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产品安全知识和选用技巧(第二版)

农产品安全知识和选用技巧(第二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上海市退(离)休高级专家协会农林生物专业委 著
图书标签:
  • 农产品安全
  • 食品安全
  • 农药残留
  • 食品添加剂
  • 健康饮食
  • 食品选择
  • 农产品质量
  • 食品检测
  • 食品科普
  • 安全食品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炫丽之舞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ISBN:9787547824818
商品编码:29679943428
包装:平装
出版时间:2015-01-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农产品安全知识和选用技巧(第二版)

定价:25.00元

作者:上海市退(离)休高级专家协会农林生物专业委

出版社: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5-01-01

ISBN:9787547824818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上海市退离休高级专家协会农林生物专业委员会、宁夏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编著的这本《农产品安全知识和选用技巧(第2版)》以问答的形式组织内容,包括粮、油、蔬菜、瓜果、肉、禽、蛋、奶、水产等农产品安全知识和选用技巧,都是老百姓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的并且非常关心的问题。该书面向消费者,紧密结合实际,对每一个问题的阐述既有专业知识,又通俗易懂,让消费者易于接受、乐于接受,是一本科普好材料。

内容提要


农产品质量安全事关民众身体健康,历来是社会广泛关注的热点和焦点。上海市退离休高级专家协会农林生物专业委员会、宁夏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编著的这本《农产品安全知识和选用技巧(第2版)》以普及农产品安全科学知识为目的,组织了种植、畜牧、水产、生物等领域的老专家对《农产品安全知识和选用技巧》一书版内容进行了精心修订,以问答的形式列举出211个题目,介绍与广大群众生活息息相关的粮油、蔬菜、瓜果和肉、禽、蛋、奶、水产等农产品的安全知识和选用技巧,内容科学、实用性强,可供读者朋友们在选购安全农产品时参考。

