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主导协同经营导论——多功能林业的理论框架与政策选择
定价:98.00元
售价:66.6元,便宜31.4元,折扣67
作者:李智勇、温亚利、王登举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07-01
ISBN:9787030380340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主导协同经营导论:多功能林业的理论框架与政策选择》是国家林业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多功能林业发展模式与监测评价体系研究”项目的主要成果之一。《主导协同经营导论:多功能林业的理论框架与政策选择》重点围绕多功能林业的基本理论与政策选择,基于古今中外的比较借鉴,结合中国国情、林情分析,研究构建了以主导协同经营为核心理念的多功能林业定义、内涵、特征、定位等理论框架,从宏观、中观和微观3个层次进行了政策设计。
《主导协同经营导论:多功能林业的理论框架与政策选择》可供林业经济、森林经营、资源环境等领域的研究、教学、管理、规划、生产人员参考,也可供相关研究方向大专院校师生阅读。
前言
理论篇
章 多功能林业理论的再认识
1.1 多功能林业的界定与内涵
1.2 主导协同经营的界定与内涵
1.3 多功能林业定位指标评价与定位指数测定
第2章 我国多功能林业的阶段特征与规律
2.1 从无到有:多功能林业从理论到实践跨越阶段
2.2 从小到大:局域林业从单功能向多功能转变阶段
2.3 从点到面:多功能林业从试点到大范围应用阶段
第3章 多功能林业协同发展机理与评价模型
3.1 协同论与多功能林业的关系
3.2 协同度评价计量主要方法
第4章 中国多功能林业的历史传承
4.1 历史上发挥森林多种效益的思想
4.2 历史上森林多种效益的经营利用
4.3 借鉴与启示
第5章 中国古代森林的多重功效评价
5.1 森林的经济价值
5.2 森林的生态价值
5.3 森林的文化价值
5.4 从神秘到科学:全面发挥森林功效
第6章 从分类经营到多功能经营
6.1 为什么澳大利亚林业要从分类经营向多功能经营转变
6.2 以发展生态经济为核心促进多功能林业经营思想的落实
6.3 启示与建议
第7章 从法正林经营到多目标经营
7.1 从法正林经营到多目标经营发展历程、理论与法律基础
7.2 林业多目标经营与多功能利用
7.3 林业多目标经营实践探索
7.4 启示与借鉴
第8章 利益相关者类型划分与关系识别
8.1 利益相关者概念的产生与扩展应用
8.2 多功能林业的利益相关者内涵
8.3 多功能林业利益相关者的识别与分类
8.4 多功能林业利益相关者管理策略组合
第9章 森林产品与服务的多元化需求与供给
9.1 森林产品与服务的多元化需求
9.2 森林产品与服务的供给
0章 林业产权制度与多功能经营
10.1 林业产权制度的理论基础
10.2 国外森林产权制度与多功能经营
10.3 中国林权制度的变革
10.4 面向森林多功能经营的产权制度优化
10.5 小结
1章 多功能林业的REDD 驱动路径与模式选择
11.1 REDD 机制的产生和发展历程
11.2 REDD 机制的设计理念与内涵
11.3 REDD 机制与多功能林业发展的关系辨析
11.4 多功能林业的REDD 驱动路径——多元化协同经营
2章 人工林环境管理理念与策略
12.1 人工林资源现状
12.2 人工林对生态环境功能的影响
12.3 人工林环境管理策略
12.4 人工林环境管理案例
3章 城市林业的功能评价与经营管理
13.1 城市林业的主导功能及评价
13.2 城市森林价值分类与核算
13.3 城市森林的多功能经营
4章 多功能可持续森林经营的近自然技术体系
14.1 多功能可持续森林经营的3个基本问题
14.2 从法正林转向近自然林:德国多功能森林经营在国家、区域和经营单位层面实践的比较借鉴
14.3 近自然森林经理计划技术要素
14.4 结论与讨论
5章 多功能林业的科技支撑体系
15.1 构建多功能林业科技支撑体系的基本思路
15.2 多功能林业科技支撑体系的总体框架
15.3 强化多功能林业科技支撑的优先领域
政策篇
6章 中国多功能林业发展需求分析
16.1 社会经济全面发展对多功能林业的需求
16.2 林区发展对多功能林业的需求
16.3 对林产品的多种需求
16.4 对森林服务的多种需求
16.5 国外多功能林业政策比较分析
7章 中国林业分类经营的新挑战
17.1 宏观尺度分析:区域林业功能的缺失
17.2 中观尺度分析:区域内林业多种功能配置低效
