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战争的逻辑:从普鲁士崛起到两次世界大战
定价:65.00元
作者:苏肄海
出版社:新华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6-09-01
ISBN:9787516628218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天涯论坛首发连载,当月点击量超过35次万!
126幅地图、图片,还原大国恩怨与博弈。
内容提要
本书以德国的历史为主线,详述了自19世纪后半叶至二战期间欧洲各大国间的矛盾及其产生的原因,以普法战争为起点解析了两次世界大战的根源。作者并未详细描述诸多战争过程,而是侧重从历史、战略、外交、技术、经济等宏观角度总结两次世界大战经验教训,剖析大国战争的逻辑。
目录
序言
篇德国统一
第1章普鲁士的崛起
普鲁士建国/ 拿破仑的阴影/ 德意志民族主义的觉醒
第2章德国统一
统一前的德意志/ 铁与血/ 普丹战争/ 普奥战争
第3章普奥战争中的技术因素
铁路/ 后膛装填的撞针枪/ 电报/ 普法战争/ 德意志帝国建立/《法兰克福和约》
第4章俾斯麦外交的背景
争取俄国的中立/ 不冻港/ 印度/ 沙俄的两杆大旗/ 奥匈帝国
第5章热闹的巴尔干
奥斯曼土耳其帝国/ 塞尔维亚的自治/ 希腊独立/ 两次土埃战争/ 克里米亚战争
第6章俾斯麦时代
近东危机与柏林会议/ 与奥匈帝国结盟/ 《俄德“再保险”条约》/ 德意奥三国同盟/ 两次《地中海协定》
第二篇次世界大战
第1章新路线
威廉二世/ 世间再无俾斯麦/ 大陆均势和光荣孤立/ 追求英国的友谊/ 法俄结盟/ “克鲁格电报”事件/ 殖民地/ 阳光下的地盘
第2章疯狂的英德海军军备竞赛
海军战术/ 疯狂的“无畏”/ 提尔皮茨的错误及后果
第3章施里芬计划
第4章欧洲的桶
波斯尼亚危机与俄国的屈服/ 次巴尔干战争/ 第二次巴尔干战争与俄国的再次屈服/ 萨拉热窝事件
第5章次世界大战的主要参战国
俄国/ 奥匈帝国/ 意大利/ 塞尔维亚/ 保加利亚/ 土耳其/ 罗马尼亚/ 希腊
第6章技术兵器对于战争形态的改变
次世界大战——马克沁机枪的战争/ 堑壕战/ 般的堑壕生活/ 坦克/ 毒气/ 飞机/ 潜艇
第7章封锁
英国海军对德国的封锁/ 饥饿的德国/ 德国战争经费的筹措/ 德国对英国的封锁——无限制潜艇战
第8章帝国的崩溃
俄罗斯帝国的崩溃/ 美国参战/ 保加利亚的崩溃/ 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崩溃/ 奥匈帝国的崩溃/ 德意志帝国的崩溃
第9章巴黎和会
俄罗斯问题/ 法、英、美对于处置德国的态度/ 法德疆界问题/ 德国赔款问题/ 《凡尔赛和约》/ 《凡尔赛和约》对德国的伤害/ 《圣日耳曼条约》/ 意大利的无理要求/ 《特里亚农条约》/ 《纳伊条约》和《洛桑条约》/ 巴黎和会后法国的安全形势
第三篇第二次世界大战
第1章鲁尔危机
德国赔款问题/ 恶性通货膨胀/ 法国陷入孤立/ 鲁尔危机的结束及《道威斯计划》
第2章德国外交的胜利
与苏联建交/ 《洛迦诺公约》/ 加入国联及《苏德友好中立条约》
第3章大萧条
华尔街的崩溃/ 德国经济的崩溃/ 苏联的工业化
第4章希特勒
希特勒的青少年时代/ 维也纳的流浪汉/ 战争英雄/ 党的/ 啤酒馆/ 希特勒的政治理念/ 夺取政权/ 希特勒的经济奇迹/ 撕毁《凡尔赛和约》/ 吞并奥地利