目录


一、食用农产品安全基本知识
1.什么是安全的食用农产品?
2.我国食品和农产品质量安全认证有几种?
3.我国“三品一标”农产品发展情况如何?
4.2012年对有机食品标志有哪些新规定?
5.什么是有机食品?
6.什么是绿色食品?
7.什么是无公害农产品?
8.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三者是什么关系?
9.什么是农产品地理标志?
10.什么是转基因和转基因食品?
11.转基因水稻可以食用吗?
12.转基因食品生产情况如何?市场上现有哪些转基因食品?
13.什么是食品添加剂?对人体有害吗?
14.干香菇与鲜香菇有什么区别?
15.食用菌能富集重金属的说法对吗?
16.吃“时令菜”有哪些好处?
17.“冬吃萝卜夏吃姜”有科学道理吗?
18.番茄生吃好,还是熟食好?
19.多吃豆类有助于健康吗?
20.为什么黑大豆的营养价值高?
21.小杂粮有哪些营养价值?
22.无籽西瓜是如何生产出来的?
23.无籽葡萄是怎样生产出来的?
24.果蔬汁能等同于水果、蔬菜吗?
25.从产品质量和安全角度考虑,段木栽培和代料栽培的食用菌产品有什么不同?
26.何为新鲜猪肉、冷却肉、冷冻肉?
27.冷鲜肉是什么肉?
28.何为42天长成的白羽肉鸡?
29.“橡皮蛋”是怎样产生的?
30.山羊肉和绵羊肉有什么区别?
31.牛奶中有没有雌激素?
32.应用于奶牛生产的激素药物对人类健康是否有影响?
33.鲜奶和奶粉有何区别?
34.乳品新国标中引起媒体和公众关注的生鲜乳标准涉及哪些指标?
35.对我国现行的生鲜乳安全标准究竟应该怎么看?
36.市场上销售的奶制品有哪些种类?
37.为什么中医要“忌口”.海产品?
38.个体较大的水产品是用激素催大的吗?
39.黄鳝是用避孕药催肥的吗?
40.日本治疗水俣病和治理水俣湾环境的进展如何?
41.什么是巴氏奶?
42.什么是常温奶(UHT奶)?
43.为什么水产品比肉类食品更容易腐败?
二、农产品常见食用安全问题
44.米是否越白越好?
45.为什么发霉的玉米不能吃?
46.面粉中添加增白剂有什么危害?
47.看虫眼选购蔬菜科学吗?
48.为什么要提倡食用双低油菜菜籽油?
49.番茄使用座果灵后对人体有危害吗?
50.食用“顶花带刺”的黄瓜安全吗?
51.吃野菜要注意什么?
52.毒豇豆从何而来?
53.吃芋头要注意什么?
54.如何鉴别甲醛处理过的水产品?
55.发了芽的土豆还能吃吗?
56.哪些生姜不能食用,如何鉴别?
57.如何鉴别染色花椒?
58.吃了新鲜的金针菇会中毒吗?
59.春末夏初上市的西瓜为什么白籽比较多,食用安全吗?
60.西瓜又红又甜是否注射了糖和色素?
61.草莓又大又红是否使用了激素?
62.市场上销售的葡萄又大又甜,是用过膨大剂和增甜剂吗?
63.表面打过蜡的柑橘对人体有危害吗?
64.食用桑葚时应注意什么?
65.工厂化生产的食用菌产品安全可靠吗?
66.为什么蘑菇不是越白越好?
67.为什么不能随便采食不熟悉的野生菇?
68.食用病死猪肉有什么危害?
69.街边烧烤摊的肉有哪些安全隐患?
70.禽类食品怎么吃才更安全?
71.猪肉加入“牛肉膏”后会产生怎样的危害?
72.“化学猪血”有何危害,如何鉴别?
73.哪些人不宜吃鸡蛋?
74.吃鸡蛋有哪些禁忌?
75.食用鸡蛋有哪些误区?
76.蛋黄特别红的咸鸭蛋可能存在怎样的安全隐患?
77.“双氧水凤爪”危害有多大,如何鉴别?
78.饮用病牛奶对人体有什么危害?
79.什么样的牛奶才能算是好牛奶?
80.有些人对牛奶会有不良反应,这是怎么回事?
81.哪些人不适宜饮用牛奶?
82.喝牛奶会导致高血脂和发胖吗?
83.牛奶究竟是致癌还是防癌?
84.饮奶会导致儿童超重和肥胖吗?
85.煮后不凝块的鲜奶都能喝吗?
86.水产品中为什么含有其他食品没有的有害物质?
87.食用哪些鱼类容易产生组胺中毒?
88.如何鉴别“彩妆”的水产品?
89.生吃毛蚶为什么容易感染甲型肝炎?
90.贝类毒素是如何产生的,有何危害?
91.你吃的海贝净化了吗?
92.为何河纯鱼禁止上市销售?
93.水产品中的“石油味”是怎么产生的?
94.“水俣病”和“骨痛病”是什么原因形成的?
95.淡水鱼中的“泥土味”是如何形成的?
96.食用鱼胆会中毒吗?
97.“鱼浮灵”在水产品上可以使用吗?
98.腌制水产品有怎样的安全隐患?
99.生食水产品有何风险?
100.为什么生食水产品易患食源性寄生虫病?
