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及时总结H7N9流感研究成果,消除公众恐慌,*好地指导H7N9流感防控,廖明主编了《H7N9流感百问》,以便为各级动物疫病控制工作者、家禽从业者、疾病预防和临床工作者、科研工作者以及普通公众提供一本较为全面的参考书。 本书的撰写除了参考**外已发表的相关文献外,还融入了编者在H7N9流感防控工作和科研工作中的实践经验和研究成果,旨在帮助读者*全面深入地了解H7N9流感。
廖明主编的《H7N9流感百问》共分5章,内容涉 及H7N9流感病毒病原学、H7N9流感的流行病学、人感 染H7N9流感、H7N9流感的防控以及进出境和对外贸易 H7N9流感的防控等,以问答的形式将H7N9流感相关专 业知识展示给读者,既通俗易懂,又不失专业性和***性。本书的撰写除了参考**外已发表的相关文献 外,还融入了编者在H7N9流感防控工作和科研工作中 的实践经验和研究成果,旨在帮助读者*全面深入地 了解H7N9流感。
第一章 H7N9流感病毒病原学
1.H7N9流感病毒的结构是怎样的?
2.H7N9流感病毒与其他亚型的流感病毒有什么不同?
3.H7N9流感病毒的传播机制如何?
4.H7N9流感病毒为什么可以跨物种传播?
5.H7N9流感病毒的致病机制如何?
6.H7N9流感病毒的理化性质如何?
7.H7N9流感病毒逃避免疫应答的机制如何?
8.H7N9流感病毒的变异机制如何?
9.H7N9流感病毒抗原特异性如何?
10.感染人的H7N9流感病毒突变位点与病毒毒性有何特点?
11.H7N9流感病毒的重组模式有何特点?
12.“H7N9流感病毒”为何不叫“H7N9禽流感病毒”?
13.H7N9流感病毒的遗传进化特征如何?
14.实验室怎样进行H7N9流感病毒的分离鉴定?
15.动物源H7N9流感病毒与人源H7N9流感病毒有何不同?
16.动物源H7N9流感病毒的检测、诊断方法有哪些?
17.实验室开展H7N9流感病毒的实验活动应采取怎样的防护措施?
18.目前针对H7N9流感病毒有哪些新的研究进展?
19.H7N9流感病毒对禽的致病性如何?
20.H7N9流感病毒的进化趋势如何?
21.为什么家禽感染H7N9流感病毒后会释放病毒?
22.哪些单位可以开展H7N9流感病毒的研究?
参考文献
第二章 H7N9流感的流行病学
23.H7N9流感*早是怎么发现的?
24.H7N9流感属于高致病性禽流感吗?
25.H7N9流感在**外的流行情况如何?
26.我国动物感染H7N9流感有什么流行特点?
27.动物感染H7N9流感临床症状如何?
28.如何监测动物的H7N9流感?
29.H7N9流感监测过程中应如何采集和运送样品?
30.如何确认H7N9流感疫情?
31.发生H7N9流感后该如何进行流行病学调查?
32.如何进行动物H7N9流感疫情报告?
33.H7N9流感对家禽和家禽业有何危害?
34.什么东西可能携带H7N9流感病毒?
35.哪些动物容易感染H7N9流感?
36.H7N9流感是如何传播的?
37.为有效防控家禽H7N9流感,宜采取怎样的饲养方式?
38.野禽能传播H7N9流感吗?
39.H7N9流感的流行有季节性吗?
40.什么地方感染H7N9流感的风险*高?
41.H7N9流感主要存在于哪些地区?
42.不同场所家禽H7N9流感病毒的带毒情况如何?
43.H7N9流感病毒核酸检测结果与病毒分离鉴定结果的关系如何?
44.人间病例与活禽交易市场H7N9流感监测情况的相关性怎样?
45.H7N9流感与H5N1禽流感流行特征的区别怎样?
46.H7N9流感病毒会不会本土化,与本地流行的流感毒株进一步重组?
47.活禽交易市场的卫生环境状况与H7N9流感病毒存在的关系如何?