第5章捷克斯洛伐克
捷克斯洛伐克的历史/ 与法国结盟/ 五月危机/ 通往慕尼黑的道路/ 推翻希特勒的密谋/ 慕尼黑协定/《慕尼黑协定》的后果/ 捷克斯洛伐克
第6章英国实行绥靖政策的原因
沉重的财务负担/ 英镑霸主地位的动摇/ 工业制造能力和市场的萎缩/ 商船和海外资产剧减/ 大英帝国开始分裂/ 惨重的人员伤亡/ 希特勒的要求似乎是合理的/ 绥靖主义
第7章法国实行绥靖政策的原因
第8章德国为什么选择战争
第9章波兰
波兰的历史/ 三次瓜分/ 波兰复国/ 轮到了波兰/ 英法态度的改变/ 英法结盟/ 德意日结盟/ 建立集体安全机制的失败/ 《苏德互不侵犯条约》/ 后几天和平的日子/ 闪击波兰/ 苏联从背后捅进一刀/ 静坐战争
第10章法国的战略
法军指导思想的改变/ 马奇诺防线/ 全面防御思想对法国外交的影响
第11章法国
征服挪威和丹麦/ 曼施坦因/ 曼施坦因计划/ D计划/ 法兰西战役/ 墨索里尼再补一小刀/ 第二次贡比涅停战/ 法国战败的原因及影响
第12章闪电战
闪电战的理论/ 坦克/ 斯图卡式俯冲轰炸机
第13章轮到了苏联
海狮计划的失败/ 巴巴罗萨/ 来捣乱/ 巴巴罗萨之前的斯大林
第14章苏德战场德军失败的原因
政治上的错误/ 闪电战失灵/ 后期决策失误
第15章苏联赢得胜利的原因
辽阔的国土和众多的人口/ 苏联的工业化/ 美英的援助/ 苏联的动员能力/ 《第270号命令》和《第227号命令》
第16章二战的参战国及冷战的开始
英国/ 法国/ 德国/ 意大利/ 苏联/ 捷克斯洛伐克/ 波兰/南斯拉夫/ 罗马尼亚/ 保加利亚/ 匈牙利/ 希腊
后记
作者介绍
苏肄海,四川大学经济系毕业,静雅思听有声读物网特邀作者,天涯网煮酒论史论坛人气作者,痴迷两次世界大战,熟读几十种相关图书,写作考据严谨、文笔生动。
文摘
序言
这本书简直是一次深刻的历史溯源之旅,虽然我还没有来得及深入细读,但仅仅是翻阅目录和前言,就足以感受到其宏大的野心和严谨的学术态度。作者似乎并非仅仅满足于陈述战争的发生和结果,而是试图剥离表象,去探究驱动战争机器运转的深层逻辑。从普鲁士那个在欧洲大陆上默默崛起的军事强国开始,作者似乎在绘制一张错综复杂的战略图景,描绘其如何通过一系列精巧的政治博弈和军事部署,一步步改变欧洲的权力格局。我尤其对普鲁士为何能在众多强国中脱颖而出这一部分充满了好奇。是其独特的军事体制?是其国民精神的塑造?还是其地缘政治的优势?这些疑问在脑海中盘旋,让我迫不及待地想去书中寻找答案。而这一切,最终又如何导向了那两次席卷全球的浩劫?作者的笔触能否将这些看似孤立的事件串联起来,展现出一种必然的趋势?这种对历史“必然性”的探寻,本身就充满了引人入胜的魅力。我预感,这本书将会是一次智力上的挑战,也是一次精神上的洗礼,让我重新审视那些曾经熟悉的历史事件,从中获得更深刻的理解。
评分在我看来,历史从来不是孤立的事件堆砌,而是一系列相互关联、相互影响的进程。这本书的标题“战争的逻辑”就触动了我对这种关联性的思考。从普鲁士的崛起这样一个具体的历史案例出发,作者似乎想要揭示出一种更普遍的“战争逻辑”。我很好奇,作者是如何从普鲁士这个国家的发展轨迹中,找到其与后来两次世界大战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是其地缘政治的先天劣势?是其军国主义思想的滋生?还是其与其他大国之间无法调和的矛盾?我期待书中能够提供详细的论证,展现出作者是如何将看似零散的历史片段,编织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我想象着作者会运用大量的史料和严谨的分析,去解释普鲁士是如何从一个区域性的力量,演变为影响全球格局的关键角色,而其扩张的冲动,又如何与当时的国际秩序相互作用,最终引爆了两次世界大战。这种对历史深层逻辑的探索,是我阅读历史类书籍最看重的部分,我相信这本书能够满足我的期待。