三、食用农产品选用技巧
101.如何识别籼米、粳米和糯米?
102.东北米与其他地区米有什么区别?
103.如何识别新米与陈米?
104.怎样识别真假血糯米?
105.怎样选购放心米?
106.不同面粉制品对面粉品质有怎样的要求?
107.常吃的玉米有哪些种类?
108.如何选购大豆?
109.怎样选购豆制品?
110.如何选购鲜山芋?
111.吃山芋有哪些学问?
112.如何识别“地沟油”?
113.如何选购食用油?
114.如何识别掺假麻油?
115.哪些蔬菜适宜生吃,哪些蔬菜不宜生吃?
116.哪些蔬菜要先焯后烧?
117.怎样留住绿叶菜中的维生素?
118.如何选购根菜类蔬菜?
119.如何选购白菜类蔬菜?
120.如何选购甘蓝类蔬菜?
121.如何选购绿叶菜类蔬菜?
122.怎样选购葱蒜类蔬菜?
123.如何选购茄果类蔬菜?
124.如何选购瓜类蔬菜?
125.如何挑选和储存芦笋?
126.如何选购豆类蔬菜?
127.如何选购水生蔬菜?
128.如何选购薯芋类蔬菜?
129.如何选购多年生蔬菜?
130.怎么识别“化学豆芽”?
131.如何清除蔬菜上的农药残留?
132.如何选购优质西瓜?
133.如何选购优质甜瓜?
134.如何选购、清洗草莓,食用时要注意点什么?
135.草莓怎样保鲜贮藏?
136.如何选购优质的葡萄?
137.葡萄怎样保鲜贮藏?
138.如何选购优质脐橙?
139.如何清洗葡萄?
140.梨有哪些吃法,吃梨要注意点什么?
141.如何挑选优质水蜜桃?
142.水蜜桃如何保鲜贮藏?
143.如何挑选优质橘子?
144.如何挑选和食用猕猴桃?
145.如何选购和食用菠萝?
146.苹果如何选购、保存和食用?’
147.柿子如何去涩,食用柿子有何注意事项?
148.如何挑选和食用枇杷?
149.如何挑选和食用樱桃?
150.如何选购和食用香蕉?
151.如何选购和食用芒果?
152.如何选购和食用龙眼?
153.如何选购和食用甘蔗?
154.如何选购和储存干香菇?
155.如何识别正宗的黑木耳?
156.草菇储存对温度有什么特殊要求?
157.如何选购优质银耳?
158.如何选购金针菇?
159.如何选购、加工猴头菇?
160.如何选购灵芝产品?
161.目前如何识别冬虫夏草的真伪?
162.北冬虫夏草与天然冬虫夏草有什么区别?
163.选购放心猪肉应注意什么?
164.如何识别种猪肉?
165.如何鉴别含瘦肉精的猪肉?
166.如何识别注水牛肉?
167.如何判断牛肉新鲜度和牛肉品质?
168.如何鉴别进口鲜冻肉类产品?
169.如何选购猪内脏?
170.如何选购咸肉?
171.家庭贮藏肉类应注意什么?
172.如何解冻冷冻肉?
173.如何挑选新鲜鸡蛋?
174.鸡蛋怎样吃有营养?
175.土鸡蛋与洋鸡蛋营养价值有差别吗?
176.如何鉴别鸽蛋、鹌鹑蛋?
177.如何判断皮蛋的质量?
178.如何选购新鲜家禽肉?
179.怎样识别注水家禽肉?
180.怎样选购优质、营养、安全、放心的奶制品?
181.购买、订购和饮用巴氏消毒奶要注意些什么?
182.怎样区别鲜牛奶与含乳饮料?
183.用冰箱保存奶制品应当注意哪些细节?
184.牛奶不宜搭哪些食物同吃或同饮?
185.巴氏奶饮用前还要煮沸吗?
186.如何区别发酵型酸奶和调制型酸奶?
187.作为消费者,你知道选择奶制品的顺序吗?
188.乳酸菌饮料与乳酸饮料有区别吗?
189.你对不同包装形式牛奶的保质期了解吗?
190.如何鉴别鱼的新鲜度?
191.水产品如何保鲜?
192.冷冻水产品如何保存?
193.冷冻水产品如何解冻?
194.小龙虾是在污水中长大的吗?如何挑选小龙虾?
195.如何识别河鲍鱼?
196.如何鉴别由“孔雀石绿”污染的水产品?
197.如何鉴别活河蟹的质量?
198.如何鉴别鲜虾质量?
199.如何选购甲鱼?
200.如何识别用死黄鳝加工的鳝丝?
201.如何鉴别用洗虾粉和洗蟹粉“美容”过的虾蟹?
202.如何根据鱼的新鲜度确定其烹饪方法?
203.如何鉴别贝类的质量?
204.如何鉴别水产干制品的好坏?
205.哪些食物不宜与水产品同食?
206.如何选购优质枸杞?
207.胡麻油有什么特点?怎样选购和食用?
208.如何选购和食用荞麦?
209.如何选购优质甘草?
210.如何选购优质红枣?
211.选购和食用黄花菜应该注意什么?
附录
