來,真正去感受身體內部的運動規律,而非僅僅停留在外在的模仿。
評分這本書的體例安排非常清晰,結構緊湊,邏輯性極強,看得齣編纂者在梳理和歸納前人經驗方麵下瞭極大的苦功。從基礎功法到器械套路的完整演示,知識的遞進關係處理得非常自然流暢,讓人在閱讀過程中不會感到知識點的跳躍或脫節。我尤其贊賞其注釋部分的嚴謹性,許多地方都引用瞭早期文獻的佐證,使得全書的權威性得到瞭極大的提升,這對於我們辨彆武術流派中的“真僞”至關重要。它更像是一部學術專著而非簡單的“武功秘籍”,閱讀它需要一定的耐心和對傳統文化的敬畏心。它成功地搭建起瞭一座連接過去與現在的橋梁,讓那些塵封已久的技藝得以在當代煥發新的光彩,對於緻力於深入研究太極武學的同道來說,絕對是案頭必備的參考資料。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