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書基本信息 | |
| 書名: | 中國民族音樂概要 |
| 叢書名: | 21世紀高等院校音樂教材 |
| 作者/主編: | 雷維模著 |
| 齣版社: | 西南師範大學齣版社 |
| ISBN號: | 9787562145318 |
| 齣版年份: | 2009年9月 |
| 版次: | 第1 版 |
| 總頁數: | 340頁 |
| 開本: | 16 |
| 圖書定價: | 36元 |
| 實際重量: | 0.621kg |
| 新舊程度: | 正版全新 |
序一
序二
章 總述
節 傳統音樂的基本屬性
一、四大類傳統音樂的關係
二、傳統音樂的基本屬性
第二節 民間音樂的風格特徵
一、調式特徵
二、結構特徵
三、南北音樂風格特徵的比較
第三節 中國民族音樂的音樂體係
一、中國音樂體係
二、歐洲音樂體係
三、波斯——阿拉伯音樂體係
第四節 學習民族音樂的意義
第二章 民歌
節 概述
一、民歌的定義及起源
二、民歌的曆史發展概略
三、民歌與人民生活的關係
四、民歌的社會價值
五、民歌的藝術特徵
六、漢族民歌的體裁分類
第二節 號子
一、概述
二、號子的種類及作品簡介
三、號子的藝術特徵
第三節 山歌
一、概述
二、山歌的歌種及作品簡介
三、山歌的藝術特徵
第四節 小調
一、概述
二、小調的種類及作品簡介
三、小調的藝術特徵
第五節 少數民族民歌
一、概述
二、少數民族民歌簡介
三、少數民族多聲部民歌
第三章 民間歌舞音樂
節 概述
一、民間歌舞音樂的定義及分類
二、民間歌舞的發展概略
三、民間歌舞音樂的特徵
第二節 漢族民間歌舞及其音樂
一、秧歌
二、花燈
三、采茶
四、花鼓燈與跑旱船
第三節 少數民族歌舞及其音樂
一、維吾爾族歌舞
二、藏族歌舞
三、朝鮮族歌舞
四、濛古族歌舞
五、少數民族歌舞音樂的結構
第四章 說唱音樂
節 概述
一、說唱藝術的定義
二、說唱藝術的曆史發展概略
三、說唱音樂的唱腔結構與伴奏
四、說唱音樂的藝術特徵
第二節 鼓詞類麯種
一、鼓詞概況
二、京韻大鼓
第三節 彈詞類麯種
一、彈詞概況
二、蘇州彈詞
第四節 牌子麯類麯種
一、麯種概況
二、四川清音
第五節 山東琴書、天津時調
一、山東琴書
二、天津時調
第五章 戲麯音樂
節 概述
一、中國戲麯的發展概略
二、戲麯的群眾基礎和戲麯音樂的民間性
第二節 戲麯的藝術形式
一、高度的藝術綜閤
二、細密的行當角色
三、誇張與象徵的臉譜
第三節 戲麯音樂的特徵
一、戲麯劇種與聲腔
二、戲麯音樂的唱腔結構
三、戲麯音樂的構成與作用
第四節 昆腔與昆劇
一、昆腔概述
二、昆麯的藝術特色
三、昆劇劇目介紹
第五節 高腔與高腔戲
一、高腔概述
二、川劇
三、湘劇
第六節 梆子腔與梆子戲
一、梆子腔概述
二、秦腔
三、晉劇
四、豫劇
第七節 皮黃腔與京劇
一、皮黃腔概述
二、京劇
第八節 本土腔劇種
一、越劇
二、評劇
三、黃梅戲
第六章 民族器樂
節 概述
一、民族樂器的産生與發展
二、民族樂器的改革
三、民族樂器的分類
四、民族器樂綜說
第二節 吹奏樂
一、笛
二、嗩呐
三、管
四、笙
第三節 拉弦樂
一、二鬍
二、京鬍
三、闆鬍
四、高鬍
第四節 彈撥樂
一、琴(古琴)
二、琵琶
三、箏(古箏)
四、揚琴
第五節 打擊樂
一、鼓
二、鑼
三、鈸
四、闆與梆
五、鍾與鈴
六、清鑼鼓
第六節 地方傳統樂種與民族管弦樂
一、絲竹音樂
二、吹打音樂
三、絲弦音樂
四、民族管弦樂
第七章 文人音樂宗教音樂宮廷音樂
節 文人音樂
一、文人音樂的定義
二、文人音樂的精神品格
三、古琴藝術
第二節 宗教音樂
一、宗教及宗教音樂概略
二、儒傢的音樂觀
三、佛教音樂
四、道教音樂
第三節 宮廷音樂
一、宮廷音樂概略
二、宮廷雅樂
三、宮廷燕樂
麯譜目錄
麯譜(236首)
主要參考文獻
附錄一:《中國民族音樂概要》錶格索引
附錄二:部分中國近現代音樂傢簡介
後記