当我翻开《H7N9流感百问》,并没有预料到它能给我带来如此多层面的思考。本书中对于“人与动物健康”的联动性的探讨,是我最为触动的部分。作者并没有将H7N9流感简单地视为一种“人类疾病”,而是将其置于一个更广阔的“One Health”(同一种健康)的框架下进行审视。书中详尽地描述了H7N9流感病毒如何在禽类(特别是家禽)之间传播,以及它们是如何在自然界中存在的。通过对不同地区发生的H7N9流感疫情的案例分析,我清晰地看到了,当人类活动范围不断扩大,与野生动物和家禽的接触日益频繁时,病毒跨物种传播的风险也就随之增加。书中用大量的数据和事实,强调了加强动物疫病监测和防控的重要性,这不仅仅是为了保护动物的健康,更是为了保护人类自身免受新型病原体的威胁。这种“命运共同体”的理念,让我开始重新审视自己与自然界的关系。它让我明白,保护环境、尊重生命,不仅仅是道德上的要求,更是维护人类自身生存和健康的最根本的保障。读完这本书,我不仅对H7N9流感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更重要的是,它激发了我对生态系统平衡的关注,以及对“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深刻思考。它是一本关于疾病的书,但它所传递的信息,早已超越了疾病本身,触及了我们与这个星球上其他生命体之间的深刻联系。
评分作为一名对健康议题略有关心的普通市民,我最近有机会接触到《H7N9流感百问》这本著作。坦白说,在阅读之前,我对H7N9流感只有一些模糊的印象,知道它是一种比较严重的流感,但具体是什么,如何防范,了解得并不深入。然而,这本书恰恰弥补了我的这些知识空白。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它对疾病的“早期预警”机制的阐述。书中详细讲解了,当一种新型病毒出现时,科学家们是如何通过监测、诊断和流行病学调查,来捕捉和识别它的踪迹的。作者用了很多篇幅来介绍几种关键的检测技术,虽然我无法完全理解其背后的原理,但通过书中的图示和通俗的解释,我大致了解了病毒的DNA/RNA检测、抗体检测等方法是如何帮助我们迅速判断感染状况的。而且,书中还特别强调了“早期诊断”对于控制疫情的重要性,它就像是火灾发生时,越早发现火苗,越容易扑灭。书中对不同年龄段人群,尤其是儿童和老年人,在感染H7N9流感后可能出现的症状差异,也做了详细的描述。这让我意识到,面对疾病,我们需要有更加细致和个体化的认识,而不是一概而论。此外,书中还探讨了疫苗研发的整个流程,从最初的概念提出,到临床试验,再到最终的审批和大规模生产,每一步都充满了挑战和不确定性,但同时也展现了人类在对抗疾病方面的强大决心和能力。整本书给我一种感觉,它不仅仅在讲述一个疾病,更是在讲述一场与未知病毒的“较量”,而科学,则是我们最强大的武器。
评分我一直认为,了解某个事物,最好的方式是深入其“内部”,而《H7N9流感百问》这本书,给了我一次这样的机会,去窥探H7N9流感病毒的“生活”与“行为”。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病毒“宿主”的讨论。它不仅仅是简单地说病毒“感染”了鸡或人,而是更细致地描绘了病毒在不同宿主身上的“适应性”和“选择性”。作者用很形象的比喻,比如把宿主比作病毒的“家”,病毒会寻找最适合自己生存和繁殖的“家”。这让我对病毒的演化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也更加明白为什么H7N9流感会成为一个令人警惕的病原体,因为它在某些动物体内表现出了极强的适应性,并且有了一定的“跨越”能力。书中对“接触史”和“流行病学溯源”的分析,也让我耳目一新。它不仅仅是简单地告诉你“在哪里接触过”,而是把这个过程描绘得像是在侦破一起“案件”,每一个病例的出现,背后都可能隐藏着一条复杂的传播链条。作者通过对一些实际案例的分析,展现了流行病学家们是如何一步步追踪病毒的源头,识别传播风险,并采取相应的防控措施。这让我看到了科学在公共卫生领域所扮演的重要角色,它不仅仅是研究疾病,更是守护我们健康的第一道防线。读完这部分内容,我更加注意在日常生活中,如何避免不必要的风险,比如谨慎处理禽类,注意个人卫生等等。这本书,让我从一个被动接受健康信息的人,变成了一个更主动、更了解健康知识的“参与者”。
评分坦白说,我对这类健康科普读物,一直抱持着一种谨慎的态度,害怕过于专业晦涩,或是过于浅显片面。但《H7N9流感百问》这本书,却以一种我未曾预料到的方式,让我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书中关于“抗病毒药物”的章节,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它并没有像某些宣传片那样,将药物神化,而是非常客观地分析了抗病毒药物的作用原理,以及它们在H7N9流感治疗中的局限性。作者详细介绍了目前市面上几种主要的抗病毒药物,比如奥司他韦等,并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解释了它们是如何干扰病毒的复制过程的。更重要的是,书中还讨论了“耐药性”的问题,以及为什么过度使用抗病毒药物可能会导致病毒变得更加难以治疗。这让我意识到,即使是看起来很有效的药物,也需要科学合理地使用,才能发挥最大的效用。此外,书中还穿插了一些关于“公共卫生政策”的讨论。它不仅仅是简单地列举一些防控措施,而是从更宏观的角度,探讨了政府在应对大规模疫情时所面临的挑战,以及如何制定有效的公共卫生策略。这让我开始思考,作为一个社会个体,我应该如何配合这些政策,共同维护公共健康。这本书,让我对疾病的治疗和预防,都有了更加立体和成熟的认识,它教会我,健康不仅仅是个人的事情,更是整个社会共同的责任。
评分一本好书,总能在合适的时机,以最恰当的方式出现在你的面前。最近,我偶然翻阅了一本名为《H7N9流感百问》的书,虽然我并非医疗领域的专业人士,但这本书的引入方式以及其中所阐述的一些基础概念,却深深地吸引了我。它不像一本冷冰冰的教科书,而是以一种循序渐进、深入浅出的方式,将一个复杂且令人担忧的疾病,化解成了一个个易于理解的篇章。书的开篇,我印象最深的是关于病毒演变的章节,它用生动的比喻,将病毒如同一个不断进化的“生命体”,在宿主之间传递、变异,挑战着人类的免疫系统。作者并没有回避病毒的危害性,但也没有夸大其词,而是从科学的角度,剖析了H7N9流感病毒的传播途径,以及它与其他流感病毒在结构和致病机制上的细微差别。这让我开始重新认识到,我们身边看似微小的病原体,背后隐藏着多么精密的生物学逻辑。特别是关于“人畜共患病”这个概念的解释,它不仅仅是简单地罗列动物到人的感染,而是描绘了一个复杂的生态链条,强调了人与自然界紧密相连,任何一方的失衡,都可能引发意想不到的后果。书中对一些早期病例的分析,也让我感受到了科学研究的严谨性和艰辛,每一个数据的收集,每一次实验的验证,都凝聚着无数人的智慧和汗水。阅读过程中,我不断地在思考,自己是否也曾接触过类似的病原体,是否采取了足够的防护措施。这本书,就这样不动声色地,在我心中种下了一颗关于健康和科学的种子。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