17.3 微观尺度分析:难以建立微观主体的利益驱动机制
8章 中国多功能林业发展政策需求分析
18.1 基本林业制度需求
18.2 资源管理制度需求
18.3 资源利用制度需求
18.4 社会化服务政策需求
18.5 林业科技政策需求
9章 中国多功能林业政策体系框架构建
19.1 多层次的多功能林业政策体系框架
19.2 多类型的多功能林业政策体系框架
19.3 多功能林业政策协调机制
第20章 宏观层次多功能林业政策构建
20.1 宏观制度
20.2 配套政策体系
20.3 宏观政策手段及调控措施
第21章 中观层次多功能林业政策构建
21.1 区域规划及功能区分政策
21.2 区域多功能资源培育政策
21.3 区域多功能产业政策构建
21.4 区域多功能林业整体协调政策
第22章 微观层次多功能林业政策构建
22.1 激励机制
22.2 经营利用政策
22.3 合作参与
参考文献
《主导协同经营导论——多功能林业的理论框架与政策选择》这个书名,让我联想到最近几年,我注意到关于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讨论越来越热烈,林业作为重要的生态屏障,其经营模式的演变也备受关注。我理解“多功能林业”意味着森林不再仅仅是木材的来源,它还承载着水源涵养、固碳释氧、生物多样性保护、甚至休闲旅游等多种功能。而“主导协同经营”则可能是一种更高级的管理策略,它要求在多重目标下,找到最佳的经营路径,并有效地协调各方力量。这本书是否会探讨如何平衡这些不同功能的需求,以及如何通过有效的政策设计,来驱动这种协同经营模式的实现,这让我非常有兴趣深入了解。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给我一种沉稳且富有专业感的气息,深邃的绿色背景搭配简洁的白色字体,让人一眼就能联想到森林的广袤与生命的活力。虽然我对具体内容了解不多,但“主导协同经营”这样的词汇组合,立刻引发了我对现代林业管理模式的思考。我一直觉得,单纯的砍伐和造林已经无法满足当今社会对森林多样化的需求,生态保护、碳汇功能、生物多样性维持,以及林下经济的开发,这些都是未来林业必须考虑的维度。这本书的标题暗示了一种整合性的、更具前瞻性的管理理念,尤其“多功能林业”的提法,让我对它可能涵盖的经济、生态、社会等多重价值的协同实现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我设想,这本书或许会探讨如何通过科学的管理方法,让森林在提供木材的同时,也能成为重要的生态服务供给者,甚至带动当地社区的经济发展。
评分这本书的标题,尤其是“主导协同经营”,立刻吸引了我。我一直觉得,现代社会对于森林的需求早已超越了单纯的木材生产,它涉及到生态环境的保护、生物多样性的维持、乃至气候变化应对等方方面面。如果这本书能够提供一种“主导协同”的经营模式,意味着它能够整合各种不同的利益相关者,协调各种不同的经营目标,从而实现一个更加全面和可持续的林业发展。我很好奇,这种“主导”体现在哪里?是技术上的主导,还是管理上的主导,亦或是政策上的主导?而“协同”又将如何实现?是通过市场机制,还是通过政府的引导?这本书是否会为这些问题提供解答,让我充满期待。
评分这本《主导协同经营导论》的书名,让我联想到过去我对林业的固有认知,总觉得是比较传统的、围绕木材生产展开的领域。但“主导协同经营”和“多功能林业”这两个概念的结合,显然突破了这种单一的视角。我曾在一个偶然的机会,了解到一些关于欧洲国家森林经营的案例,他们非常注重森林的生态价值,比如水源涵养、土壤保持,以及作为休闲旅游的场所。这本书是否会深入探讨这些“多功能”的具体体现,以及如何通过“主导协同”的方式,在不同功能之间找到平衡点,避免顾此失彼,是我非常期待的。我希望它能为我们提供一套切实可行的理论框架,指导实践者如何在复杂的现实环境中,做出最优的经营决策,最终实现森林效益的最大化。
评分从书名来看,《主导协同经营导论——多功能林业的理论框架与政策选择》似乎是一本相当具有学术深度和实践指导意义的著作。我对“理论框架”这个词尤其关注,它暗示着本书不仅仅是罗列一些现象,而是会深入剖析背后的原理,建立起一套系统的分析模型。而“政策选择”的出现,则表明了本书的野心,它可能不仅局限于理论探讨,还会进一步延伸到如何将理论转化为实际政策,为政府部门和相关决策者提供参考。我一直在思考,如何在不断变化的环境和市场条件下,让林业的经营更加高效、更具可持续性。这本书是否会为我们揭示新的经营模式,或者提供解决当前林业发展瓶颈的思路,这让我充满好奇。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