宁夏十特产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农产品安全知识和选用技巧(第二版) 品鉴田园馈赠,守护舌尖上的健康 在追求美好生活的今天,我们对餐桌上的每一份食物都寄予着对健康与品质的期望。然而,随着农业生产方式的日益复杂以及市场流通的多元化,辨别农产品的安全与优劣,已成为每一个消费者必须掌握的基本功。 《农产品安全知识和选用技巧(第二版)》并非一本泛泛而谈的科普读物,它是一份凝聚了行业经验与科学研究的实用指南,旨在帮助您从源头到餐桌,全方位地了解并安心享用各类农产品。 本书第二版在第一版坚实的基础上,进行了全面的更新与深化。我们深知,农产品安全标准和检测技术在不断发展,消费者对安全的需求也在持续提升。因此,新版内容不仅涵盖了更为广泛的农产品种类,更融入了最新的法规政策、前沿的科学研究成果以及贴近日常生活的实践经验,力求为读者提供一份既权威又实用的“一本通”。 核心内容概览: 第一篇:铸牢安全基石——农产品安全的基础认知 什么是农产品安全? 本篇将深入浅出地解析农产品安全的定义、重要性以及其背后涉及的各个环节。我们将剖析农产品安全风险的来源,包括农业生产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化学性(如农药、兽药残留)、生物性(如微生物污染)和物理性(如重金属、异物)风险。同时,也将探讨食品添加剂在农产品加工中的合理使用与潜在风险。 国家与行业标准解读: 了解国家和行业制定的农产品安全标准,是保障自身权益的第一步。本书将梳理并解读与常见农产品相关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及地方标准,重点解释这些标准的核心指标,如最大残留限量(MRLs)、微生物指标、重金属限量等,帮助读者理解这些数字背后的含义,以及它们如何构筑起农产品安全的“防火墙”。 农产品质量检测技术漫谈: 对于普通消费者而言,专业的检测技术似乎遥不可及。本篇将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介绍几种主流的农产品质量检测技术,如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气相色谱法(GC)、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等。我们将解释这些技术的基本原理,以及它们在农产品安全监控中的作用,让读者对检测过程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增强对市场监管的信任感。 消费者权益与法律法规: 了解自己的权利与义务至关重要。本书将介绍我国在农产品安全方面的相关法律法规,如《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及其配套法规,以及消费者在购买、食用农产品过程中享有的权利和维权的途径。 第二篇:精挑细选,慧眼识“宝”——各类农产品的选用技巧 本篇是本书的精髓所在,我们将针对不同类型的农产品,提供详细、具体、可操作的选购指南。每一类农产品都将从其特性出发,结合实际采摘、储存、运输以及上市销售等环节的特点,讲解如何“望闻问切”,辨别优劣。 蔬菜篇: 叶菜类(如小白菜、菠菜、生菜): 如何辨别叶片是否鲜嫩、有无斑点、病虫害痕迹?如何判断是否使用了过量的农药?(例如,某些叶菜上可能残留着不易清洗的白色或绿色粉末,或叶片边缘有不自然的焦枯状)。 根茎类(如土豆、胡萝卜、萝卜): 如何挑选表皮光滑、无损伤、无异味、无发芽或腐烂迹象的根茎类蔬菜?如何辨别是否存在“回锅”现象(即经过二次加工或长时间储存导致质地变化)? 瓜果类(如番茄、黄瓜、茄子): 如何根据果实的大小、色泽、形状、手感来判断成熟度与口感?如何识别可能含有过多激素催熟的痕迹?(例如,某些番茄可能形状不规则,颜色分布不均)。 菌菇类(如香菇、金针菇、蘑菇): 如何区分新鲜与否?如何辨别是否为野生采摘还是人工培育?如何判断是否存在非法添加物(如漂白剂、防腐剂)?(例如,一些亚硫酸盐处理过的干菌菇表面会有白色粉末,或散发刺激性气味)。 水果篇: 浆果类(如草莓、蓝莓、覆盆子): 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挑选到新鲜、无霉变的浆果?如何辨别是否过度采摘或使用了保鲜剂? 