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紧密围绕“制度环境、对外直接投资对母国技术创新的作用机理”这一主题,从微观到宏观、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地对以下几个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制度环境、OFDI逆向技术溢出对企业、区域、**层面技术创新的影响。第二,在微观层面,制度环境、对外直接投资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和技术创新能力的影响;在实证分析过程中,纳入空间相关性与空间交互作用后的结果如何。第三,在区域层面,制度环境、OFDI逆向技术溢出对技术创新能力和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第四,**层面的东道国制度环境(双边制度距离)、OFDI逆向技术溢出对**创新能力的提升效果。
宋跃刚,河南新乡人,博士,河南师范大学商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跨国公司与**投资、数量经济统计。参与多项**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文章见诸Emerging Markets Finance and Trade、《世界经济研究》、《现代日本经济》等专业期刊,出版专著2部。
1绪论
1.1研究背景
1.1.1现实背景
1.1.2理论背景
1.2研究问题
1.3核心概念辨析及厘定
1.3.1技术创新
1.3.2OFDI逆向技术溢出效应
1.3.3制度及制度环境的内涵与演进
1.3.4空间集聚的内涵
1.3.5产业集聚的内涵
1.4研究思路
1.4.1技术路线
1.4.2研究方法
1.5研究内容
1.6主要创新点
2理论基础及相关研究综述
2.1技术创新理论研究脉络
2.1.1技术创新的新古典学派
2.1.2技术创新的新熊彼特学派
2.1.3技术创新的制度创新学派
2.1.4技术创新的**创新系统学派
2.2“新”新经济地理学理论
2.2.1理论渊源
2.2.2理论基础
2.2.3分析框架
2.2.4实证研究进展
2.3制度环境理论及研究评述
2.3.1制度环境的发展阶段
2.3.2制度变迁的基石
2.3.3制度变迁的原则和分类
2.3.4制度变迁的“路径依赖”
2.3.5制度环境理论
2.4对外直接投资理论演进及评述
2.4.1微观层面的相关理论
2.4.2中观层面的相关理论
2.4.3宏观层面的相关理论
2.5企业异质性与对外直接投资的区位选择
2.6对外直接投资逆向技术溢出效应
2.6.1企业层面的逆向技术溢出效应
2.6.2区域层面的逆向技术溢出效应
2.6.3**层面的逆向技术溢出效应
2.7空间集聚效应研究及其测度
2.7.1空间集聚效应文献综述
2.7.2空间集聚效应的测度
3制度环境、OFDI逆向技术溢出对技术创新非均衡发展影响
的内在机制
3.1制度环境、OFDI逆向技术溢出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
内在机制
3.1.1制度环境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机制
3.1.2OFDI逆向技术溢出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内在机制
3.2制度环境、OFDI逆向技术溢出提升区域技术创新能力的
内在机制
3.2.1制度环境提升区域技术创新能力的机理
3.2.2OFDI逆向技术溢出提升母国区域技术创新能力的机理
3.3制度距离、OFDI逆向技术溢出提升**创新能力的内在机制
3.3.1东道国制度环境提升投资母国创新能力的内在机制
3.3.2双边制度距离提升投资母国创新能力的作用机制
3.3.3OFDI逆向技术溢出提升**创新能力的作用机理
3.4小结
4技术创新过程中的空间效应及检验估计方法
4.1空间相关性、空间异质性与技术创新
4.1.1空间相关性
4.1.2空间异质性
4.2技术创新的空间相关性及空间集群的识别与检验
4.2.1全局空间相关性检验与分析
4.2.2局域空间相关性指标检验与分析