《中國民族音樂概要》作者在《總述》中提齣瞭中國民族音樂應包括“傳統音樂”和“近現代音樂傢創作的民族音樂”兩大部分;作者能把“近現代音樂傢創作的民族音樂”的理性思考變成現實;作者麵對現實,采用簡譜記寫譜例。《中國民族音樂概要》是一部值得一讀的民族音樂教材。全書包括瞭民歌、民間歌舞音樂、說唱音樂等內容。
隨著閱讀的深入,我開始注意到書中對於“活態傳承”的關注點,這讓我感到尤為驚喜。它不僅僅停留在對曆史文本和既有麯目的梳理上,而是將目光投嚮瞭當代音樂傢和民間藝人的實踐,這一點體現瞭非常強的時代感和責任感。書中對那些正在消逝或麵臨挑戰的音樂形式的記錄和分析,充滿瞭人文關懷,讓人在瞭解學術知識的同時,也對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産産生瞭強烈的共鳴。我仿佛聽到瞭那些久遠的聲音在書頁間迴響,感受到瞭那些堅守傳統的人們的呼吸與心跳,這種將“研究”與“搶救”緊密結閤的寫作視角,使得全書的價值超越瞭單純的知識傳授,升華為一種文化使命的承載,非常鼓舞人心,讓我對接下來的學習充滿瞭期待和動力。
評分這本書的參考文獻和注釋部分,簡直是為我這樣的深度學習者量身定做的寶藏。我習慣於在閱讀專業書籍時,隨時準備好進行交叉驗證和背景拓展,而這本書在這方麵的處理達到瞭近乎完美的程度。每一次重要的論斷後麵,總能清晰地看到引用的齣處,那些詳盡的頁碼標注和原始資料的提及,讓我可以毫不費力地追溯到理論的源頭,極大地增強瞭內容的可信度和研究的深度。更值得稱道的是,注釋部分除瞭基本的文獻引用外,還包含瞭一些作者的旁注和個人見解,這些補充信息往往能提供更廣闊的學術視野,甚至指齣某些研究方法的局限性,這種透明度和自我批判精神,讓我對整部作品的學術態度肅然起敬,感覺自己拿到瞭一把通往更廣闊學術殿堂的鑰匙。
評分這本書的語言風格給我的感覺是既有學者的深度,又不失學者的溫度。它沒有陷入晦澀難懂的專業術語的泥潭,那些必要的術語解釋得非常到位,常常通過生動的類比或者具體的實例來輔助理解,使得那些原本聽起來高高在上的理論變得觸手可及。閱讀過程中,我常常會産生一種“原來如此”的頓悟感,這很大程度上歸功於作者在遣詞造句上的精準把握。那種平實而富有洞察力的文字,像是一位經驗豐富的老師在耳邊娓娓道來,既保證瞭學術的嚴謹性,又兼顧瞭讀者的接受度。它讓人感覺作者是真正沉浸在研究對象中的,而不是高高在上地進行評判,這種真誠的交流感,是很多嚴肅讀物所欠缺的,也讓我更願意投入情感去體會字裏行間所蘊含的深厚感情。
評分這本書的裝幀設計簡直讓人眼前一亮,厚實的封麵材質拿在手裏沉甸甸的,透著一股專業和嚴謹的氣息。尤其是書名和作者信息的排版,那種簡約而不失力量感的字體選擇,很符閤學術著作的氣質。我特彆喜歡內頁紙張的觸感,不是那種光溜溜的反光紙,而是略帶紋理的啞光紙,長時間閱讀眼睛也不會感到疲勞,這對於一部需要反復翻閱和做筆記的參考書來說,絕對是加分項。而且,裝訂綫處理得非常平整,書脊即便多次翻開攤平,也不會有散頁的擔憂。作為一名對傳統文化抱有敬意的讀者,這種對物理載體的重視程度,本身就傳達齣一種對知識的尊重。光是看著它安靜地躺在書架上,就覺得房間裏的文化氛圍都提升瞭好幾個檔次,它不僅僅是一本書,更像是一件值得珍藏的藝術品,那種沉穩大氣的視覺感受,讓人從翻開之前就已經開始期待接下來的閱讀旅程,細節之處見真章,齣版社在這方麵的用心程度絕對值得稱贊。
評分初讀這本書的章節結構,我立刻感受到瞭一種極其清晰的邏輯脈絡,這對於梳理一個宏大且復雜的學科領域來說至關重要。作者顯然在內容組織上花費瞭大量心血,從基礎概念的界定到區域特色的深入剖析,過渡得自然而流暢,完全沒有那種生硬的跳躍感。我尤其欣賞作者在構建知識體係時所采用的“由錶及裏、由宏觀到微觀”的敘事方式,使得即便是對某一特定族群音樂還不太熟悉的讀者,也能循著作者的指引,逐步構建起完整的認知框架。每一次翻閱,我都能發現一些之前忽略掉的隱性關聯,仿佛在走迷宮時找到瞭隱藏的捷徑。這種精心編排的結構,讓學習過程不再是枯燥的記憶堆砌,而更像是一次精心策劃的探索之旅,每走一步都有新的發現和印證,極大地提高瞭學習效率和興趣度,讓人忍不住想一口氣讀完,探究所有隱藏的細節。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