仁果类(如苹果、梨): 如何从果皮的光泽、色泽、手感来判断其成熟度与甜度?如何识别表皮异常的光滑或亮度是否与打蜡有关? 柑橘类(如橙子、橘子、柚子): 如何根据果皮的厚度、颜色、弹性来判断汁水饱满度?如何避免选到“糖精橙”或因储存不当而导致果肉干瘪的水果? 热带水果(如芒果、菠萝、香蕉): 不同热带水果的成熟标志各不相同,本书将逐一详解。例如,如何判断芒果是否成熟且口感最佳?如何辨别菠萝的甜度和新鲜度? 谷物与豆类篇: 大米、小麦、玉米: 如何辨别新米与陈米?如何识别是否混有杂质、霉变或虫蛀的谷物?如何了解不同品种的特性? 豆类(如黄豆、绿豆、红豆): 如何挑选饱满、色泽均匀、无破损、无霉变、无异味的豆类?如何辨别是否经过非法染色或添加防腐剂? 肉禽蛋奶篇: 禽肉(鸡、鸭): 如何从肉色、弹性、气味来判断新鲜度?如何识别注水肉或经过不当处理的肉品? 畜肉(猪、牛、羊): 如何辨别新鲜肉的色泽、质地和气味?如何识别是否存在瘦肉精或其他非法添加物? 水产品(鱼、虾、蟹): 新鲜水产品的辨别技巧,包括眼球、鳃、鳞片、肉质等方面的判断。如何识别被化学药剂处理过的水产品? 禽蛋: 如何通过蛋壳、蛋黄、蛋清的形态来判断鸡蛋是否新鲜?如何识别臭蛋或被污染的蛋? 奶制品: 针对巴氏杀菌奶、常温奶、酸奶等不同类型,提供选购建议,包括保质期、储存条件、包装完整性等。 食用油、调味品与加工食品篇: 食用油: 如何识别纯正的植物油?如何辨别是否存在“地沟油”或其他非法油品?如何理解不同食用油的营养价值与适用场景? 调味品(酱油、醋、食盐): 如何从外观、气味、包装等判断其质量?如何了解食品添加剂在这些产品中的作用和限量? 加工食品: 针对市场上琳琅满目的加工食品,本书将提供一些基本的选购原则,如关注配料表、营养成分表、生产日期、保质期,以及如何识别过度包装或过度宣传的产品。 第三篇:安全储存,健康生活——延长农产品生命周期的小妙招 即便购买了优质的农产品,不当的储存方式也会加速其变质,甚至产生安全隐患。本篇将提供一系列科学、实用的储存方法,帮助读者最大程度地保留农产品的营养和风味,减少浪费。 不同农产品的最佳储存环境: 详细介绍不同蔬菜、水果、肉禽蛋奶等在冰箱冷藏、冷冻,或常温存放时的最佳温度、湿度和储存时间。 保鲜技巧与方法: 介绍各种家庭常用的保鲜方法,如用保鲜膜、保鲜袋、容器的正确使用,以及利用天然材料(如报纸、竹炭)辅助保鲜。 延长储存期的窍门: 针对一些易损耗的农产品,提供特殊的储存技巧,如如何处理香蕉、草莓等,如何储存绿叶蔬菜,如何冻藏肉类等。 旧物利用与环保储存: 鼓励读者通过合理的储存,减少食物浪费,并介绍一些变废为宝的环保储存理念。 第四篇:常见误区与消费提示——避免“踩雷”,理性消费 在农产品消费过程中,存在着不少被广泛流传的误区,甚至一些商家的不实宣传,都可能误导消费者。本篇旨在澄清这些误区,提供理性消费的建议。 关于“有机”、“绿色”、“无公害”的辨析: 详细解读这些认证标识的含义、区别以及如何在市场中识别真正的认证产品。 关于农药残留的常见误区: 澄清公众对农药残留的过度恐慌,普及科学的认知,并提供家庭清洗蔬菜的有效方法。 关于“反季节”蔬菜的真相: 解释反季节蔬菜的生产原理,以及其安全性与营养价值是否受到影响。 关于“进口”与“国产”的理性看待: 破除“进口就一定好”的迷思,引导消费者根据实际情况做出选择。 如何识别虚假宣传与不合格产品: 提供一些实用的鉴别方法,帮助消费者擦亮眼睛,避免上当受骗。 本书的特色: 内容全面,覆盖广泛: 几乎涵盖了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各类农产品。 讲解详实,图文并茂: 结合丰富的图片和清晰的图示,直观展示辨别技巧。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既有科学的理论依据,更有贴近生活的实践操作指南。 语言通俗,易于理解: 避免使用过于专业的术语,力求让每一位读者都能轻松掌握。 时效性强,紧跟前沿: 全面更新了最新的法规政策和科学研究成果。 《农产品安全知识和选用技巧(第二版)》不仅是一本书,更是一种生活态度。它鼓励我们更加关注食物的来源,更加珍视大自然的馈赠,更加理性地做出每一次消费决策。通过掌握本书中的知识与技巧,您将能够更自信、更安全地品尝到每一口来自田园的美味,为自己和家人的健康保驾护航。让我们一起,从餐桌开始,构建更加健康、美好的生活!

