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中國觀音文化史
定價:42.00元
作者:
齣版社:浙江大學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6-02-01
ISBN:9787308154116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內容提要
吳燕著的《中國觀音文化史》在初步梳理觀音文化的基本內容的基礎之上,嘗試把握觀音文化的流變以及發展。在寫作架構上,力求體現“一縱一橫”的特點:“一縱”即以曆史時間為縱軸,主要探討經典與教義在中國的傳播以及觀音崇拜發展演變的大緻脈絡;“一橫”則是以觀音崇拜為中心,主要從古籍整理、藝術、古、文學、民俗等角度進行橫嚮延伸,其輻射麵包括觀音經典的注疏、觀音形象與造像、觀音法門與儀軌、觀音文藝與習俗,這些是觀音文化的主要內容。
目錄
**章 觀音菩薩的名號與來曆
一、觀音菩薩在佛教中的身份地位
二、“觀世音”譯名及其由來
三、觀世音的身世來曆
第二章 觀音經典
一、漢文觀音經典
二、藏文觀音經典
第三章 觀音文化在中國的傳播
一、漢地觀音文化的傳播
二、西藏觀音文化的傳播
三、西夏遼金觀音文化的傳播
四、南詔大理國觀音文化的傳播
第四章 觀音法門與儀軌
一、漢地觀音修持法門與儀軌
二、唐密觀音法門與儀軌
三、藏密觀音儀軌與法門
第五章 觀音形象與造像
一、顯宗觀音形象與造像
二、密宗觀音形象與造像
三、漢地民俗觀音形象與造像
第六章 民間觀音文化
一、觀音文學
二、觀音民俗節慶
三、觀音簽占
結語
參文獻
索引
作者介紹
吳燕,1974年2月生,1998年浙江大學文學碩士學位畢業。浙江海洋學院講師。主要講授中國古代文學、中國傳統文化。主持浙江省哲學社會科學規劃課題“中國觀音文化史”等省級科研項目。
文摘
序言
不得不說,《中國觀音文化史》這本書,在我看來,不僅僅是一本關於宗教的書,更是一部展現中國社會變遷和文化融閤的生動史詩。我之前對觀音的瞭解,更多來自於一些藝術作品和民間故事,覺得她就是一位慈眉善母的女神。但這本書打開瞭我更宏觀的視野,讓我看到觀音信仰是如何在中國這片土地上紮根、生長、並最終成為中華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書中對於觀音信仰如何受到中國本土哲學思想(如道教、儒傢)的影響,以及如何與這些思想相互滲透、融閤的部分,令我印象深刻。這種跨文化的交流與演變,正是中國文化最具活力的體現之一。我喜歡書中對不同時期觀音信仰特點的梳理,從早期佛教傳入時期的嚴謹,到唐宋時期的大眾化,再到明清時期民間信仰的繁榮,每一步都對應著中國社會經濟、政治、文化的不同發展階段。書中對觀音在政治、軍事、甚至女性地位等方麵的曆史影響也進行瞭探討,這讓我看到瞭一個神祇形象背後所承載的社會意義,遠不止於精神層麵。它是一麵鏡子,摺射齣不同時代人們的價值觀念、審美趣味以及對理想人格的追求。
評分老實說,我對佛教文化瞭解甚少,一直認為觀音菩薩是佛教中一個比較重要的女性神祇,但具體瞭解不多。《中國觀音文化史》這本書,為我打開瞭一扇瞭解中國觀音文化的大門,而且是那種非常細緻、深入的解讀。我之前一直覺得觀音的形象比較固定,但書中對觀音形象演變的詳細描述,從最初的男性化身到後來逐漸女性化,再到不同地域、不同時期齣現的各種獨特形象,讓我大開眼界。 最讓我著迷的是,本書並非簡單羅列史實,而是深入挖掘瞭觀音文化與中國社會、政治、經濟、藝術等各個層麵的互動關係。我特彆喜歡書中關於觀音信仰如何適應中國本土的社會結構和價值觀念的論述,比如她如何被視為女性的守護者、傢庭的庇護者,以及在特定曆史時期,觀音形象如何被賦予瞭新的社會意義。書中引用的豐富史料和精美的圖片,都極大地增強瞭閱讀的趣味性和說服力。它讓我看到瞭觀音文化並非一成不變,而是隨著曆史的進程不斷發展演變,並深刻影響著中國人的精神世界和文化認同。這本書的厚重感和學術性,讓我對中國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有瞭更深的體會。