4.3空间权重矩阵设定
4.3.1空间地理距离权重
4.3.2经济距离权重矩阵
4.3.3人力资本空间权重矩阵
4.3.4技术距离空间权重矩阵
4.3.5基础设施竞争空间权重矩阵
4.3.6空间权重加权矩阵
4.4空间面板计量经济模型及估计方法
4.4.1横截面空间计量经济模型
4.4.2空间面板计量经济模型
4.5小结
5制度环境、OFDI逆向技术溢出与企业全要素生产率进步的空间视角分析
5.1引言
5.2数据来源、处理与计算
5.2.1数据来源
5.2.2数据处理
5.2.3数据计算
5.3制度环境、OFDI与企业全要素生产率进步的微观回归结果
5.3.1制度环境、OFDI与企业全要素生产率进步的初步
回归结果
5.3.2不同类型OFDI与企业全要素生产率进步的回归分析
5.3.3基于倾向得分匹配(PSM)的ATT检验
5.4中国工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空间格局及其集群特征分析
5.4.1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
5.4.2空间权重矩阵的设定
5.4.3全要素生产率的空间格局及其集群特征分析
5.5制度环境、OFDI逆向技术溢出与省域全要素生产率进步的
空间面板估计
5.5.1模型的检验与设定
5.5.2全样本回归结果
5.5.3分企业类型的回归结果
5.6小结
6制度环境、OFDI逆向技术溢出与区域技术创新的空间计量
分析
6.1问题的提出
6.2指标构建与变量说明
6.2.1制度环境的测度
6.2.2区域技术创新能力的评估
6.3计量模型与指标选取
6.3.1各省份**R&D;资本存量rd_stockt
6.3.2各省份通过OFDI获得的**R&D;资本存量溢出
ofdi_reverseit
6.3.3人力资本(h)投入
6.3.4各省份通过吸引外商投资和进口渠道获得的**R&D;
资本存量溢出fdi_reverseit
6.3.5集中化指数与专业化指数
6.4制度环境、OFDI逆向技术溢出与区域技术创新的动态面板
计量分析
6.4.1内生性问题检验
6.4.2全样本回归结果
6.4.3分区域回归结果
6.4.4稳健性检验
6.5制度环境、OFDI逆向技术溢出与区域技术创新能力提升的
空间计量分析
6.5.1空间计量模型
6.5.2省域层面技术创新能力的空间相关性与集群特征
6.5.3空间计量估计结果分析
6.6小结
7制度距离、OFDI逆向技术溢出与中国技术进步
7.1问题的提出
7.2**创新能力的构成要素与实现机制
7.3指标构建与变量说明
7.3.1全要素生产率的测度
7.3.2**综合创新能力的测度
7.3.3制度环境的测度
7.3.4基于OFDI获得的**R&D;资本存量溢出
7.3.5其他控制变量的测度
7.3.6变量的描述性统计分析
7.4制度距离、OFDI逆向技术溢出对我国全要素生产率影响的
实证分析
7.4.1计量模型与指标选取
7.4.2平稳性检验
7.4.3全要素生产率的回归结果
7.5制度距离、OFDI逆向技术溢出对我国综合技术创新能力影响的
实证分析
7.6小结
8结论与展望
8.1主要结论
8.2政策建议
8.2.1企业层面的政策建议
8.2.2区域层面的政策建议
8.2.3**层面的政策建议
8.3研究的局限及未来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重要术语索引表
致谢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给我一种非常严谨、学术的印象,纸质也很有分量,一看就知道是经过精心打磨的学术著作。虽然我还没有开始阅读,但仅凭其“理论经济学精品系列”和“中国经济文库”的标签,我就对它的内容充满了期待。我一直对国家经济发展中的宏观政策和微观经济活动之间的相互影响感到好奇,尤其是“制度环境”和“对外直接投资”这两个词的组合,让我联想到很多现实中的案例。我猜想这本书会深入剖析制度性因素,比如法律法规、政策导向、市场成熟度等等,是如何影响中国企业“走出去”的决策,以及这些“走出去”的企业又反过来如何促进国内的技术进步。这不仅仅是理论上的探讨,我相信作者一定结合了大量的实证数据和中国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来论证其观点。我尤其期待看到书中关于“作用机理”的论述,这通常是学术研究中最见功底的部分,能够清晰地解释“是什么”和“为什么”,而非停留在表面现象的描述。对于我这样希望更深入理解中国经济运行逻辑的读者来说,这本书无疑是一个宝库。