用户评价

评分

我对这本书的期待,主要集中在它能否帮助我摆脱“选择困难症”的困扰。每次去采购食材,我总是在各种包装、各种标签前犹豫不决,不知道哪个才是最安全、最健康的。这本书的标题——《农产品安全知识和选用技巧(第二版)》,听起来就非常实用。我希望它能提供一套清晰、权威的指南,让我了解市场上各种农产品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比如,如何识别被过度加工或添加了不明物质的食品,以及如何辨别那些可能存在过量农药残留的蔬果。同时,“选用技巧”也是我非常看重的一点。我渴望学习到一些实操性的经验,比如,在购买蔬菜时,如何通过颜色、形状、气味来判断其新鲜度和品质;在选购水果时,是否有季节性的挑选原则,又该如何避免买到催熟的果实。我特别希望书中能有关于不同类别农产品(如叶菜类、根茎类、瓜果类、肉类、蛋类、水产品等)的详细选购指南,并且能够给出一些具体的判断依据和方法,让我能够更自信、更从容地为家人挑选最优质的食材。

评分

我是在一个偶然的机会了解到这本书的,当时正好在为家人挑选一些对健康有益的食材,但总感觉自己在这方面的知识储备不足,有时候买回来的东西,心里总是不踏实。这本书的题目《农产品安全知识和选用技巧(第二版)》,一下子就吸引了我。尤其是“第二版”这个字眼,说明它经过了更新和迭代,内容应该更加贴近当下我们所面临的食品安全问题。我最关心的还是书中关于“安全知识”的部分,比如如何辨别农药残留、激素使用,以及一些常见的食品添加剂可能带来的影响。我希望这本书能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来解释这些专业性的问题,而不是枯燥的说教。同时,“选用技巧”也让我充满了期待,我希望能够学习到如何从外观、气味、口感等方面,去判断农产品的品质和新鲜度。比如说,怎么挑选当季的水果蔬菜?不同种类的农产品,是否有各自的挑选秘诀?有没有一些“反季节”种植的食物,在安全性上需要特别注意的?我期待这本书能够给我提供一套实用、可操作的指南,让我成为一个更加明智的消费者,为家人的健康把好第一道关。