评分这本书的题目就充满了力量感,“战争的逻辑”。这让我意识到,作者并非是简单地叙述战争的发生过程,而是要深入探讨驱动战争的内在逻辑和机制。从普鲁士的崛起这样一个起点开始,似乎就预示着作者要追溯到近代欧洲国家形成和扩张的源头。我对普鲁士如何从一个弹丸之地,一步步成长为一个军事强国,并最终影响了整个欧洲乃至世界的历史进程充满了好奇。我希望作者能够细致地描绘出普鲁士在政治、军事、经济、外交等方面的战略布局,以及其独特的民族精神和国家构建模式。更重要的是,我期待作者能够清晰地阐释,普鲁士的崛起及其扩张倾向,是如何与当时欧洲其他大国的利益发生冲突,并最终导向了那两次世界大战的。这种逻辑的梳理,需要作者具备深厚的历史功底和敏锐的分析能力,我非常期待能够从这本书中获得启发,更深刻地理解战争的本质,以及人类历史发展中那些令人警醒的规律。
评分这是一本厚重的著作,光是封面和厚度,就足以让人感受到其内容的丰富与分量。作者似乎试图构建一个宏大的历史叙事框架,将从普鲁士的崛起开始,一直延伸到两次世界大战的整个进程。我对此非常感兴趣,因为我总觉得,理解现代世界,必须先理解两次世界大战为何会发生,而这两次战争的根源,又可以追溯到更早的历史时期。普鲁士的崛起,在我看来,是近代欧洲力量重塑的一个缩影,它不仅改变了德意志地区的政治版图,也深刻影响了整个欧洲大陆的力量平衡。我尤其好奇作者是如何解读普鲁士的军事思想和政治策略的,它们是如何在那个时代脱颖而出,又为何会孕育出如此激进的扩张野心?而这种野心,又如何一步步将整个欧洲乃至世界卷入了两次毁灭性的战争?我期待书中能够提供一些令人耳目一新的分析视角,而不是简单的事件堆砌。我希望作者能够展现出一种洞察力,能够穿透历史的迷雾,揭示出那些隐藏在表面之下的深刻原因,让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战争的残酷,以及和平的来之不易。
评分我一直对历史中的“偶然”与“必然”之间的辩证关系非常着迷,而这本书似乎正好切中了这一主题。从标题来看,它不仅仅是战争的记录,更是对战争背后驱动力、决策逻辑的深度剖析。我尤其关注作者是如何处理“普鲁士崛起”这一部分,这无疑是近代欧洲历史的一个关键节点。一个原本相对弱小的邦国,如何在强敌环伺的环境下,凭借其独特的治国理念和军事革新,最终成长为足以影响世界格局的力量?这其中必然涉及到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方方面面的因素。而这种崛起,又为后来的两次世界大战埋下了怎样的伏笔?作者是如何在叙述这段历史时,展现出一种“宿命感”的?我期待看到作者能够梳理出普鲁士的扩张主义、民族主义情绪的兴起,以及其与周边大国之间复杂而微妙的关系。这种梳理,不应是简单的因果链条,而更应该是一种多层次、多维度的交织与演变。我相信,通过对普鲁士崛起这一案例的深入研究,我们可以更清晰地理解,那些看似突发的冲突,往往是长期积累的矛盾与力量碰撞的必然结果。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