评分这本书的题目深深吸引了我,尤其是“制度环境”和“对外直接投资对母国技术创新的作用机理研究”这样的表述,让我觉得它触及了中国经济发展中最具战略意义的议题之一。我猜测书中会详细阐述,中国的制度环境,包括但不限于政府的宏观调控、产业政策、知识产权保护体系、金融市场开放程度等,是如何塑造企业对外投资行为的,以及这些对外投资又如何以不同的路径和方式,最终反哺了中国本土的技术创新能力。我特别好奇书中会如何分析“作用机理”中的“机理”二字。它可能涉及的是直接的技术引进,也可能是间接的管理经验、品牌效应、市场渠道等对母国创新生态的塑造。而且,“中国经济文库”的身份也暗示了其内容会紧密结合中国经济发展的现实,而不是纯粹的理论推演。我期待这本书能够为理解中国在全球经济格局中,如何通过对外投资实现产业升级和技术突破,提供一套系统而深入的分析框架,让我能更清晰地认识到制度的“无形之手”在其中扮演的关键角色。
评分翻开这本书,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其严谨的学术框架和清晰的逻辑线条。作者在开篇就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并逐步引申到中国经济发展的具体语境。我特别欣赏书中对“制度环境”概念的界定,它不是一个模糊的术语,而是被具体化为一系列可度量、可分析的变量。这一点对于理解对外直接投资(ODI)为何以及如何影响母国技术创新至关重要。书中关于ODI对母国技术创新的“作用机理”的论述,我认为是本书的核心亮点。我猜测作者可能从多个维度进行了探讨,比如通过跨国并购获取先进技术、通过技术转移和溢出效应提升本土研发能力、通过参与国际竞争倒逼企业技术升级等等。这些机制的阐述,相信会非常富有洞察力,能够帮助读者理解ODI并非简单的一个“走出去”的动作,而是包含着复杂而精妙的内在逻辑。而且,“理论经济学精品系列”的定位也意味着其理论深度是毋庸置疑的,我期待能在这本书中看到一些前沿的经济学理论在ODI与技术创新这一具体问题上的精彩应用。
评分这本书的标题,让我立刻联想到当前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议题。“制度环境”这个词,本身就充满了想象空间,它涵盖了从法律法规到文化习俗,再到政策导向等方方面面的内容。而“对外直接投资”作为中国企业“走出去”的重要战略,其影响不容忽视。“母国技术创新”更是衡量一个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指标。因此,这本书的研究方向,无疑触及了中国经济发展的核心脉络。我预测书中会详细梳理中国的制度环境是如何塑造企业的对外投资行为,以及这些对外投资如何通过不同的渠道,比如技术引进、人才交流、品牌效应、市场反馈等,最终促进中国本土技术创新能力的提升。“作用机理”的提法,预示着作者将不仅仅停留在现象描述,而是深入探究ODI与母国技术创新之间存在的因果关系和内在逻辑。我相信,这本书能够为我们提供一个理解中国经济在全球化浪潮中,如何通过对外投资实现技术跨越的深度视角,其价值不言而喻。
评分在书架上看到这本书,它的 title 瞬间就抓住了我的眼球——“制度环境对外直接投资对母国技术创新的作用机理研究”。这个题目给我一种非常扎实的学术感,预示着这本书并非泛泛而谈,而是有明确的研究对象和深入的分析维度。我猜测书中会深入探讨,中国的特定制度环境,例如政府支持、金融体系、人才培养机制等等,是如何影响企业对外直接投资(ODI)的决策和模式。更重要的是,我非常期待书中对ODI如何“作用”于母国技术创新这一核心问题的详细阐释。这种“作用”可能是直接的技术引进和吸收,也可能是通过参与全球价值链、竞争压力以及跨国合作带来的间接激励和能力提升。对于我这个对中国经济发展模式和创新驱动力很感兴趣的读者来说,这本书无疑是一部能提供深刻见解的著作。它所提出的“作用机理”研究,可能揭示了许多我们平时不易察觉的、连接ODI与本土创新的桥梁,从而帮助我们更全面地理解中国经济在全球化背景下的演进逻辑。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