评分

这本书的名字,就让我立刻联想到了自己在超市里那种徘徊不定、又有点焦虑的心情。每天都要为家人准备食物,食材的安全和品质是我的头等大事,但说实话,很多时候我都是凭感觉在选,心里总是不踏实。所以,《农产品安全知识和选用技巧(第二版)》这个书名,真的太吸引我了。我最想知道的是,这本书会不会深入讲解关于食品添加剂的知识?比如说,那些让食物颜色鲜艳、口感更佳的添加剂,它们是否会对人体造成长期的影响?我希望能得到一些科学的解释,而不是道听途说。另外,“选用技巧”这部分,我尤其期待。我希望它能给我一些具体的“窍门”,比如,在购买肉类时,如何辨别是否注水或添加了不明物质?在选购水果时,如何判断是否使用了过量的催熟剂?有没有一些特别的季节性蔬菜或水果,在购买时需要特别注意的地方?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成为我厨房里的“百科全书”,让我能够真正做到“明明白白消费,健健康康吃饭”。

评分

这本书的出版,简直是为我这样的“厨房小白”量身定做的!我一直觉得,做饭好吃不仅仅是靠手艺,更重要的是食材本身的新鲜和安全。但现实是,每次去超市或者菜市场,看着那些琳琅满目的农产品,心里总是没底。这本书的标题《农产品安全知识和选用技巧(第二版)》恰好点出了我最大的痛点。我非常希望这本书能够深入浅出地讲解各种农产品的安全标准,比如关于农药残留的检测方法,或者是关于转基因食品的科学解读。我希望它能解答我心中的一些疑惑,比如,为什么有些蔬菜看起来特别“完美”,是不是用了什么“特殊手段”?还有,关于那些标注着“有机”、“绿色”的农产品,我该如何去辨别它们的真实性,避免被“概念”忽悠?另外,“选用技巧”的部分更是让我眼前一亮,我期待能从中学习到,如何挑选最新鲜、最有营养的蔬菜水果,以及一些常见的肉类、蛋类、水产品的选购秘诀。比如说,如何辨别新鲜的鱼肉?如何挑选成熟度恰到好处的水果?这些细节对于提升我烹饪的成功率和家人的饮食健康至关重要。

评分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我特别喜欢,那种暖黄色的基调,搭配上写实的蔬菜水果插画,给人一种亲切又实在的感觉,一看就知道是讲“吃”的,而且是健康“吃”的。我平时买菜的时候,总觉得市面上产品琳琅满目,有些看起来卖相很好,但心里总有点打鼓,不知道到底安不安全。这本书的标题就正中我的下怀,“农产品安全知识”,听起来就非常有分量,感觉能解答我很多关于食物来源、添加剂、保鲜剂之类的疑问。而且“选用技巧”这几个字也让我很期待,毕竟知道怎么选,才能买到真正放心又美味的食材,这才是硬道理。我希望这本书能像一本靠谱的“购菜指南”,让我从一个“小白”变成一个“达人”,下次去菜市场或者超市,心里就更有底了。我尤其好奇,书中会不会讲到一些关于有机、绿色、无公害这些标签的真正含义?它们之间有什么区别?有没有什么“潜规则”是消费者容易被忽略的?还有,对于那些看起来颜色特别鲜艳的水果蔬菜,我该如何判断它们是自然生长还是使用了不当的催熟剂或染色剂?这些都是我非常想了解的知识点。这本书的出现,简直是我购物清单里最实用的一笔投资。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