評分坦白說,我一直覺得,像觀音這樣的宗教符號,似乎離我的生活太遠瞭,更多的是一種精神層麵的寄托,不太可能與現實生活産生太多實際聯係。然而,《中國觀音文化史》這本書,徹底改變瞭我的看法。它以一種非常貼近生活、也極具學術深度的視角,展現瞭觀音文化在中國社會中的方方麵麵。我最開始是被書中關於觀音“三十三應身”的描寫所吸引,覺得這種隨緣應化的能力,本身就是一種極高的智慧和慈悲。 本書對我最大的啓發在於,它將觀音文化從寺廟殿堂延伸到瞭市井街巷,從宗教經義觸及到民間生活。我看到瞭觀音如何成為人們解決實際睏難的精神支柱,如何體現在日常的祈願、祭祀、甚至藝術創作中。比如,書中關於觀音在海上貿易、農業生産、以及傢庭倫理中的作用的論述,都讓我感覺觀音不再是一個遙不可及的神,而是一位與我們生活息息相關的“守護神”。此外,作者對不同時期文學作品、戲劇錶演中觀音形象的分析,也讓我看到瞭觀音文化是如何滲透到大眾的娛樂和審美趣味中。這本書讓我覺得,瞭解觀音文化,就是在瞭解中國人的生活方式和情感世界,它是一種活著的曆史,一種流淌在血液中的文化。
評分這本《中國觀音文化史》真是讓我耳目一新,徹底顛覆瞭我過去對觀音菩薩的一些刻闆印象。我一直以為觀音隻是一個慈悲的女性形象,掌管著求子、解難等一些具體事宜。然而,讀完這本書,我纔意識到觀音文化的內涵遠比我想象的要豐富和深刻得多。它不僅僅是佛教的一個神祇,更像是一個貫穿瞭中國曆史長河的文化符號,與中國社會的方方麵麵都産生瞭韆絲萬縷的聯係。 書中詳細追溯瞭觀音信仰如何從印度傳入中國,以及在不同朝代、不同地域如何被本土化、世俗化。我印象最深刻的是關於觀音形象演變的部分,從最初的男性化身到逐漸呈現女性特徵,再到民間傳說中那些更加鮮活、貼近生活的形象,每一個轉變都摺射齣當時社會的人文風貌和民眾的心理需求。書中對不同時期觀音造像的分析也十分精彩,無論是宏偉的石窟寺還是精巧的民間塑像,都承載著時代的信息。更讓我驚喜的是,作者並沒有局限於宗教層麵,而是深入探討瞭觀音文化對文學、藝術、戲劇乃至民間習俗的影響,比如那些耳熟能詳的觀音故事,如何滲透到人們的日常生活中,成為一種精神寄托和文化基因。這本書的深度和廣度都超齣瞭我的預期,讓我對觀音這位“大士”有瞭全新的認識,也更加理解瞭中國傳統文化的獨特魅力。
評分我嚮來對佛教的許多儀式和神靈總是抱著一種敬而遠之的態度,覺得它們離我太遙遠,甚至有些神秘莫測。但《中國觀音文化史》卻用一種極其平實、引人入勝的方式,把我拉近瞭觀音的世界。我一直對觀音“聞聲救苦”的普渡眾生情有獨鍾,總覺得這是一種超越世俗的慈悲。然而,本書的解讀卻讓我看到瞭觀音信仰在現實社會中的多重麵嚮。書中細緻地描繪瞭觀音信仰如何契閤瞭中國人民對平安、幸福、子嗣的普遍願望,如何在睏境中給予人們精神上的慰藉和力量。 我特彆喜歡書中關於觀音在不同社會階層中的傳播和接受情況的論述。它不隻是文人雅士的修行,更是普通百姓的精神寄托。從皇室貴族到販夫走卒,都能在觀音那裏找到心靈的港灣。書中穿插的各種曆史故事和民間傳說,生動形象地展現瞭觀音如何融入中國人的日常生活,成為一種普遍的精神力量。我尤其對書中提到的一些地方性觀音信仰習俗很感興趣,這些地方性的差異化解讀,讓我看到瞭觀音文化強大的生命力和適應性。這本書讓我意識到,一個看似單一的信仰,在漫長的曆史進程中,能夠孕育齣如此豐富多彩的麵貌,並且與社會大眾的情感和需求緊密相連,這是非常值得深思的。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